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北京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北京市北部、西部、西南部城市居民生活区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并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车流量较多的路边土壤PAHs含量很高;工业区周围的生活区域PAHs含量较高。城市道路土壤中PAHs主要来自燃烧源,而工业区PAHs则显示为燃烧源和石油源的混合污染。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太原盆地某地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报道了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20 cm)中16种PAHs(Σ16-PAHs)总浓度最高,平均值为210μg·kg-1,其次是40~60 cm,平均值为107μg·kg-1,20~40 cm土壤中Σ16-PAHs最低,平均值为39μg·kg-1.各深度土壤中不同环数的PAHs浓度水平为3环PAHs4环PAHs5环PAHs6环PAHs2环PAHs;对于PAHs单体来说,菲含量水平最高,而苊烯含量水平最低.特征比值分析结果表明0~20cm和20~40 cm土壤中PAHs来源基本一致,可能有石油源的输入以及石油、煤和生物质等的燃烧,而40~60 cm土壤中PAHs除了有石油、煤和生物质燃烧源以外,受石油源输入的影响更大,可能与石油产品泄露有关。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工业、交通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州市的石化企业、发电厂、高速公路、机场等典型工业、交通区采集了28个表层土壤,分析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水平和组成特征,并初步评价和揭示土壤PAHs的污染程度和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PAHs含量分布存在较大的变异性,PAHs总含量分布于未检出~5543.5μg/kg之间;单种PAH中芴(Flu) 、荧蒽(Fla)、 (Chr)和苯并[b]荧蒽(Bbf) 的检出率较高,均在70%以上;采自废弃化肥厂遗址及旧机场的部分土壤受PAHs污染的程度相对较严重,PAHs的残留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采样区的土壤;各采样区土壤中PAHs的组成以4环及4环以上化合物为主;根据PAHs的组成特征及Fla/Pyr特征比值可以初步推测高温燃烧排放是大部分研究区土壤中PAHs的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遵义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研究了151个取至贵州省遵义地区12个市(县)的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背景含量及与各市(县)总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遵义地区各县(市)表层土壤中PAHs含量介于0.8~251 μg/kg,从单个化合物的检出情况来看,主要以二环、三环和四环PAHs检出率较高,其中四环以苯并(a)蒽,苯并(b)蒽及屈为主,检出率分别为41.7%,38.1%和34.4%.三环PAHs中以菲与蒽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1%和30.5%,具有两个环化合物以芴与苊为主,检出率分别为41.1%和27.8%.遵义地区各县(市)表层土壤PAHs检出特征虽大体相同,但其含量却有较大差异,其中遵义县∑PAHs的含量最最高,平均为74.5μg/kg,最低为绥阳县为13.74μg/kg,各采样点平均16种PAHs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绥阳县、湄潭县、桐梓县、仁怀、务川县、余庆县、凤冈县、正安县、习水县、赤水县、道真县和遵义县.各县∑PAHs含量的差异与该县市空气与废水排放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71,表明贵州土壤中的PAHs主要来自于能源物质的燃烧和PAHs全球范围内的自然迁移,但土壤处于较低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5.
淮北芦岭矿区土壤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淮北芦岭煤矿区17个代表性土壤样品和一个煤矸石样品进行28种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测试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PAHs在矿区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行为,评价了PAHs在矿区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28种PAHs,总含量(干重)∑28PAHs从0.35μg/g到6.21μg/g,平均值为1.69μg/g.其中16种是USEPA规定的优控PAHs,总含量(干重)∑16PAHs从0.23μg/g到3.53μg/g,平均值为1.00μg/g.按相关评价标准,该区部分土壤受到PAHs中度到重度污染,且该区PAHs污染来源是煤矸石堆和生物质燃料燃烧.通过毒性评价可知,PAHs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主要是苯并[a]芘,TEQ达60.68%.  相似文献   

6.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分析了新安江河流-水库体系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 16种PAHs在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总浓度(∑_(16)PAHs)范围是260~1 652 ng/g dw (dry weight,干重),平均值为973 ng/g dw,以高分子量的PAHs为主.的区域是兰江∑_(16)PAHs值最高(1 530 ng/g dw),最低值出现在水库中心库区(600 ng/g dw). PAHs源解析表明,底泥中PAHs可能主要来源于煤和木材的燃烧.参考已有研究的分类标准,发现新安江上游、水库中心库区和富春江表层沉积物中PAHs处于中等污染水平,而水库回流区和兰江沉积物受到PAHs的污染较大.通过生态风险分析,发现所有底泥样品均可能存在急性毒理效应,但不存在频发性急性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厦门岛表土中多环芳烃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厦门岛不同功能区表土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PAHs分布范围为82.54~8 845.09 μg/kg,不同功能区土样中PAHs浓度趋势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其它公共区域>风景区>农业区.三角图解法、欧氏距离法和多元变量统计法分析结果表明,岛内土样中PAHs来源以交通源、汽油源和柴油源为主,香烟源和烹调源影响较小.以苯并(a)芘的等效致癌毒性(BEQ)评价PAHs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发现除农业区外,其他区域的BEQ水平均不同程度超出荷兰标准或加拿大标准,说明岛内土壤中PAHs对人体的健康有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黔南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共采集12个县市土壤样品98份进行16种多环芳烃的定量分析,对其分布特征、污染水平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壤中PAHs检出含量为0.4~755.9μg/kg,其中芴和苯并(a)蒽为检出率最高的主要污染物,均值分别为4.47和6.95μg/kg,与国内其它地区报道相比,黔南地区表层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但处于较低的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
