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在我国《商标法》第63条第1款,新《商标法》施行近4年来,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具体适用及其对司法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上111份有效判决书梳理研究,发现司法实践中对惩罚性赔偿条件即"恶意"及"情节严重"认定不清;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关系不明。故在此基础上,探究惩罚性赔偿中"恶意"和"情节严重"的具体认定以及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商标侵权赔偿数额的认定一直是商标侵权案件司法审判中的难点和争议点。对商标侵权诉讼司法实践案例的实证研究发现,审判实践中存在适用法定赔偿的案件比率过高、在侵权数额认定方面缺乏法定赔偿计算方法、赔偿范围过窄、权利人举证困难等问题。建议通过建立法定赔偿的量化标准体系,适用比例原则,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减轻权利人举证责任负担,扩大商标侵权的赔偿范围等策略,完善商标侵权赔偿数额认定制度。  相似文献   

3.
实证分析了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司法实践中赔偿额确定现状,基于知识产权价值视角,发现存在赔偿额未充分涵括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赔偿额计算缺乏经济学分析、合理使用费的适用比例较低等问题.发挥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还需加快相关制度体系建设,重点要完善以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侵权损害赔偿司法定价机制,加快构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专家制度,完善规范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家赔偿法》采用的是抚慰性赔偿原则,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缺位导致该法实施效果不佳。《国家赔偿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国家财力有限、国家哲学观念等问题不会成为引入惩罚性赔偿的实质障碍;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时应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形下适用。  相似文献   

5.
惩罚性赔偿主要是在英美法特别是美国法中采用的制度。它具有惩罚和遏制不法行为、补偿受害人损失的多重功能。与传统的民事赔偿制度相比,惩罚性赔偿因其特有的救济效用而在损害赔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惩罚性赔偿在我国民事责任领域的适用不应随意扩张。为合理适用惩罚性赔偿,在确定赔偿金额时应对相关因素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6.
讨论数字产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认为数字产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如果侵权人存在故意时,法院应责令侵权人承担一定的惩罚性赔偿。当侵权行为人不存在过错时,由于侵权人最有能力且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控制侵权行为的发生,因此应由侵权人承担造成权利人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5,(5):85-88
2013年修改的《商标法》第六十三条在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的方式上,首次明确引入了惩罚性赔偿机制。该条明确对恶性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三种基本计算方法结果的基础上,按照一倍以上三倍以下判赔,并且第六十四条将法定赔偿的上限调整为300万元。显然,这提高了损害赔偿的威慑力,体现出立法者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决心。对商标权利人维护合法权益,打击商标侵权行为起到积极作用。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还存在适用条件模糊、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对此,提出相应建议加解决。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普通法系,尤其是美国法中,惩罚性赔偿是一项重要的制度。目前我国法院多采用补偿性赔偿责任来确定侵权行为的赔偿范围。侵权责任的承担包括补偿性责任和惩罚性责任,由于知识产权领域的特殊性,除了适用补偿性赔偿责任之外,有必要引入惩罚性赔偿责任。但在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时,应该考虑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9.
对在我国产品责任中设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一种基本制度已被英美法系国家尤其是美国广泛适用,我国目前在产品责任法中采取的是传统的补偿性损害赔偿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该原则在产品责任法上受到了挑战和质疑,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缺陷。阐述了惩罚性赔偿原则设置的必要性,提出我国的产品责任法应仿效英美法系立法,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0.
惩罚性赔偿原则是广泛适用于英美法系的赔偿原则,自创立以来,其合理性一直存在争议。我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但是,并没有在法律上全面确立。从法理角度分析,惩罚性赔偿原则符合理性精神,追求秩序价值的实现,同时具有浓厚的人权内涵。惩罚性赔偿原则理论障碍的解决有助于实践中具体制度的建立和维护。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环境侵权进行有效的遏制和打击在我国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赔偿制度,有其自身特殊的性质特点。将惩罚性赔偿适用于环境侵权中,是必要、可行的,也是对环境侵权责任构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名誉权法律保护存在着言论自由和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协调问题。合理界定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范围与边界是化解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困难的出发点。加强公众人物名誉权的保护需要明确引入公众人物的法律概念,建立我国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强化机制,引进西方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恶意不实诉讼"制度和"实际恶意原则"。同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的保护也应受到合理的限制,国家需要制定新闻法以及相关法律保障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3.
美国埃克森油污事件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该民事赔偿案件历经十几年,惩罚性赔偿金额从最初的50亿美元天价降至最后的5亿美元。本文着重结合案例分析了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决定惩罚性赔偿适用的数额认定,以期在环境侵权中建构一个更合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建议修改相关法律或制定《民法典》,使惩罚性赔偿适用于侵权与合同两大领域,合理规定惩罚性赔偿的数额及其归属,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近日读了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原则探析》一文,笔者认为是对时下知识产权赔偿方向上的一次矫正之作。目前,在知识产权界围绕知识产权侵权损害应采纳补偿性原则还是惩罚性原则的论争中,一些讨论已沦为"原理"之争、言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诋毁商誉的侵权主体更加隐蔽、分散,且损害后果非常严重。侵害商誉权的结果往往具有不可逆性,且存在责任几率的问题。诋毁商誉的损害赔偿责任不仅要能够恢复受害人遭受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要能够预防和遏制侵权行为的发生。惩罚性赔偿可以实现上述目的。惩罚性赔偿的数额应参考侵权行为人过错的性质、程度和侵权行为的动机、手段、持续期间以及责任几率确定。  相似文献   

17.
惩罚性赔偿的实质在于权利人所获得的赔偿金大于其损失,该原则只能作为补偿性原则的例外和补充而存在.我国现行法律针对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所确立的全面赔偿原则不仅符合民事法律的基本原理,而且也符合TRIPS协议所规定的保护标准.我国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将惩罚性赔偿引入到知识产权法中.  相似文献   

18.
惩罚性赔偿是英美普通法法系中的一种法律救济措施,也是英美法系中富有争议的法律制度之一。在我国民事法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在合同责任方面首开惩罚性赔偿之先河,并在随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3条中得到进一步确认,更被民法学者列入民法典的草案之中。但我国法律中关于惩罚性赔偿之规定存在诸多不足,于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产生预期效果。我们应适当加大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使之适用于侵权和合同纠纷、妨害民事诉讼等多个领域,全面保护受损害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知识产权侵权的情况日益增多,我国理论界对于知识产权侵权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存在较大的分歧。知识产权侵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笔者认为在其归责原则方面,知识产权侵权赔偿领域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其他领域按照具体情况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20.
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形式,其救济方式各国均有不同,其中惩罚性赔偿是英美国家比较有特色的一项制度。本文正是基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在分析同质赔偿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道德和现实需要,并批驳了对该制度的种种质疑,希望能对我国的环境侵权纠纷处理和立法提供些许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