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疆地区酿酒葡萄栽培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新疆地区处于干旱地区,地域广阔,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是国内最大的鲜食、酿酒葡萄栽培区.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新疆地区102个一般气象站点30年(1979-2008)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目前中国酿酒葡萄区划各项指标,对新疆地区进行了酿酒葡萄栽培气候区划.本研究采用无霜期F作为一级指标,生长季(4-9月)干燥度DI作为二级指标,埋土防寒线作为三级指标,得出不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区域与适宜栽培区.适宜栽培区可划分为4个气候区,即优质酿酒葡萄产区2个,优良酿酒葡萄产区2个.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及气候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陕西省95个气象站点20年的气候资料,对目前国内外葡萄区划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筛选出适合该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指标,并研究了该地区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结果表明,采用无霜期作为一级指标,生长季干燥度(4-9月)作为二级指标,埋土防寒线作为三级指标,成熟季干燥度(7-9月)作为四级指标,对陕西省进行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是适宜的.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将陕西省划分为11个气候区,并对不同气候区的适栽度进行评价,其中最佳产区1个,优质产区1个,优良产区3个,一般产区6个.  相似文献   

3.
宁夏回族自治区酿酒葡萄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4个一般站点30年(1979—2008)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李华等提出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详细的分析了各区划指标在宁夏的分布情况。以无霜期为一级指标,干燥度(4—9月)为二级指标,埋土防寒线为第三指标,对宁夏进行气候区划。本文将宁夏划分为5个区域,其中1个为不适宜种植葡萄区,主要分布于固原全部、中卫市和吴忠市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限制因素是无霜期太短;其他区域为适宜区,适宜区可细分为4个区域,其中1区和3区主要集中在贺兰山东麓一带,无霜期适合,干旱少雨且有引黄灌溉的便利条件,是种植酿酒葡萄的优质产区。本文并对各区适合种植的品种种类做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根据酿酒葡萄品质与气候因素的关系,依据葡萄的生长习性和阿坝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从平均气温、生长积温、极端气温、降水量、无霜期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阿坝州是酿酒葡萄适宜栽培区。通过对阿坝州的气候条件与国内主要产区进行比较,证明阿坝州是国内优质酿酒葡萄栽培地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酿酒葡萄的品种区域化试验,对阿坝州酿酒葡萄不同品种进行了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气候区划及酿酒葡萄品种区划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一般气象站点20年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李华等提出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即采用无霜期作为一级指标,干燥度作为二级指标,埋土防寒线作为三级指标,将甘肃省划分为9个气候区。确定了河西走廊地区、白银中部地区、兰州周边县区为酿酒葡萄的最佳产区,其余地区为一般适宜区,可发展适应性较强的酿酒葡萄品种,还有某些特殊的小气候区域也能生产优质或优良葡萄与葡萄酒,但需进一步研究细化。通过对光热指数、纬度-温度指数、有效积温3个品种区划指标的计算分析,结合甘肃省目前酿酒葡萄实际的种植情况,确定了光热指数比较适合作为甘肃省酿酒葡萄品种区划的指标,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每个区域适合栽种的酿酒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6.
我国葡萄栽培气候区划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充分考虑我国气候特点和葡萄生长需要的前提下,通过热量和水分指标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适应我国气候特点的葡萄栽培区划指标体系:以无霜期作为一级区划指标,干燥度为二级区划指标,年极端最低平均温度-15℃作为三级指标,即埋土安全越冬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30年(1971-200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该指标体系和ARCGIS软件作图,将我国划分为12个葡萄栽培区域。该区划基本上能全面反映我国葡萄栽培区域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和葡萄酒的质量两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各因素和葡萄酒的质量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因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计算,给出了酿酒(红白)葡萄与(红白)葡萄酒的四个系列分级.其次,我们利用马克威分析系统得出线性回归方程,由“回归系数分析”表中的“显著性”可以得出葡萄酒中的物质与酿酒葡萄中的某些物质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对阿坝州气候生态环境与羊的种群分布进行探讨,确定出绵羊、山羊适宜气候区的综合气候指标分别为:年均气温0.7—12℃,年≥0℃积温为1432.2—4366,年辐射总量130—147.9KJ/cm~2,年日照时数为2213.8—2417.9h,年降水量≥610mm,生长季干燥度0.094—1.048,隶属度:(?)x=1;年均气温4.7—13.5℃,年≥0℃积温2131—4892,年辐射总量101—122.9KJ/cm~2,年日照时数1637—2129.7h,年降水量492.7—830mm,生长季干燥度0.216—1.421,隶属度0.65<(?x)<1.两者之间为绵、山羊过渡气候生态区.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羊的品种资源,为发展阿坝州养羊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海地区干燥度和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彭曼(Penman.H L.)蒸发力计算公式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计算公式,利用福建沿海地区22个气象台站的长年气候资料,计算了福建沿海地区的气候干燥度和风蚀气候侵蚀力,并对影响气候干燥度和风蚀气候侵蚀力的有关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中指出,福建沿海地区属半湿润区域,由于干旱和大风频繁,风蚀气候侵蚀力较大,易发生风沙危害和农田风蚀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国各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总结的基础上.