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竹浆纤维的特点,利用企业现有设备,研制竹浆纤维纯纺9.7tex纱的技术及工艺.研究认为:坚持“少打击,低速度,短流程,温度偏低,湿度偏小”的原则.竹浆纤维纯纺9.7tex纱的强力cv%,条干cv%,百米干重不匀率等性能指标优于竹棉混纺和棉纯纺.  相似文献   

2.
针对聚乙烯(PE)与聚丙烯(PP)共混体系熔融电纺,研究了PE/PP的质量比和接收距离对熔融电纺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剂的作用使电纺PE/PP纤维的表面较为粗糙,提高接收速度有助于减少粗糙程度,也可使纤维直径下降.差示扫描量热测试结果表明,电纺PE/PP纤维中PE和PP的结晶程度随PE/PP质量比的不同而变化较大.由于不使用溶剂,熔融电纺可望成为超细纤维形成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纺丝技术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制备一维纳米材料的方法.近年来.利用此技术已经制备了大量的有机聚合物、无机氧化物和陶瓷纳米纤维膜及各种纳米复合纤维膜.通过改进电纺设备和控制电纺参数,可以实现对纤维的二级结构调控.电纺纤维膜在催化剂载体、过滤和吸附、生物和医药、电子与光学器件、传感器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对羊绒纤维在棉纺设备上采用赛洛纺纱法纺纱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纺纱工艺路线、主要技术措施、赛洛纺断纱器的设计与合理安装等。论述了羊绒赛洛纱成纱结构的特性,为羊绒产品的开发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对电纺纳米纤维的表面微观形貌、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石墨烯的加入量、PCL浓度、电纺电压、接收距离等参数对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加入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27%时,得到的电纺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提高最大,拉伸强度增加48.6%,杨氏模量增加66.0%;当PCL质量分数为11%,电纺电压为28kV,接收距离为35cm,电纺液流速为6mL/h时,电纺过程稳定,可以得到直径均匀的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6.
静电纺丝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工艺参数与纤维直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来纺制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毡研究了质量分数、电压、针孔孔径、纺丝液中LCl的含量、接受距离等参数对纤维直径及离散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来观察纤维的直径及其形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发现纺丝液的质量分数与纺丝液中LiCl的含量是影响纤维直径最重要的参数。经过优化,纺制出最小直径为98nm的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聚乙烯醇、硝酸铝、水为原料配制出了硝酸铝/聚乙烯醇溶胶-凝胶纺丝液,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纺制了Al(NO3)3/PVA有机-无机杂化纤维,经高温锻烧后得到了平均直径约为50-250nm无机纳米氧化铝纤维。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应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三聚氰胺超细纤维电纺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纺丝过程中溶液黏度、纺丝电压、接收距离和电导率4个参数对超细纤维的形貌及平均直径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TG)研究了电纺膜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纤维平均直径d与溶液黏度η、纺丝电压V分别符合关系式d∝η0.33和d∝ V-0.25,纤维平均直径随接收距离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电导率的增加使纤维平均直径下降.当PVA质量百分数为8%、纺丝电压为18kV、固化距离为12.5cm、NaCl质量百分数为0.1%时可以纺制出表面光滑、平均直径为400-600nm、耐热性能良好的超细三聚氰胺纤维电纺膜.  相似文献   

