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刺槐属(Robina)内5种植物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共选用22个10 bp随机引物扩增出212个DNA片段,进行种间遗传关系分析.片段大小在100~2 2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83条,多态率为86.3%;利用UPGMA进行遗传距离计算的结果表明,刺槐、毛刺槐和香花槐分属刺槐属的三个种,红花刺槐和龙槐是刺槐的变型.首次在DNA水平上证明香花槐为刺槐属的一个独立种,且与毛刺槐的亲缘关系较近.为刺槐属植物亲缘关系和系统分类建立了新的分子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原仓鼠微卫星引物扩增曲阜吴村、平邑柏林和卞桥三个地理种群的大仓鼠基因组DNA,并对长约550bp的特异片段回收测序,利用DAMBE、DNASP4.10及MEGA3.0软件分析所得序列.结果表明,在三个地理种群内及种群间均检测到不同数目的SNPs存在,种群内多态信息含量表现为柏林〉吴村〉卞桥.种群间则以曲阜吴村和平邑卞桥间含量最高.在被检测序列496bp中共检测到6个信息位点,其中4个转换、2个颠换;以平邑柏林和卞桥间含量最低,仅检测到2个信息位点且均为转换.三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平均约为0.18,产生的基因流Nm为1.03-1.18,该结果揭示由于生境片断化导致的不同地理种群之间基因流的降低,将会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家鸭和野鸭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AFLP技术分析我国8种常见家鸭和2种野鸭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在选取的17对引物中,有9对能得到重复性好的多态性扩增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带数在44-83之间.共得到513个标记位点,其中498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率达97.1%;根据AFLP图谱计算了不同样品间的遗传距离(D)和相似性系数(GS).家鸭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331~0.589范围内,绿头鸭、斑嘴鸭与家鸭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分别在0.298~0.520和0.316~0.522之间.方差分析表明两组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知绿头鸭和斑嘴鸭在家鸭品种的形成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并根据D值绘制了它们的聚类图谱.  相似文献   

4.
鸟类多样性变化可以反映环境变化.运用样线法和样点法,于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对武汉市区及市郊鸟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记录鸟类127种,分属于16目49科91属.区系成分具有南北混杂的特点.其Shannon-Wiener指数为6.277,G指数为4.351,F指数为20.261,G-F指数为0、785.各生境类型的多样性指数都较低,但均匀性指数都较高,各生境间的相似性指数较低,比较而言,农田(5.357)和树林(5.737)中鸟类多样性相对较高,农田(0.903)鸟类均匀性指数最高,树林与园林住宅之间相似性系数(0.821)最高.大量候鸟聚集武汉,是研究候鸟迁徙和禽流感等禽源性疾病防控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5.
徐州石灰岩丘陵区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指数(dP)、Simpson指数(SSP),Shannon Wiener指数(SSW)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JSP),对徐州石灰岩丘陵区主要林分林下植物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林分中,灌木层木本植物丰富度均要高于乔木层;不同林分间植物丰富度有较大差异。(2)物种多样性测定结果显示,同一林分物种多样性指数灌木层大于乔木层;在不同林分间Simpson指数(SSP)和Shannon Wiener指数(SSW)测定多样性的结果有一定差异。(3)林分间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0.782 6之间,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分和桑(Morus alb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分、刺槐+侧柏林分和刺槐+白榆(Ulmus pumila)林分之间相似系数分别为0.142 9、0.133 3;侧柏+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刺槐林分和侧柏+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五角枫(Acer mono)林分,以及刺槐+侧柏林分和刺槐+白榆林分间相似性系数分别达到了0.761 9、0.782 6,林分间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技术分析银木和樟树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用筛选出的12条引物从7株银木和7株樟树中共扩增得到91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8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52.7%.根据Nei-Li方法进行的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银木植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57~0.781,平均为0.564;樟树植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46~0.862,平均为0.777;银木与樟树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318~0.531,平均为0.422.根据RAPD结果进行的聚类分析正确地将银木与樟树各聚为一类.这些数据说明银木植株间的遗传多样性大于樟树植株间的遗传多样性,银木与樟树之间的亲缘关系小于两种植物内部个体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葡萄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对11个样品进行了研究.这11个品种包含1个欧美杂交种,一个中国野生种(Vitis.piasezkii Var.pagnucii),9个欧亚种(Vitis.vinifera L).选择了多态性好的7个10碱基寡聚糖核苷酸作为随机扩增的引物,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产生了76条带,其中63条具有多态性.各引物产生的条带从6到13不等,平均为10.86条/模板,其中9条具有多态性,表明葡萄基因的多态性十分丰富.通过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11个葡萄基因的Nei氏相似性系数分布为0.1027-1.1787,平均相似系数为0.459.通过非加权算术平均数聚类法,获得了11个葡萄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树图,欧亚种群,东亚种群和欧美杂种在遗传关系树图上被成功地聚为3组.本实验发现欧亚种和欧美杂种亲缘关系较近,而和中国野生种亲缘关系远.在欧亚种中,520A和S04的遗传距离最近,其次是井川1010和美人指,最大的遗传距离发生在桑无核和其他欧亚种之间.  相似文献   