从指标体系产生的气候背景、区划范围、区划手段以及区划结果方面,对目前中国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就如何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所应用的主要国外区划指标如水热系数、积温、维度-温度指数、光热系数、光热指数等并不能对全国范围进行全面有效区划.只有首先建立了签于中国自身地理气候特点的区划指标体系.其他分析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李华等所建立的无霜期-干燥度-埋土防寒线区划指标体系是首个以国内自身气候特点提出的新指标体系.中国气候区划目前存在三大问题:首先是区划指标的选择没能考虑到中国自身的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单一引用国外区划指标;其次区划一直在理论到理论的圈中转,没能全面深入到实际对其实用性进行验证;再次,没有一个基于全国的并细致到各产区的完整区划指标体系.国内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正在向更科学全面的方向发展.通过对目前中国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为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的完善和统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多年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山东省境内气象站点分布比较稀疏的情况,以1990~2001年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的年平均降水和温度为基础数据,分别建立了平均降水和温度与海拔、经纬度和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模拟站点以增加气象数据的信息量。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和普通克里格法(OK)3种插值方法进行比较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站点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插值的精度;采用的3种插值方法中,普通克里格法比反距离加权法和径向基函数法具有更为理想的插值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结合19642013年华东区域常规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利用黄金分割舒适度指数计算方法,在GIS平台上对起伏地形下华东区域气候舒适度进行精细化空间估算,并分析其在该区域的时空分布特征,其结果可为区域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气候舒适度在空间上其等级分布趋势为由低纬到高纬、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由近海到内陆而逐渐降低;在时间上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最为舒适;从各省份来看,气候舒适度等级年内变化差异从大到小依次是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和福建.气候舒适期为4个月的区域面积最大,总面积30.61万km2.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葡萄栽培气候区划研究(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面分析了现有葡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和我国的气候特点,认为现有葡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以地中海式气候条件为主的地区,并不适合我国大陆性特征突出的气候条件。并进一步提出了在我国气候条件下,应根据葡萄生长的生物需求量,确定葡萄气候区划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路基湿度预估的综合湿度指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土组的路基湿度对路基路面结构工作性状与使用寿命均有显著影响,合理选取表征指标是路基湿度预估的关键.将路基湿度影响因素归并为气候与地下水位,引入气候因素表征指标——综合湿度指数,给出综合湿度指数定义,其计算分为潜在蒸发蒸腾总量计算、湿度平衡计算、年度湿度指数值计算,并给出具体算例.对计算得到的全国400个气象站点综合湿度指数值按照公路自然区划进行归并,认为所提出的综合湿度指数可作为公路自然区域划分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山东省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赋存特征,利用2015年采集的104组山东省地热水样的分析检测结果,开展对地热分区的水化学特征的论述。研究发现鲁东隆起地热区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Na型水和Cl-Na·Ca型水为主,鲁中南地热区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主要为SO_4型水,鲁西北坳陷地热区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水为主;根据山东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热水赋存特征等因素,将全省地热水资源分成鲁东、鲁西北和鲁中南3个大区,其中鲁中南区又可划分为4个亚区。从热储层岩性、热储类型、盖层特征及其成因类型等方面对各地热分区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山西自然生态旅游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不仅是古文物之乡,还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景观。为了促进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根据旅游区划原则,将山西划分为6个自然生态旅游区和11个亚区,并对其时空发展结构进行了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河南省各地区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等特点,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河南省区域综合发展分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主的优化发展区、以资源型城市为主的重点开发区、以工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区以及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区,并对不同区域未来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本研究的分区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为河南省各市、县今后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资源定位的海洋功能区划和沿海城市概念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使用者和部门在海洋资源利用上的矛盾冲突往往导致海洋资源的无序开发,甚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海洋功能区划是解决上述冲突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目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于海洋功能区划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的海洋功能区划作为研究案例,根据资源定位原则,将象山港划分为7个海区,并应用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确定了全海域和各海区的主导功能.文章还以厦门市为例,介绍了如何将海洋功能区划结合到沿海城市的概念规划中.资源定位的海洋功能区划对沿海城市的资源持续利用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