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对墙体因温度变化产生裂缝和种类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对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墙体内剪应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变化与墙体温度成正比,最后提出了在施工和设计过程中对墙体裂缝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提出采用后张预应力技术对砖混墙体进行抗震加固的新技术,并进行8片试验墙体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未加固墙体与加固墙体的破坏形态和受力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后张预应力加固砖砌体墙体可以显著提高墙体的延性和抗剪承载力,改善破坏形态.  相似文献   

3.
对相变材料在墙体中的封装方式(直接混合、宏观封装、微观封装和定形相变材料封装)、相变材料的种类和物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实验和模拟2个方面,对相变材料位于墙体表面和墙体内部影响室内环境和建筑能耗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分析表明,微观封装和定形相变材料的封装效果较好;墙体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一般在20~30℃范围内;相变材料层在墙体中的安装位置可分为墙体表面和墙体内部2种,但相变材料层在墙体内的最优位置并不固定,受相变材料物性、墙体材料以及室内外环境工况的影响.通过相变材料与墙体合理高效的结合,可充分发挥相变材料的高蓄热特性,提高墙体的热性能,达到调节室内环境温度、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采用竹筋代替小型钢或钢筋作为水泥土搅拌桩加筋材料的可行性,利用Abaqus软件对竹筋水泥土挡墙基坑开挖进行有限元模拟,从墙体应力、墙体水平位移以及竹筋应力三方面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墙体无筋和有筋时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插筋率、插筋位置、墙体厚度等因素对竹筋水泥土挡墙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墙体受拉区插竹筋可以有效地减小墙体的最大水平位移并降低墙体的拉、压应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坑开挖深度并减少墙厚.插筋率越高、插筋位置越靠近水泥土墙体受拉侧、墙厚越小,墙体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墙体压应力减小越明显,过高插筋率以及在墙体受压侧插筋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5.
木柱梁-土坯组合墙体非线性数值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种不同厚度的素土坯墙体和3种不同厚度的木柱梁土坯组合墙体进行了有限元弹塑性计算.通过计算分析了素土坯墙体和组合墙体抗侧承载力、裂缝形态、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墙体的抗侧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为木柱梁-土坯组合墙体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对素土坯墙体和木柱梁-土坯组合墙体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众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传统的素土坯墙体通过木柱梁形成组合墙体,可以满足9度地区罕遇地震烈度下裂而不倒的设防准则,研究结果可作为新疆传统生土民居的改造及抗震加固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往复荷载下高强砖组合墙体承载力与变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种新型高强度烧结砖组合墙体的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进行了研究.针对传统组合墙体砌块材料强度较低且墙体高宽比较小的情况,采用新型高强度的烧结页岩粉煤灰砖做材料,设计了高宽比分别为1.4和2.3的2组试件,研究了高宽比、竖向压应力以及纵向和水平配筋率等因素对墙体抗侧力和延性的影响.7片墙体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条件下,高宽比较大的墙体,其抗侧承载力明显低于高宽比较小的墙体,但是其延性明显要好.对2种墙体在低周反复荷载和单向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与延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配筋率越低的墙体延性越好;相反,在单向静力荷载作用下,提高墙体约束柱的配筋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增加墙体的延性;这种墙体具有较高的抗侧能力和良好的变形能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砌体结构圈梁构造柱为主要变化因素,对3种类型的足尺模型墙体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通过墙体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等一系列试验指标对方钢管混凝土圈梁构造柱约束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片墙体均发生弯剪型破坏,钢管混凝土圈梁构造柱约束墙体由于在反复推拉过程中构造柱的钢管与混凝土之间黏结力丧失而产生相对滑移破坏。钢管混凝土圈梁构造柱约束墙体的滞回曲线具有明显的反"S"形特征,在极限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方面均优于无约束墙体以及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约束墙体。  相似文献   

