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2月27日,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广东19个获奖项目中,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山大学肾脏研究所所长,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学科带头人余学清教授主持的《肾小球疾病免疫发病机制及治疗干预系列研究》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领导的团队研究了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肾小球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并进行干预治疗.成果显示在部分细胞因子作用下,通过p38MAPK、NF-kB及CaN等信号调控,MΦ在肾组织聚集、增生和活化,导致炎症持续和放大.  相似文献   

2.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获奖科技人员,我校有两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它们分别是由我校丁烈云教授等完成的“数字轨道交通工程集成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和由张旭教授等完成的“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研究及推广”.丁烈云教授主持开发的“数字轨道交通工程集成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是一套利用电脑数字化技术解决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广泛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的新系统.该研究成果在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张旭教授主持的“腹腔镜技术在泌尿…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乔学光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温高压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党委书记乔学光参加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乔学光教授颁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国产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范措施。方法 :不同原因所致食管狭窄1 1例 ,术前均经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确诊。采用透视下经口置入国产钛镍合金形状记忆网状支架 ,食管钡餐 ,胃镜检查定期随防观察。结果 :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 1 0 0 %。结论 :食管内支架能有效解除食管狭窄患者的吞咽困难 ,其技术操作成功率高 ,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0例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予以双边外固定支架治疗,根据是否跨关节固定而分为三组。A组29例骨折位于胫腓骨上段近膝关节部位,支架跨膝关节固定。B组34例骨折部位位于胫腓骨中段,支架治疗不跨关节固定。C组27例骨折部位位于胫腓骨远端,可涉及关节面,支架跨踝关节固定。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月~4年,平均14月。A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68.97%(20/29),B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91.18%(31/34),C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59.26%(16/27)。各组之间的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的比较,B组与A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边外固定支架对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跨关节固定时,对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乔学光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温高压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党委书记乔学光参加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乔学光教授颁奖.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乔学光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温高压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党委书记乔学光参加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乔学光教授颁奖.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乔学光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温高压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党委书记乔学光参加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乔学光教授颁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被膜食管内支架置入及姑息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例高龄、晚期食道癌性狭窄患者,一次性直接置入网状被膜支架8枚.结果:8例均一次置入成功,随访2个月至20个月,患者吞咽正常.结论:食道支架治疗晚期食道癌性狭窄安全、有效,能迅速解除患者吞咽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定常流动情况下,对金属裸支架植入脑动脉瘤后的模型进行血液流动的模拟,探讨支架网孔率参数影响脑动脉瘤治疗的血液动力学因素.用建立真实的三维动脉瘤模型,植入网孔率分别为82%、73%、64%的三种支架;并进行计算,得到有支架和无支架动脉瘤腔内血流速度、血管内压强与壁面切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动脉瘤内血液速度与壁面切应力随着网孔率的降低而变小.植入支架后的三个模型瘤内压强与没有支架的动脉瘤内压强相差不大.说明低网孔率支架能有效隔离颅内动脉瘤,降低血液在瘤内的流动,从而防止颅内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置入188Re放射性同位素支架,解除食管梗阻,姑息治疗食管狭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30例食管恶性狭窄病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置入188Re放射性支架、普通覆膜支架作前瞻性研究.结果188Re放射性支架初始活度128 MBq经3个半衰期2.12 d,皮下0.5 mm粘膜参考点吸收剂量21.62 Gy,皮下4 mm肌层参考点吸收剂量4.07 Gy.全部病例均一次置入成功,定位准确,支架复张良好.恶性狭窄缓解率93%(14/15,CR 4+PR 10),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一年生存率66.67%.而对照组中多数病例于置入普通覆膜支架后3~6月因肿瘤向支架上下端生长造成再次狭窄,其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一年生存率33.33%,较放射支架组差异显著(P<0.01).放射支架组与对照组部分病例置入支架后出现胸骨后疼痛、暂时发热及出血,经治疗后缓解.结论188Re放射性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近期疗效好、急性放射反应小,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针对极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基于支架-围岩力学场的支架受力和变形特征.通过对顶梁受力、位移等力学现象的动态分析,可以看出围岩对支架的作用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研究得出极软厚煤层综放开采不同支架参数对支架变形的影响,提出了轻放支架架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图8,参10.  相似文献   

13.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校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两项为合作项目).这3个获奖项目分别是:材料学院李德群、陈立亮、柳玉起教授等人的“材料成形过程模拟技术及其应用”,土木学院参与合作的“双层桥面无隔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创新技术”和同济医院参与合作的“脑出血后脑损伤机制的研究与临床治疗新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对市内一所三级医院中两例胸痛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探讨冠脉造影+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患者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两例典型病例,进行诊断及治疗过程的分析、比较。结论:冠脉造影+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患者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在冠心病(CHD)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31例植入雷帕酶素支架35枚的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组,以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植入非药物支架的冠心病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均为100%.研究组一年后再狭窄率0%,对照组一年后再狭窄率13.3%.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安全可行、疗效确切,药物洗脱支架对防止再狭窄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6.
预防心血管再狭窄纳米颗粒载药涂层支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载药纳米颗粒和血管支架各自在治疗心血管再狭窄方面的优势,提出通过实现两者集成,构造新型的纳米颗粒载药涂层支架.对研制纳米颗粒载药涂层支架所涉及的裸支架本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实验分析、载药纳米颗粒药物的选择和制作,以及载药纳米颗粒与血管支架自组装的机理和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综合应用介电泳动、毛细作用和组件的疏水性等微观作用力,实现载药纳米颗粒与血管支架自组装的方法,并给出了自组装的实现工艺图.其研究成果为最终研制纳米颗粒载药涂层支架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例肾移植术后的女性患者,2 a前采用移植肾动脉与髂内动脉远端行端-端吻合术,移植肾脏固定在右髂窝内.术后2 a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80%,狭窄性病变长度15 mm,接受了支架治疗.从左股动脉入路,应用Judkin 6F右冠指引导管,植入冠脉金属裸支架4.0 mm×18 ...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永晋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地质条件,参照周边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所使用的液压支架的架型、主要技术参数及使用效果,依据国家液压支架设计相关技术规范,初步确立了该矿液压支架的设计方案及支架的主要技术参数,介绍了该公司液压支架的选型。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应用食道内支架成形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8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讨论了治疗中注意事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人工皮肤的构建中起着关键作用,为种子细胞提供了黏附、生长、迁移、增殖、分化和代谢的环境,是皮肤组织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对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近几年的材料、制备方法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