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小勇 《江西科学》2013,31(3):326-33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镧铁氧体。考察其对稀土离子La3+吸附性能,并用偶氮胂Ⅲ直接吸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吸附性能测试。详细探讨了温度、pH值、超声时间和镧离子浓度对稀土镧铁氧体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镧铁氧体对La3+离子吸附的适宜条件为:吸附温度T=45℃,溶液pH=6.00,La3+离子的初始浓度10 mg/L,用量5.517g/L,吸附时间超声45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该条件下吸附效果较好Qmax=0.921 6 mg/g其吸附行为符合吸附动力学方程,同时满足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  相似文献   

2.
改性废弃稀土抛光粉吸附除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废弃稀土抛光粉的改性方法以及改性后材料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改性稀土抛光粉对磷酸根阴离子显示了良好的吸附效果,改性后的磷吸附量是改性前的100倍,在室温(25℃),初始浓度5~150 mg/L,pH为3、5、7、9、11的条件下,其吸附等温线能很好地用Langmuir方程进行描述.对于低浓度(5~10 mg/L)磷溶液,改性后材料在所选pH条件下对磷的去除率可达100%,表明将废弃稀土抛光粉改性成磷吸附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2SO4浓度和KMnO4用量对草酸法改性锰矿吸附溶液中砷(Ⅴ)性能的影响.寻找出最佳反应条件:草酸用量2.0 mmol/g,高锰酸钾用量1.0 mmol/g,硫酸浓度1.0 mol/L,室温下反应60 min.吸附体系在25℃,pH=3.0和吸附剂质量浓度为0.5 g/L的条件下,草酸法改性锰矿与天然锰矿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0.12,4.15 mg/g,吸附能力提高了约5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浓度梯度筛选的方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能耐受并吸附Ni 2+的菌株,命名为Ni-1.采用单因素法对菌株Ni-1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考察,确定培养条件为t=30℃,pH=7.0,1.0%的NaCl.考察了菌株Ni-1对Cu2+和Ni 2+的吸附性能,并用表面响应法优化了吸附条件.菌株Ni-1吸附Cu2+的最优条件为Cu2+100mg/L、投加菌量(湿重)0.85g、溶液pH=6.0,在此条件下对Cu2+的最大吸附率为87.13%.菌株Ni-1吸附Ni 2+的最优条件为Ni 2+50mg/L、投加菌量(湿重)0.85g、溶液pH=6.0,在此条件下对Ni 2+的最大吸附率为84.32%.实验结果表明该细菌对较低浓度的Cu2+和Ni 2+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混合气组分对CO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吸附柱动态实验装置,分别考察了混合气组分H2O、CO2、CH4对稀土复合吸附剂变压吸附CO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气中微量的H2O的存在对稀土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当水质量浓度仅为250mg/L时,CO的变压吸附量下降约35%;与CO相比,CO2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为弱吸附组分,但对CO的吸附性能有一定影响,当CO2体积分数为1%时,CO的变压吸附量可维持在12.5ml/g左右;而CH4的存在对CO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孔石莼吸附重金属镉离子的影响因素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廉价的多细胞绿藻孔石莼对重金属镉离子进行吸附,研究了孔石莼不同粒度、溶液pH值,Cd^2 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特性的影响。同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溶液中的镉离子与孔石莼中的钙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交换率占总吸附量的33%。pH值对吸附的影响不明显,即使在pH=1.11的酸性条件下,仍有较高的吸附量(19.40mg/g)。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孔石莼的最大吸附量为137.4mg/g,并得出了适宜的吸附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  相似文献   

