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夏洛蒂的创作原动力及在其小说<维莱特>中企图传达的个人情感,表明夏洛蒂@勃朗特的生活经历本质上就是其小说叙述的源泉,<维莱特>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  相似文献   

2.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其中展现了大量的哥特色彩。作家夏洛蒂在人物形象和意象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并有所突破;她凭借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与象征、恐怖、神秘等哥特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和活力,达到哥特形式与激情的完美统一。本文试图从夏洛蒂的写作手法方面浅析女性哥特元素在《简·爱》中的体现。同时也希望通过笔者的解析,让越来越多的读者能够从女性哥特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3.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十分独特的作品,本文尝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来分析《简.爱》,通过对生态女性主义的解读,揭示小说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阿黛尔是夏洛蒂·勃朗特在其小说《简·爱》中塑造的一个儿童形象。作者塑造人物的着力点显然不在这一形象身上 ,但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观照 ,它在《简·爱》中却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作品内部结构的组织和外在形式的安排诸因素的重要手段 ,是主要人物关系构成的主要纽带 ,因而它在《简·爱》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墙纸》被认为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1860—1935)的短篇杰作。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角度的三个方面:《黄墙纸》作者吉尔曼的生活经历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小说写作时的社会背景,尤其是19世纪中产阶级妇女的处境以及《黄墙纸》和其它创作于19世纪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所受到的来自社会和男性的双重压迫,探究了《黄墙纸》中女主人公“我”最终发疯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亨利·詹姆斯在其短篇小说力作《赝品》中采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以意识中心夏洛蒂的视角进行叙述,但其中却完美地穿插着传统的全知叙事视角。本文将对这两种叙事视角在小说中产生的艺术魅力--有利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调动了读者的积极性,立体地展现了人物的,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将《简·爱》的创作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个人经历及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显然,我们可以看出,小说中主人公的一言一行正是作者本人生活经历的映射,其追求独立平等的思想性格也是作者思想观点的写照;小说客观地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作品《简.爱》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但由于作者在小说中设计了很多巧合和不可能的情节,造成某些地方不符合情节发展和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无形中影响了简.爱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作,小说女主人公简·爱的性格既自卑又自强,运用美国现代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艾里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探讨分析了简·爱的自强,源于她内心的自卑,而这种自卑则来源于她t童年受到的来自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  相似文献   

11.
运用女性精神分析法,从精神与实际上的奥德赛之旅、独立自主性、两个黑暗角色的对比三方面对当代英国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小说《黄金国度》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进行对比,认为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知识女性都应当在求索之路上回归到一种身心放松、和谐、完美的理想状态,从而达到与另一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勃朗特创造性地将绘画元素融入到文学创作中来 ,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在《简·爱》中 ,她就独具匠心地运用了红白黑三种颜色来强化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就三色在景物描写中的运用 ,分析其表现出的多种作用和丰富意蕴。  相似文献   

13.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在我国国内有多个译本,其中胡建华先生的译本于1997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对胡建华先生的译本从细节的错译、误译、句子的翻译及语言风格几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希望能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郭敏 《科技信息》2009,(34):I0124-I0124
生活在男权统治下的维多利亚时期,夏洛蒂·勃朗特不能公开地批判当时的性别政治。然而,她却非常渴望能够为当时那些受压迫的可怜女性提供一些进步思想以鼓励她们独立。换句话说,夏洛蒂其实拥有两个侧面、两个灵魂和两种思想。这就是夏洛蒂的二重性。本文试图从简·爱性格的两个侧面分析夏洛蒂的二重性在《简·爱》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圣经”对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具有深刻的影响,她的作品活用“圣经”之处多不胜数。《简爱》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情节———从“失乐园”到“复乐园”———充满了“圣经”原型意象,让读者在欣赏并接受小说之余,不得不惊叹作家独具匠心的构思。  相似文献   

16.
运用女性精神分析法,从精神与实际上的奥德赛之旅、独立自主性、两个黑暗角色的对比三方面对当代英国作家玛格丽特&#183;德拉布尔小说《黄金国度》与夏洛蒂&#183;勃朗特的《简&#183;爱》进行对比,认为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知识女性都应当在求索之路上回归到一种身心放松、和谐、完美的理想状态,从而达到与另一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夏洛蒂·勃朗特是一位不断超越自我的作家。她的最后一部小说《艾玛》建构了与其先前四部作品主人公形象完全不同的另类:一位妖女形象。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执著行恶的艾玛被三重心理动因驱动着:阴影原型的放纵与肆虐;潜意识中对厄勒克特拉情结的病态固恋;社会性格的扭曲与社会兴趣的缺失。《艾玛》代表了夏洛蒂晚期创作的新构念,更显露出女作家对人性复杂性的关注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夏洛蒂.布朗特所著的《简.爱》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关于火的描写。作者把火作为另一个生动的叙述者,借用火的各种形态来展示人物心理和环境背景,充分地发挥了火的意象作用。通过分析作品中火的意象,用火的精神解读简.爱的性格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9.
解毅 《科技信息》2007,(32):108
英国文坛崛起的女作家简·奥斯丁笔下的《傲慢与偏见》、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两部作品分别对"门当户对"的世俗爱情观念予以颠覆,刷新了陈腐的爱情观,体现了新的触及灵魂的爱情理念,推动了英国文学中爱情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深受宗教影响的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塑造了一个迷失的夏娃简·爱,她在经历了盖茨黑德、罗沃德学校、桑菲尔德之后,对宗教的信仰终于带领她回到了她和亚当的乐园芬丁庄园,完成了她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