8.
子午岭中国沙棘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子午岭中国沙棘3个亚居群在小地理范围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居群水平上,子午岭中国沙棘居群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8.88%,Nei‘s基因多样性h=0.1744,Shu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0.2687.子午岭中国沙棘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亚居群内,亚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24.03%(Gst=0.2403),AMOVA的结果也表明,有18.80%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亚居群之间.这一结果符合中国沙棘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特点,但亚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仍要高于异交、风媒植物居群间遗传分化的平均值(Gst=0.1930).该地中国沙棘亚居群间较高的遗传分化与其生活环境和限制的基因流有关.  相似文献   

9.
淤泥湖和梁子湖团头鲂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淤泥湖和梁子湖的团头鲂进行了遗传分析,在所用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除OPP-1、OPP-13外,其余18个引物都能对团头鲂扩增出稳定的RAPD谱带,其中OPP-7、8、9、12、15、17等6个引物在团头鲂不同个体间扩增出多态性片段,用这些引物对团头鲂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淤泥湖团头鲂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9543-0.9718之间,平均值为0.9617;梁子湖团头鲂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9541-0.9622之间,平均值为0.9589;淤泥湖和梁子湖团头鲂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9395-0.9614之间,平均值为0.9541。  相似文献   

10.
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几种不同生境陆生软体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定量调查和采集,共获得4950号标本。经鉴定,得87个种(含15个待定种)。隶属于2目14科36属。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种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MA取值范围在1.421~7.345之间。多样性指数D的取值范围是0.662~0.850,均匀度Jsi为0.670~0.956。根据不同生境物种的相似性系数CC进行系统聚类,5种生境在相似性系数为0.226水平时已被归并为两组,即原生森林组和次生环境组。次生环境组内的物种数量与原生森林组相比平均减少88.4%。原生森林一旦被垦为农田或为建筑物所占据,其内原有的陆生贝类物种数量将显著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1.
刺槐,国槐根际土壤中氨基酸和IAA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刺槐和国槐根面与根际土壤中游离氨基酸及植物生长素IAA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茎环割后上述生化成分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刺槐和国槐根面氨基酸组成和数量有很大差别;茎环割后,根面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增加;两个树种根际土壤中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根面刺槐根面和根际土壤中IAA含量均大于国槐。茎环割后,刺槐、国槐根面IAA显著增加,表明根面IAA的存在是根系代谢和根际土壤微生物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锈色粒肩天牛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钻蛀性害虫。为进一步明确它对4种常见植物国槐、香花槐、旱柳和苦楝选择性的差异,首先通过嗅觉仪进行了锈色粒肩天牛对4种植物的招引实验,然后进行野外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国槐对锈色粒肩天牛有显著的招引效果;香花槐有一定招引作用,但差异并不显著;旱柳既无招引作用也无驱避作用;而苦楝对其还表现出驱避作用。因此,我们建议选用旱柳和苦楝作为国槐的隔离树种。本研究结果对锈色粒肩天牛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能为植物源生物药剂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绿化树种对大气氯污染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方式来选择城市绿化树种是减轻大气污染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观察污染地区绿化树种叶片的受害症状来判断植物对以氯为主要污染物的抗性程度,根据植物对其污染物的反应特性划分植物的抗性等级,筛选出对以氯为主要污染物的抗性植物种类和敏感监测植物种类,从而为绿化植物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抗性树种有:花曲柳、桑树、皂角、旱柳、柽柳、忍冬、枸杞、水蜡、紫穗槐、桂香柳、叶底珠、卫矛、刺槐、山桃、木槿、榆树、枣树、臭椿;敏感监测树种有:油松、锦带花、榆叶梅、糠椴、山杏、连翘、糖槭、云杉、桧柏、白桦.  相似文献   

