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井震结合烃源岩预测技术、盆地模拟技术和油源对比、原油运移示踪技术,对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分布与烃源岩(灶)生烃演化规律、石炭系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运移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烃源岩主要有正常沉积型和火山碎屑沉积型两种赋存型式,烃源岩与火山岩具有4类共生关系;马中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为高成熟度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成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马朗凹陷北斜坡带牛东本地成熟烃源岩所生,于白垩纪中晚期开始大量生烃,自东向西运移成藏;马中构造带油气来自凹陷中心高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中的北西走向断层受挤压强烈 ,封闭性好 ;而北东走向断层封闭性差 ,常成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由于本区断块圈闭的有效性差 ,故不具备大规模聚集稀油的条件 ,但对稠变到一定程度的稠油能起较好的封堵作用。鲁克沁构造带高粘重质油的形成是原油运移和成藏阶段双重稠变作用的结果 ,并且油气的聚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原油的逐渐稠变 ,所需要的封堵条件逐渐降低 ,油气的聚集过程才趋于稳定。鲁克沁构造带构造后期变革主要表现在构造幅度的增大 ,而未发生强烈的断裂作用 ,因此 ,前侏罗系油藏得以完好地保存  相似文献   

3.
民丰凹陷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低程度的烃源岩热史研究制约着该区的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通过对研究区仅有的两口探井(民参1井、民参2井)进行热演化史模拟,探讨石炭系、侏罗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过程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1受构造活动、火山活动等局部热事件影响,民丰凹陷C-P期古地温梯度为3.5℃/100m,中新生代古地温梯度为2.7~3.2℃/100m,高于盆地周缘其他地区;2民丰凹陷烃源岩在古近纪晚期—新近纪早期(41.3~21.7Ma)至中新世末期(7.0Ma)达到大量生烃条件,与新生代以来的快速沉降共同表明,民丰凹陷具有晚期成藏特征,钻井油气显示较差,可能与优质烃源岩规模小、生聚烃时间较短等因素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
鲁克沁构造带稠油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吐哈盆地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中的北西走向断层受挤压强烈,封闭性好;而北东走向断层封闭性差,常成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由于本区断块圈闭的有效性差,故不具备大规模聚集稀油的条件,但对稠变到一定程度的稠油能起较好的封堵作用。鲁克沁构造带高粘重质油的形成是原油运移和成藏阶段双重稠变作用的结果,并且油气的聚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原油的逐渐稠变,所需要的封堵条件逐渐降低,油气的聚集过程才趋于稳定。鲁克沁构造带构造后期变革主要表现在构造幅度的增大,而未发生强烈的断裂作用,因此,前侏罗系油藏得以完好地保存。  相似文献   

5.
准东阜东斜坡fu26井在石炭系获高产气流、古城凹陷cheng1井见良好显示,同时均揭示厚层烃源岩,证实了准东石炭系具备形成天然气大场面的烃源岩基础。为了进一步落实准东石炭系天然气勘探潜力,通过区域统层、构造格局分析及井震匹配研究,整体落实了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及规模,为该区勘探指明了方向。区域统层研究表明,松喀尔苏组b段为石炭系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构造格局分析表明,准东发育南北两大凹陷带,北部凹陷带已规模发现,南部凹陷带烃源岩规模发育,是下步探索的重点领域;井震匹配分析表明,南部凹陷带内主要发育东道海子、阜康、吉木萨尔和古城4大凹陷,其中,阜康和吉木萨尔凹陷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生气强度大,具备形成规模天然气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静态实验和动力学模拟方法,判识惠民凹陷石炭—二叠统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评价煤系烃源岩生气能力,建立煤岩生烃动力学参数,动态模拟生气过程。