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交通量的迅猛增长导致传统的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易发生拥堵,其主要成因为无信号控制下,车辆无序争先通过交织段,冲突车流导致排队长度增加,延误增大。故本文就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问题,采用双重信号左转两步控制策略,对四向环形交叉口的车辆运行状态评价指标的选用进行了分析。根据十字交叉口的四相位控制规则,可将环形交叉口的相位方案改进成两相位双向左转,并协调配置信号控制机。以赣州市南门广场环形交叉口为实例,运用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实现了不均衡流量布局下,设置相应让行规则和信号配时参数后的动态仿真。评价结果表明,非过饱和情况下不对称控制方案具有一定优势,使得车辆可以连续快速通过相邻环道信号灯,有效地利用交叉口的时空资源,改善了长期拥堵局面。  相似文献   

2.
借鉴定时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在对交叉口的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单个道路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方法,同时,考虑道路交通流变化的不确定性,通过实时配时方案调整适应交通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型交通控制方法更能适应交叉口复杂多变的交通状况,对减少车辆延误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车辆行驶时的声音主要由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空气涡流噪声、排气噪声组成,多个车辆构成的交通噪声取决于道路的交通流状态.在分析现有交通状态识别方法和车辆声音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交通噪声的交通状态识别方法.按照车速将交通流分为自由流、饱和流和交通拥堵3种状态,对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交通噪声信号进行谱分析,以归一化的峰值频率作为特征,用支持向量机对不同的交通流状态进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交通噪声能够正确识别不同的交通流状态,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最大车速的广义力跟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有效地模拟城市交通流,尤其是城市交叉口交通流的运行状况,在研究跟驰状态中车辆行驶特性的基础上,考虑车辆行驶的最大限制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车速的广义力模型。将该模型与Helbing—Tilch广义力模型分别用于模拟车辆经过信号交叉口的动态运动,并采用实际道路上车辆的跟车数据仿真跟车情况。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消除了Helbing—Tilch广义力模型存在的停车间距过大问题,而且仿真效果更接近实际的交通流特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平面交叉口感应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过程、配时设计方法等;分析了平面交叉口定时信号和感应信号控制的优势和局限;并应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了定时信号和感应信号的交通仿真,分析了仿真结果. 结果表明:平面交叉口的感应信号控制更适应于各进口交通流相差较大且总流量未达到饱和时的状态. 有利于改善路口交通流秩序,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对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谈环形交叉口改造的交通组织和渠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彬 《广东科技》2009,(14):249-251
城市道路中的环形交叉口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现在却成为了道路上的主要拥堵点.通过厦门市吕厝转盘交叉口的改造实例,从设计思路、步骤等方面介绍环形交叉口改造的交通组织和渠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峰期交叉路口拥堵现状,基于PLC设计了一款新型的车流疏导系统.基于固定参数模糊控制的方法不能适应交通流非均匀分布情况,提出了一种云随机优化的模糊控制方法,在现有交通控制系统的基本模型和框架内,给出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方法,搭建了一套交叉口实时疏导系统.结果显示,该系统有效解决了高峰期车流不平衡问题,并缩短了车辆通行的延误时间,有效提升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拥堵会造成车辆延误、旅行时间延长和空气污染加重等困扰城市的问题,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交通拥堵一般可分为常发性和偶发性两类。常发性拥堵是由于车流需求超过道路容量而产生,从不拥堵到拥堵需要一个过程.前后交通流参数(交通量、速度和道路占有率)的变化一般也是连续的:而偶发性拥堵是由于突发事件造成道路通行能力暂时下降而引起的拥堵.反映拥堵前后的交通参数变化呈不连续状态,并且前后的差值随事件的严重性而增大。不论是常发性拥堵,还是突发交通事件,都具有较为明显的数据变化特征,因此,只要有足够及时的样本数据,进行自动交通事件的检测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张建旭  胡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5):6340-6346
现有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中自动驾驶车辆与手动驾驶车辆在跟驰模型上大多仅存在反应时间上的差别,并不能体现自动驾驶上层控制系统实时调节加速度保持车速稳定的特点,基于Gipps模型和PATH实验室标定的ACC和CACC跟驰模型提出了更符合自动驾驶机理的连续型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分别从速度,流量,拥堵比例以及期望车间时距方面对不同渗透率下的混合交通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智能网联车辆能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且能大幅减少交通拥堵;智能网联车渗透率越高,开始出现拥堵车辆的密度临界值越大;同时道路通行能力随期望车间时距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普遍存在于我国各个城市,但是由于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式的不合理,导致车辆在经过环岛时产生不必要的延误,因此,针对不同的环岛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尤为重要。该文以长春市新民广场环形交叉口为依托,对其展开了实地调查,分析其原有信号控制方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协调控制思想的控制方案,有效地改善了新民广场环形交叉口的拥堵问题,并提高了其运行效率,对于其他类似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感应线圈的骑线车辆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圈检测器是车辆检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但现有线圈检测器无法判别骑线车辆,严重影响车辆检测的准确性.文中从线圈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入手,运用涡流效应分析激励频率对检测数据的影响,从而推导出相邻车道线圈检测器之间的数据换算公式.