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层间非均质砾岩油藏水驱油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砾岩油藏层间非均质性强,开采过程中层间矛盾突出,剖面动用差异大,油藏整体采收率低的特点,以新
疆油田七区克上组砾岩油藏为例,开展了不同非均质程度模型恒压水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同一组并联水驱油实验
中,渗透率越高的岩芯越先启动,含水率上升越快,无水采收率越低,驱油效率越高;层间渗透率级差越大模型驱油效
率越低,与高渗岩芯相对渗透率级差大于8 的岩芯并联驱替不能启动;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等单模态或双模态孔隙结
构岩芯驱油效率较高,砂砾岩和砾岩等复模态孔隙结构岩芯驱油效率较低;增大并联模型驱替压差后中低渗岩芯驱油
效率增大,含水率上升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2.
利用室内水驱油、氮气驱油驱替实验,对东濮凹陷深层高压低渗砂岩油藏驱替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物性变好,两相共渗区变宽,驱替效果变好.水驱中相对渗透率曲线交叉点分布相对集中,气驱中气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发散.气驱与水驱效果对比,特低渗储层气驱效果好,低渗及低渗以上储层水驱效果好.影响驱替特征的主要因素有驱替速度、净覆压力、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储层物性.特低渗储层存在一最佳驱替速度,驱替时要求净覆压力尽可能小.水驱或气驱中驱油效率不会大幅度提高.气驱与水驱相比,其驱替特征的差异在于流度比、润湿性、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气、液渗流规律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前GD油田中一区Ng3单元11-检11井区经历了水驱、聚合物驱、后续水驱及非均相复合驱等多种驱替方式开发。探索多种驱替方式后的储层物性及剩余油分布变化规律对高含水期油藏进一步挖潜,特别是GD油田中一区Ng3单元的进一步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一区Ng3单元中11-检11井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密闭取芯井及开发动态资料,对注水、注聚及非均相复合驱等多种驱替方式后的油藏物性变化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聚合物驱前相比,聚合物驱后的储层非均质性得到了一定改善;对正韵律储层,聚合物驱后底部层位储层非均质性在聚合物驱后进一步增强,而其他部分层位的储层非均质性减弱;对于复合正韵律储层,分段水洗明显,各韵律段中下部水洗较强,各韵律段上部水洗弱、剩余油富集。非均相复合驱前后的储层孔隙度分布变化差异小,但非均相复合驱后储层的非均质性变强。该研究对GD油田中一区及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油藏是少见的特殊类型油藏.从有效烃源岩评价的角度,利用盆地模拟法,综合分析了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段有效烃源岩体分布特征、生烃量及油气资源潜力,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分析结果表明,盐间非砂岩段未熟有效烃源岩体有机碳质量分数下限值为0.60%,成熟有效烃源岩体有机碳质量分数下限值为0.40%;盐间非砂岩段有效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生油母质好,且主要分布于蚌湖向斜和吊堤口向斜,有效烃源岩主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其生油中心位于蚌湖向斜和吊堤口向斜;剩余资源潜力较大,且主要分布于王广油气聚集区,其剩余资源量约4 000×104 t;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为王广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5.
塔河三叠系砂岩油藏为块状底水油藏,与中国其他砂岩油藏相比,其埋藏深、底水能量强,具有油藏温度高、矿化度高和钙镁离子含量高的特点,进入开发中后期以后油井水淹现象严重,低产低效井多,由于高温高盐的特征,一般的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很难适用。在调研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塔河底水砂岩油藏实际特点,开展了氮气泡沫驱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了氮气泡沫驱的可行性,并在现场进行了先导试验。实践表明,氮气泡沫驱技术是底水砂岩油藏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手段。  相似文献   

6.