研究认为,惠民凹陷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属于中—好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具有煤气成藏的物质基础,主要经历早三叠期和侏罗—白垩系二次生气高峰期,新生界沉积后基本没有生烃发生;煤成气藏未来的勘探重点在曲堤潜山构造带的东北部构造高点部分和局部高点部位、王判镇潜山带小而丰的甜点型气藏、济阳地堑东部的白桥断层遮挡的断块圈闭和西南缓坡带的靠近曲堤地堑一侧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西部弧形带油气远距离运移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源-盖控藏理论,结合油源对比结果,对吐哈盆地西部弧形带油气分布规律和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弧形带油气主要有煤系油、湖相油和二者的混合油3种类型,主力油层原油以煤系油为主,混有少量湖相油,其他含油层位为煤系油;油气远距离运聚成藏主要受4个因素控制,侏罗系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和七克台组湖相烃源岩油气供给充足是油气藏形成的基础;烃源岩大量排烃期由东向西持续隆升的构造脊严格约束油气运移指向和油气藏分布;由不整合面和砂体组成的侧向输导网络是油气远距离运移的关键;白垩系和第三系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有效地阻止了油气在长距离运移路径中的散失.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广泛分布石炭系和二叠系 ,但是此地层煤成气的成藏问题一直没有获得突破。临南地区曲古 1井产出的天然气证明是源自石炭系和二叠系煤岩。对该地区煤系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煤系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 ,并经历了 4次生烃过程 ,燕山期和喜山期是主要生烃期。对煤系烃源岩生、排烃期次、构造活动以及煤成气成藏期次的研究认为 ,曲古 1井煤成气藏有两种成因 :①原生气藏在喜山期被破坏后再次聚集而成 ;②埋藏较深的石炭系和二叠系烃源岩在新近纪再次生烃。因此 ,临南地区在燕山期和喜山期形成的圈闭是有利的煤成气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9.
探讨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反转构造特征、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调查、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构造组合样式分析、油气藏特征研究,表明反转构造是基底断裂古近纪伸展断陷期张扭性活动和古近纪末反转期压扭性活动叠加的结果,并控制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基底断裂沟通了烃源岩,其古近纪末反转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一致,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0.
临南地区煤成气藏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阳坳陷广泛分布石炭系和二叠系,但是此地层煤成气的成藏问题一直没有获得突破。临南地区曲古1井产出的天然气证明是源自石炭系和二叠系煤岩。对该地区煤系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煤系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并经历了4次生烃过程,燕山期和喜山期是主要生烃期。对煤系烃源岩生、排烃期次、构造活动以及煤成气成藏期次的研究认为,曲古1井煤成气藏有两种成因:①原生气藏在喜山期被破坏后再次聚集而成;②埋藏较深的石炭系和二叠系烃源岩在新近纪再次生烃。因此,临南地区在燕山期和喜山期形成的圈闭是有利的煤成气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气藏为一典型的深盆气藏,其成藏要素主要包括平缓的单斜、充足的气源、渐变的储层、低渗透储层与气源岩的紧密接触及良好的封闭条件.成藏事件的研究表明上古生界储盖配套、圈闭形成与油气生成和运聚匹配,具有较好的成藏基础.成藏模式的划分指出了该区今后油气勘探方向,即在气带范围内寻找大型地层圈闭及岩性圈闭是天然气勘探的关键,在水带内的背斜圈闭和背斜-岩性复合圈闭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2.
利用钻井、测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基于沉积埋藏史和生烃史研究,结合油气来源,分析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油气成藏过程。结果显示:三合村洼陷存在3种原油类型,油气主要来自于渤南洼陷,油气成藏经历了东营组成藏期、馆陶组成藏期和明化镇组成藏期3期成藏;东营组成藏期形成的油藏原油源于沙四上亚段成熟烃源岩,此时垦西低凸起还未成型,来自渤南洼陷的油气以断裂侧向-不整合型二元输导体系沿斜坡带运移至三合村洼陷沙三段及以下地层中成藏,并在后期由于硫化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发生稠化;馆陶组成藏期形成的油藏原油源于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烃源岩,此时垦西低凸起已成型,来自渤南洼陷的油气主要以网毯模式运移至沙三段以上地层中,在后期发生生物降解作用而稠化;明化镇组成藏期形成的油藏原油源于沙三段成熟烃源岩,同样以网毯模式运移至三合村洼陷,主要在新近系成藏。  相似文献   

13.
