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卡夫卡和他的小说一样都已成了一种象征,象征西方现代文学在理性密林中运思的一种方向,也象征着作为一个文学先知所确立的一种拯救系统。犹太民族千百年来历史性的创伤和现代西方文明世界生存的荒谬是卡夫卡精神视域的背景。西方文化从整体上看是个理性渐次匮乏的过程.而文学路径的选择得力于卡夫卡特殊的人生体验——恐惧和罪感.隐喻是在理性语言的尽头发生的一种直觉思维,卡夫卡为了真理的缘故,同时为了抗拒强大的生活,用隐喻的方法去排斥单一解释存在的可能,这已成了他的思想宿命.在他那里,已经将生命的澄澈和思想的朦胧这两个极端神奇地加以弥合。但这种路径的选择本身却是一种迷失,因为在卡夫卡的自我拯救系统中,没有一个超越性的存在,无法提供一种生存的依据——信仰或价值。  相似文献   

2.
数字、代码、程序,组成了一个个虚幻的“数字城堡”,我们只能凭借对方微弱的心跳,来找寻彼此。黑暗中,冰冷的墙壁,混乱的思绪,一切都因数字而改变一一要体察人生的悲欢离合,除了眼睛,还可以借助数码照片;要触摸千里之外的思念,除了拥抱,还可以依靠电话号码……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之于20世纪的现代人,其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人的异化、生存的不正常状态,更在于他力图寻求出能整合废墟的力量,使人类的生活趋于正常,他竭尽一生苦苦寻求承载人类抵达幸福的船儿。在作品中,他询问了人类获救的每种可能性:对公正法则的寻求,对人类原罪的审视,那隐约可见而K却终生走不进去的城堡……,而艺术——审美之途,这条一直在历史的河流中为哲人们所重视的路途,同样为敏锐的卡夫卡所关注,以安放人们的灵魂。本文拟就通过对《饥饿艺术家》、《歌手约瑟芬》、《一只狗的研究》的考察,把握卡夫卡的这一拯救之路。 卡夫卡的每部作品都是一个谜,他采用独特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寓言、象征等,构成与现实生活 相统一的“神话世界”,呈现出寓义的多面性。因此,破解卡夫卡作品的真谛在某种意义上正如卡夫卡所言,“目的只有一个,道路却无一条”,自以为理解了卡夫卡,却可能是对他的误解。但是,卡夫卡一生都在冒着被那个可能存在的“形而上”嘲笑的危险,寻求人类灵魂的福祉,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冒着被卡夫卡嘲笑的危险获取理解卡夫卡的可能性呢? 首先从文本的最表层开始分析卡夫卡的作品中是否存在艺术拯救的意图。 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在卡夫卡的笔下展现为本质逼真的谎言王国。  相似文献   

4.
奥地利现代主义著名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曾一度戏剧性地被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存在主义等各种现代文学流派争相拥为自己的代表作家,这位现代主义的先驱在创作中追求一种噩梦般的荒诞情境,将人物形象塑造成具有哲学意义的象征形象,他的作品所描绘的世界象一座阴冷恐怖的迷宫。《城堡》、《审判》、《变形记》、《在流放地》等作品,可以说是集中或代表性地体现卡夫卡的创作在哲学层面上的深刻性的优秀小说。这些小说体现出卡夫卡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的思想,这些思想渗透了卡夫卡的一生,成为他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出发点。1915年发表的…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的存在世界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的生存世界中充满着矛盾和分裂,而他的存在方式则是写作。在其生活和写作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卡夫卡的作品和人生反映了对世界不确定性的理解和对未来意义的暗示。  相似文献   

