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中段阿克达坂至喀腊大湾一带的各类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热史模拟揭示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中生代以来的隆升演化史。分析结果表明,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5次构造隆升事件:222~186 Ma(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144~13 Ma(早白垩世早期)、103~82 Ma(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45~27 Ma(始新世到渐新世)和22~7 Ma(中新世)。热史模拟结果显示,阿尔金北缘新生代以来隆升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新生代初期,阿尔金北缘整体隆升较为缓慢;始新世到渐新世,具有西快东慢的隆升特点;中新世以来,阿尔金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区域隆升事件,该隆升事件在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呈现出起始时间东早西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南天山古生代增生-碰撞事件和变形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天山山脉是通过早古生代晚期-晚古生代早期的增生和晚古生代晚期的陆-陆碰撞形成的,新生代又受到强烈的陆内挤压隆升与褶皱断裂作用的改造。早古生代晚期的阿齐克库都格-尾亚缝合带以奥陶纪的蛇绿混杂岩、含奥陶纪-志留纪化石的复理石以及高压变质岩和糜棱岩为特征。中天山造山带主要是一个奥陶纪的钙碱性火山岩-深成岩岛弧,而南天山主体是一个弧后盆地。中小型构造形迹及不整合接触关系,提供了一些两期韧性变形的运动学和定年学依据。早期韧性变形发生在400Ma左右,为从南向北的推覆作用;含麻粒岩的蛇绿混杂岩和石榴石-辉石相韧性变形构造即形成于此期。早石炭世磨拉石不整合沉积在前石炭纪的变质岩和韧性剪切岩石之上。晚期韧性变形发生在晚石炭世—早二迭世,为右旅走滑构造作用;靠近中天山的北天山火山岩中发育有右旋走滑韧性剪切构造。其成因可能与晚石炭世发生的塔里木与西伯利亚两个陆块的碰撞有关。晚古生代花岗岩浆作用和后期构造叠加在早古生代变形形迹之上。结果表明,古生代的两期陆壳增生事件奠定了天山山系的基本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3.
三塘湖盆地二叠纪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叠纪构造层的划分及其构造特点。方法依据三塘湖盆地二叠纪地层与上覆地层的区域性不整合关系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其不同构造层的构造变形差异性,划分出二叠纪构造层,并对其构造格局和残留构造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二叠纪沉积盖层形成后,遭受晚海西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中央拗陷带残余二叠纪地层中宽缓褶皱和冲断构造组合的发育;在遭受多期构造叠加改造后,残余的二叠纪构造层在盆地中表现为西南部残余厚度大,东北部残余厚度小的现今构造格局。结论二叠纪构造层具有残留盆地的特征,主要含油层分布在条湖凹陷的西南缘和马郎凹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克勒青河谷地区中东部为研究区,利用Geoeye数据进行岩性构造-成控矿要素的综合解译,结合该区域的相关地质资料,分析出该区发生岩浆活动的时期为燕山期,其岩体的岩性为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沉积地层为二叠纪的加温达坂群白云岩组、阿格勒达坂组以及神仙湾群B组,其岩性为粉砂质板岩、细晶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和鲕粒灰岩等。成矿地质环境为华力西-燕山期造山作用造就的构造-岩浆带成矿地质环境控制着研究区的成矿作用,其形成的矿床主要为接触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以克勒青河谷地区中东部为研究区,利用Geoeye数据进行岩性构造-成控矿要素的综合解译。结合该区域的相关地质资料,分析出该区发生岩浆活动的时期为燕山期;其岩体的岩性为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沉积地层为二叠纪的加温达坂群白云岩组、阿格勒达坂组以及神仙湾群B组;其岩性为粉砂质板岩、细晶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和鲕粒灰岩等。成矿地质环境为华力西-燕山期造山作用造就的构造-岩浆带成矿地质环境控制着研究区的成矿作用,其形成的矿床主要为接触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平行或近平行分布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一个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由变质表壳岩块、中深地壳变质块体、壳幔过渡带岩块和幔源岩块与糜棱岩和变晶糜棱岩基质共同组成。由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和基质的变质变形特点、流变学性质、运动学标志、形成构造环境、动力学特征和时限,表明它们是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和分布其间的地体并置碰撞对挤逆冲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多阶段长时期发育而成。空间上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成分的多样性,反映造山带内物质组成的非均一性,也说明地壳隆升剥露的不一致性。这些资料可为深入认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地壳组成、结构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天山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天山北缘早石生代构造混岩中青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高压矿物的首次发现,认为该带是一条高压低温变质带。本运用了现代有限应变测量,磁组构和岩石组构等方法,对该混杂岩带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变形研究。最后讨论了该混杂岩带的形成机制、时代、运动学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依据野外采集的古流向数据和上古生界火山岩地球化学资料对柴达木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地区物源总体来自北部,海侵方向由南向北,沉积中心在盆地南部地区;构造背景晚泥盆世为后碰撞期的板内拉伸,早石炭世为陆内拉张构造环境,晚石炭世-二叠纪以洋陆俯冲构造背景为主;晚泥盆世开始,柴达木地块周围普遍因拉张而发生裂陷,形成一系列狭长状的地堑式断陷盆地或海槽,柴达木中央隆起(牛鼻子梁古陆)的雏形形成;石炭纪沉积盆地是在海西运动产生的晚泥盆世裂陷槽基础上形成的差异性沉降盆地,具有坳、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海侵广泛,以台型沉积为主的浅海相碳酸盐岩裂谷盆地,在古陆边缘附近形成了海陆过渡相的泻湖、扇三角洲(或辫状河三角洲)及沼泽相含煤沉积;二叠纪基本保持了石炭纪的海域,仍处于陆缘裂陷盆地的构造背景,属于稳定型浅海相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  相似文献   

9.