进而在相邻线圈检测数据互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时间序列模式匹配的骑线车辆线圈检测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判断经过车辆是否骑线行驶,提高了现有车辆检测器的检测准确性和数据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缓解干线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对于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综合考虑主路上下游交叉口和支路对系统的影响,针对车辆加减速延误、车辆停车延误、非协调相位的车辆延误三部分对干线道路协调相位进行讨论。建立了交叉口总延误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对延误模型进行求解,验证模型可行性。以期对交叉口延误研究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交通信号自组织控制中信号相位的建模方式下,在交叉口进入拥堵路况后各个信号相位绿灯损失时间不断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城市交通信号自组织控制中信号相位建模的优化方法。城市交通信号自组织系统以交叉口内各车道交通拥挤程度为决策信息,以其实时交互与协调的相邻交叉口为自组织单元,根据流体力学建立城市交通信号切换的确定规则集合。通过建立流量分配原则与期望的绿灯时间对控制策略进行更新,解决传统城市交通信号自组织控制中滚动步长的信号建模方法在面向系统每个自组织单元由道路组成、交叉口间联结方式以及交通流随机性等带来的复杂性问题。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首先,对交叉口内各信号相位添加状态约束以提高控制规则的合理性,在完成自身参数优化的基础上,为相邻交叉口间通行效率的协调提供基础。其次,利用元胞传输模型模拟微观交通流传递,预测队列在交叉口处连续传递的运行方式,确定该交叉口放行需求的同时,建立了基于信号相位的上下游流量分配规则。最后,综合从上游交叉口驶出的不同车流量大小,依据下游交叉口当前最大允许驶入的车流量,并按计算得到的放行需求进行动态分配,以此放行车辆需求为基础,确定期望绿灯时间,完成信号相位建模的优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建模方法不仅能同时提高自组织控制在拥堵与非拥堵路况下的通行效率,还能有效减少各交叉口处于拥堵状态的整体时间,使得交叉口群间整体通行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一种单点控制与小规模区域控制的同步优化。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绿波协调以及拥堵协调等控制策略提升了车流运行效率和通行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网交通压力,但面向绿波协调的交叉口信号控制尚未考虑对公交车辆运行的影响。现对绿波协调控制下交通流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利用交通流运动学理论确定公交车交叉口延误的影响变量,建立定量化模型进而得到交叉口公交车延误因子。选取示范路线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长江路干线交叉口,采用组合优化方法对延误因子模型进行验证,得出交叉口信号绿信比、公交运行速度对公交车延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绿信比、适当提高公交车速可有效提升交叉口整体通行效率,减少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延误。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交叉口区域内车辆行为的特殊性,在交通仿真中采用跟驰理论对交通流进行研究.针对目前纯微观跟车模型没有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的情形,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微观跟驰模型.该模型根据车辆行驶特点对道路进行区域划分,能结合交叉口区域的特点,确定车辆最小和最大安全距离的界限值,并充分考虑了驾驶员反应时间造成的延迟对于车辆行驶速度和加速度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偶发性交通拥堵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及衍生性,拥堵发生后需要快速进行控制以防止拥堵向上游路段及交叉口漂移,同时应对拥堵内部进行及时疏散。从交通事件的发生导致道路瓶颈到拥堵完全消散这一过程中,拥堵区域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根据交通流参数及拥堵传播速度,提出了一种以疏散为目的的拥堵区域动态划分方法,划分为阻塞区、过渡区和常态区3个动态控制子区。同时,在不同的动态控制子区实施对应的控制措施。数值模拟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拥堵区域控制子区动态划分及控制方法能快速疏散拥堵。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当今大中城市交通的普遍问题,如何在现有道路的情况下,采用现代化技术优化交通运行、改善拥堵现象,是本文探讨的问题。该系统根据地感线圈测试实时车流量,确定放行时间,完成整个自适应过程,实现了交通灯有效控制;各相位之间的转换能随着交通流的不同而自适应地变化,均衡路网内交通流运行,充分发挥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益;选用无线网络技术传输信号减少了强电驱动的走线长度,减少了施工量。在实际路口进行自适应系统性能测试表明,该系统能根据十字路口相距中的动态车流量优化信号灯的指挥时间,能有效改善拥堵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交叉口的精细化仿真与控制优化,提出一种基于广域雷达数据的交叉口车辆轨迹提取与微观仿真方法.首先运用广域雷达检测器等现代化交通检测技术采集车辆的位置、速度、方向等数据,得到每辆车的行驶轨迹;然后通过数据清洗、车道编号、车辆编号重置、统一坐标等步骤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利用车辆行驶轨迹,建立了交叉口仿真平台,能够真实再...  相似文献   

19.
智能交通系统中车型分类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车辆经过环形线圈传感器时,车体铁磁物质与环形线圈相互作用改变了线圈的频率,形成感应曲线,针对感应曲线的不同形状,对车辆进行自动分类。方法采用特征分离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根据每类车辆感应曲线的特点,找出一组特征唯一地描述该类车辆,从而进行匹配分类。结果 本的研究方法及其装置已在道路,桥梁收费系统以及在交通流量统计中得到利用。结论 特征分离与匹配分类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车辆进行分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驾驶员特性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影响,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信号交叉口交通流模型,研究驾驶员行为特性对信号交叉口平均车速和车辆延误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绿信比情况下,驾驶员特性均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产生较大的影响;冲动型驾驶员比例增加会加快绿灯放行时交通密度的疏散,稳重型驾驶员比例增加可减少绿灯交通流稳定时车辆通行的延误,胆小型驾驶员比例增加可提高黄灯时间内的通行效率以及减少红灯时间内的排队延误。研究还表明,当绿信比超过0.7时,它的变化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