原油体积系数是新增区块储量计算必需的参数。鉴于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后期通过高压物性分析来获取体积系数通常难以实施,作者以胜利油区历年来高压物性分析的大量数据为依据,在全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油藏成藏规律认识的体积系数求取新方法。该方法一方面通过多元回归考虑油藏埋深、地面油密度、温度、压力等与体积系数求取相关且通过常规试油或测试就能获得的参数对体积系数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残差类别进行修正以考虑地下影响因素(通过常规试油或测试不能获取),如气油比、饱和压力等对体积系数的影响,从而提高了体积系数求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东辛油田油源分析和成藏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东辛油田是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复式含油气聚集带的一部分,是一个多油源汇集的地区,油源关系复杂.根据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对其油气来源和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油源和构造特征,东辛油田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区:辛镇构造区,为低成熟-成熟的沙四型原油;东营构造区,以沙四型成熟原油为主;东营构造以西区,主要为沙三型成熟原油.结合地质分析认为,东营构造区至少存在两期重要的成藏过程,而辛镇构造和东营构造以西区仅存在明化镇期至第四纪一期成藏过程.该研究对于东辛油田今后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断层在卫星油田葡萄花油气成藏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断层既是油运移通道,又是油层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本文以卫星油田为例,从断层与成藏的同期性、断层发育的规模性、断层发育的方向性、断层发育的期次性、断层与储层发育的相关性、断层对油藏类型的控制性等六个角度,详细论述了断层在卫星油田油气成藏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合理印证。并以此为依据,预测出卫星油田有利区块,经实际布井验证,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王建  胡罡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744-3746,3750
运用流体势原理和油气运移成藏理论,研究了油田注水开发中强化开采及油气重新运移聚集形成剩余油机理和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认为以储层非均质性和构造为主的静态因素与水动力、重力、浮力和毛细管力以及摩擦力等构成的动态因素共同控制剩余油的分布。其中水动力和浮力为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主控因素。油藏内剩余油运移聚集遵循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聚的流体势原理。油藏内的低势闭合区是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有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总体上可以总结为"普遍分布、局部富集"。  相似文献   

17.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准确估算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对于估算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的可采储量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剩余油研究,首先要弄清楚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这也是进行剩余油开发方案部署的前提条件。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剩余油的开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Oil cracking to gases: Kinetic modeling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Triassic oil sample from LN14 of Tarim Basin was pyrolyzed using the sealed gold tubes at 200-620℃under a constant pressure of 50 MPa. The gaseous and residual soluble hydrocarbo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acking of oil to ga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distinct stages: the primary generation of total C1-5 gases from liquid oil characterized by the dominance of C2-5 hydrocarbons and the secondary or further cracking of C2-5 gases to methane and carbon-rich matters leading to the progressive dryness of gase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primary generation and secondary cracking of oil cracking gases and extrapolated to geological conditions to predict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cracking extent of crude oil. Finally, an evolution model for the thermal destruction of crude oil was proposed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cracking gase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东辛油田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含油气系统方法和油气成藏系统理论,研究了东辛油田的油气成藏条件以及形成模式.指出东辛油田有利成藏条件:(1)三面临洼,油源条件得天独厚;(2)砂体多层次多类型;(3)断层圈闭发育;(4)沙一段泥岩为区域盖层.东辛地区存在两个主要成藏期,分别对应于东营组末期和馆陶组末期——明化镇组时期,且以晚期成藏为主;油气先就近聚集,后在翼部断块区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成藏因素和分布规律的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分布呈规律性叠置,不同构造单元叠置的类型和样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减小勘探风险和降低勘探成本,应进行石油、天然气和煤综合勘探的思路。陕北斜坡是石油、天然气、煤和非常规煤层气综合勘探的地区,并可一井多探;天环坳陷、西缘掩冲带位于盆地的西部,目前在该区域已发现油田、气田和煤田,各种类型能源矿产成藏条件优越,是石油-天然气-煤综合勘探地区;伊盟隆起、晋西挠褶带、渭北隆起位于盆地的北、东、南的边缘部位,侏罗纪煤系广泛发育,是煤和煤层气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