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试谈iEMS建设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内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iEMS(IntegratedEmeigency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下文也称应急联动系统)是一个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涵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监控、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和灾后重建等环节的复杂巨系统,包含应急管理业  相似文献   

2.
基于现有电子政务网络的虚拟水平应急信息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是政府的“政务”内容之一,基于电子政务网络的应急信息系统自然也是“电子政务网络”的业务之一。本文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从理想应急信息系统模型出发,结合现实电子政务网络的特点,给出具体的虚拟水平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建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系统之所以很难规划,是因为它首先是一个政府工程,同时也是个社会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能力,实现多级、多部门的协同工作,研究并设计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系统。系统采用了J2EE(Java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应用模型和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架构,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实践证明,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应急相关部门的要求,为应急相关部门的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束辉 《信息化建设》2005,(C00):89-91
自从美国“9.11”事件以来,特别是近期伦敦恐怖袭击发生后,各国政府纷纷研究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措施,其中,通信和信息保障作为最高决策指挥体系的神经中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如何因地制宜,构建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和安全实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应急信息系统”),又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王璞 《天津科技》2013,(3):68-70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核心是管理,即应急管理。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作为覆盖广泛、技术成熟、反应快速的地方应急广播在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在论述地方应急广播应用的基础上,与在南港应急管理体系的结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吴波 《科技信息》2010,(28):I0241-I0242
铁路应急管理系统旨在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尽快恢复铁路运输正常秩序。针对目前铁路系统应急管理系统的现状,本文主要论述数字化的应急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应急体系建设成果以及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状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开展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构造了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体系,提出了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结合在南方某市开展的应急能力评估,利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了.评分的统计学意义后,给出了该市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的状况,指出了该市在应急能力发展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为改善城市应急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应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含义及其特征,分析了图书馆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类型,阐述了图书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原则和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9.
促进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建设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问题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在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众多实际问题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充分意识到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性,而且,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获得国务院通过,重庆、浙江、海南、河南、广西、云南、新疆、湖南等省、自治区也已颁布了地方性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各种公共突发事件也有扩大的趋势,因此如何预警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摆在了各级政府和专业机构面前。本文从城市应急系统包括应急体系设计、应急管理系统设计、应急四阶段应急系统的作用、应急管理模块功能及应急与其它系统关系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普通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小型城市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规划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应急系统建设是电子政务的两大抓手之一.国家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各种专项预案,已初步建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公共安全已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之一,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是其中的优先主题.  相似文献   

12.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研究——雪灾后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问题不断涌现,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制,可以让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纳入有步骤、有条理的进程中,让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本文以雪灾为例分析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4.
赵建 《科技信息》2012,(7):317-317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增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国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应急管理流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的应急管理流程既有利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也有利于应急指挥部门的有效监控.应急系统的流程设计应本着普遍性、闭合性、稳定性、可持续改进性和可跟踪控制性五项原则,以实现高效、快速、低成本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目标.应急管理流程的主体由监测、报告、响应、处置、恢复、评估6个主要环节组成,从整体上又可分为预警和响应两大流程.  相似文献   

16.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正式启动建设。这一信息发布系统将在2012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行,届时将能覆盖我国82%以上的公众。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介绍,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托中国气象局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发布渠道。未来将通过建设1个国家级、31个省级和342个市级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和扩建其功能,形成覆盖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统一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应急管理流程既有利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也有利于应急指挥部门的有效监控。应急系统的流程设计应本着普遍性、闭合性、稳定性、可持续改进性和可跟踪控制性五项原则,以实现高效、快速、低成本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目标。应急管理流程的主体由监测、报告、响应、处置、恢复、评估6个主要环节组成,从整体上又可分为预警和响应两大流程。  相似文献   

18.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平战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信息系统是整个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防洪、地震、消防、等许多专业领域都建立了各自的应急信息管理和应急通讯系统,在各领域的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重特大公共事件反映出我国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应急体系一直是由政府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分兵把守、自成体系,未建立起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互相协调的应急管理机制;信息系统的通信平台、数据接口、数据库结构、功能要求等缺乏统一标准,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和共享资源;此外,有些应急信息系统由于平时缺乏信息积累、应急演练和日常维护,也致使应急信息系统在关键时刻往往难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灾难频发的时期,各个国家在不同时期总会遭遇程度不同的天灾或人祸,而当前我国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作为公权代表的政府必须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实现政府应急管理常态化,已经成为政府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浪潮下的现代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出高频次、大规模和常态化的趋向,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成为各国政府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具有刻不容缓的意义。三峡库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于和谐库区建设具有尤为特殊的重要意义。必须坚持"三个结合",调动"三种力量",抓好"三个环节",切实提高三峡库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打造和谐库区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