8.
对带有不同支撑形式、采用不同墙板材料的组合墙体的抗侧性能进行研究,即采用1∶2单片墙体建立6个具有不同支撑形式的轻钢龙骨墙体模型,分别对其抗侧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这3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模型中,轻钢龙骨带角支撑结构体系的抗侧力最高,轻钢龙骨骨架结构体系的抗侧力最低,轻钢龙骨带斜支撑结构体系位于两者之间;钢丝网对带支撑的轻钢龙骨墙体的抗侧力有一定的作用;对同一种支撑形式的轻钢龙骨墙体,涂抹水泥砂浆的组合墙体抗侧力明显高于覆OSB板的组合墙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墙体成型用模具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越来越明显,阻碍了我国墙体成型技术的发展,因此在现有墙体成型用模具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大大提高了墙体成型用模具的工作效率,延长了墙体成型用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墙体材料的浪费率,有效控制了墙体的资金成本投入,扩大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该文先是对墙体成型用模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又详细阐述了墙体成型模具表面处理的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介绍了墙体上方墙顶成型用模具。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以河西地区土坯墙体为例,对长城土坯墙体分布环境、发展历史以及建造工序的研究,系统分析了长城土坯墙体的建造技术。同时,根据现场考古调查复原了当时土坯墙体修建的场景。对长城土坯墙体建造技术进行全面梳理,对研究长城墙体建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类型1/2比例模型的生态复合墙体水平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生态复合墙体的破坏模式,对比分析内填砌块材料、肋柱数量、高宽比、轴压比等因素对于墙体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在对墙体进行非线性数值扩展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关键因素指标对生态复合墙体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将可拓识别方法引入到生态复合墙体破坏模式定量识别中,确定生态复合墙体破坏模式可拓识别方法的实现步骤,并对试验墙体的实际破坏模式与实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可拓识别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复合墙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类型,具有较强的识别评判能力,为生态复合墙结构的设计理论提供了一种关键构件破坏模式的快速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设计并制作2榀1/2比例开洞(分别为窗洞和门洞)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体进行竖向承载力静力试验,分析带洞口墙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破坏模式和钢筋应变变化规律,并与不开洞的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体进行对比。考虑洞口位置和洞口大小变化的因素,建立墙体数值模型计算墙体的竖向承载力,对比不同开洞位置和洞口率对墙体竖向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开门洞墙体边框柱与暗梁连接角部混凝土压碎而破坏,开窗洞墙体洞边肋柱中纵筋压屈而破坏;与不开洞墙体极限竖向承载力相比,开门洞墙体的承载力未明显降低,开窗洞墙体降低较明显;洞口率相较洞口位置变化对墙体竖向承载力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冷弯薄壁方钢管与纸面稻草板(稻草板)组成的组合墙体的轴压性能,对三面组合墙体试件进行轴心受压试验,得到组合墙体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墙体的破坏模式是钢管端部屈曲破坏、稻草板局部发生褶皱和弯曲.方钢管和稻草板协同工作性能良好,稻草板对方钢管起到了良好的约束作用,组合墙体承载力较高.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组合墙体进行非线性分析,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钢管壁厚、墙体高厚比及自攻螺钉间距对组合墙体承载能力的影响,提出了该组合墙体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能很好地计算组合墙体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6片碎砖无砂混凝土墙体进行了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素混凝土墙体、带构造柱墙体以及配筋墙体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征、抗剪能力和变形能力,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墙体的恢复力模型,为在地震区推广应用碎砖无砂混凝土承重墙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建筑围护结构中使用单一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不能满足全年节能和舒适度要求的问题,提出将两种不同相变温度的PCM同时填入到多层平壁墙体中,构成双层PCM墙体.采用显热容法对PCM的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对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离散,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对多种不同结构的双层PCM墙体在典型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条件下热工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衰减倍数,先探索理论上的PCM最佳相变温区,再从实际建筑围护结构使用的PCM中选取热物性参数与理论上最佳值最接近的PCM,将该PCM墙体热工性能与理想的PCM墙体热工性能相比较,结果相差不大.研究表明:两种PCM层位于墙体中间位置时,衰减倍数最大,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最稳定,低相变温度PCM在冬季的利用率和高相变温度PCM在夏季的利用率均为0~100%,能够使墙体保持较高的热工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内填砌块点接触式密肋复合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1/2缩尺比例的复合墙体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墙体的主要破坏形态和破坏过程,研究点接触型密肋复合墙体的受力特点,分析墙体的滞回特征、承载力、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并将试验结果与标准墙体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点接触式墙体与标准墙体的破坏形态区别较大,其承载力、延性、耗能等性能略差于标准墙体,但由于这一形式墙体各道防线之间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和分配关系相对明确,不同阶段的墙体计算模型比较简单,进而可以通过对各阶段的精确分析计算实现密肋结构的控制设计.此外,墙体各道防线之间的分离更易于结构构件的震后修复、更换.  相似文献   

17.
马爽 《广东科技》2013,(20):144-144,81
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对于建筑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建筑材料一直以来都属于基础性原材料之一,是以传统材料为基础进行生产的工业方式。目前,我国总体建材生产能力过剩,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但是其传统型建筑材料和建筑产品的使用占据着整个工程环节的主导地位.多数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资源消耗程度高,生产效率较低.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污染了环境,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更是威胁着生态环境,以致于其在应用中很难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因此在目前工作中以新兴建筑墙体材料和墙体保温技术为主进行施工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对新型墙体材料和墙体保温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施工要点.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异型构造柱-圈梁体系受力特点,通过对普通构造柱-圈梁结构墙体和异型构造柱-圈梁结构墙体的实验对比,分析异型构造柱砌块组合墙体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并与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对照.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墙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该成果对砌体结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外加扁形及方形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体进行了循环加载的足尺寸墙体试 验,并用(1)的方法对墙体进行了平面应力问题的有限元弹塑性和裂缝开展分析。 认为只要外加柱和墙体的联结能保证两者直到破坏不脱开,则外加柱的作用和埋入在 墙内的构造柱基本相当。研究还表明,配置单排钢筋的扁形柱与双排钢筋的方形柱, 在柱断面和配筋量相同的情况下,对增强墙体抗震能力两者有同等的效用。  相似文献   

20.
以癸酸作为相变材料,分别将癸酸放在空心砌块左侧和右侧的孔隙中,将不同构造的相变砌块砌筑成墙体,通过变温热箱法对普通砌块墙体和不同构造的相变砌块墙体进行实验,对比不同构造的相变砌块墙体的传热性能及节能性,确定相变材料在砌块中的最佳摆放位置。研究表明:相变砌块墙体内表面温度波幅的衰减倍数是普通砌块墙体的3.8~4.4倍,其内表面温度波幅的延迟倍数是普通砌块墙体的8~12倍,衰减和延迟现象较普通砌块墙体显著;通过普通砌块墙体内表面的热流密度是通过相变砌块墙体内表面热流密度的3.0~3.9倍,与将相变材料放在靠近室内侧的孔隙中的砌块墙体相比,将相变材料放在靠近室外侧的孔隙中的砌块墙体,传热性能差,节能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