14.
<正>据作者试验观察,豆科树种根瘤菌周生鞭毛、生长快的菌株,在YEM培养基上产生酸,在石蕊牛奶中也产生乳清层,如刺槐、紫穗槐、马蹄针、紫藤等的根瘤菌具有上述性状;极生或亚极生鞭毛、生长慢的菌株在YEM培养基中不产生酸,在石蕊牛奶中也不产生乳清层,如垂耳相思、花梨木、华楹、合欢等树种的根瘤菌具有这些性状。因此,豆科树种根瘤菌也应分列于二个属中(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这与Jordan提出的新分类系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淅川县自然概况:淅川县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伏牛山的南麓,北纬约32°40′~33°22′,东径约110°~112°11′。其北、西北与西峡县交界,西与陕西省接壤,西南与湖北省毗邻,东南则与内乡县相接。总土地423万亩,其中山地占54.2%,丘陵占16%,平地占11.7%,水域面积15.6%。县境北部、西北部的山区面积较大,西南部山区面积较小,海拔约500~800米,超过800米以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校园6个绿化树种光合荧光特征比较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仪、Mini-PAM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研究了6种济南市校园绿化树种的光合荧光特征. 结果表明,龙爪槐和日本樱花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其他4种为双峰型曲线,双峰型曲线的光合午休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龙爪槐和日本樱花单峰型的净光合速率对应着双峰型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减少水分丧失的同时不降低同化能力. 随光照的增强,6个树种的最大荧光产量、有效量子产量均下降,非光化学淬灭上升,但物种间各参数变幅不同. 对电子传递速率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分析6个树种对光能的适应和利用能力,结果显示,贴梗海棠与金钟花能适应高光,但光能利用率较低;木兰、日本樱花和紫荆对高光敏感,但适宜光强下光能利用率较高;龙爪槐对光能的适应和利用能力居中. 6个树种主要光合荧光参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环境因子与光合荧光参数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人工刺槐林群落与灌草丛群落的种类组成、生活型谱、垂直结构、生态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人工刺槐林群落垂直结构复杂 ,物种数目增加 ,生活型谱更接近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类型 ,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灌草丛群落的灌木层低 ,生态优势度较高 ;林下草本层与灌木层相比其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均较高.这表明人工刺槐林群落对灌草丛群落有明显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8.
豆科树种凝集素和根瘤菌胞外多糖结合反应与结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3种结瘤豆科树种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马蹄针(Sophora davidii)、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3种不结瘤豆科树种双决明(Cassia bicapsularis)、伞房决明(C.corymbosa)、黄槐决明(C.suffruticosa)的凝集素与13种根瘤菌胞外多糖的结合反应,在合欢、马蹄针和刺槐这3种树种中除合欢的凝集素不能与92-76菌株结合外,其余都能发生结合反应。而不结瘤的双决明、伞房决明和黄槐决明中也存在能与根瘤菌发生反应的凝集素,其中黄槐决明的凝集素可以与这13种根瘤菌株的胞外多糖都能发生凝集反应,但最终不能结瘤。因此豆科树种的凝集素与根瘤菌胞外多糖的结合可能仅是根瘤菌被吸附于豆科树种的根表,是它们之间建立共生体系的一个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高铁线路边坡具有跨度大、跨地貌多、治理耗时长的特点,以宁杭高铁江苏段为例,宁杭高铁已正式运营7年,自然恢复条件下土壤流失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指导意见。对2018年3月—2019年2月典型样地土壤抗冲性、抗剪性、土壤理化性质、侵蚀强度进行了季度监测。选取4处扰动后的缓地样地,以及相邻处的原状样地,样地植被类型主要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榉树(Zelkova serrata(Thunb.)Makino)、女贞(Ligustrum lucidum),研究表明:①全量元素和有机质变化趋势呈现春夏渐增、秋冬渐衰的趋势。马尾松、刺槐养分水平较高,女贞、榉树养分水平偏低,但养分含量稳定性较优良;②抗冲刷指数与抗剪性指标全年变化趋势为春夏季下降,秋冬季上升,马尾松和刺槐林分抗冲抗剪性较为优良;③夏季土壤侵蚀强度高于春季、秋季、冬季,马尾松和刺槐林分土壤侵蚀强度较小;④土壤含水率、降雨量、降雨强度、全磷含量、抗冲刷系数、抗剪性、草本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强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降雨强度、含水率和日最大降雨量、有机质、覆盖度、抗剪性和抗冲刷系数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对浮烟山刺槐种群大小径级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刺槐种群结构基本呈类纺缍形和倒“J”型,存在明显的径级缺失,但种群整体基本处于稳定增长阶段;种群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型,但集群和随机分布强度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