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通过力学性能、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极限氧指数(LOI)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共混物的相容性、阻燃性和相结构.结果表明:EVA/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EVA为连续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是分散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的加入可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加工流动性和阻燃性;母粒法、多次熔融挤出和添加15%的相容剂都能使EVA与无卤阻燃共聚聚酯两相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界面层,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热致液晶性60PHB/PET共聚酯(LCP)与聚酰胺6(PA6)的共混体系中引入了增容剂;讨论了增容剂对PA6/LCP原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界面性能、结晶行为、流变行为,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Estane®热塑性聚氨酯(TPU)和低熔点聚酯的共混物,并吹制成膜。分别对共混体系进行DSC,FTIR,SEM和流变性能以及对薄膜进行剥离强度、透湿量和耐静水压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TPU与低熔点聚酯具有一定的相容性;TPU中低熔点聚酯质量分数≤30%时,低熔点聚酯能够以细小且规则球形颗粒分布在TPU基体中;低熔点聚酯的加入能够大大提高TPU薄膜的热熔粘合性能,并能显著降低粘合温度,但是会对薄膜的透湿性 和耐水压性产生不利影响。试验表明低熔点聚酯质量分数为20%时的TPU薄膜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联苯二氯苄制备的对联苯二甲酰氯和1.6~已二醇为单体合成了热致型主链液晶高分子,并以此液晶高分子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少量扩链剂双2-恶唑啉(BOZ)存在下进行反应性共混.探讨了单体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液晶合成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对联苯二甲酸和聚酯液晶进行了表征,用DSC对聚酯液晶进行了热分析.研究了对反应性共混条件对共混物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对酯交换的促进作用使玻璃化温度(Tg)升高,延长共混时间和提高共混温度使冷结晶温度(Tcr)升高,溶体结晶温度(Tmc)和熔点(Tm)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影响聚酯/PC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结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一种预测此类共混体系相容性的新方法,比较准确地预测了脂肪族聚酯及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ET)-己内酯(CL)共聚物(TCL)与聚碳酸酯(PC)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单胞模型的概念对振动力场作用下简单剪切流动中反应性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的能耗速率和能量比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振动强度、共混物组分、粘度比、硫化程度、界面张力对共混体系相形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引入振动力场为聚合物共混物相形态控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研完了用固相缩聚方法提高全芳液晶聚酯的分子量。以2,6-萘二甲酸,对/间羟基苯甲酸、双酚类单体为原料,经熔融酯交换合成低聚物,再以固相反应制备共聚酯。通过对共聚酯熔融指数的变化,探讨固相缩聚中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效应,共聚酯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与固相缩聚反应速率的关系;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固相缩聚对聚酯结晶性的影响。得出全芳聚酯固相缩聚过程是一个由化学反应为主要控制,继而转化到物理扩散为主要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转化法分别制备出聚醚型聚氨酯/聚醚砜(PEU/PES)共混膜与聚酯型聚氨酯/聚醚砜(PSU/PES)共混膜.通过膜评价器,扫描电镜等仪器对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EU共混膜具有明显的界面微孔结构,而PSU共混膜具有典型的非对称结构.结构的不同以及材料的差异使得这2种膜具有不同的分离性能、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以及压力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形成的网状共混体系,并试图通过热力学方法以及一系列物理测试方法如热形变曲线,TSD、TEM蠕变实验及电子显微镜法等,对这一共混体系的互溶性和可能的形态以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了半刚性液晶共聚酯及其柔性同系物PET的热力学相容性,并用热台偏光显微镜、DSC、光学解偏振仪、X光衍射等实验手段对其相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了该共混体系是一个部分互溶的相分离体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The compatibility and phase morphology of poly (phenylcne oxide) (PPO) multi-componenet blends with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and polystyrene (PS) were studied using differential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opy (SEM) methods. The effect of glycidyl methacrylate-styrene copolymer (GMS), as a compatibilizer,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PPO blends has also been studied in detail. The influence of the moiecular weight of PET and 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the compatibilizers of GMS and phenoxy on the morphology were examined. The DSC and DMA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distinct glass transitions correspondinig to PET and PPO existed, however, the Tg of PPO shifts toward lower temperature region due to the addition of GMS and PS. The SEM results reveal that PET component is as dispersed phases in the PPO matrix, part of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interfaces due to the interaction with GMS while PS is miscible in the PPO matrix. A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2.
PET/PC共混物相容性与结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容剂增容 PET/ PC共混物 ,使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提高 ,并用 DSC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随着相容剂用量的增加 ,共混物中 PET的冷结晶温度降低 ,改善了 PET的结晶性能和韧性。  相似文献   

13.