樊春  王二七 《自然科学进展》2004,14(10):1189-1193
滇西高黎贡山构成三江构造带的西边界,其新生代构造一般被认为是受南北向右行走滑运动的控制.而我们新近在其南段发现大量的南北向左行剪切构造形迹,剪切带近直立,宽度至少10km,切过山体内的各个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形迹正好分布在高黎贡山发生向南西转折之处,因此可确定该断裂带发生过较大规模的顺时针旋转运动,形成时间要比其右旋走滑运动晚,可能发生在晚新生代(<11Ma).根据这种认识,可以推测该断裂曾经是印度板块东边界断层-实皆断裂的一部分,后因地壳的旋转运动而被遗弃了.这个新发现对揭示高黎贡山新生代陆内变形特征,反演印度与欧亚大陆相互作用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柴北缘构造带泥盆纪构造属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露头及钻井资料,依据沉积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泥盆系地层厚度、碎屑颗粒组成、锆石年龄、超覆关系和沉积体系展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地区(包括柴北缘构造带与欧龙布鲁克微板块)泥盆纪发育自南向北展布的沉积体系,碎屑物质来源于由多个前泥盆纪构造岩片组成的造山带;该阶段柴北缘构造带构造属性既不是前陆盆地也不是裂陷槽,而是由多个前泥盆纪构造岩片组成的造山带;该造山带隆升开始于距今约465 Ma,遭受剥蚀开始于距今约430 Ma,其隆升可能持续到晚石炭世甚至二叠纪早期,初步推断该造山带至少存在了190 Ma,包括距今465~430 Ma的山体隆升与距今430~275 Ma的山体剥蚀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鸭子河构造深层油气勘探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川鸭 12 6井须家河组分层以及油气是否能规模成藏等存在的问题。通过鸭子河构造须二段的沉积相带、砂体展布 ,以及鸭子河地区构造演化分析 ,认为不仅鸭子河地区须二段沉积环境向西存在着相变 ,而且该区因不存在印支及燕山期适时古构造 ,也就不存在油气规模聚集成藏的条件 ;同时指出鸭子河地区深层油气的有限规模成藏实为由构造裂缝系统控制的小规模油气藏 ,属于构造裂缝和岩性复合圈闭成藏类型。因此认为对鸭子河地区深层的油气勘探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2.
