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添加有机酸钾对卷烟焦油量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向烟草中加入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有机酸钾,探讨其对卷烟焦油量、烟气中烟碱含量、抽吸口数、烟支静燃速率、卷烟总粒相物(TPM)中钾转移率的影响,并作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加的有机酸钾能够降低焦油量,且在一定范围内添加钾盐种类及添加量与焦油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对其他诸项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卷烟中加入有机酸钾对人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在叶丝样品中掺配了5种不同比例的梗丝卷制成了卷烟样品,然后通过中心切割气质联用技术对卷烟样品主流烟气的粒相物中香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梗丝掺配比例的增加,样品卷烟的单支克重、抽吸口数、总粒相物含量和主流烟气粒相物中香味成分含量均逐渐减少.此外,粒相物中大部分香味成分的含量也都逐渐降低.而由于梗丝中木质素、纤维素、果胶等大分子含量高以及燃烧性好,使得叶丝中梗丝量掺配增加后,烟气中2-甲基吡嗪等美拉德反应产物、香兰素等木质素热解产物以及2,3-二甲基-2-环戊烯-1-酮等大分子热解产物含量也随之增加.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梗丝掺配虽然可以有效实现降焦,但仍需要通过加香方式来弥补梗丝加入后香气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壳聚糖(CS)、水合肼等为原料,制备氨基化壳聚糖(AHCS).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别对产物的化学结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将CS和AHCS作为添加剂分别添加到卷烟滤嘴中,研究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吸附作用.对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及气粒相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含CS和AHCS的卷烟滤嘴的危害指数分别为7.41和7.11,与常规滤嘴相比分别下降7.84%和11.57%;添加AHCS滤嘴的苯酚释放量为6.92 μg·支-1,下降30.52%,其对苯酚具有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加热不燃烧卷烟抽吸过程中滤嘴端主流烟气的温度,采用冻融循环法制备了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的复合相变材料,并将所制备的材料添加于加热不燃烧卷烟滤嘴中,考察抽吸过程中该材料对滤嘴端主流烟气的降温效果.采用恒温加热、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DSC)等方法对所制备材料的物化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热电偶在线检测加热不燃烧卷烟样品逐口抽吸时滤嘴端的温度.结果表明:(1)当PEG含量不超过50%(w)时,PEG/PVA复合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仍可保持固体形态;(2)该材料的微观形貌呈三维网状结构,但PEG与PVA之间并无新的化学键产生,靠氢键复合;(3)对于PEG/PVA(50%/50%),相变温度为61℃,相变焓为101.7 J/g;(4)将PEG/PVA(50%/50%)添加到加热不燃烧卷烟的滤嘴中,随着添加量的增加,主流烟气的降温幅度增大,且PEG亦不会从滤棒中渗漏,表明该复合材料适宜作为加热不燃烧卷烟滤嘴的降温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抽吸模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芳香胺释放量的影响,在ISO、Massachusetts和Health Canada这3种抽吸模式下分别抽吸了15种市售卷烟,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了主流烟气中4种主要芳香胺的释放量.结果表明:①混合型卷烟芳香胺释放量明显高于烤烟型卷烟;②与ISO方案相比,采用Massachusetts或Health Canada抽吸模式,卷烟烟气芳香胺的释放量均显著提高;③抽吸模式的改变对高滤嘴通风率卷烟芳香胺释放量的影响更为显著;④卷烟主流烟气中的焦油含量与芳香胺释放量呈现不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蒸汽爆破处理的烟梗梗丝对卷烟化学指标、烟气指标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对6个梯度添加爆破梗丝的卷烟样品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①梗丝蒸汽爆破处理后,香气量有所增加,木质气、刺激性和灼口程度有所降低;②随梗丝添加量的增加,卷烟的总糖、还原糖、果胶、总植物碱和蛋白质的含量逐渐降低,纤维素、钾和总有机酸的含量逐渐增大,卷烟主流烟气的总粒相物、焦油量、烟气烟碱量逐渐降低;③爆破梗丝添加量小于20%时,不会对卷烟个整体感官质量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应用因子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卷烟生产企业批量样品实际检测的18个检测指标进行了数据挖掘与信息抽提。因子分析表明:可用12个独立的公共因子来描述卷烟质量,其中主流烟气中的总粒相物、烟碱、焦油与物理指标稀释率、闭式吸阻相关性很强,且可用第一主因子来体现其对卷烟质量的影响;第二主因子主要体现了总氮的信息,前两个主因子占总信息量的66%。