9.
搭建直线式熔体微分电纺设备,制备了聚丙烯(PP)和聚乳酸(PLA)双组分纤维,将所制样品放入丙酮水溶液中作浸泡处理,溶解PLA组分获得PP单组分异形纤维;然后对PLA添加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进行降黏处理,以达到改变PLA熔体流动速率(MFRs)的目的,探究不同MFRs差异所产生的不同包裹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组分的MFRs差异对双组分纤维的包裹现象产生显著影响,且通过实验可知,当ATBC质量分数为6%的PLA与PP共纺时,可得到形貌最佳的PP组分异形纤维。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度法,声速法,X射线衍射,强力试验仪研究了化学降解改进剂含量不同的等规聚丙烯共混纤维的结构作性能,讨论了化学降解改进剂对聚丙烯纤维织构的影响。分析了缚结分子对纤维收缩力的作用及纺速对纤维织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聚ε-己内酯(PCL)为溶质,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氯甲烷(DCM)为溶剂,制备静电纺丝溶液.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静电纺溶液中PCL质量浓度、溶剂中DMF体积分数和静电纺电压值3个因素对纤维的形态和直径、纤维膜的孔隙率和表面积-体积比的影响,并对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溶剂中DMF体积分数对纤维膜结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静电纺电压,PCL质量浓度影响最小;PCL质量浓度为0.180g/mL时,静电纺纤维膜中纤维粗细最为均匀;PCL质量浓度、DMF体积分数和静电纺电压的最优水平分别为0.165g/mL、43%、15kV;随着PCL质量浓度增大,PCL大分子链增多,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纤维膜拉伸强力增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 Irganox 1222为稳定剂,在生产规模合成聚酯聚合物所纺制的纤维性能进行了全面试验研究的报告。并将它与国产纤维以及日本帝人切片纺制的纤维质量指标作了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用新催化剂、稳定剂所得聚酯纤维品质优良,并与日本切片纺制的纤维性能大体相同。特别是热稳定性,纤维表面和断面等指标比国产纤维优越得多。  相似文献   

13.
Tencel是一种全新的纤维素纤维.转杯纺Tencel针织纱条干好、棉结和粗、细结少,有利于突出其针织产品的风格特征.分析了在转杯纺设备上纺制27.8tex Tencel针织纱的工艺要点及降低断头率的措施.给出了各工序的主要纺纱工艺参数.并与环锭纺27.8tex Tencel针织纱作了质量对比,结果表明:除了强力稍低外,其它质量指标均较相同号数的环锭纱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PPTA纤维(芳纶1414)高速纺丝新工艺。着重从纺丝速度、纺丝拉伸比、空气层高度、凝固条件及新型纺丝装置对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以纺速为400m/min,空气层高度为12mm,剧烈的凝固条件及较高的拉伸倍数等条件下进行纺丝,这些条件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若提高纺速并施加张力销将可进一步增加纤维的拉伸模量。实践表明:较短的纺丝管和适当的稳流层高度对纤维的成形及增加纺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静电纺壳聚糖/PVA共混纤维的微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研究静电纺工艺对壳聚糖/聚乙烯醇(PVA)共混纤维形态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以甲酸为溶剂时,静电纺壳聚糖/PVA共混纤维的直径随着电压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喷丝头到接收屏之间的距离(C-SD)的增加有利于珠状物的减少,但使纤维细度的均匀性下降;以乙酸为溶剂时,静电纺壳聚糖/PVA共混纤维虽然呈连续的分布,但其上有一定数量的珠状物,增加C-SD,珠状物减少;随着电压和C-SD的增加,静电纺壳聚糖-乙酸/PVA共混纤维的结晶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聚乙烯醇冻胶纺初生纤维及其拉伸纤维的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凝固浴条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较低的凝固浴温度和经筛选的凝固浴介质有利于形成结构性能更佳的初生冻胶丝及其拉伸纤维。用乙醇代替甲醇作凝固浴介质可纺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对直接纺PET融体取样制成切片,就切片质量对细旦POY、DTY加工的影响因素作了一些研究。试验发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熔融结晶温度高且切片熔融峰形窄,在直纺生产细旦POY、DTY时易造成纤维超分子结构的不匀,而产生染色不匀。  相似文献   

18.
NaSCN溶剂法纺制非卤系阻燃腈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aSCN为溶剂,采用均相共混法纺制阻燃腈纶。研究了复合阻燃剂磷酸二氢铵和脲的阻燃能力及添加量和,加入阻燃剂后纺丝原液流变性能的变化;确定了阻燃纤维的纺丝拉伸及热定型的工艺条件。纺制出的纤维限氧指数大于26%,物理机械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棉条制备、分梳辊速度及锯齿工作角度、纺纱杯速度与转杯纺工艺过程及成纱质量的分析及实验,得出了纺杯积杂、纤维损伤、纤维伸直度及成纱质量与诸因素的关系,并进一讨论了所得结果及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在密闭环吹条件下,多孔纺丝过程的数学模型.借计算机求得各层纤维温度、速度、张力、速度梯度沿纺程的分布和各层纤维凝固距离、双折射△n等变化.对探讨纺丝机理、选择最佳工艺、改进设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