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利用AES(俄歇电子能谱)测量了InGaAsP/InP异质界面的组分分布和界面宽度,提出了化学斜面法测量界面宽度的新方法.同时讨论了晶格失配对界面宽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恒定电容深能级瞬态谱(CC—DLTS)方法研究了SiO_2—InP MIS结构的界面态和体深能级。结果表明在价带顶附近界面态密度最高,可达9×10~(12)ev~(-1)·cm~(-2)以上,随着离开E_v指向E_i迅速降低。在E_v 0.41ev和E_v 0.55ev处各测得一个深能级。文中测量了淀积前InP表面四种不同处理的样品,发现界面态密度依賴于表面处理的方法,但其分布是相似的。文中还对InP MIS结构样品的CC—DLTS测量方法和测试条件作了探索与分析。最后,对SiO_2—InP MIS结构的界面态和体深能级分布作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及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了3 nm Fe薄膜在极性ZnO(000(-1))表面的沉积和退火过程中的界面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低覆盖度下,Fe价层电子与极性ZnO表面间存在较强电子迁移作用;当覆盖度超过1个原子层后,Fe与ZnO的反应在热力学上被禁阻;室温下Fe在表面形成直径约为20 nm的岛状结构,通过对样品退火处理,发现Fe-ZnO在600℃时开始发生强烈作用,形成Fe的氧化态峰,并于800℃完全转换为Fe2 ,随着退火温度的继续提高,Fe有继续向Fe3 转变的趋势,并在ZnO表面形成直径120 nm左右的氧化物岛结构.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及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了3 nm Fe薄膜在极性ZnO(000)表面的沉积和退火过程中的界面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低覆盖度下,Fe价层电子与极性ZnO表面间存在较强电子迁移作用;当覆盖度超过1个原子层后,Fe与ZnO的反应在热力学上被禁阻;室温下Fe在表面形成直径约为20 nm的岛状结构,通过对样品退火处理,发现Fe-ZnO在600℃时开始发生强烈作用,形成Fe的氧化态峰,并于800℃完全转换为Fe2 ,随着退火温度的继续提高,Fe有继续向Fe3 转变的趋势,并在ZnO表面形成直径120 nm左右的氧化物岛结构.  相似文献   

5.
用X光电子能谱(XPS)方法研究了界面特性和Ge/GaAs(100)异质结的能带偏离关系。实验表明,当在清洁的GaAs(100)表面生长Ge异质结时,其价带偏离(△E_v)与界面特性无关,而在Ar离子注入的GaAs(100)表面上生长的Ge异质结,其价带偏离与Ar~ 离子的浓度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介绍了在对固体表面态和表面组成的研究中,利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光电子能谱(XPS)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直接得到二次电子分布的图像表面各元素组分的相对含量以及各元素在不同环境表面所处的价态.通过对几种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及CaSeTe/Ti薄膜电极表面的实际考察,发现制备条件不同时,催化剂的内部结构组成有明显的变化,其表面元素分布也不相同;CaSeTe/Ti薄膜电极氧化层厚度随烧结环境而改变.实验结果表明,电子能谱法在研究固体表面态和组成分布中能给以清晰直观的图像,灵敏敏度高,其测试结果对固体表面态的研究提供十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采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及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了3nm Fe薄膜在极性ZnO(0001^-)表面的沉积和退火过程中的界面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低覆盖度下,Fe价层电子与极性ZnO表面间存在较强电子迁移作用;当覆盖度超过1个原子层后,Fe与ZnO的反应在热力学上被禁阻;室温下Fe在表面形成直径约为20nm的岛状结构,通过对样品退火处理,发现Fe-ZnO在600℃时开始发生强烈作用,形成Fe的氧化态峰,并于800℃完全转换为Fe^2+,随着退火温度的继续提高,Fe有继续向Fe^3+转变的趋势,并在ZnO表面形成直径120nm左右的氧化物岛结构.  相似文献   