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卷烟主流烟气与物理化学信息间存在显著的整体相关,其中反映主流烟气信息的U典型变量主要来自总粒相物、焦油、烟碱、水分、水分含率及抽吸口数的贡献;反映物理、化学指标信息的V典型变量主要来自稀释率、闭式吸阻、单支重及总糖、氯等化学指标的贡献,其中稀释率的作用最大。而CO、圆周与硬度对卷烟主流烟气与理化性质两类信息间的整体相关性的影响不大。有关结果对卷烟的降焦减害、建立卷烟主流烟气信息与理化信息间定量关系提供了重要信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添加碳纳米管材料的卷烟滤嘴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焦油、一氧化碳等)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酸化的碳纳米管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的吸附效果优于未酸化的碳纳米管,且对一氧化碳、焦油、烟碱影响不明显,具有选择性吸附效果,卷烟抽吸品质有所改善,口感柔和,烟气刺激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周献礼 《科技资讯》2013,(30):71-71
利用实际生产批次的卷烟主流烟气检测数据,以总粒相物、烟碱、焦油等6种烟气指标检测结果为指标,用minitab统计软件对不同来源的同牌号卷烟主流烟气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卷烟主流烟气指标的判别函数,用自身验证和交互验证对判别函数进行回判,准确率分别达100%和95.00%;用新样品对判别函数进行检验,准确率达95.00%,检验结果令人满意.所用的判别分析方法可行,建立的判别函数有效。  相似文献   

10.
该文研究了ISO和深度抽吸模式下滤嘴吸阻和长度对主流烟气中Cd和Pb截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4.0~4.8kPa范围内,随滤嘴吸阻的增加,ISO抽吸模式下主流烟气Cd和Pb的释放量和滤嘴截留量分别呈现下降和上升的趋势,滤嘴截留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深度抽吸模式下主流烟气Cd和Pb的释放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滤嘴截留量和截留效率的变化规律不明显。(2)在20~30mm范围内,随滤嘴长度增加,两种抽吸模式下,主流烟气Cd和Pb的释放量和滤嘴截留量分别都呈现下降和上升的趋势,滤嘴截留效率也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适当增加滤嘴长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流烟气中Cd和Pb的释放量,提高滤嘴对主流烟气中Cd和Pb的截留量及截留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抽吸模式对主要减害降焦技术的影响,测试了3种抽吸模式下卷烟样品中15种化学成分的释放量.研究表明:不同抽吸模式对主要减害降焦技术的影响程度不同,ISO模式下卷烟滤嘴通风率的改变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较大;B模式下卷烟滤嘴通风率的改变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减弱,烟丝配方调整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增强;CI模式下烟丝配方调整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较大.研究结果为新形势下新卷烟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卷烟及主流烟气中多种元素含量的现状情况,对多种品牌国内外卷烟抽吸燃烧烟丝部分及卷烟主流烟气中的12种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b、As、Cr、Ni、Se、Cd、Al、V、Mn、Cu、Zn、Hg在卷烟烟丝中含量在0.01~700μg/cig之间,含量最高的是Al,含量最低的是Hg,其中Al、V、Cr、Ni、Cu、Se 6种元素含量为国外混合国内混合国内烤烟,Cd、Pb、Hg 3种元素含量为国内烤烟国内混合国外混合.卷烟主流烟气中12种元素的含量均较低,Hg、Se、Ni、V在主流烟气中大部分低于方法检出限,Pb、As、Cr、Cd、Al、Mn、Cu、Zn在主流烟气中含量在1.5~220 ng/cig之间,其中Zn、Cd、Al、Pb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元素从卷烟烟丝迁移至主流烟气的迁移率较低,在0.1%~10%之间,其中Al、V、Mn、Cu、Ni、Hg,Se几乎很少从烟丝迁移至主流烟气,迁移率最高的为Cd,迁移率近10%;Cd、Pb、Zn、As、Se 5种元素在主流烟气中的含量及其迁移率跟捕集到的烟气粒相物多少成明显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卷烟烟气中有害多环芳烃(苯并[a]芘等)和烟草特有N-亚硝胺(TSNAs)是许多国家政府、健康机构和烟草企业重点监控的卷烟烟气中有害物.本文介绍了一种以用抗坏血酸处理剑桥滤片捕集卷烟烟气中的总粒相物,用二氯甲烷/环己烷混合溶剂萃取粒相物中的多环芳烃和TSNAs,浓缩萃取物,加入抗坏血酸稳定样品溶液,通过离子阱GC/MS定量检测其中3种多环芳烃和4种TSNAs含量的方法.经实验证明,此方法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接装纸透气度对常规卷烟的烟气化学成分释放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制备了4种不同接装纸透气度(0、80、150、250 CU)的卷烟,并对烟气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差异化及PLS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接装纸透气度的增大,主流烟气中的CO、HCN、NH3、苯酚、巴豆醛的释放量和危害性指数H呈很好的显著负相关,总粒相物、烟碱、焦油的总量和单口抽吸量有规律的线性下降,而抽吸口数增加.