6.
恐惧感、绝望感和孤独感是20世纪西方现代人共有的精神特征,卡夫卡由于其独特的家庭、经历等,从而使他形成了特有的“顺从”与“反抗”的双重人格,造了非同寻常的沉重,苦涩的“三感”体验,并形象地展示了现代人“超现实”的灵魂痛苦,折射出世界、社会、人生的荒诞。文章也表达了卡夫卡对人类生存、处境、未来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薛砚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6):175-176,165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格雷戈尔正是卡夫卡内心情感的外化形式,本论述仅以几个贯穿卡夫卡人生的情感线索来解读《变形记》,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他的创作动机与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在其小说《美国》中,借用主人公卡尔·罗斯曼无根的漂泊经历,准确地刻画并预言了属于人类的找寻自由,却注定被频频放逐的宿命。而对于命运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认识,也正是卡夫卡心中存在宿命感的体现。在卡夫卡眼里,于“寻找”和“发现”之间,也许唯有放弃寻找,才能最终发现人生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在他的小说中充分展现了他眼中的梦魇世界,同时也以“卡夫卡式”的创作特色生动体现了“现代人的困惑”。在强大的梦魇世界面前,卡夫卡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妥协,他们在绝望中奋起反抗,而这种反抗也带上了浓厚的卡夫卡特色。  相似文献   

10.
《城堡》是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的扛鼎之作,其多义性和未完成性已不断由前人进行过深度探讨和研究。现在可从《城堡》中的几个女性角色出发,通过对这些女性的解读,分析她们在城堡面前的不同反应来挖掘卡夫卡的女性意识,以此证明卡夫卡以其宽容的女性意识和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斗争。也进一步指出,女性必须自己行动起来反抗,才能在男性中心的社会中真正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张壁古堡作为国家的历史文化宝库,无论从考古学、建筑学、民俗学的角度,还是从艺术、美学的角度,都有丰富的可资研究借鉴的实证材料.阐述了张壁古堡的历史沿革,介绍了现状古堡的整体布局,并对张壁古堡进行了建筑属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木雅.曲吉建才教授是藏族传统建筑领域成绩卓著,影响颇大的专家。他于藏历1947年6月4日出生在今康定(古西夏王国)热瓦岗没落土司米祖西家族。四岁被确认为格鲁派木雅古瓦寺的第八世木雅活佛的转世灵童而登上了该寺主持活佛的宝座。1958年在拉萨哲蚌寺学经,之后又在当时新组建的佛学院学习,文革时期被分到军区山南农场基建连从事土建工程,1974在拉萨城关区建筑公司当施工员,1976年参加自治区建筑设计院和城关区建筑公司联合举办的施工员培训班,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了自治区建筑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专攻藏族传统建筑。教授的设计作品遍布全区各地,出版专著多部,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建筑、藏学学术研讨会。文章围绕藏族传统建筑艺术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寓言这一表达模式的结构与特征入手,通过对班扬的《天路历程》和卡夫卡的《城堡》这两部作品的解读,分析、考察了寓言的存在及发展线索,从而得出寓言这种古老的模式经卡夫卡的创造性利用,已有了它的现代变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城堡》中,卡夫卡实际阐述了这样一种世界观:存在是一种虚无。与这个观点相呼应,小说中的社会存在于两大层面上展示了其虚无性:上层建筑的"可望不可及"与社会主体的"可及不可解"。  相似文献   

16.
骆文盛乃明代湖州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为人清正磊落,任翰林院编修多年,晚归乡里,严毅守节,为人称道。依据相关典籍,勾勒骆文盛的生平事迹,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了解这位明代湖州著名文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卡夫卡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的分析,来考察卡夫卡自由观的三个方面,从而阐明卡夫卡非理性主义特征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8.
《马大帅》是赵本山自导自演的一部电视连续剧,不同于先前热播的《刘老根》(1、2)中对现代性的热切拥抱,《马》剧以农民视角犀利剖析现代性,把城市文明“繁华遮蔽下的贫困”曝晒在阳光下。不过赵本山在解构“美国梦”式的现代性神话的同时,却用农民式的乐观打造了一个新的弱不禁风的都市梦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一本正式出版物中对师专教材《初等几何研究》(朱德祥编)里若干习题解答的错误进行剖析,指出了错误的根源,给出正确的结论,提出了解该类问题的要领,掌握了这些要领,便可有效地防止发生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的代表作《城堡》,以惊人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梦幻与现实边缘上的"城堡世界"。小说在叙事结构上,主要是利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进行叙述,回避主观声音,充分发挥人物聚焦作用,突出了城堡世界的梦幻色彩以及存在的不确定性,在叙事效果上获得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