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正当性与必要性1.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具有强大的动力机制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过去的科研工作中,由提供劳动报酬与设备的单位享有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因此,造成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缺乏关注度,出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难题。允许职务发明人合理分享职务发明的收益,提升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是实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激励。  相似文献   

2.
《科学管理研究》2016,(5):21-24
以收益分配问题突出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为基础,提出基于科技奖励、基于利润提成和基于股权激励3种职务成果转化方式,设计了不同转化方式下,科研人员的收益分配方案,以期达到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效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3.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大学和科研院所处于源头。如何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调动高校教学、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至今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本刊记者近日就此访问了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教授。范教授以他真诚坦率的学者作风,更多地从政策环境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部分教科研人员将职务科技成果的数据和资料据为己有,自行转化或转让侵犯单位合法权益等问题,造成学校知识产权流失的现象,从职务技术成果的概念、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方面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学校知识产权的具体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二十九条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将其职务科技成果转让给他人的,单位应当从转让该项职务科技成果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二十的比例,对完成该项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  相似文献   

6.
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追求的主要价值目标之一。高校是我国知识产权项目的主要来源,高校科技项目涉及的权利主体众多且利益动机各异,其知识产权利益的配置已日益成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对高校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中的利益主体要厘清,要确立职务发明人权益的保障机制以及合作研发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以期实现各方权利主体利益的合理平衡,这对鼓励科枝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正制度先行,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效应显著。2020年,上海持续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突出高价值专利培育和转化运用导向,通过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特别试点",疏通了科技成果"供应侧"渠道,进一步释放科研人员转化活力。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已经成为我国产权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明确界定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归属的任务,就是要在界定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完全归企事业单位所有的同时,让该项职务科技成果的完成人也拥有部分职务科技成果产权,特别是对于列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各类科技计划并得到资金资助的科研开发项目所形成的职务科  相似文献   

9.
浅析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奖励是衡量科技成果水平和层次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对科技工作者研究能力、创造素质的一种客观认可。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一项科技成果能够取得较高级别的奖励、对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将是一种成就与荣耀。然而现实中,往往很多科技成果的研究水平及社会评价都相当优秀,但由于成果完成人对于科技成果奖励的了解不足等原因,导致成果未能取得相应级别的奖励。因此,分析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解决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培育技术市场专项行动的实施,浙江省近几年加强了对技术交易行为的规范和对技术市场环境的优化,并且通过不断创新交易模式,释放技术交易活力,极大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作为科技成果转让的一种方式,成果拍卖通过市场化信息公开的方式,集中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技术拥有方的成果资源与吸纳方以竞价拍卖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根据2018—2022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通过分析、比较三省市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投入产出情况,归纳总结浙江省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旨在加深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问题的理解,最终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为促进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柯 《华东科技》2014,(10):26-29
科技成果转化历来是促进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因而也受到各类企业重视。自上期开始,本栏目将陆续推出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相应内容,力求对成果转化政策做一个完整而又实用的梳理,以飨读者。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奖酬政策主要是职务技术成果人员或职务发明人或设计人有获得奖励或报酬的权利,有取得荣誉证书的权利。1.专利实施奖酬政策。  相似文献   

13.
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及制度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管理研究》2015,(6):97-100
首先对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利用回归模型分析政策、法规及制度环境对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雯 《太原科技》2009,(11):40-41
当前,科研院所的整体转制与技术转移工作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各省市的政府领导极其重视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与科研院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邀请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举行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与对接考察等活动.促进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旨在通过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联合,共同进行行业与企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的开发和扩散,突破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技术瓶颈,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专利转让许可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关系着经济的增长。基于2009—2019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构建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进行专利转让许可的匹配度,并对匹配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研院所专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本文根据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专利转让许可数据构建匹配度。匹配度越高,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然而,我国各省区市的匹配度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故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高校院所和企业多措并举,提高专利转化匹配度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谢颖 《海峡科学》2023,(4):74-77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是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改革。当前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科学事业单位作为落实赋权工作及推动成果转化的责任主体,尚无成熟完善的转化机制、模式和管理方案等可借鉴。该文从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制度、科研管理系统、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管理进行研究,以期提高科学事业单位职务科技成果内部管理水平,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促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研究在阐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的内涵、边界和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的相关主体、环境要素和功能定位,从主体利益、功能角色、考评制度和环境条件等视角,探讨了我国现阶段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8.
范宝鹤  张璐  韩瑜  张怡娉 《甘肃科技》2022,(15):65-68+94
以企业科技服务需求为导向,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支撑,创新科技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先进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是实现区域性、全局性地协同创新的必要途径。文章从企业科技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以及科技服务机构服务资源对接情况入手,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调研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剖析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瓶颈,提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5月18日,科技部公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文件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方案》明确,分领域选择4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3年试点,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20.
齐楠 《科技促进发展》2023,19(6):450-454
军工科研院所是国防科技领域的主要力量。长久以来,军工科研院所受体制机制、成果属性、成果归属、市场接纳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成果转化工作存在一定特殊性。本研究在军工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制约成果转化的核心因素,结合部分高校的成功案例和产权激励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促进军工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分类实施转化、摸索分割赋权流程、构建专业队伍、推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本研究对军工科研院所技术赋权和产权激励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