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用以对抗国家公权力侵犯的重要手段。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各国政治背景、文化差异等导致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和力度参差不齐,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宪法规定的权利落到实处是各个国家都在致力研究的问题。文章以一则案例入手,结合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理论,分析论证案例中主人公依法享有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监督权等一系列基本权利,并运用公民基本权利的救济理论阐述基本权利的救济方式和途径,从而以一个微小的领域折射出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2.
近代宪法是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的精髓所在。我国现行宪法对生存权、劳动权等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存在着缺失。完善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建立违宪审查机制,使公民基本权利得到司法的救助和保障,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因对宪法的政治性、纲领性及最高效力性的错误理解,司法实践中没有直接适用宪法判案。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公民基本权利受到侵害而产生的纠纷大量涌现,适用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显得十分必要,且条件已具备,体现宪法的司法价值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郑毓枫 《科技信息》2010,(30):I0092-I0093
目前,我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环境权只是我国公民的一项人权。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公民环境权入宪的立法实践,笔者建议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既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同时,要构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宪法诉讼制度,使公民的环境权从纸上的权利成为现实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在民主法制的社会里,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要加强对公民知情权的确立和保障。我国在宪法上没有对其明确的规定,知情权在我国宪法中只是一项隐含权,随着形势的发展,应在我国宪法中把知情权当作一项基本人权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82宪法有很多条目都与54宪法相似或相同。在宪法的修改程序和方式,宪法的结构,宪法的基本思想,公民基本权利以及国家机构等方82宪法都对54宪法有很大的继承性。但在许多方面82宪法又对54宪法做出了一定的发展和摒弃,这主要是因为宪法所依赖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外,宪法在内容和实施方面的不足也给以后的立法工作留下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多起群体性事件表现了我国法制体系中救济制度的不完善性。我国宪法中规定了一系列公民基本权利,在“有权利必须要有救济”的法治理念下,当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时也必须有相应的宪法救济。在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中规定了我国的宪法救济制度,但目前这一制度缺乏实效性,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在完善宪法救济制度时。首先必须区分违宪审查与宪法救济两者的关系,并在救济主体、救济对象、救济程序等方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更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公民的宗教仰自由是世界各国宪法普遍确认的基本人权,我国宪法对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也予以确认和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地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马铭 《科技信息》2010,(24):I0046-I0046
表达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使用各种方式表明、显示或传播思想、情感、意见、观点、主张,而不受他人干涉、约束的权利。从我国宪法和重要的国际条约的内容来看,该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从理论角度分析,它有双重含义:首先是公民有表达与不表达的自由;其次是在法律的限度内公民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权利的本质是自由,宪法规定的权利称为基本权利,中国宪法关于权利的立宪模式是基本权利加人权兜底条款,人权写入宪法后使基本权利由封闭静态的体系变为动态开放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未得到保障。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应当使违宪行为进行审查的制度司法化;这样才能确保公民权利保障和救济的途径顺畅,才能实现真正的宪政。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迁徙行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迁徙自由权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基本人权,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迁徙自由原则是国际移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目前宪法中还未规定迁徙自由原则,这已经不适应国内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我国应尽快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迁徙自由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宪法中的未列举基本权利的非真正未列举基本权利、半真正未列举基本权利、真正未列举基本权利,认为前者可通过现有宪法条文的解释而予以保护,而后两者之保护必须动用概括性基本权利条款。该种条款许多国家宪法均有所规定。未列举基本权利的认定与推导需要有一定的标准以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为我国民主宪政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法,治会的前提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和政府的依法行政,只有当“人权”原则提升为宪法精神时,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才会得到真正的保护,我国的政治明才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仅限于部门法范围,主要是通过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的方式来实现的,且并未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进行明文规定。在宪法层面,虽然有关于隐私权的隐性规定,但通过直接适用宪法即宪法司法化来对隐私权进行保护,在我国还没有先例。需将宪法的精神和原则贯彻到部门法中,通过部门法的适用来实现宪法所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最终实现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内驱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具有最高权威的“母法”。而现实中,宪法往往成为人们意识中的“空中楼阁”,这并非源自宪法的内容,而是没有树立好宪法信仰。培植宪法信仰是宪法信仰主体和对象的互动过程,一方面要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另一方面要努力制订良好的宪法。  相似文献   

17.
公民权利的自觉化,是指公民对自己权利的自我认识及正确行使的能力状态。要想让这种自觉化变为现实,在外部条件上,必须有完善社会的法治环境,树立法治理念;明确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辩证关系,对主权者身份认同意识重新觉醒;认清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辩证关系,能够帮助公民充分认识到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存在前提;依法享有和维护正当权利是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力;政府对公民维权行为采取鼓励支持态度;创造条件让公民熟悉法定权利,提高法治素质和维权能力。这些外部条件赋予了政府以重要的职责:加大法律执行力度,坚决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扩大人民民主,加强公共行政监督机制;深化政治制度改革,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理论实践相结合,坚决落实公民权利教育。  相似文献   

18.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新刑法体系中的完全实行所具有的立法意义是,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保障;有利于适应国际上的进步潮流,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标专着我国刑法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济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是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履行的保证公民在非常时期的生活权利的法律职责,是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稳定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社会救济是公民应当享受的权利,是国家政府的义务。任何人不能够随便剥夺公民的这一权利。本文主要介绍英国、瑞典这两个福利国家的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对中国救济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浮动抵押中抵押权人利益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权法的研究和制定过程中,浮动抵押制度以其不可抵挡之势出现在学者和立法者面前,该制度在我国的移植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分析了严格浮动抵押的设定;赋予抵押权人相应的权利,以防止抵押人滥用权利;明确了浮动抵押权人与其他债权人的受偿次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