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制备小鼠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 研究其形态组成与遗传重组特征,展示雄性小鼠遗传重组图谱并分析其重组位点(MLH1位点)的分布特征.4只小鼠共145个精母细胞在平均每个细胞的MLH1位点数为23.3±2.4; 在19个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中, 未发现有3个MLH1位点的, 具有1个MLH1位点数的较多, 平均为14.2; 无XY联会复合体的细胞占所有细胞的4.1%, XY联会复合体上有MLH1位点的细胞占30.2%; 联会复合体上有裂缝的细胞占0.7%.通过联会复合体免疫荧光染色可以清晰地分辨出联会复合体(红色)、着丝粒(蓝色)和MLH1位点(绿色), 是遗传重组分析的是一种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SLA-Ⅰ/pMAL-p2X为人工构建的原核表达体系.为获取最佳表达的SLA-Ⅰ复合体蛋白及其可溶性表达含量,设计实验对其进行表达优化(pH值、温度、菌体密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SDS-PAGE检查目的蛋白的表达.另外检查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含量.结果显示,SLA-Ⅰ在pMAL-p2X的最佳表达条件为pH=8.0、T(温度)=37 ℃、OD600=1.0、IPTG=0.4 mmol/L和t(诱导时间)=5 h;证明目的蛋白可溶性表达含量占总表达蛋白的70%左右.研究表明pMAL-p2X系统适合于生产可溶性的SLA-Ⅰ复合体蛋白,便于今后进一步研究SLA-Ⅰ类分子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PCR获得C6/36细胞浓核病毒(C6/36DNV)的结构蛋白VP1和VP2的基因,经克隆表达,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含6×His标签的VP1或VP2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两种表达产物经超速离心纯化后,在电镜下均观察到了大小(约25nm)和形态都与野生C6/36DNV相似的病毒样颗粒(VLPs),且两种VLPs(VP1-VLPs和VP2-VLPs)在电镜下未见有明显差别,说明VP1和VP2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均可独立组装成VLPs.  相似文献   

4.
Pelota在进化上是非常保守的RNA结合蛋白,人源Pelota mRNA分布于几乎所有的组织并作为一个多功能的蛋白参与多种生物途径.为解析人源Pelota C端结构域(C-terminal domain,CTD)的晶体结构,首先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并采用亲和层析、凝胶过滤柱层析的方法,获得了纯度大于97%的蛋白.动态光散射实验表明纯化的蛋白有较高的均一性.在筛选了1 852个结晶条件后,优化的人源Pelota CTD蛋白晶体能衍射X射线至0.26nm分辨率.蛋白晶体的空间群为P6522,晶胞常数a=7.882nm,b=7.882nm,c=19.746nm.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elota的功能及其与下游蛋白的相互作用奠定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表面铺展,磷钨酸染色技术制备褐家鼠精母细胞的联会复合体。根据对10个精母细胞的测量结果,绘制了联会复合体组型图,与大鼠的染色体组型作比较。并应联会复合体上着丝粒的嗜银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合成法, 得到了3种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 [Al(C9H8NO)3](1), AlO3; [Co(C9H8NO)3](2), CoQ3和[Cu(C9H8NO)2](3), CuQ2 . 并对3种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确定了结构.3个晶体都属于单斜晶系的P2 (1)/n 空间群. 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是a=1.122 7(8) nm, b=1.301 7(9) nm, c=1.681 2(9) nm, β=95.064(9)°, V =2.447(3) nm3, Z =4, F(000)=1 024. 配合物(2)为a=1.1 240(12) nm, b=1.2 894(14) nm, c=1.666 5(18) nm, β=95.068(10), V =2.406(4) nm3, Z =4, F(000)=1 048. 配合物(3)为a=1.065 7(14) nm, b=0.861 1(11) nm, c=1.525 1(2) nm,β=102.229(2)°, V =1.367 7(3) nm3, Z =4, F(000)=716. 同时对3种化合物的UV-VIS-NIR、IR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7.
8.