地表水环境中PAHs源解析的方法比较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比分析水环境领域多环芳烃(PAHs)的源解析方法综述了各种源解析方法的原理、 优缺点及具体适用范围, 并在此基础上, 分别从内陆河流湖泊及沿海区域两方面对国内外地表水环境中(包括上覆水及水底表层沉积物)PAHs的源解析方法的应用及解析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内陆区域河流和湖泊上覆水及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为矿物燃料及木材等高温燃烧源, 河口及近海海水和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为燃烧源及石油源, 石油源对PAHs的贡献较内陆区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辽东半岛西部海域沉积物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探讨其分布特征、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6种PAHs质量分数为(173.0±20.8)×10-9,呈现出中-南部沉积物PAHs含量高、北部含量低的分布特征;与国内外其他海区沉积物PAHs含量相比,研究区PAHs属轻度至中度污染;北部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燃烧和原油污染,中-南部PAHs主要来源于草、木材和煤燃烧;Ne5,Ne9,Ne10,Ne11,Ne12,Ne15和Ne18站位沉积物中苊浓度高于效应低值w(ERE),偶尔会产生生态毒性效应,其他站位沉积物中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农业土壤镍的空间结构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东莞市118处农业表层土壤和5处典型土壤纵剖面的取样调查,利用常规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镍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东莞市农业土壤镍含量为2.29~58.00 mg·kg-1,平均值为21.22 mg·kg-1,远高于广东省土壤背景值;镍的空间结构表现为明显的几何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比约为1.7,长、短轴分别在118°和28°方向;指数模型对于实验变异函数的拟合效果较好,变异函数表现出明显的块金效应,块金值在基台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40%,表明东莞市农业土壤中镍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镍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西部高、东部低的地域特征,其空间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地形的控制,镍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另外人为活动对镍的空间分布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油田城市作为一类与采油厂共同发展起来的特殊城市,长期的原油开采和城市活动导致了其居住区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以胜利油田内的居民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城镇、郊区和农村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45个土壤样品,从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和潜在来源等方面阐明了研究区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并且根据毒性当量计算了16种多环芳烃的终生癌症风险增量。结果表明:16种多环芳烃总量的浓度范围为16.24~685.2 ng/g,平均为(126.0±158.3)ng/g。在三种土壤类型中,城镇和郊区土壤普遍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且主要成分为菲、?、芘和荧蒽。在土壤剖面中,表层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通常高于底层,该趋势在郊区和城市地区的剖面中尤为明显。通过分析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特征比值结果以及多环芳烃与与总石油烃含量的相关性,揭示了油田居民区土壤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致癌风险评估结果指出了油田区农村、城郊的表层土壤以及城区的所有土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均存在致癌风险,需要研究人员和政府人员对这类地区中的多环芳烃污染开展进一步的监测、分析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对农药污染的工业和农业土样中获得的116株阿特拉津降解菌进行分类鉴定,降解菌通过ERIC PCR和16S rRNA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了12种种系型。其中工业土样中鉴定出隶属于节杆菌属的8种种系型降解菌,具有与金黄节杆菌系统进化群体类似的基因种。从无植物生长的工业重度污染土样中检测到嗜碱假单胞菌和Gulosibacter molinativorax系统进化群体间存在着同一种基因型。农业玉米根际土样只分离到3种种系型,与产脲节杆菌类似的基因型是玉米根际普遍存在并占主导地位的降解菌,另外2种种系型代表着具有环境特异性的两个不同起源的类诺卡氏菌分支。