西藏狮泉河-申扎-嘉黎蛇绿混杂岩带紧邻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南侧,出露有较为完整的蛇绿岩岩石组合。嘎铃辉长岩出露于拉梅拉山口地区,野外实测剖面显示其具有明显的混杂增生特征。样品富集Ba、U、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配分模式属于轻稀土元素弱亏损的总体平坦型,判断其可能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弧后裂谷环境。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89±1)Ma。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狮泉河蛇绿岩代表的特提斯洋可能是一个早侏罗世开始俯冲,早白垩世闭合的具有独立演化历程的局限性洋盆。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江西省吉水县炉下环形构造坑底部出现混杂堆积层,它是由大小不等泥砂岩角砾及河流沉积物砂砾在高温作用下烧结而形成的集块岩石,富含熔岩玻璃,气孔构造发育。经化学分析、X衍射以及镜下鉴定等一系列室内研究,发现集块岩的砂岩角砾中SiO_2的含量明显减少,Al_2O_3、Fe_2O_3的含量明显增加;砂岩角砾呈现典型的冲击变质特征,其中包括面型微裂隙(PFs)、面型微页理(PDFs)及击变矿物玻璃等。集块岩外部形貌特征和结构构造分析,完全符合"击变岩"的标准,初步判断陨石撞击形成了混杂堆积层及炉下环形构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吉林省石头口门地区早二叠世砂岩进行野外地质考察、薄片镜下观察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物源及构造环境。长石岩屑杂砂岩的碎屑颗粒具有分选和磨圆度差以及成分复杂的特征,表明为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获得114颗碎屑锆石U-Pb年龄介于480~276 Ma,可划分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322~276 Ma)和早石炭世(349~323 Ma) 2个主要年龄组,另有4个早古生代和中泥盆世年龄。通过区域岩浆事件对比,推测石头口门地区早二叠世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板块北缘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活动陆缘型岩浆岩,少量来自研究区附近的早石炭世岩浆岩、早古生代岩浆弧、晚志留世—中泥盆世弧-陆碰撞岩浆岩以及华北板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综合碎屑锆石年龄频谱、沉积以及构造背景资料分析,认为石头口门早二叠世砂岩应是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海底扇沉积序列的组成部分,并在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作为基质与一系列成分、规模和时代复杂的构造岩块或岩片共同构成了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二叠纪以来构造应力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造地质演化分析, 将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二叠纪以来具有较强构造变形的构造应力场分为 3 期: 二叠纪末、侏罗纪末( 或延续到早白垩世末) 和新近纪以来。根据岩墙、节理、擦痕、褶皱与断层等应力感构造的测量分析, 得出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三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别为北西西-北西向、近南北向, 北北东向。基于对新近纪以来准噶尔盆地构造应力场的二维有限元模拟, 进一步对整个盆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盆地边界几何形态对应力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南家坞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之间的华南中部复合混杂岩带的怀玉构造单元,构造背景复杂.是一个以磁铁锌锡钨矿化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矿体受北北西、北东向断裂构造及南华系休宁组及震旦系界面控制.本矿床位于燕山晚期重熔、混熔型灵山杂岩体的西部边缘,其成因与灵山杂岩体特别是与晚期灵山超单元关系密切.本文通过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矿床基本特征及岩浆岩条件分析研究,并与典型IOCG型矿床的成矿条件对比,认为其与典型IOCG型矿床具有相似性,初步认为其属IOCG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川西南多重褶皱构造及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川西南多重构造(东西、北东和北西褶皱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的相互关系、形成时序和不同尺度的构造背景.方法 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局部构造和区域构造相结合.最后放在全球尺度构造体系的背景上加以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结果 研究区内的东西构造形成在先,北东构造次之,北西褶皱构造属于最晚的一幕构造,它们之间表现为构造叠加关系.这些构造形成在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较短的时间内,多半属于喜山期构造产物.结论 较为理想地分析了川西南多重构造的相互关系、形成先后和成因背景.  相似文献   

18.
赵建国  陈百磊 《甘肃科技》2010,26(10):33-35,48
甘肃土达坂铅锌矿位于敦煌地块之敦煌复向形红柳峡-踏实河向形构造南翼,距其南侧的阿尔金断裂不足1km。已知的铅锌矿(化)体,赋存于敦煌岩群第二岩组第二岩段(ArPtD22)中,铅锌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其顶底板多为含石墨岩石,且二者产状基本一致,表明矿体受地层控制的特点,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据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关系,将本区成矿期次初步划分为沉积和变质热液两个成矿期。初步认为土达坂铅锌矿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鲁克沁构造带工业稀油油流的获得,打破了鲁克沁地区只有稠油的历史,开辟了新的勘探领域。油源对比表明,鲁克沁构造带东段鲁8和鲁10井的稀油来自台南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玉东9井稀油来自台南凹陷下侏罗统的煤系源岩。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和埋藏史,综合分析了稀油成藏期次,认为鲁8和鲁10井的成藏期为在古近纪末-新近纪早期;推测玉东9井成藏期在新近纪早中期。其成藏过程为:古近纪末-新近纪早期,台南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稀油,通过晚燕山-喜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向浅层运移,进入三叠系和侏罗系储层,形成稀油油藏;新近纪中新世,台南凹陷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成熟排烃,生成的煤系油沿三叠系顶部不整合面和断裂向上倾方向的鲁克沁构造带东段进行运移,并进入三叠系砂岩形成稀油油藏。  相似文献   

20.
西藏喜马拉雅特提斯北亚带内沿定日—康马一线展布近东西向变质核杂岩带,在这个带上康马变质核杂岩是一典型代表。该变质核杂岩核部由花岗岩及花岗岩边部片麻岩组成,岩体之上分别为早古生代构造片岩带、石炭—二叠纪褶叠层带及三叠—白垩纪板岩带组成。研究表明,构造片岩带构成了该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系,拆离断层剪切指向为上层系相对下层系自南而北运动,推测其形成于三叠纪—白垩纪。其后由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俯冲、碰撞,使得早期拆离系叠加岩浆热动力形成穹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