7.
用KMnO4和KOH对椰壳生物炭进行改性,制备成改性椰壳生物炭。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吸附剂投加量、温度、溶液pH和U(VI)初始质量浓度对U(VI)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吸附铀的机制。结果表明:在T=298 K、c0=10~80 mg/L,pH=5的条件下,改性椰壳生物炭对U(VI)的吸附能力达到4.82 mg/g;改性椰壳生物炭的—OH可与U(VI)发生络合反应;改性椰壳生物炭对U(VI)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粒子内扩散模型以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8.
耐铅锌微生物对矿山酸性废水中Zn2+和pb2+吸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于某铅锌矿选矿废水排水沟土壤中的菌株T1为对象,研究重金属离子Zn和Pb初始质量浓度、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菌体浓度等因素对菌株T1吸附矿山酸性废水中Zn2+和pb2+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处理效果与经济成本的优化,在Zn2+和pb2+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00 mg/L和30 mg/L,溶液pH4.0,菌体质量浓度3g/L,吸附时间6h,温度30℃的条件下,菌体T1对Zn2+和pb2+的最大吸附率分别为79.86%和69.04%,此时吸附量分别为26.62 mg/g和6.9 mg/g.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Zn2+为25~125 mg/L,pb2+为10~50 mg/L),菌株T1吸附Zn2+和pb2+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该过程以表面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9.
废FCC催化剂(废石油催化炼化催化剂)中含有2%以上的富La或富Ce稀土,用盐酸浸取后可得到含有稀土元素和非稀土杂质的氯化稀土溶液。研究用P507(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从盐酸介质中萃取稀土的工艺方法,考察萃取分离稀土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可以从P507-煤油-盐酸体系中有效地萃取出稀土元素,较好地实现稀土元素和非稀土杂质的分离,其较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剂浓度(P507体积分数)为60%,浸取液pH为2.5,萃取相比为2:1,萃取平衡时间为30 min;负载有机相直接用盐酸进行反萃得到氯化稀土溶液,反萃盐酸浓度为2.0 mol/L,反萃平衡时间为60 min。该方法工艺简单,解决了废FCC催化剂的处理问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回收稀土金属。  相似文献   

10.
以马来松香丙烯酸甘油酯和α-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功能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马来松香丙烯酸甘油酯大孔吸附树脂,研究对芸香叶苷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7、温度303K下,对浓度1.0mg/mL芸香叶苷溶液的静态饱吸附量为10.6mg/g.马来松香丙烯酸甘油酯大孔吸附树脂对芸香叶苷的吸附速率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速率受液膜扩散影响,对芸香叶苷的吸附符合Lagmuir方程.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橘子皮主要含有羧基、氨基和磺酸基,具有一定的吸附性.用低值廉价的橘子皮作为吸附剂对染料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探讨了吸附平衡时间、溶液pH、染料浓度、橘子皮吸附剂的添加量对亚甲蓝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橘子皮生物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所需平衡时间为1 h,在pH=10的条件下,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为400 mg/L,橘子皮用量为1 g时,橘子皮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到90.55%,吸附量最大为45.3 mg/g,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该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模型,结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较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瑞华 《江西科学》2000,18(1):28-32
这是《乳状液膜浓缩稀土 (Ⅰ)》的继续 ,但以 (NH4 ) 2 SO4 型料液为提取、浓缩对象。它包括以下实验 :料液类型比较 (NaCl型和 (NH) 2 SO4 型 )、NaAc加入量、膜相有无石蜡、膜的回收及再用。获得了从 (NH4 ) 2 SO4 型浸取料液中浓缩稀土的适宜液膜体系N2 0 5-P50 7-煤油 -HCl。液膜富集液中的稀土浓度可达 1 0 2g·L-1,稀土提取率达 93 %。  相似文献   

13.
有机膨润土对水中2,4-二氯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吸附剂,吸附时间、溶液pH、吸附剂投加量,2,4-二氯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下有机改性膨润土对水中2,4-二氯苯酚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质量浓度为10 g/L(投加量为0.25 g)时,在室温(30℃)和自然pH值的条件下,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改性(DK3)对3 000 mg/L的2,4-二氯苯酚溶液吸附60 min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等温方程,Langmuir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在30℃时可达到281.8 mg/g,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过程是放热、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啤酒酵母菌作为吸附剂可以去除水溶液中的铅离子.分别在293,298,303 K时研究了铅离子质量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质量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加,升温不利于吸附.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在实验条件下Langmuir,Freundlich,Redlich-Peterson,Koble-Corrigan和Temkin模型均可用于分析等温线,其中Redlich-Peterson模型最好.293 K时酵母菌对铅的最大吸附量为6.07 mg/g.  相似文献   

