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借鉴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有助于建构司法信息公开的价值体系,发掘实践困境之根源,推动司法信息公开由被动到主动、由反向到正向、由盲目到理性、由单一的工具主义向多元的价值取向转变。所谓“公开促公正”只是宽泛的价值表述,司法信息公开之于“公正”的实现,需要逐步对应“基本权利的兑现”、“业务水准的提升”、“司法权威的树立”、“司法独立的彰显”和“理性商谈的推行”五个层次的价值取向,并推动其良性互动和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4.
5.
王连巧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1,16(3):32-34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论述宪法对构建法治国家的重要价值,强调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保证宪法实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环境权只是我国公民的一项人权。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公民环境权入宪的立法实践,笔者建议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既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同时,要构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宪法诉讼制度,使公民的环境权从纸上的权利成为现实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完善的理论能更好的指导实践。以英国“公正合理清盘令”为确立标志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确立了此项制度。我国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在学界热议和实践的需求下应时而生,新《公司法》第183条对此进行了规定。本文从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基本理论出发,重点探讨了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立法价值。 相似文献
8.
面对中国司法现状,当代中国司法改革应具有的价值取向在于公正和效率,正确认识与牢牢把握两者的关系,会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葛天博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2)
司法过程不仅仅是解决社会纠纷的加工车间,而且是为理性的粉碎社会纠纷体系提供更加成熟的原则或者规则,因此在以司法过程为基础来做出司法过程中产生建立社会秩序的原则或者规则的价值判断是构建法治社会关于法律实现构建社会秩序理论的必要进路。 相似文献
10.
缓刑是一种附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而恢复性司法则是对犯罪的一种反应方式和处理方法。两者的内涵虽然不同.但在价值取向上却有着共同的追求:两者都强调刑罚的轻缓化和非监禁性,都推崇社区矫正的行刑理念,都彰显了刑罚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公民私有财产权是公民其他权利赖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从法律保护的方式来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分为民法的保护和宪法的保护。在宪法的层面承认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是通往法治社会和宪政秩序的起点,不但关系到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宣示能否真正落实,并且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高效运行、国民经济的繁荣昌盛以度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其理论所研究的要素组织规律及形式美法则渗透在各美术专业的课程中。加强平面构成训练是当前美术教学值得倡导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不合理性,导致了生态危机的产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宪法价值取向的法理基础、自由经济思想基础及对环境的保护等思想方面显露出了历史的缺陷。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时代的挑战,就必须对传统宪法价值取向进行变革,即实现宪法价值取向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五元联系数的浙江省国民体质态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林凤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4):402-405
把基于五元联系数的系统态势排序用于浙江省2000年国民体质态势分析,发现浙江省城市和农村人群的体质、幼儿和成人的体质、男女人群的体质、各市人群体质均处在同一个态势级,且都是五元联系数态势排序表中的第73级,只有老人的体质较差,位于五元联系数排序表中的第154级。 相似文献
15.
司法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损害法律尊严、破坏司法公信力和正常社会秩序的犯罪。本文着重分析了司法职务犯罪的影响和成因,并对如何防范和治理司法职务犯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锋学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9):93-94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要求我们在保持宪法稳定的基础上,继续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宪法的有关规定,以便使现行宪法更加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我国第4次修宪的原则、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18.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根本治国方略,而依法治国的灵魂是依宪治国,以宪治国是一切实行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由于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因而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9.
色有女色和脸色之分.好色是人性基本,好德如好色是君子的境界.避色是人性的外化和层次.正色近乎品德,是人性的自觉.色论在儒学中占有相应地位,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