南海西部海相砂岩油田大多已进入中高含水阶段,长期冲刷作用造成储层渗透率不断发生变化。针对岩芯驱替实验难以定量表征和预测水驱油藏开发过程中储层渗透率的动态变化问题,开展了水驱过程中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研究中优选面通量为表征油藏冲刷强度指标,通过对渗透率时变机理的分析,结合油藏开发过程中各生产井试井解释渗透率变化情况,推导出渗透率随面通量动态变化对数预测公式,进一步对关系式进行推广应用,扩大了对数关系式的适用性。最后,设计高倍驱替实验,验证渗透率和面通量对数关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该对数关系式在南海西部高含水油田中后期调整挖潜研究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机理及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驱替以及砂岩微观孔隙模型驱替实验,研究了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机理和规律。运用先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对驱替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完成了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定量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高含盐油藏储层参数变化呈多元非线性函数关系,变化规律复杂;渗透率变化存在临界值,大于临界值时,渗透率随着驱替速度、驱替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小于临界值时,渗透率随着驱替速度、驱替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减小;注入水性质会对参数变化过程有影响,而对最终变化结果无影响;盐的溶解是储层参数变化的根本原因,岩石颗粒的脱落和运移是储层参数变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心驱替以及砂岩微观孔隙模型驱替实验,研究了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机理和规律.运用先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对驱替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完成了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定量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高含盐油藏储层参数变化呈多元非线性函数关系,变化规律复杂;渗透率变化存在临界值,大于临界值时,渗透率随着驱替速度、驱替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小于临界值时,渗透率随着驱替速度、驱替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减小;注入水性质会对参数变化过程有影响,而对最终变化结果无影响;盐的溶解是储层参数变化的根本原因,岩石颗粒的脱落和运移是储层参数变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针对纵向非均质油藏普遍存在层间矛盾突出、水驱采收率低、低渗储层难以动用的特点,纵向非均质严重影响了油藏的高效开发问题,开展了多层长岩芯水驱油实验。实验采用最新研制的带多测压点的多层长岩芯驱替模型,该模型可以记录沿程压力变化,更加准确地反映水驱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注水方式对中低渗层的采出程度影响很大;提高注入速度可以提高不同渗透层的压力,且渗透率越低压力提高幅度越大;层间干扰严重,不同工作制度下低渗层压力变化很大。该研究成果对于选择合理的开发层系组合、采取适当的注水方式具有指导意义,为今后非均质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绥中36-1油田氮气泡沫逐级调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层砂岩油藏非均质严重,大段多小层笼统注水时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窜流;利用氮气泡沫驱可有效改善注入剖面。在前人双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应用三管并联驱替注泡沫逐级调驱的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相同渗透率级差不同渗透率级别和气液比对氮气泡沫调驱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氮气泡沫调驱后,泡沫有效发挥了调整分流作用,使高渗管、中渗管和低渗管的产液量趋于均匀,体现了"分级堵调、逐级启动"的特性,有效改善了非均质储层的开发效果,对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断块油藏典型井组特高含水期配产配注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断块油藏储层平面非均质严重,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复杂,平面动用不均衡。通过油水井合理的配产配注,可以改变不均衡的状况。针对断块油藏中一注两采井组和两注一采井组在特高含水期两注采井间动用不均衡的状况,提出了特高含水期均衡驱替的标准,并在不同的储层非均质情况下,开展了井组的配产配注优化研究,建立了不同非均质储层情况下,两种井组在给定的调控时间内达到均衡驱替的注水量或液量分配比例图版。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井组的注采调配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长岩芯注二氧化碳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研制的长岩芯驱替实验装置,考虑到相似条件对岩芯长度的需要,以及多次接触混相其物理化学过程的阶段性和机理的复杂性.该装置可以在油藏条件下实施多种驱替实验,这些实验可包括:水驱或气驱二次采油实验;利用注入溶剂(如氮气、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等)或注入聚合物、胶态分散凝胶等化学驱油剂开展三次采油动态室内模拟实验研究.该装置岩芯长为2米,其工作压力、温度分别为60 MPa、150℃.利用该实验装置成功的进行了注二氧化碳驱替实验,得到了文184块油藏流体水、二氧化碳交替驱油过程中的压力、采收率和相态变化等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3.