15.
花生壳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花生壳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得到结论:0.25 g花生壳与Cu2 初始浓度为100-200 mg/L溶液充分接触10 h后,达到对Cu2 的最大吸附量.当Cu2 溶液pH值为定值,初始浓度范围在100-200 mg/L时,金属离子初始浓度越大吸附越有利;当Cu2 溶液初始浓度为定值时,溶液pH值升高,花生壳对Cu2 的吸附能力增强.且Cu2 溶液的pH值变化范围在2.0-5.6之间.在恒定pH值下,使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花生壳对Cu2 离子的吸附特性.另外,其它金属阳离子的存在使花生壳对Cu2 的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净化密闭电石炉尾气,采用浸渍法制备CoCl2改性活性炭纤维(ACF)吸附剂,通过容积法测试浸渍液浓度对PH3饱和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不同温度下PH3气体在改性ACF上的等温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液浓度最佳值为0.2mol/L,此改性ACF对PH3的饱和吸附量为19.674mg/g;PH3在CoCl2改性ACF上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迅速降低,在298,313和328K时PH3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9.674,13.537和11.087mg/g;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模拟了PH3在改性ACF上的等温吸附;PH3气体在改性ACF上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小,表明改性ACF吸附剂表面能量的不均匀性;吸附热在16~24kJ/mol范围内,过程为物理吸附,有利于密闭电石炉尾气的净化。  相似文献   

17.
海藻酸钠吸附铜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用海藻酸钠作为吸附剂去除水相中的Cu2 ,以及吸附过程中试验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10min左右就达到了平衡;在pH=6时吸附效果达到最佳;吸附温度以30℃左右为宜;海藻酸钠对Cu2 吸附的最大负载量为144~150mg/g·铜离子去除率的大小与水相中铜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有关,对含铜量较高的水样(如铜离子质量浓度为800mg/L),海藻酸钠对溶液中Cu2 的去除率最高达81%,对含铜量较低的水样(如铜离子质量浓度为40mg/L),Cu2 的去除率达99 5%;因此采用海藻酸钠进行二次吸附,溶液中的Cu2 的残余质量浓度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铜离子的最高允许排放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高温焙烧法对辽宁黑山膨润土改性,分析了改性膨润土对苯酚溶液的处理效果.实验使用不同焙烧温度的改性膨润土,探讨了固液比、吸附时间、吸附温度、苯酚浓度等条件对苯酚溶液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600℃改性膨润土的吸附效果最佳,苯酚去除率为68.3%;最佳吸附条件为,苯酚浓度为20mg/L、固液比为6g/L、常温吸附时间1.5~2h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稀硫酸溶解稀土尾矿,稀土尾矿中难溶的稀土矿物和钙的溶解产物硫酸钙存在于硫酸不溶物中,固液分离后用稀盐酸进一步溶解硫酸不溶物,使固态的硫酸钙溶解在稀盐酸中.尾矿中的稀土富集于盐酸不溶物中,盐酸不溶物中稀土氧化物质量分数为43.60%.采用乙醇结晶的方法制备硫酸钙晶须,确定结晶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室温下,硫酸钙的初始浓度为0.009 mol/L左右,pH为1.0~1.5,溶液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2,静置时间为2h.在此最佳条件下,稀土尾矿中钙的回收率大于85%,产品硫酸钙晶须纯度达98%以上,晶须平均直径为1 μm,平均长径比达80.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废弃荧光灯中回收得到高纯度的混合稀土氧化物,以废弃荧光粉为原料,在前期机械活化结合酸浸预处理的基础上,对活化后的酸浸动力学及草酸沉淀法回收稀土的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活化后酸浸过程由扩散过程控制,反应动力学遵循典型的未反应核收缩模型;同时在草酸沉淀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最大稀土沉淀率为96.4%.将稀土草酸沉淀煅烧处理后,得到稀土产物,其主要为4种稀土氧化物(Y_2O_3、Eu_3O_4、Ce_2O_3和Tb_4O_7)的混合物,总的稀土质量分数达到97.4%.且该稀土产物主要为片层结构,片状晶体颗粒形状规整,表面较光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