基因分型结果暗示着阿特拉津降解群体的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环境特异性,工业土壤中的污染率是影响降解群体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室模拟向泥炭土和农田土添加不同量的外源多环芳烃单体标准物质,  经冷冻干燥和自然风干处理后,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土壤中16种外源多环芳烃单体进行测定,  分析两种干燥方式对土壤外源多环芳烃回收率和同分异构体比值的影响,  以反映不同干燥方式下土壤中多环芳烃测定的准确度及自然土壤多环芳烃来源判定的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  泥炭土随外源多环芳烃添加量的增加,  多环芳烃总量回收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在相同添加量下, 风干处理的多环芳烃总量回收率(56.29%~80.15%)均高于冻干处理的回收率(52.82%~78.31%),  泥炭土单体多环芳烃低环组分风干处理高于冻干处理的回收率,  高环组分冻干处理高于风干处理的回收率;  不同干燥方式处理下农田土中多环芳烃总量回收率差异显著(P<0.05),  经冻干处理后的总量回收率为64.40%~73.81%,  经风干处理后的总量回收率为40.88%~57.01%,  其单体多环芳烃冻干处理均高于风干处理的回收率; 两种土壤的有机质质量比和含水率不同可能是导致多环芳烃总量和单体回收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在两种干燥方式处理下,  泥炭土中不同多环芳烃同分异构体比值无显著差异,  农田土中多环芳烃同分异构体比值受干燥方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高羊茅对土壤中菲、芘污染的修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高羊茅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显示:试验浓度范围(0~322 mg.kg-1)内,高羊茅能在芘、菲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且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种植高羊茅70 d后,菲、芘去除率分别为52.82%~83.28%、47.27%~75.39%;平均去除率分别比对照1(加0.1%NaN3)高63.04%、57.48%,比对照2(无NaN3)高45.59%、41.8%.修复植物也具有一定的积累作用,根部、茎叶部积累量随土壤中菲、芘含量增加而增大;生物浓缩系数则随菲、芘含量增加而减小,且根部大于茎叶部、芘大于菲.修复过程中,非生物因子、植物积累、植物代谢、微生物降解对菲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5.1%、0.29%、3.42%、17.47%,对芘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2.56%、1.87%、3.4%、15.68%;植物—微生物间的交互作用对菲、芘去除的贡献率则高达41.88%和36.54%.说明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是土壤中菲、芘去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Lung cancer incidence in Xuanwei and Fuyuan is extremely high. The air pollution, especially indoor airborne PAHs generated by burning smoky coals,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robable reason. The air pollution may affect drinking water and soil through dry and wet deposition. In this study, the concentrations of PAHs in water and soil samples from Xuanwei and Fuyuan were monitor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PAHs pollution on water and soil. No obvious PAHs pollution in water was found in these two areas, indicating that airborne PAHs have no apparent effect on the drinking water (well water). The smoky coal combustion from household and industry, such as the activities related to power plants, coking plants and chemical industrie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oil PAHs pollution in these two areas. The soil pollution might be the reemission source and would pose long-term threat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 of residents.  相似文献   

17.
选择以非传统重点关注农区——广东省东部山地水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土壤中Cd、Hg、As、Pb、Cr、Cu等6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水平及空间分布情况,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并进行重金属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水田土壤环境中各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未超过国家标准中的农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基于筛选值的样本超标率均在10%以下,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可能主要包括受人为干扰的土壤成土母质因素、工业污染因素、无干扰的土壤成土母质因素和交通污染因素,分别影响土壤中Cd、As、Cr、Cu、Hg、Pb的质量分数和空间变化特征,是导致土壤环境污染的潜在因素.建议该区在发展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公共服务体系等时,注意做好环境规划、管理及污染防治;对超筛选值的轻度和中度污染土壤采取进一步的生态风险评估和农产品协同监测机制,对极少数重度污染土壤采取改种非食用农作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148个土样点的465个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定,提出了北京地区土壤中钴、钼的背景值及其分布规律,并绘制了钴、钼含量的五次趋势面图。  相似文献   

19.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及其毒性评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有机萃取和色质联用分析太湖沉积物中15个多环芳烃,其中12个被检出,包括5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PAHs代表物.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北部的多环芳烃总量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低分子量多环芳烃与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含量差别不大,但在地域上比例有所变化;根据荧蒽/芘(Fl/Py)的比值统计,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燃烧,部分为煤和木材的燃烧形成.基于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质量标准,在9种同系物中有3种超过毒性风险效应低值,但都小于毒性风险效应中值,因此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不均匀分布也反映了沿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