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杭县蛟洋乡丰年村发生的猪,牛疫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尸剖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认为李氏杆菌病。从死猪,死牛病料中分离得到的李氏杆菌,经鉴定为伊凡诺夫李氏杆菌。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引起雏鹅急性死亡的病原菌,从送检的病死雏鹅的肝脏、心血、肺脏病料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并命名为TSP-1。通过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方法,分离菌株TSP-1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动物试验表明,分离菌株TSP-1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TSP-1对头孢克肟、氟苯尼考、阿奇霉素、阿米卡星等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等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四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的致病机制,培养浓度为9×109 cfu/mL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采用Karber法测得该菌对小鼠的LD50为2.85×108 cfu/mL。由此建立小鼠模型,然后人工腹腔感染小鼠30只,分别在感染后2h、4h、6h、8h、10h、12h、24h、48h和72h定期剖杀感染小鼠,取其脏器,采用PCR方法、分离培养及病理组织学方法,对感染模型小鼠体内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动态分布及各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感染2h,脾、肝、心血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单核增多性李氏杆菌DNA,同时从上述脏器也可分离到单核增多性李氏杆菌;感染6h,大脑中可检测到单核增多性李氏杆菌DNA,并在感染后72h可分离到该细菌;感染4~6h,脾、心血、肝脑即开始出现病理变化和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1998年6月和1999年6月澄海和汕头养殖的万氏对虾(Penaeus vannamei)分别患病出现死亡,病虾呈浅红色,行动呆滞.从病虾体内分离到5株细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特性与霍乱弧菌几乎一致,但霍乱红反应阴性,与霍乱弧菌0多价血清不发生凝集,经鉴定为非0-1群霍乱弧菌.药物试验表明菌必治、氟派酸、氯霉素等药物对该病原菌有很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蓝花楹茎腐病的内生拮抗细菌,并探讨其生物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蓝花楹根茎分离内生菌株; 以蓝花楹茎腐病原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作为供测菌,用5点对峙法进行拮抗作用初筛、平板扩散法复筛获得拮抗菌株,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比对,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检测拮抗菌的生防效果。【结果】分离获得24株内生菌株,其中zhu66抑菌率达到97.8%,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JF89925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蓝花楹茎腐病。在一定浓度下,浓度越高防效越好,以107cfu/mL浓度最佳。灭菌土防效优于自然土; 生防菌先于病原菌施入防效优于生防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病原菌先于生防菌接种方式防效较低。菌株能显著促进蓝花楹地径、苗高与冠幅生长,浓度越高,促生效果越好。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蓝花楹茎腐病不同发病程度的生防效果有显著差异,无病区预防作用十分显著,不发生茎腐; 重度发生区几乎没有效果,轻度发生区防效明显,防效达74.1%,中度发生区有一定效果,且随着时间延长,防效增加。【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zhu66对蓝花楹茎腐病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6.
鲢鱼白皮病致病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然发生白皮病的病(死)鲢鱼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特性鉴定。从6尾新鲜病(死)鲢鱼的病变部位组织分离到几乎纯一且多量的细菌,从每尾鱼的分离物做纯培养3株共18株,经形态特征检查及理化特性鉴定初步表明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细菌,其中5尾为单一的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感染,1尾为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与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两种细菌感染。经致病作用检验初步表明所分离到的两种气单胞菌均可构成鲢鱼白皮病的病原菌。经用15种常用抗菌类药物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8株供试菌对链霉素等12种均高敏,对青霉素等3种均耐药。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海南地区南繁基地玉米茎腐病的病原,从玉米发病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了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病原菌回接等试验,得到了2株对玉米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分别命名为JF02与JF04.随后通过PCR反应扩增了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JF02与JF04的16S rRNA序列,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序列相同,属同一病原菌,且为狄克氏菌.该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云南、贵州、河北、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地采集土样 2 8个 ,采用常规平板稀释法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 4 14个。以茄病镰孢菌为主要靶标菌 ,对分离菌株进行抑菌测定 ,筛选出强拮抗菌13株 ,并用附着在茄子、番茄等上 9种病原菌对其进行拮抗作用测定 ,发现所获拮抗细菌具有广谱抗性。筛选出具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 B0 73、B153,其发酵液中活菌在温室内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温室接种防病试验 ,对茄病镰孢菌防治效果分别达 71.1%和 6 1.8% ,并兼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引起海兰褐雏鸡发病及死亡的病原菌,无菌采集死亡海兰褐雏鸡的肝脏、关节脓液等病料组织,分离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CL-Z株。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病原菌的形态观察、生化特性检验、16S rRNA PCR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CL-Z株被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试验结果表明,CL-Z株对海兰褐雏鸡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LD_(50))为3.2×10~9 cfu/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CL-Z株对头孢噻呋、头孢曲松、林可霉素等4种药物敏感;对大观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4种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0.
杨学艺  黄庭玉 《科技信息》2012,(36):158-159
目的:监测2012年上半年江阴市人民医院临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VTTEK32病原茵鉴定仪及GNS448药敏板进行药敏试验,根据CLSI2010年M100-S20判定耐药性。结果:2012年上半年江阴市人民医院共分离获得病原菌菌株2431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688例,占69.44%;革兰阳性(G’)菌743例,占30.56%;分离获得的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数分别位列G菌和G’菌首位;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菌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检出率分别为30.18%和30.07%。结论:江阴市人民医院分离获得的病原菌为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且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积极进行耐药监测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Swine vesicular disease (SVD) is a highly conta- gious viral disease of pigs. Symptoms are clin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ose caused by other vesiculardisease viruses, such as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 virus, vesicular stomatitis (VS) virus and ves…  相似文献   