PET/LCP反应性共混物序列结构与热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H-NMR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热致性液晶共聚酯60PHB/PET(LCP)体系在少量扩链剂双(2-恶唑啉)BOZ存在下形成的反应性共混物的序列长度进行表征,并研究序列长度对共混物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ET和PHB的序列长度均随共混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在相同温度下,含扩链剂BOZ的共混体系的序列长度比不含BOZ的体系小,表明BOZ对酯交换起促进作用,共混物组分中PET的熔点Tm和熔体结晶工Tmc均随序列长度(LPET)的增大而降低,而冷结晶温度Tcc却升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ET)与聚2,6—二甲基—1,4—对苯醚(PPO)共混物从熔体及玻璃态的等温结晶动力学以及结晶后试样相应的熔融行为。结果表明,PET及其共混物的等温结晶过程均符合Avrami方程,但Avrami指数n及结晶速率常数K值均与共混物组成及起始结晶状态有密切关系;从熔体结晶的表现活化能△E值要比玻璃态结晶的△E值高,并且受组成影响较明显。非晶的PPO组分在含量较低时能加速PET的结晶,使之达到比纯PET高的结晶度,但含量高达50%时,结晶速率及结晶度均略有下降,这与共混物织态结构改变有关。相同组成的共混物从玻璃态结晶比从熔体结晶所达到的结晶度高,但起始熔融温度低,熔程宽,表明生成较多的不规整的微晶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 DSC、DMA 以及 PCM 等测试技术对 PPO/PET 共混物体系进行了相容性及相形态的研究。结果表明:PPO/PET 共混物是一热力学不相容的体系。共混物的相分离程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加大,其热转变温度、动态力学转变点及相形态均具有组成依赖性。增容剂 GMS 的加入改善了体系的相容程度。随着 GMS 含量的增加,其相容程度提高;分散相尺寸因增容剂的加入而变小,界面层的结合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对PET/Vectra A900(TLCP)共混体系的流变与结晶诱导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TLCP的流变行为与组成密切有关,高TLCP含量(30wt.%)的流体呈现与纯LCP相似的非牛顿流体特征并存在一定的屈服应力;低TLCP含量(5wt.%)的共混物流体则相似于纯PET的近牛顿流体的特征,但粘度有所降低,介于中间的组成随切变速率的变化呈现两个区域的流动特征。对共混体系法向应力的测定表明:第一法向应力差负值的出现与测试条件有关。在剪切条件下,由于TLCP的诱导作用,使PET在熔体状态下出现了结晶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四种不同结构离聚物(Ionomer)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通常条件下,PET与Surlyn Na型(S-Na)以及Aclyn钠型与Zn型(A-Na与A-Zn)离聚物为不相容的两相体系,但离聚物的加入,由于离子-偶极间的作用使共混物中PET组分的了Tg略有增高;当离聚物含量高于9%时,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所改善;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PET与离聚物间可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而使共混体系的相客性得以明显改善。结果还表明,离聚物骨架链的结构以及离子的种类均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PP/回收PET共混物的动态流变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回收PET对PP流变行为的影响,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PP/回收PET和增容PP/回收PET共混物,研究了回收PET用量、不同相容剂对PP/回收PET共混物的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P/回收PET共混物的复数黏度随回收PET含量增加而降低,具有明显的剪切变稀特性。PP g MA提高回收PET复数黏度,但PP g GMA降低共混物的复数黏度,表明回收PET与PP g MA的化学作用较PP g GMA强。PP g MA提高PP/回收PET共混物的动态弹性模量,但PP g GMA使共混物的动态弹性模量和动态黏性模量降低。PP g MA加入使PP/回收PET共混物tan δ降低,但PP g MA用量过高,tan δ反而提高;PP g GMA使共混物的tan δ提高,归结于相容剂的增容和增塑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聚苯硫醚的结晶形态及其与聚酯的共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角激光散射法(SALS)和偏光显微镜(PLM)研究了聚苯硫醚(PPS)的结晶形态.结果表明,在很宽的温度范围,PPS能形成完整的球晶,球晶大小随结品温度升高而增大.用DSC、SALS、PLM、X射线衍射研究了PPS和PET的共混体系.发现不同配比的共混物的DSC图中均有两个熔点峰,PPS的Tm稍有下降,而PET的Tm不变;同样它们的x射线衍射图始终存在PPS和PET的衍射峰;从溶度参数比较,PPS和PET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0.
Sol采用低温固相挤出工艺制备了R-PET/LLDPE合金,并对LLDPE-g-MA用量对合金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讨论。结果表明添加10%的LLDPE-g-MA就可以明显改善回收PET的断裂伸长率,继续增加LLDPE的用量,合金的断裂伸长率并没有进一步提高,但PET的结晶度随着LLDPE-g-MA用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SEM图表明,LLDPE-g-MA在PET基体中分散得很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