8.
利用俄歇电子能谱,二次离子质谱等表面分析手段,对硅栅MOS结构Poly-Si/SiO2界面进行分析,发现该界面不是突变的,存在着成份过渡区,根据多晶硅薄膜的成核理论,确定该过渡区形成的物理起源,利用Fowler-Nordheim隧道发射和“幸运电子”模型,定量分析过渡区对氧化层电导和器件热电子注入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离子束镀膜技术,在非超高真空(1.33×10~(-3)Pa)下,采用离子束清洗衬底表面和对衬底加热的辅助方法,在单晶Si衬底上淀积Co薄层,再在Co层上淀积Si保护层,然后在570—680℃下进行真空(6.67×10~(-3)Pa)退火,能形成有害杂质(O、C等)含量少且界面区域过渡陡峭的CoSi_2/Si异质结。本文利用俄歇电子能谱(AES),X射线光电子谱(XPS)和紫外光电子谱(UPS)对样品的组分、化学相和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光电子能谱技术和俄歇电子能谱技术对上海市杨浦区、长宁区、黄浦区、西郊地区、上钢一厂和上钢三厂等六处上空的粉尘微粒进进了研究。得出了粉尘污物的表面化学组成和化学状态。又结合惰性气体氩离子(Ar~+)的溅射刻蚀技术,获得了一些元素在粉尘微粒表面上呈现的富集现象。升温热解吸研究又指出了某些元素对应的化合物在微粒表面上的挥发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表面光电压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FISPS)研究一种新型的多孔二氧化钛(P-TiO2)材料.结果表明,特殊的多孔结构使得该材料具有丰富的表面态,使P-TiO2的光伏响应区间可扩展至可见光区,并产生了带-带跃迁和表面态跃迁两个强度相当的响应带;表现出表面态对光生电荷的定域效应,使得带-带跃迁和表面态跃迁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以改性后的聚丙烯腈(mPAN)为基膜,对苯二甲酰氯(TPC)为有机相单体,三乙烯四胺(TETA)和乙二胺(EDA)分别为水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酰胺复合纳滤膜。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仪(ATR-FTIR)研究了复合膜聚酰胺层的化学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及断面结构,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ETA-TPC/mPAN复合膜具有较高的截留率和较低的通量,EDA-TPC/mPAN复合膜具有较高的通量和较低的截留率。  相似文献   

13.
运用XRD分析氟掺杂二氧化锡导电玻璃导电面SnO2的晶型,发现其属于四方晶系,晶粒尺寸为32.35nm。运用XPS分析氟掺杂二氧化锡导电玻璃导电面的元素组成主要是Sn和O,未能检测出F。进一步研究表明,电子束辐照前后Sn所处的化学状态相同(以Sn4+的形式存在),O以2种化学状态存在,分别对应氧充足和氧缺乏状态,且随着电子束辐照注量的增加,会有少量的氧失去而使氧充足状态的O1s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4.
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电化学界面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激光拉曼光谱作为研究电级/溶液界面的结构和性能的重要方法,在分子水平不深入研究电化学界面结构、吸附和反应等基础问题并应用于电催化、腐蚀和电镀等领域。从方法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探讨检测灵敏度、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以及相关的联用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拉曼光谱研究电化学界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SiCp/Al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界面反应研究是碳化硅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研发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各国研究者分别从界面反应规律、影响因素、控制途径等方面展开研究.界面反应规律方面研究了Al合金液与SiC颗粒可能存在的界面化学反应、界面反应过程和界面反应模型、界面上的相等;界面反应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了界面反应与制备工艺过程、参数的关系;界面反应有效控制途径方面研究了、基体合金化、SiC颗粒表面处理、工艺选择与工艺参数控制等.今后的界面反应研究方向为:界面精细结构的研究;界面反应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活性金属/陶瓷润湿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界面反应热力学研究了活性金属/陶瓷润湿机理。把金属/陶瓷界面反应处理成金属表面相和增强相陶瓷表面相之间的反应,同时考虑表面相、体相的结构和能量的差异,讨论了金属/陶瓷界面反应对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陶瓷界面反应自由能变化和固相陶瓷组成变化引起的界面能变化都是影响润湿性的重要因素,仅在某些情况下,两者之一才成为决定润湿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纳米硒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源于其界面特性,纳米硒与表面修饰剂之间的界面结构、界面电子结构和电子传递能力以及表面修饰的纳米硒与外部离子、分子和其他个体之间的界面化学反应与纳米硒在材料和生物学中的神奇作用密切相关.开展纳米硒界面化学研究有可能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纳米硒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矿化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Graphene nanosheets (GNSs) were synthesized by reducing exfoliated graphite oxides. Their structur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lithium storage mechanism were characterized and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harge-discharge tests, cyclic voltammetry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It was found that the GNSs, which were obtained via chemical synthesis, were primarily less than 10 graphene layers. The GNS electrodes, which were fabricated from the reduced GNSs, exhibited an enhanced reversible lithium storage capacity and good cyclic stability when serving as anod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Also, the first-cycle irreversible capacities of the system were relatively high, be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a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ilm on the surface of the GNS electrode and the spontaneous stacking of GNSs during the first lithiation.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ilm on the GNS electrode during first lithiation were primarily formed at potentials between 0.95 and 0.7 V. Also, the symmetry factor of the charge transfer was measured to be 0.446.  相似文献   

19.
纳米氢氧化铝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纳米氢氧化铝的表面改性过程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用表面改性剂进行了氢氧化铝表面改性研究,采用了比表面积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改性效果进行评价,确定了最佳改性条件。检测了改性的氢氧化铝粉体。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铝颗粒比表面积增大、吸油值降低、存在化学和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20.
通过 I R, X射线衍射分别研究了复合纳滤膜致密层的化学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 S E M )和原子力显微镜( A F M )分别对膜的断面、表面形态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