同时,随着接装纸透气度的增加,卷烟的感官质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感官质量总体评价为150 CU>80 CU>0 CU>250 CU.这说明接装纸透气度对卷烟烟气的各类成分及感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壳聚糖(CS)、氯化亚砜和乙二胺为原料,制备6-氨乙胺基-6-脱氧壳聚糖(ACS).产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氢谱核磁和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表征.研究ACS在溶液中对苯酚的吸附性能,以及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2 h的条件下,ACS对苯酚的吸附量随着苯酚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其对苯酚的饱和吸附量为140.85 mg·g-1;ACS作为添加剂应用到卷烟滤嘴中,可不同程度地减少主流烟气中的7种有害成分,对烟气中的苯酚具有选择性吸附效果;常规滤嘴、含CS和ACS滤嘴的卷烟危害指数分别为8.04,7.41和6.78.  相似文献   

16.
卷烟烟气中特有N-亚硝胺(TSNAs)是烟草中特有的有害物.世界烟草科技合作组织(CORESTA)和中国烟草总公司(CNTC)正在组织科学家研究和制定其标准检测方法,目前已决定采用GC/TEA技术检测.本文介绍了一种以用抗坏血酸处理剑桥滤片捕集卷烟烟气中的总粒相物,用二氯甲烷萃取粒相物中的TSNAs,浓缩萃取物经碱性氧化铝柱纯化,加入抗坏血酸稳定样品溶液,通过GC/TEA定量检测其中4种TSNAs含量的方法.经实验证明,此方法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灵敏度.本文还比较了此方法与日本烟草公司(JT)、奥地利烟草公司(AUST)和郑州烟草研究院(ZZTI)提出的方法的异同,比较了国内外混合型卷烟和烤烟型卷烟烟气中TSNAs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进样器(HS-SPME)对卷烟主流烟气剑桥滤片中的游离烟碱进行萃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外标法定量分析,对溶剂、萃取纤维、预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脱附时间等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建立了滤片不同含水量对游离烟碱测定影响的校正曲线,根据实际样品主流烟气粒相物水分的含量对游离烟碱的...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使用GC-MS/MS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含量的方法,以内标法定量.将捕集了20支卷烟主流烟气的总粒相物的剑桥滤片用40 mL含有内标物的环己烷振荡萃取,过滤后检测.苯并[a]芘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可达0.056 4 ng/cig和0.094 0 ng/mL,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 4;日内重复性和日间重现性分别为2.39%和3.97%;在3种不同添加浓度下,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3.00%~109.00%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分析通量大、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干扰较小,可以作为一种准确、快速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含量的改进方法加以推广.对无烟气烟草制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卷烟烟气中的苯并[a]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固相萃取方法去除卷烟烟气中杂质对分析物苯并[a]芘的影响,建立了气相色谱-选择离子(SIM)质谱方法分析卷烟烟气中有害物质苯并[a]芘的量,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回收率为96.3%,检测限可达到0.07ng/支卷烟.检测了国内外卷烟烟气中苯并[a]芘的量,结果显示国产烤烟型卷烟烟气中苯并[a]芘的量明显高于国外混合型卷烟.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用于考察外源添加剂对卷烟特殊烟气指标影响的样品制备关键控制因子,采用L8(27)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香兰素及乙基麦芽酚的添加实验.卷烟特殊烟气指标变化数值通过极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比卷烟种类是影响主流烟气氢氰酸、巴豆醛释放量的高度显著因子或显著因子;就试验采用的1R5F和3R4F参比卷烟而言,添加剂在高焦油3R4F卷烟中对特殊烟气指标的影响比其在低焦油1R5F卷烟中的影响大;添加方式是影响主流烟气苯酚、氨、巴豆醛释放量的显著因子,添加剂用卷烟注射机注射要比用微量注射器手工注射更均匀、准确;另外,添加剂种类是影响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的显著因子.因此,规范样品制备,可减少误差、保证后续外源添加剂加入对卷烟特殊烟气指标影响评价结果和推断的可靠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