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造山带东段高压变质蓝片岩及其地质时代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舒良树 《科学通报》1993,38(20):1879-1879
在江南造山带东段,笔者曾发现高压变质岩石的零星露头,分布在德兴一弋阳一带,以蓝闪石片岩最为典型.近年研究表明,它们出露在九岭构造区与赣浙皖边境火山岛弧的交接处,产在赣东北断裂带内的晚元古代蛇绿混杂岩中(图1).  相似文献   
2.
天山东部麻粒岩定年与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山造山带的下地壳麻粒岩主要出露在哈密市尾亚和托克逊县榆树沟.尾亚麻粒岩种类多,有基性岩类和中酸性岩类麻粒岩等,以推覆岩片或花岗岩顶垂体的面貌出现;榆树沟的则属基性岩类麻粒岩,呈构造岩片散布在蛇绿混杂岩中.根据岩相学特征,尾亚麻粒岩中可分出3期变质矿物组合,即M1:PI+Q+Mus+Bi;M2:Cpx+Gt+Q+Antiper±Opx;M3:Gt+Cd+Ep+Amp;榆树沟麻粒岩中可识别出2期变质矿物组合,M1:Cpx+Gt+PI±Opx;M2:Px+Amp+PI+Q±Bi.岩石化学数据表明,尾亚麻粒岩种类较多,基、中、酸性岩类俱全.基性岩类麻粒岩富钙贫镁;中酸性岩类麻粒岩富钙碱.基性岩类麻粒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左倾斜的重稀土轻度富集型,稀土总量低,中酸性岩类麻粒岩则呈明显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稀土总量高.榆树沟麻粒岩属基性岩类麻粒岩,以低硅贫碱高钙为特征,稀土总量低,配分曲线平坦型.笔者对尾亚麻粒岩作斜长石+辉石+全岩Sm-Nd等时线测年,获(541±11)Ma同位素年龄值,它代表麻粒岩相变质的峰期年龄;又对尾亚麻粒岩从辉石退变质形成的角闪石作40Ar-39Ar年龄测定,获主坪年龄值(432.0±0.72)Ma和等时线年龄值(434.67±2.45)Ma,它们代表麻粒岩形成的退变质年龄,反映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在研究区表现强烈.  相似文献   
3.
沈渭洲  凌洪飞  舒良树  张芳荣  向磊 《科学通报》2009,54(11):1562-1569
研究的井冈山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之间, 在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时期沉积了巨厚的泥砂质韵律岩层夹碳酸盐岩和含炭岩层. 它们具有低的εNd(t)值(–13.9~–7.9)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842~2375 Ma), 数据点在tDM-tStr.图上远离一致线分布, 在εNd(t) - tStr.图上都位于华南元古代地壳演化区域内. 这些特征表明, 本区寒武系和奥陶系主要是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组分再循环作用产物, 物源以华夏地块区成熟度较高的陆源碎屑沉积岩为主. 奥陶系爵山沟组和对耳石组的εNd(t)值(–10.5~–7.9)位于上述范围的高端, Nd模式年龄(1842~2059 Ma)位于上述范围的低端, 反映在它们沉积时期内, 来自古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相对明显. 鉴于在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东南缘范围内, 早古生代地层的Nd模式年龄都大于1800 Ma, 没有发生明显的降低, 反映在这些地区不存在早古生代亏损地幔来源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松辽盆地发育在大陆内部古生宙-元古宙基底之上,出现在中生代火山岩带的后缘,经历了晚侏罗世地幔上隆、陆壳坳陷,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上涌、引张裂陷、晚白垩世盆地挤压、构造反转和新生代较小幅度伸展断陷多阶段的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发生在松辽盆地的从岩石圈伸展减薄到挤压增厚再到拉伸的复杂动力学演化过程是中生代伊泽奈崎大洋岩石圈朝东亚陆缘俯冲-碰撞作用的结果,松辽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洋壳运动方向、俯冲角度、俯冲速率的变化、俯冲带位置的迁移、大陆内部对洋壳消减了作用的响应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西北部星子地区穿过变质核杂岩的3种杂岩组合(侵入杂岩、构造杂岩和变质杂岩)系统采样测试和质量平衡分析,发现微量同常量元素一样,离子半径小、比重大和电位高的在断层岩中形成聚集系列,反之则为离散系列.稀土元素中∑REE,HREE相对集中,以及配分曲线上扬和Eu亏损等特点.仅在韧性断裂上盘存在某些与一般规律相悖的现象,其总体均受岩石流变分异、力学化学耦合和构造体制反转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赣北地区武功山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发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The Wugongshan massif consists of metamorphic rocks and granite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a basenient rocks formed during an Early Paleozoic orogeny, and this massif presents a typical dome shape with a NEE-SWW trending long axis of about 70km and an ellipticity (long,  相似文献   
7.
