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中广泛认可的一种法律制度。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突破了传统民事赔偿责任的拘束,首次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对于该制度的适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在分析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要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
惩罚性赔偿原则是广泛适用于英美法系的赔偿原则,自创立以来,其合理性一直存在争议。我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但是,并没有在法律上全面确立。从法理角度分析,惩罚性赔偿原则符合理性精神,追求秩序价值的实现,同时具有浓厚的人权内涵。惩罚性赔偿原则理论障碍的解决有助于实践中具体制度的建立和维护。  相似文献   

3.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在我国《商标法》第63条第1款,新《商标法》施行近4年来,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具体适用及其对司法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上111份有效判决书梳理研究,发现司法实践中对惩罚性赔偿条件即"恶意"及"情节严重"认定不清;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关系不明。故在此基础上,探究惩罚性赔偿中"恶意"和"情节严重"的具体认定以及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建议修改相关法律或制定《民法典》,使惩罚性赔偿适用于侵权与合同两大领域,合理规定惩罚性赔偿的数额及其归属,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工伤保险请求权与第三人侵权赔偿请求权竞合是一个争议性的问题,不仅我国现行的法律与《工伤保险条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而且实践中还存在相互冲突的法律规定.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工伤职工可获得双重赔偿的规定,但在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二条对此又有不同的规定.对于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赔偿的竞合不宜采取双重补偿模式,补差赔偿模式是更为合理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6.
冯秀芹  杨娜 《科技信息》2013,(5):150-150,184
从1995年"王海现象"的出现到现在已经17年了,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知假买假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争议不断,争议的主要焦点是知假买假者是否属于消费者?经营者在知假买假情形下是否构成欺诈行为?学者的争议也暴露了《消法》第49条存在的问题。分析认定知假买假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并针对《消法》第49条的缺陷,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7.
惩罚性赔偿是在补偿性赔偿以外的,为惩罚被告具有主观恶意的严重违法行为以及为遏制被告和其他人于未来再为类似不法行为而给予的赔偿。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惩罚被告,遏制被告和他人再犯类似行为,同时鼓励市场交易。我国正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民事交往日趋频繁,国际民事纠纷不断涌现,如何建立完善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以与国际法律体系接轨已经呈迫在眉睫之势。  相似文献   

8.
2009年中国首部《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将我国食品从"卫生"标准上升到"安全"标准的高度,确立了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其中的惩罚性赔偿无疑是这部法律中较为成功的制度设计.指出《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实践中出现困境.提出《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应科学确定惩罚性赔偿范围标准,设定赔偿数额的浮动限额,规定最低赔偿数额,注意制度之间的衔接,从而在立法上保证其在制度体系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践上保证其功能能够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家赔偿法》采用的是抚慰性赔偿原则,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缺位导致该法实施效果不佳。《国家赔偿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国家财力有限、国家哲学观念等问题不会成为引入惩罚性赔偿的实质障碍;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时应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形下适用。  相似文献   

10.
近日读了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原则探析》一文,笔者认为是对时下知识产权赔偿方向上的一次矫正之作。目前,在知识产权界围绕知识产权侵权损害应采纳补偿性原则还是惩罚性原则的论争中,一些讨论已沦为"原理"之争、言  相似文献   

11.
侵权损害赔偿是追究著作权侵权行为最主要的民事责任形式,同时也是著作权法理论的一项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国著作权法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学界和实务领域所诟病,《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对著作权法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作出了积极回应。我国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制度中存在的赔偿数额计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法定赔偿适用单位模糊、是否应当引入惩罚性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等问题和争议亟需立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对在我国产品责任中设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一种基本制度已被英美法系国家尤其是美国广泛适用,我国目前在产品责任法中采取的是传统的补偿性损害赔偿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该原则在产品责任法上受到了挑战和质疑,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缺陷。阐述了惩罚性赔偿原则设置的必要性,提出我国的产品责任法应仿效英美法系立法,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3.
先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属不同法系的两项法律制度,其相同之处是都具有有效防止本可以避免的损害的扩大,减少债权人利益损失,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符合合同法对依赖利益予以有效保护的立法趋势。但二者在行使的前提、条件、原因、救济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作为大陆法系的中国在制订自己的《合同法》时,改造了大陆法系确立的不安抗辩权制度,适当吸收英美法系的先期违约制度中的合理部分,这不但解决了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惩罚性赔偿的产生,体现了国家对损害赔偿这种纯粹的私法关系的干预,它最终追求的是一种实质的正义。惩罚性赔偿是一般民事赔偿的例外,它越来越受法律界的重视,我国法律法规对此亦有所涉及。惩罚性赔偿是出于维护实质正义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由经营者的不法行为、主观过错、消费者因不法行为遭受损害等三因素构成。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应确定惩罚部分的金额与损失额的比例关系,设定惩罚赔偿部分的最高限额。现行的惩罚性赔偿规定不尽合理,英美等国家的实践对我国惩罚性规定的完善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合同当事人缔约地位的不平等而导致违约金条款被滥用的现实是违约金变更规则得以确立的客观原因,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立法对违约金的变更问题作出了规定。我国《合同法》第112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确立的违约金变更规则是处理违约金变更的重要法律依据,但在违约金变更标准以及举证责任等方面存在缺陷,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丁辰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48-51
2004年5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均开始实施,使用了近14年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宣告废止,新旧法律法规的取舍,使得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出现了诸如交通主管部门对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如何、交通事故认定书能否直接作为民事和刑事案件责任承担依据、现行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是否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称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受害人如何进行死亡赔偿金的支付等问题。时这些问题,应给予澄清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中一项完整的、独立的法律制度。1980年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吸纳了英美法预期违约制度的精华,并对其进行了发展。我国199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也引进了预期违约制度。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我国《合同法》中有关预期违约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惩罚性赔偿主要是在英美法特别是美国法中采用的制度。它具有惩罚和遏制不法行为、补偿受害人损失的多重功能。与传统的民事赔偿制度相比,惩罚性赔偿因其特有的救济效用而在损害赔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惩罚性赔偿在我国民事责任领域的适用不应随意扩张。为合理适用惩罚性赔偿,在确定赔偿金额时应对相关因素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制度的考察,认为有限合伙制之所以能够替代公司制成为主流的组织形式,与美国的法律和政策有很大关系。我国2006年修改的《合伙企业法》确立了有限合伙制度,从而为这种组织形式排除了法律障碍。虽然我国发展有限合伙私募股权基金面临诸多困境,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法律的不断完善,我国已具备了开展这种组织形式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