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解决氨咖黄敏片的崩解问题。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工艺优选。结果:氨咖黄敏片的崩解问题得到解决,达到标准要求。结论:改进后的氨咖黄敏片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设计正交实验,采用催化氧化湿法研究了pH值、过氧化氢、硫酸铜、温度和时间对玉米淀粉的催化氧化效果,制备出活化的氧化淀粉,采用丙烯酸对氧化淀粉接枝改性,制备了绿色环保型黄土固化抑尘剂.结果表明:pH=9、过氧化氢用量8 mL、硫酸铜用量为淀粉干基的0.01%、温度65℃、时间2 h时,玉米淀粉的部分羟基被氧化成羧基,羧基含量达到0.371%,达到良好的氧化效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表面.用氧化程度最佳的淀粉作基料,把丙烯酸单体接枝在氧化玉米淀粉上,合成了一种新的绿色环保型固尘剂.喷洒后黄土表层硬度达71.4 HA,具有良好的黄土固化抑尘效果.  相似文献   

3.
TEMPO/NaBr/NaClO体系下氧化淀粉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2,2,6,6-四甲基-1-哌啶氧基自由基(TEMPO)和NaBr为催化剂,NaClO为氧化剂,制备了氧化淀粉,研究氧化剂用量、氧化介质的pH、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对氧化淀粉羧基含量和得率的影响。确定了玉米淀粉适宜的氧化条件为:NaClO质量分数为35%(以淀粉质量为基准),氧化介质的pH为10.5,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2.5 h,此条件下氧化淀粉的羧基质量分数为5.30%,得率为88.8%。通过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氧化淀粉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氧化淀粉的应用性能,氧化淀粉的糊液黏度由100 mPa.s下降至3.0 mPa.s,透光率由47.86%增加到94.19%。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氨咖黄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供试品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波长为257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在2~1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0.3%。结论本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和结果准确的优点,可用于氨咖黄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以聚4–羟基丁酸酯摩尔分数为7.3%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和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挤出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制备了P(3HB-co-4HB)/玉米淀粉共混材料.借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A)和电子拉力机等考察了玉米淀粉含量对共混材料熔点、结晶度、热分解温度、耐水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淀粉含量增加,共混体系的结晶度减小,熔融温度降低,熔限变宽且出现明显的双峰;玉米淀粉含量为30份的共混材料热分解温度较纯P(3HB-co-4HB)-7.3略有降低,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在淀粉含量为10份和20份达最佳,其值分别为4.95.kJ/m2和33.15%,较纯P(3HB-co-4HB)-7.3分别提高14.3%和147.76%.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则随玉米淀粉含量增加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用于制备热塑性塑料的双醛玉米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碘酸钠在温和条件中氧化玉米淀粉,制备不同醛基含量的双醛玉米淀粉,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表征产物.考察双醛玉米淀粉的分子量、结晶、形貌以及疏水性能的变化. 以甘油为增塑剂制备得到热塑性玉米双醛淀粉塑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Na2S2O8-Na2S2O3,氧化还原体系,将淀粉与丙烯腈进行接技聚合,制备了淀粉/AN接技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天然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环保、高效的淀粉基缓释尿素膜材料.通过改变交联剂的加入量来调节其交联程度以达到良好的缓释效果,从而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结果表明:淀粉基缓释尿素膜材料具有优良的缓释效果,15 d内累积释放率不超过30%,已达到欧洲缓释肥料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CuSO4为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制备木薯氧化淀粉。通过产品中羧基含量和峰值粘度,评价木薯氧化淀粉抗凝沉性的变化情况。探索了CuSO4和H2O2用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控制一定的pH和温度,添加一定量的双氧水,可制备抗凝沉性木薯氧化淀粉。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淀粉、双氧水和丙烯腈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制备出氧化氰乙基玉米淀粉胶粘剂.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考察了双氧水、丙烯腈、氢氧化钠的用量,反应温度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建立同时测定氨咖黄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铵溶液(取0.1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1 000 mL,加磷酸1 mL,混匀)-乙腈(82:1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6nm,柱温27℃.线性范围为对乙酰氨基酚2.020~ 25.245 μg,r=0.999 6;咖啡因0.099~1.240 μg,r=1.000 0;马来酸氯苯那敏0.020 ~0.256 μg,r=1.000 0;平均回收率:对乙酰氨基酚97.1%,RSD=0.78%;咖啡因99.2%,RSD=0.70%;马来酸氯苯那敏98.6%,RSD =0.89%.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更好地控制氨咖黄敏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Ce~(4 )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下,丙烯酰胺在玉米淀粉上的接枝共聚反应。发现玉米淀粉经过酸性处理后容易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探讨了反应温度、丙酰烯胺与玉米淀粉的配比、四价铈离子浓度、加料方式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型水溶性深度氧化玉米淀粉的制备及氧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新型的多羧基水溶性氧化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最佳制备条件为: 适量的自制催化剂, 以氧气为氧化剂, NaOH用量为21 g, 反应温度100 ℃, 反应时间3.0h. 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为3.60%.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红外光谱分析(IR)以及羧基、 羰基含量的化学分析法等对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玉米氧化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玉米淀粉最优氧化条件为: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45℃,pH值为9,氧化剂(次氯酸钠)用量为15ml。此外,还对氧化淀粉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产品糊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成膜性等性能,在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玉米淀粉和其他淀粉为主要材料,经进行氧化、漂洗中和、糊化、络合制成变性淀粉胶,讨论了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产物的影响.在用过氧化氢氧化玉米淀粉的后阶段加入高锰酸钾来控制氧化程度,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又不需要另加指示剂.  相似文献   

16.
H_2O_2 氧化玉米淀粉胶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引入预糊化剂的条件下,利用H2O2对玉米淀粉进行氧化,通过正交设计选择最佳氧化条件,确定对氧化淀粉进一步改性所用试剂的量,以降低淀粉胶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和初粘强度。实验所得产品淀粉胶与目前普遍使用的白乳胶相比,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17.
一种制备氧化淀粉的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用高锰酸钾为氧化剂、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氧化淀粉的反应条件,对高锰酸钾和次氯酸盐法所制得的氧化淀粉的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干法,应用NaH2PO3/Na2HPO3混合磷酸盐作为酯化剂、30%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催化剂,制备了磷酸酯玉米淀粉。所制得的磷酸酯淀粉具有较高取代度,可以安全用作食品添加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各变性因子对磷酸酯淀粉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0%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混合酯化剂用量7.5%(对干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4h,反应pH=5.9,过氧化氢溶液(30%)用量1.8%(对干基),所得磷酸酯淀粉产品取代度(DS)可达0.037。  相似文献   

19.
为了得到厌氧氨氧化菌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利用培养成熟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进行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因素研究。探讨了温度、pH值、COD、进水基质(NH_4~+-N和NO_2~--N)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菌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范围为7.0~8.0;COD质量浓度低于100mg/L时,对厌氧氨氧化菌无明显抑制作用,COD质量浓度高于100mg/L时,反硝化菌生长占据优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进水基质NH_4~+-N和NO_2~--N在质量浓度分别低于1 540mg/L和140mg/L时,厌氧氨氧化菌活性没有受到严重抑制。控制厌氧氨氧化工艺的最适生长条件,有利于厌氧氨氧化菌的快速生长,进而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玉米淀粉-苯乙烯乳液粘度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淀粉-苯乙烯聚合乳液的反应机理及粘度的影响因素,乳化剂、引发剂、加料方式及反应温度等对乳液粘度影响的规律进行探讨,为玉米淀粉改性加工,为制备乳胶涂料寻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