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室内外的详细工作确定了徐淮弧南段推覆体中的最大受力点.此受力点位于“弓箭”法则的中轴线上,从而为推覆构造中“弓箭”法则,即推覆体的中轴线一般是最大位移距离线作出了动力学论证.  相似文献   
2.
在伸展构造地区,大规模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不仅可以评估特殊的关键细节,而且可以了解拉张性质及伸张量。以单剪假定为基础,考虑压实作用的影响,并对剖面进行校正,建立反演断层数学模型。将其应用于苏北溱潼凹陷,模拟给出了3条剖面的主断层形态和滑脱深度,结果表明该区边界断层的滑脱深度在8~10km左右、它为该区运动学模拟的开展提供了断层边界条件。此模型同样适用于挤压构造地区。  相似文献   
3.
安徽下扬子区北缘薄皮构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安徽下扬子区北缘薄皮构造之表层构造丰富、典型;受基底与盖层间的切性滑脱面及下志留统高家边页岩韧——脆性滑脱面的联合控制,薄皮构造呈往南东变浅的楔形。薄皮构造以单剪方式往南东运动,缩短量达94km,缩短率约63.4%;起因于印支运动晚期至燕山运动早期扬子板块对华北板块的左行客斗向陆——陆碰撞所产生的拆离,先存生长正断层及板块边界的陆缘性质决定了其内部层块格局。薄皮构造的突发隆起带及韧性滑脱面分别是寻找油气和金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4.
通过国际合作获得了欧洲空间局欧洲遥感卫星1号风散射度数据。利用ERS-1 WCS数据研究了中国陆地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的分布特征,展示了中国第1幅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和研究成果。重点考察了ERS-1 WCS数据监测陆地覆盖的能力。结果表明:ERS-1 WSC数据具有很强的陆地监测能力,清楚的展示了中国陆地自然根貌特征;从图上能分辨出来的陆地覆盖包括沙漠,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植被,农作物,高大山脉,常绿林6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南部地体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3  
我国东南地区根据沉织作用、动物化石群、变质作用及火成岩活动等的特征而划分出十六个不同时代的地体。即雪峰造山运动增生到扬子古大陆边缘的江南元古代地体;加里东造山运动增生到晚期扬子大陆边缘的华南加里东地体;及古生代末期或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造山动运而增生拼贴到当时大陆边缘的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的地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外的详细工作,确定了徐滩弧南段推覆体中的最大受力点,此受力点位于“弓箭”法则的中轴线上,从而为推覆构造中“弓箭”法则,即推覆体中的轴线一般是最大位移距离线作出了动力学论证。  相似文献   
7.
不久以前,作者等就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皺区构造的基本特征作了初步总結。文章主要是論述了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皺区的前寒武紀晚期和加里东期建造序列和构造特征及其分区;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皺区和华北地台交接的构造型式;作为东半球太平洋块段的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皺区和位于西半球大西洋块段的北欧斯堪的那維亚和苏格兰加里东褶皺带地质构造所表现的差異性。本文是作者等在进一步闡明地槽、地槽系和地槽区的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就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皺区构造层的划分及雪峯运动在本区的性质和表现,江南地背斜带隆起分割的边緣地槽拗陷和內部地槽拗陷震旦紀及早期古生代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和发展历史的差異性,晚期古生代和中生代地质构造形成和发展基本特征,以及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皺区大地构造性质等系列問題予以专門的討論。作为第一篇論文的继續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綜合研究宁鎮山脈象山羣岩层縐构造形态基本特征、分布規律和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专門論述了海西印支裡縐构造的基底断裂如何控制燕山盖层褶縐形成的具体表現方式,論証了燕山运动以块断运动为主的构造性貭,为进一步研究下揚子地区岩漿活动和成矿作用的空間分布規律提供了构造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秦岭燕山期A型板块俯冲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秦岭北部从陕西华县到河南信阳一带,发育着一条燕山期A型板块俯冲带,其主要地质证据是:(1)大型的不同深度层次的犁式断裂系;(2)花岗斑岩带和有关的巨大钼——多金属成矿带,燕山期变质作用和热液活动;(3)A型俯冲引起块断造山形成的唐拉石沉积;(4)人工地震资料证实在地壳20—30公里深部范围内有一低速带。该A型板块俯冲带的成因是由于燕山期扬子四川地体向北运动,地体碰撞挤压造成大陆板内陆壳块体的向北俯冲运动。  相似文献   
10.
干燥岩石的相对介电常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湘云  郭华东  王超  陈培荣  施央申 《科学通报》1999,44(13):1384-1391
报道了197块岩石标本的相对介电常数的测量结果,揭示了相对介电常数随微波频率的变化规律,讨论了相对介电常数与岩石类型、密度、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关系,获得下列结论:(Ⅰ)在0.5-18GHZ频率段,相对介电常数与微波频率有关;(Ⅱ)不同岩石类型之间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实部变化较大,其变化趋势是: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沉积相对介电常数的实部变化较大,其变化趋势是: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