12.
The China foot-and-mouth virus (FMDV) isolate OH/CHA/99 was isolated from swine, which was unable to infect bovine thyroid cells in vitro or to cause typical disease in bovines following intradermal inoculation in the tongue. To enhance antigenicity, replication, maturation and pathogenicity studies of OH/CHA/99, an infectious fulllength cDNA clone, designated pBIFMDV, was prepared.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virus derived from pBIFMDV were studied by analyzing antigenicity, plaque morphology and virulence in pi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irus derived from pBIFMDV had the same biological properties as the parent strain OH/CHA/99; the fulllength infections cDNA clone, pBIFMDV, will be very useful in studies of the antigenicity, virulence, pathogenesis, maturation and replication of FMDV.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接种物驯化,实现了中温条件下(35±1℃)高固体浓度猪粪(TS=15%)厌氧发酵的快速启动,并得到了较高的产气率与产气速率.经过60d厌氧发酵,接种工况的单位VS产气率为320.5~357.3mL.g-1,产甲烷率为237.2~266.2mL.g-1,与未接种的工况相比提高300%以上.使用20%发酵成熟物接种,可在26d的有效发酵时间内完成总产气率的81.30%,有效产气速率为10.76mL.(g.d)-1.其TS,VS与TCOD的降低率分别为40.2%,52.6%和44.9%.增加接种量与延长接种物驯化时间可以缩短有效发酵时间与提高有效产气速率,但对产气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ActA基因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序列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ActA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一对引物,对21个菌株进行PCR扩增,得到长度为820bp的片段。PCR产物经过纯化后直接测序,并对其中的506bp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分离株具有5个明显不同的克隆谱系,每个谱系的同源性均在95%~100%。16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奶相关和环境分离株可被分成4个谱系,其中2个谱系(C、D)均为奶相关分离株和成品奶分离株;加工厂地面污水分离株为独立的一个谱系。初步表明,成品奶中污染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来自于奶牛场,而非加工环境。  相似文献   

15.
用限制性内切酶Sma Ⅰ和Apa Ⅰ分别对21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菌株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株临床分离株(00181、00174和0194)分别存在于亚型A、B、D中;16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奶相关和环境分离株主要存在于4个亚型中,其中2个亚型(C、D)均为奶相关分离株(包括原料奶、均质奶(储奶罐)和成品奶分离株),而加工厂地面污水分离株为独立的一个亚型(A)。  相似文献   

16.
猪血中抗菌肽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酶解、脱色等技术,从新鲜猪血中分离提取抗菌肽,再经SephadexG-100凝胶层析纯化,收集各组分并检测其抗菌活性。采用琼脂糖弥散法检测猪血抗菌肽对大肠杆菌O88、金黄色葡萄球菌ACTT25923株、绿脓杆菌ACTT27853株、鸡巴氏杆菌、鸡致病性沙门氏菌自然分离株等5种细菌的作用;同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猪血抗菌肽与上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共同培养20min后细菌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猪血抗菌肽对以上各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抗菌肽作用20min后,这两种细菌的形态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表现为细菌干瘪、皱缩、表面粗糙不平、分裂繁殖停止。这表明猪血抗菌肽不仅对供试细菌的形态结构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同时还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7.
猪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河南许昌、开封、新乡、周口、郑州等地的疑似猪链球菌病的送检病料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为猪链球菌,并对分离的14个典型菌株进行了系统的生化分群.结果表明,猪链球菌病主要由C群(3/14),D群(5/14),E群(3/14)和L群(2/14)链球菌引起,一些菌株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链球菌对阿米卡星、强力霉素和利福平敏感,对链霉素、四环素、头孢氨苄、杆菌肽低敏.  相似文献   

18.
猪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临床上疑似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病猪,进行病原分离、生化鉴定、特异性PCR鉴定和耐药性试验。结果获得了猪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20个.其中16株来源于病猪的呼吸系统;该菌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且呈现多重耐药性.对复方新诺明最敏感。本研究从病原学角度证实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并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西猪瘟病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1989年,从广西5个地、市的10个病猪场猪体中分离到10个病毒。用猪瘟石门系标准强毒作对照,经病原性、抗原性及血清学试验,培养特性,血细胞吸附及病毒的形态结构观察,证明10个毒株为猪瘟病毒。它们有共同的抗原性。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毒力的强弱不同。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病程方面看,9个为亚急性猪瘟毒株;一个为慢性或温和性猪瘟毒株。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以猪胸腺淋巴细胞为完全抗原,采用一定的免疫程序致敏兔,刺激兔产生抗猪胸腺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在30天后分离血清,免疫效价达到1:640,证明兔血清含有该特异抗体,免疫程序合理,抗体效价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