对华夏地块南部粤中增城和赣南鹤仔3个基底变质岩的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 它们的原岩都是形成于晚新元古代的沉积岩. 3个变质沉积岩都主要由新元古代早期(1.0~0.9 Ga)的碎屑物质组成, 并混有少量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中晚期(0.8~0.6 Ga)的碎屑物, 说明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一个遭受过Gondwana大陆聚合事件影响的Grenville期造山带. 碎屑锆石的Hf同位素成分显示这些Grenville期锆石可能是造山旋回早期形成的弧与古老大陆碰撞产生的岩浆结晶的. 结合华夏地块其他地区~1.0 Ga年龄锆石的分布及形态学特征, 本文认为华夏地块的南缘很可能曾经存在或者极其靠近一个Grenville期的造山带. 而这期造山作用的时代与东印度以及东南极的Grenville造山带一致, 且同样受到Gondwana大陆聚合事件的影响. 因此, 从Rodinia超大陆裂解到Gondwana超大陆聚合期间, 华南地块很可能位于澳大利亚西部而与东印度和东南极相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地球动力学和全球构造观点来探讨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中—新生代弧后盆地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大地构造学涵义和油气藏分布规律。根据现代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多学科的综合分析,将弧后盆地划分为五种成因类型:(1)弧后硅铝层上裂陷盆地;(2)弧后前陆盆地;(3)边缘海盆地;(4)弧间盆地;(5)弧后拉分盆地。此外,还讨论了近年来弧后盆地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丁海峰  马东升  姚春彦  舒良树 《科学通报》2009,54(23):3726-3737
西天山赛里木湖南缘果子沟剖面出露了新疆新元古代一套较完整的冰碛沉积, 称为塔里萨依组, 以往研究程度较差. 根据前人的化学地层学年龄数据及该组的层位和区域对比, 塔里萨依组应属于埃迪科拉纪冰期沉积. 对该区埃迪科拉纪塔里萨依组冰碛岩剖面进行的地球化学研究, 揭示了该区埃迪科拉纪晚期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特征, 初步恢复了当时古气候特点并与同时代其他地区进行对比. 采自果子沟冰碛岩剖面样品的Si, K, Na和Al氧化物及其比值表明, 该地区逐渐从构造活动区域演变为较为埃迪科拉纪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CIA值及A-CN-K图解表明, 该地层属于同一冰期中的不同沉积阶段, 经历了较为寒冷的的中低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 分别在剖面顶、底部出现的TOC以及V/Cr, Ni/Co和U/Th比值突变, 反映了冰川开始和结束时出现的生物生产率和氧化还原条件的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南天山古生代增生-碰撞事件和变形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天山山脉是通过早古生代晚期-晚古生代早期的增生和晚古生代晚期的陆-陆碰撞形成的,新生代又受到强烈的陆内挤压隆升与褶皱断裂作用的改造。早古生代晚期的阿齐克库都格-尾亚缝合带以奥陶纪的蛇绿混杂岩、含奥陶纪-志留纪化石的复理石以及高压变质岩和糜棱岩为特征。中天山造山带主要是一个奥陶纪的钙碱性火山岩-深成岩岛弧,而南天山主体是一个弧后盆地。中小型构造形迹及不整合接触关系,提供了一些两期韧性变形的运动学和定年学依据。早期韧性变形发生在400Ma左右,为从南向北的推覆作用;含麻粒岩的蛇绿混杂岩和石榴石-辉石相韧性变形构造即形成于此期。早石炭世磨拉石不整合沉积在前石炭纪的变质岩和韧性剪切岩石之上。晚期韧性变形发生在晚石炭世—早二迭世,为右旅走滑构造作用;靠近中天山的北天山火山岩中发育有右旋走滑韧性剪切构造。其成因可能与晚石炭世发生的塔里木与西伯利亚两个陆块的碰撞有关。晚古生代花岗岩浆作用和后期构造叠加在早古生代变形形迹之上。结果表明,古生代的两期陆壳增生事件奠定了天山山系的基本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