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HN(C2H5)3]2H[PWl2O40]·4H2O,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学参数:三斜晶系,C2/C空间群,a=2.468 9(5)nm,b=1.083 1(5)nm,c=2.248 2(5)nm,α=90.00°,β=121.094(5)°,γ=90.00°,V=5.148(3)nm3,Z=4,R1=0.045 6,wR2=0.147 1.该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2个质子化的三乙胺分子、4个水分子、1个质子和1个Keggin型杂多阴离子[PWl2O40]3-组成.不同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间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构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金属有机配合物[Cd(C6H5N2O4)(C10H8N2)],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a=1.052 75(5)nm,b=1.528 02(8)nm,c=1.973 83(10)nm,α=β=γ=90°,V=317.51(8)nm,Z=8,Dc=1.827g.cm-3,μ=1.406mm-1,F(000)=1 728,R=0.027 4,wR=0.063 4.它是由一个Cd(II)、2个2-甲基-4,5-咪唑二羧酸配体和1个2,2′-联吡啶配体构成,通过2个Cd(II)中心金属离子分别与同一个2-甲基-4,5-咪唑二羧酸配体的2个羧基相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三氰基甲基阴离子存在下,CuCl2与氟康唑在H2O/CH3OH介质中自组装得到配位聚合物{[Cu(HFlu)2Cl2](H2O)4}n(1).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343 1(8)nm,b=0.945 6(3)nm,c=1.984(1)nm,β=123.444(4)°,V=3.668(3)nm3,Z=4.每个铜离子分别与4个不同氟康唑配体上的三唑氮原子以及一对氯离子配位,其八面体几何构型表现出典型的姜-泰勒效应.氟康唑分子将相邻的铜离子连接起来,形成波浪层状配位网络结构.主体骨架与客体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进一步稳定了此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个金鸡纳霜生物碱衍生的季铵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表征.空间群为P 2(1)2(1)2,晶胞参数a=1.050 2(1)nm,b=2.819(3)nm,c=0.879 5(8)nm,V=2.6040(4)nm3,Z=4.该化合物在π-π堆积和氢键等超分子导向作用下组装成新颖的有机双链螺旋和三维氢键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水溶液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三维配位聚合物{[La2(C3H2O4)3(H2O)6]·2H2O}n(1)(C3H2O4=1,3-丙二酸),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1.136 85(10)nm,b=1.274 99(11)nm,c=1.481 54(13)nm,α=90°,β=90°,γ=90°,V=2.147 5(3)nm3,Z=4,Dc=2.240g/cm3,μ=4.017mm-1,F(000)=1 384.0,S=0.975,R1=0.019 6,wR2=0.048 1[I>2σ(I)].在化合物1中,双核镧簇{La2O2}通过柔性配体丙二酸组装成了一个具有一维孔道的三维网络,孔道里容纳着结晶水.  相似文献   

13.
四溴对苯二甲酸(H2TBTA)与醋酸铅在DMF/H2O/CH3OH溶剂中通过分层扩散法组装得到一维配位聚合物{[Pb(TBTA)(DMF)2](DMF)2)。(1),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6231(4)nm,b=1.0123(2)nm,c=2.0290(6)nm,β=106.999(3)°,V=1.0349nm^3,Z=4.在1的晶体结构中,每个八面体铅离子分别与来自2个TBTA的一对螯合羧基以及2个DMF分子上的6个氧原子配位,相邻的Pb^Ⅱ离子通过TBTA桥联形成一维配位链结构.晶体堆积分析结果表明,相邻配位链上的DMF配体之间存在C—H…O弱相互作用,将一维配位链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且晶格DMF客体包结于此三维网络中.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苯甲酰丙酮缩邻苯二胺单Schiff碱化合物,并测定了该分子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 2/c,晶胞参数a=1.550 3(3) nm,b=1.640 1(3) nm,c=1.171 1(2) nm,β=110.37(3)°,V=2.791(1) nm3,Z=8,Dc=1.201 g*cm-3; 对于2 590 (I≥2σ(I))个可观察点,最终偏差因子R=0.038 4,wR=0.112 9;C1、C2、C3、C4、O1和N1原子处在同一平面上,并形成离域大π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细胞色素C在汞表面生长过程进行研究,发现细胞色素C在汞表面首先形成的是高度稍大于1nm的吸附单分子层,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吸附在汞表面的细胞色素C分子和溶液中的分子问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生长活性点,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生长时间达到8min时,细胞色素C能形成底部直径达527nm,高度达138nm,分布密度约为1.2~2.3个/μm^2的细胞色素C分子集聚体.生长机理是吸附自组装机理.细胞色素C的浓度较大地影响其在Hg表面的自组装平衡,随着浓度的减少,细胞色素C所能形成的最大分子集聚体的高度和数目都随之减少。浓度与平均表现高度是非线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9H17NOS,它的晶体结构已经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晶体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0 4 (1) nm,b=0.816 7 (2) nm,c=1.826 7 (4) nm,V=1.000 0 (3) nm3,Z=4,Mr=187.30,Dc=1.244 g/cm3,F(000)=408, μ(MoKα)=0.279 mm-1.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0.029 5,wR=0.064 2.结构测定表明标题化合物是单螺化合物.由C(1)、C(2)、C(3)、C(4)、C(5) 和C(6) 构成的六元环取椅型构象, 由C(1)、S、C(7)、C(8) 和N构成的五元环取半椅型构象, 两个环共用的螺原子C(1)用sp3杂化轨道与其他原子成键.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存在着分子间氢键.  相似文献   

17.
