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广彩 《科技信息》2010,(22):I0363-I0364
"5W+1H"历来被奉为新闻写作的经典模式。自提出以来,长期被视为简明扼要报道新闻的重要手段。随着媒介环境的变迁,"5W+1H"模式的意义由最初的概括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逐渐向叙述新闻事件转变。  相似文献   

2.
从传播学角度看图书情报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播学的角度看,图书馆学、情报学无疑也是传播行为的一种。从图书情报传播的传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图书情报的“5W”信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型电子商务模式,O2O将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有机结合,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沟通平台,吸引众多商家涉足。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媒介、传播效果五方面分析O2O电子商务的传播过程,可知,O2O电子商务的传播优势包括受众的媒体接触、多媒体的传播手段、通过"意见领袖"提升宣传效果及传播效果的针对性等。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园林专业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等重实践、练技能、育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和方式实践已蔚然成风。文章结合实际工作,探讨校企合作、团队合作培养园林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途径,探索4S5W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5W模式切入,针对当前甘肃故事传播面临的传播主体去中心化、传播内容单一化、传播渠道低效化、对受众需求重视不足和传播效果评估低效的困境,提出了要协同多元传播主体、丰富传播内容、整合新媒体传播渠道、满足受众差异化诉求和优化效果评估机制的传播新路径,并进一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角度挑选出会宁、兰州、敦煌、临夏和甘南5个典型地域,提出借助H5、短视频、VR、综艺节目和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技术展现甘肃独特文化,塑造甘肃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村治在线"是我国首个以农村基层管理电子化和信息化为目标的软件系统,它是一种集互动、交流、信息公开于一身的新型村务公开形式。"村治在线"的出现,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权益意识觉醒的必然要求。"村治在线"充分利用现有的传媒技术,创建了信息共享传播模式,互动监督传播模式,同时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这些传播模式的应用使得"村治在线"构建了农村传播公共话语平台,建立了协调机制,成为社会减压阀,同时推动了基层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2013年10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大卫视下发"加强版限娱令",给各大卫视选秀节目的广告传播方式和运营手段带来巨大挑战。本文在分析"加强版限娱令"给真人秀节目带来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真人秀节目传播可以通过创新制播模式、建设特色品牌专栏的方式进行内容传播;在传播策略方面进行娱乐和人本化传播,注重与受众沟通,进行"多屏"传播。  相似文献   

8.
杨绍兰 《科技信息》2010,(30):I0253-I0253,I0255
我国城乡与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信息传播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本质就是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通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的不平衡现象,对信息传播也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以大量的数据诠释了我国城乡与地区之间信息传播技术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差距,以及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信息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信息生成、流动、传播的方式、特征都发生着深刻巨变,传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积极借鉴价值。传播学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学可能在于这两种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兼容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视为一项以政治价值观为内容的传播活动。从研究主题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传播学以各自视角指向对人的关注。从研究对象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传播活动具有结构同构性。从传播主体上看,传播学传播类型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类型存在契合。传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具有如下理论价值: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信息环境研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特殊性研究、注重政治价值观传播过程研究、以及政治价值观的大众传播研究。传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价值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从"独白"走向"复调",在方法上从"灌输模式"走向"对话交流模式",在话语上从"主导性"走向"公共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突发、频发、重发,台风、暴雨、强对流、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气象趋利避害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该文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出发,分析气象信息科普传播的主要环节,探讨提高公众利用气象信息产品防范气象灾害能力和气象高敏感行业利用气象条件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路径,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通过气象科学普及促进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特色栏目是地方高校学报品牌化的必由之路.《宜宾学院学报》从宜宾的地域优势和学校的学科优势出发,开设"酒文化研究"和"四川思想家研究"两个特色栏目.在栏目建设过程中应兼顾与一般栏目之间的协调,以及对栏目建设进行科学地策划.  相似文献   

12.
3G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微时代,"微教育"模式也应运而生,"微电影"以其"碎片化"的社会传播语境特征,很好地满足了"微教育"模式的需求。介绍了"微电影"在图书馆"微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微电影"在图书馆"微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音乐素材"概念的产生是以"音乐作品"含义的出现为前提的,这与西方专业音乐创作体系的形成和传播有着直接的关联。随着音乐历史的进程,"音乐素材"的概念和"音乐作品"的含义正在发生变化,不仅有纵向的发展,而且有横向的拓宽。同时,这种变化还为"音乐分析"带来了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图书漂流"是一种崭新的阅读模式,"分享、信任、传播"是其活动理念。介绍了"图书漂流"活动起源,阐述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意义,探讨分析了图书馆在"图书漂流"活动中的角色,对"图书漂流"活动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拉斯韦尔在"五个W"模式中提出了受众研究问题,早期"枪弹论"的受众观以传者为中心,视受众为被动接受对象,认为精英可以通过大众媒介对大众进行操纵和控制。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些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复杂而有限,提出以"受众的需要"为中心,把受众看做信息产品的"消费者",然而,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这种受众观具有虚假性,实际上仍是以"受众为中心"幌子下的"传者本位"。随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在传者与受众这一矛盾体中,受众也被看做"具有特殊需求的主体",传播不再是"主体—客体"结构的思维。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文化研究"把受众研究的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认为不仅传播者在传播信息时遵循法则,受众的解读也遵循法则。认为受众是一群积极的"解读者",而这一解读并不总是朝向传播者的原意的。从"枪弹论"到"作为市场的受众"到"使用与满足"理论再到文化学派的"生产性受众",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理念经历着受众从客体到主体,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渐进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为新的时代语境带了传播媒介的多元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便利性、传播方式的裂变性、传播效果的黏合性,对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带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以体现"微时代"理念引领资助育人理念的更新、利用"微门户"实现资助育人工作载体的创新、开展"微公益"传递社会正能量、关注"微生活"突显资助育人成效等方式与途径来应对微时代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董晓波 《科技资讯》2013,(31):230-230
本文通过分析"自媒体时代"传播环境、模式的改变,分析其对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影响,论述了"自媒体"时代对报纸记者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其中包括:及时通过"自媒体"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甄别"自媒体"信息真假的能力;同质新闻对比,挖掘深度的能力等几方面内容。具有这些素质,报纸记者才能及时适应自媒体时代的传播要求,同时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报纸的综合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8.
杨宁 《科技信息》2012,(20):278-278
网络介入现代奥运带来了传播领域的巨大变革,文章以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为主线展开论述,探讨网络成功进入北京奥运网络传播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9.
游富廷 《科技信息》2010,(34):I0241-I0242
网络媒体有着开放、匿名、即时互动的优点,它使普通大众都能很容易的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来,这极大的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传播生态,至此网络媒体也被誉为"草根"媒介。但正是由于这种大众化的传播形态,一方面使网络媒体成为了"意见的自由市场";而另一方面则导致了一些不法活动的泛滥,而网络暴力则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概述了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事件,探讨了它的形成原因,并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20.
"敢为人先、坚守执著"是对皖西籍著名作家蒋光慈精神的基本概括。《皖西学院学报》自创刊伊始就与蒋光慈研究结缘,学报"皖西文化研究"栏目是目前国内蒋光慈研究的核心学术阵地之一,并且是其中目前最活跃的学术阵地。回顾了学报蒋光慈研究所依托阵地——"皖西文化研究"栏目的发展历程与建设基础,展望了学报"皖西文化研究"特色栏目今后发展的有关打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