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缙云山上的3种森林林被黄壤为供试土壤,通过模拟pH 2.0、pH 3.0、pH 4.0、pH 5.0的酸雨对上述土壤的动态淋溶试验,研究酸雨对林地土壤汞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阔叶林地汞的溶出总量在酸雨pH 3.0、4.0时最低,但各pH的酸雨对阔叶林地汞的溶出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针叶林地和竹林地汞的溶出总量随pH降低而升高,在pH 2.0的酸雨作用下,与pH 3.0、4.0、5.0的酸雨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强酸雨的作用下,针叶林和竹林土壤的汞更易迁出土壤而污染水体.因此应加强森林土壤的管理,禁止取材,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抑制汞的水迁移.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都市圈大中型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市都市圈6座水库的监测结果表明,所有调查的水库均具备了产生富营养化的条件.各水库Chla值范围为4.62~36.40mg/m3;TP范围为0.012~0.323mg/L;TN范围为0.005~5.94mg/L;SD范围为0.48~1.95m;CODMn范围为1.24~7.03mg/L.3种评价方法的相关性较好,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可作为评价水库富营养化的统一方法.评价结果:5座大中型水库中,达到重度富营养化的1座;轻度富营养化的2座;中营养水平的2座.这表明都市圈内大中型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已经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3.
案例教学法因其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本文探讨了研究生《污染生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课时比例、案例库收集模式、案例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机制.教学实践表明,研究生课程采用案例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前、课堂和课后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了蚯蚓(Pheretimasp.)活动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修复土壤芘污染的影响效应.在72d的试验期间,蚯蚓活动促进了芘污染土壤(20.24~321.42mg.kg-1)中高羊茅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试验结束时,种植高羊茅的土壤中芘的去除率高达55.89%~82.01%,其平均去除率(69.91%)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高羊茅)系统(60.06%)提高9.85%,比无植物对照组(18.24%)提高50.67%.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plant-icrobial interaction)对芘去除的贡献率(44.08%)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37.54%)提高6.53%.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芘污染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已经发现了4种厌氧氨氧化菌属:Candidatus"Brocadia"(Candidatus" Brocadia fulgida",anaerobic ammonium-oxidizing Planctom ycete和Candidatus"Brocadia anammoxida"),Candidatus"Kuenenia"(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Candidatus"Scalindua"(Candidatus"Scalindua wagneri",Candidatus"Scalindua brodae"和Candidatus"Scalindua sorokinii")和异养厌氧氨氧化菌属(Candidatus"Anammoxoglobus propionicus"、anaerobic ammonium-oxidizing planctomycete Cquenviron-1和Candidatus"J ettenia asiatica").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厌氧氨氧化菌包括:PCR扩增(DGGE,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和定量PCR)、FISH、FISH-MAR和ISR-FISH等方法.结合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各种系统中的厌氧氨氧化菌进行测定,这对于全面认识厌氧氨氧化菌的性质、开发新的废水脱氮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昭通市烟草种植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烤烟种植区大气环境定点采样监测分析,研究了云南省昭通市代表性植烟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按照国标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的一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大气中的TSP、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TSP,SO2,NOX,Cd,Pb,Hg 6项指标中单因子污染指数Pip平均值均小于1,昭通烟区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没有受到污染;对6项指标的污染负荷比进行排序,烟区大气污染物污染负荷比大小依次为Cd,Hg,NOX,SO2,TSP,Pb;所有采样点大气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大气环境质量较为清洁.昭通市植烟区的大气环境总体上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的一级标准,适宜绿色、生态烟叶的种植.  相似文献   
7.
典型工业退役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富集系数、浸出毒性试验、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健康风险评价法,对重庆城区内某企业退役场地车间表层土及下层土、居民区表层土及厂区附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Hg,As,Zn和Pb的富集系数部分大于1,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富集.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A,B级标准限值;另外,除居民区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属中度外,其余地区属于轻度生态危害,以Hg的潜在生态危害最突出,其次是Cd,这主要与Hg和Cd的毒性系数较高有关.人体对几种重金属吸收量的排序大小依次为Zn,Pb,Cu,Ni,Cr,As,Hg≈Cd.同时,儿童和成人对几种重金属的3种摄入方式大小依次为:直接摄入量,经皮肤吸收摄入量和呼吸摄入量.从致癌风险角度看,几种重金属致癌风险系数都在10-6~10-4基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有机锡化合物的环境化学行为及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有机锡化合物进入环境的途径,锡甲基化和有机锡的富集、迁移、降解的原理。对有机锡的毒性、抗癌活性及生态效应进行了论述。有机锡化合物被用于工业、农业和海洋船舶防污涂料中,随水向水环境迁移。微生物在锡甲基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机锡可以通过水、光、微生物等降解。海洋生物对TBT和TPT等有机锡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大约在5000—10000倍之间,且对海洋生物具有很高的毒性,极有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强烈影响。建议开展有机锡对海洋生物群落及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研究和开发环境船舶涂料。  相似文献   
9.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PAM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在降低土壤流失的同时,也对土壤中养分的保持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结合试验土槽等试验方法,分析了基于干施PAM、液施PAM以及液施PAM结合石灰添加剂这3种处理模式下,PAM对紫色土的坡面径流养分,侵蚀泥沙养分,以及淋溶养分这3种养分流失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1)PAM 3种处理模式对坡面径流养分的影响中,采用液施PAM结合石灰添加剂的处理方式对降低径流中硝态氮、可溶性磷、钾离子浓度的效果最好,分别降低了65.2%、71.4%、68.5%,而在降低径流养分平均流失率方面也是液施PAM结合添加剂的处理方式效果最为明显;(2)在PAM对侵蚀泥沙养分流失的抑制效果中,液施PAM结合添加剂最有效地抑制流失泥沙中养分的累积效果和累积的速率并将泥沙中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累积流失量降低了85.9%、98.3%以及96.5%,而3种模式对于降低泥沙养分富集率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液施PAM结合添加剂液施PAM干施PAM;(3)PAM 3种处理模式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淋溶的深度和强度,有效抑制了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溶作用,总体上PAM的3种处理模式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抑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液施PAM+添加剂液施PAM干施PAM.  相似文献   
10.
高羊茅对土壤中菲、芘污染的修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高羊茅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显示:试验浓度范围(0~322 mg.kg-1)内,高羊茅能在芘、菲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且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种植高羊茅70 d后,菲、芘去除率分别为52.82%~83.28%、47.27%~75.39%;平均去除率分别比对照1(加0.1%NaN3)高63.04%、57.48%,比对照2(无NaN3)高45.59%、41.8%.修复植物也具有一定的积累作用,根部、茎叶部积累量随土壤中菲、芘含量增加而增大;生物浓缩系数则随菲、芘含量增加而减小,且根部大于茎叶部、芘大于菲.修复过程中,非生物因子、植物积累、植物代谢、微生物降解对菲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5.1%、0.29%、3.42%、17.47%,对芘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2.56%、1.87%、3.4%、15.68%;植物—微生物间的交互作用对菲、芘去除的贡献率则高达41.88%和36.54%.说明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是土壤中菲、芘去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