对于哥伦比亚 Piedemonte地区发现的挥发性油藏来说 ,注氮气证明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可供选择的开采方法 ,在这种开发方法中 ,考虑到了储层流体性质和储层条件。哥伦比亚石油研究院的提高采收率实验室进行了一项室内试验。用 Berea岩样和取自 Piedemonte地区的挥发性油样以及作为驱替剂的氮气 ,进行了 3项岩心驱替试验。一项实验是在一个长岩心驱替装置上进行的 ,另一项实验是在一个与细管连接的短岩心驱替装置上进行的。研究的主要变量是流量。这 3项实验的驱替效率分别约为 5 0 % ,6 5 %和 80 %。对这 3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以便确定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长8储层为例, 利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和岩芯流体驱替实验等手段, 对储层的敏感性开展定量评价, 并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的敏感性主要表现为中等偏强水敏、弱?中等偏弱酸敏、弱?中等偏弱碱敏和弱盐敏特征。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受黏土矿物成分、岩石矿物学特征、孔隙结构和物性影响, 其中黏土矿物的含量和组成是主要影响因素, 实际开发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研究结论可为致密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受地质情况、井网条件、流体物性影响,在注水开发油藏中的某些部位会出现以注入水快速突破、注入水无效 循环等为特征的不均衡驱替。对于非均质油藏,为了实现相对较高的均衡驱替,获得更高的原油采收率,布井时必须 充分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井网优化设计。通过分析,选取油藏流场强度变异系数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井网 优化数学模型,使用遗传算法求解数学模型,获取与储层非均质匹配的最优井网。油藏实例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用 优化后的井网进行生产,水驱状况得到改善,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潜江凹陷是江汉陆相盐湖盆地最好的富烃凹陷.潜江组沉积时期受北部单向物源、古气候频繁交替、高盐度、强蒸发环境影响,沉积了一套最厚达6000m的盐韵律夹砂泥岩的盐系地层,平面上表现为“半盆砂、满盆泥、满盆盐”的特征,形成了具有独特沉积充填特征的陆相盐湖盆地.潜江凹陷发育了两种类型页岩油藏:一是油浸泥岩夹白云岩的页岩油藏,二是盐间油浸泥质白云岩的页岩油藏.两种类型的主力泥页岩层的单层厚度在2~20 m之间,累计厚度在200~3000 m之间,泥页岩层分布广,有机碳含量高,测井曲线上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泥页岩层脆性矿物含量普遍大于40%.泥页岩储集空间为微裂缝、溶蚀孔、晶间孔,有相对较好储集性能较好.截止目前,在该两类页岩油地层中见到了丰富的油气显示,且有多口井获工业油流,预示着良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点源点汇渗流理论,推导了低渗透油藏考虑压裂措施的注采井间压力梯度分布方程,结合启动压力梯度 与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关系式提出了合理注采井距计算方法,并结合低渗透油藏实例,进行了注采井间压力梯度影响因 素分析,得到了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理论图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渗透率、注采压差和压裂裂 缝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存在合理的注采井距,且合理井距随渗透率、注采压差和裂缝半长的增加而增大;认为采取压裂 等增产措施,有利于建立起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合理注采井距。推导出的考虑压裂的注采井间压 力梯度表达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真实地层驱替压力系统,研究结果对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砂岩压裂层位优选的测井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严重、储层产能受岩性和物性因素影响较大、自然产能相对较低等特点,需要对储层进行改造才能见到较好的效果。水力压裂是低渗透储层增产的有效手段,选井选层直接影响压裂效果,目前油田主要依靠经验选择施工井层,不能保证压裂后获得很好的增产效果。利用测井资料处理分析得到低渗透砂岩储层产能评价的关键参数,可以有效地开展低渗透储层压裂产能预测与层位优选,评价产能改造潜力,指导酸化压裂层位的选取和施工,提高油藏开发效益。利用测井、岩芯及测试等资料,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岩石矿物、粘土矿物、钙质胶结物、微观孔隙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低渗透砂岩产能的储层因素,构建了储层精细评价和产能预测的测井优化模型,确定了低渗透砂岩储层压裂层位优选标准和图版,最终实现了对压裂优选层位的分级划分。  相似文献   

19.
针对辽河油田今43断块区为砾岩稠油油藏的特点,利用该油藏的岩芯铸体薄片制作了6块微观仿真地层模型,使用微观可视化物理模拟技术手段.借助显微镜、摄录机及图像分析技术等,直观地观察和分析研究了砾岩稠油油藏水驱油机理,以及原油粘度和储层孔隙结构对驱替机理和驱替效率的影响,分析了残余油分布特征,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与碎屑岩储层相比,礁灰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复杂且具有油湿性,其水驱油机理主控因素尚不明确。采用“岩芯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润湿性”等静态资料与“微观驱替及岩芯驱替实验”等动态测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静态数据动态化”的渗流机理研究新方法,明确了礁灰岩储层的微观性质与流体驱替特征的关系以及不同孔隙结构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流花礁灰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可分为4类,其中,I、Ⅱ、Ⅲ类为有利储层,具有低排驱压力、低退汞效率及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储层渗流能力与储层类型关系密切,主控因素有储层类型、孔喉半径比和润湿性3个关键因素。水驱前后的油水分布特点及不同岩芯驱替动态与驱替效果受储层微观性质控制并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