在乙醇体系中,由硝酸钇和邻香兰素对甲苯胺(C15H15NO2)合成了配合物[Y(NO3)3(C15H15NO2)2]2·H2O, 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C60H62N10O27Y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980 10(2) nm,b=0.997 68(2) nm,c=1.846 07(3) nm,α=98.349(1)°,β=101.539(1)°,γ=106.001(1)°,V=1.661 22(5) nm3,Z=1,Mr=1 533.02,F(000)=786,Dc=1.532 g·cm-3,μ(MoKα)=1.830 mm-1.结果表明:每个钇离子与2个邻香兰素对甲苯胺Schiff碱配体中的4个氧原子(酚羟基氧和甲氧基氧)和3个二齿配位硝酸根中的6个氧原子配位,配位数为10.  相似文献   

18.
用Cu(Ac)2.H2O和3,5-diaba(3,5-diaba=3,5-二氨基苯甲酸)、4,4'-bipy (4,4'-bipy=4,4联吡啶)在水-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了1个超分子化合物[(3,5diaba)(4,4'-bipy)2(H2O)].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a=0.96579(18)nm,b=1.7495(2)nm,c=1.5417(2)nm,β=107.191(2)°V=2.4886(7)nm3,Z=4,Dc=1.288 g.cm-3,F(000)=1016,μ=0.087 mm-1 R1=0.0555,ωR2=0.0820.该化合物是由3,5-diaba、4,4'bipy、H2O通过氢键自组装而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Cd(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Cd^2+的配合物:[Cd(phen)(H2O)(C8H4O4).3 H2O]n(C8H4O4=邻苯二甲酸根).对该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14 19(12)nm,b=1.117 33(19)nm,c=1.341 1(2)nm,α=82.723(2)°,β=79.469(2)°,γ=83.681(2)°,V=1.039 5(3)nm3,Z=2,Dcalc=1.689 g.cm-3,F(000)=532,R1=0.041 2,wR2=0.091 2.在该化合物中,每个Cd2+的配位环境为变形八面体,在每个晶体中邻苯二甲酸根通过2个羧基氧连接2个Cd2+形成一维链状结构.2条1D链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具有1维双链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而一维双链配合物又通过与游离水的氢键作用形成2D网状结构.测定了配合物的UV,IR及荧光光谱,并对光谱进行分析指认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无机-有机杂化钼磷、钒钼磷多酸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通过对V2 O5 ,Na2 MoO4·2H2 O ,HF ,Ni(NO3) 2 ·6H2 O ,H3PO4和吡啶体系水热反应的研究 ,合成并表征了无机 -有机杂多酸化合物 [C5 H6 N] 3[C5 H5 N][PMo12 O40 ] ( 1 ) ,[C5 H6 N] 4[PVMo11O40 ] ( 2 )和 [C5 H6 N] 4[HPV2 Mo10 O40 ] ( 3 ) .化合物( 1 )属单斜晶系 ,C/ 2c空间群 ,a =2 .1 867( 6)nm ,b =1 .3 978( 4)nm ,c =1 .663 3( 3 )nm ,β =1 0 5.73 ( 1 0 )°,V =4 .893nm3,R =0 .0 60 4 ,Z =4 ;化合物 ( 2 )属单斜晶系 ,C/ 2c空间群 ,a =2 .1 858( 4)nm ,b =1 .3 971 ( 3 )nm ,c =1 .663 5( 3 )nm ,β =1 0 5.83 ( 3 )°,V =4 .8873 ( 1 7)nm3,Z =4 ,R =0 .0 4 63 ;化合物 ( 3 )属单斜晶系 ,P2 1n空间群 ,a =1 .1 1 2 2 ( 2 )nm ,b =1 .94 1 2 ( 3 )nm ,c=1 .2 4 84 ( 3 )nm ,β =99.89( 3 )°,V =2 .6565( 9)nm3,Z =2 ,R =0 .0 69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