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简称PTC)为直接胆道系统造影方法之一,主要应用于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前了解胆管阻塞的原因和解剖部位,以便选择手术的方法.此项造影,一般均用于必须进行手术的病人.PTC在1952年由Carter和SasPol首次对严重的黄疸病人经腹壁肝穿刺胆道造影获得成功后,国外有关此检查法的报道不少.国内1958年已有经助间肝穿刺胆道造影的报道,1963年和1964年有经腹膜外与腹腔肝穿刺胆道造影的报道.近年来由于器械的革新和穿刺技术的改善以及临床反复应用,才进一步明确其临床价值.采用Chiba针(一种细长针)穿刺,加上应用X线荧光电视监视,提高了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被公认为阻塞性黄殖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43/5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其中胆管癌24例,胰头癌22例,壶腹癌4例,手术后胆管狭窄1例。结果:47例穿刺成功(47/51,92.15%),其中经肝左叶肝内胆管置管40例,经肝右叶肝内胆管置管4例,肝左叶及肝右叶肝内胆管均置管3例。4例穿刺失败均为因肝内胆管内径纤细无法成功置入引流管;穿刺术后随访1周~12个月,1例胆管感染,1例随访3月死亡,其余病例均引流通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螺旋CT、B超、PTC(经皮肝穿胆道造影)三者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时的合理应用、临床价值及使用程序。方法:分析2001年7月-2004年7月间收治的68例梗阻性黄疸病人使用以上三种方法的诊断过程及效果。结果:全组均采用B超检查了解梗阻的大致位置、程度、范围,再对肝内胆管扩张明显者24例采用PTC检查均成功,明确诊断者22例(占91.7%)。对胆管扩张不明显者44例行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者42例(占95.5%)。全组术前诊断率94.1%。结论:对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应先常规使用B超,根据梗阻部位及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再选用PTC或螺旋CT检查,可有效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PTC)在肝门胆管癌分型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 2例肝门胆管癌 ,15例 (7例拒绝 )术前行 PTC检查 ;其中经右侧穿刺 3例 ,左侧穿刺 7例 ,双侧穿刺 5例。结果 :15例均根据 PTC结果诊断肝门胆管癌并作出 Bism uth分型 ,其中 型 2例 , 型 4例 , A 型 3例 , B型 1例 , 型 5例。结论 :PTC有助于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分型 ,应作为肝门胆管癌诊断和分型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198 6年 3月至 1999年 5月 ,对 130例原发性肝癌 (下简称肝癌 )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进行了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其中传统肝穿刺 (粗针 )行肝穿刺细胞学检查 54例 ,细针肝穿刺细胞学检查 76例。现将两组肝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结果及在介入治疗肝癌中的诊断意义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30例均有B超、CT检测显示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 ,符合全国肝癌防治会议通过的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1)粗针组 :54例 ,男 4 6例 ,女 8例 ,年龄 31~ 70岁 ;肝右叶占位 4 0例 ,左叶占位 10例 ,左右肝均有占位 4例 ,肿瘤直径均 >5cm ,可触及肿块 36例…  相似文献   

6.
腹股沟疝为老年人常见病。老年人腹股沟疝因其自身病理特点和合并症较多 ,除应选择合理修补术式外 ,还应加强围手术期其他各种治疗和护理。本文介绍我科 1 46例老年人腹股沟疝用聚丙烯网片无张力修补的护理体会。1 一般资料我科自 1 996年 1 2月至 1 999年 1 2月 ,共 2 4 3例各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接受聚丙烯网片修补术( Lichtenstein修补 ) 2 61次。男 2 2 0例 ,女 2 3例。其中≥ 60岁 1 46例 ,<60岁 97例。2 术前治疗和护理2 .1 术前检查和处理老年患者术前检查除三大常规检查外 ,还应检查心电图、胸透 (或胸片 )和化验肝、肾功能。老…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胆道结石为引起肝外阻塞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但非结石性慢性胰腺炎—原发性慢性胰腺炎也是引起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一常见病因,迄今尚未引起重视,早年国外文献对本病陆续有所报导,大部分病例均经剖腹探查或/和尸检证实,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本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有所增加,1977年 Scott 等氏采用经十二指肠纤维镜进行逆行性胰胆造影等法检查一组原发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现并发肝外胆道梗阻,胆汁郁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Mirizzi综合征是一种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或右肝管引起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可以并发胆管炎、梗阻性黄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此综合征是阻塞性黄疸的少见原因,术前诊断不易,胆囊切除手术时易误伤胆总管(CBD)或肝总管,值得重视。我院近年来收治10例,均经手术证实。10例中3例在术前已有明确诊断,10例术后均获满意效果。本文对此征术前诊断及术中处理要点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4例黄疸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23-73岁,平均50岁。检查前全部均有黄疸,伴腹痛13例,伴发热5例。受检前全部经B超或彩超检查,结果为:胆管结石并扩张11例,胆囊炎并结石5例,胆囊癌1例,胆总管梗阻3例,胆总管囊肿并结石3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泡性包虫并发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明确介入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肝泡性包虫伴发黄疸的患者,应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的介入治疗方法,并对术前、术后1周及1月肝功能、黄疸指数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对比患者术后1月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数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一般情况改善;术后1周总胆红素值明显下降,差异显著,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亦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这种介入治疗技术可使晚期泡性肝包虫患者黄疸指数下降、肝功能改善,可以进行药物及手术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86例检查完善、诊断明确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规则性肝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结果:86例患者根据术前检查确定的结石部位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肝切除术式,术中均使用了胆道镜.本组患者死亡率为0,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发生率为15.12%,主要为胆瘘5例(5.81%)、膈下脓肿3例(3.49%)、切口感染5例(5.81%).术后残石8例,残石率为9.30%.术后追踪5年,结石复发15例,复发率为17.44%.结论: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减低术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Cirt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是一种以黄疸、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代谢病。本病文献报道最早见于2001年,以腹胀、乳糜腹为突出表现的病例尚未见报道。今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的方法。方法:本组70例行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其中22例肝门胆管癌),61例穿刺成功,成功率87.14%,手术证实无出血及胆漏并发症。结果:总成功率98.57%,全组无住院死亡病例。结论: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可作为PTC的首选方法,能有效防止出血和胆漏,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右侧径路PTC,左肝管定向穿刺PTC有助于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分型诊断,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依据、病理分型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 1987~ 2 0 0 3收治的 17例Mi rizzi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17例均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逆行胆囊切除胆道镜检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肝总管瘘口修补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结果 :17例术后均获满意效果 ,其中 8例在术前已有明确诊断 ;15例随访 3个月至 6年 ,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术前胆道B超检查和术中探查是主要的诊断依据 ,根据病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可以尽量避免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已成功地治疗肝脓肿及肾囊肿[‘1。此疗法代替了传统外科开胆引流,而且疗效肯定。现对我院采用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糖尿病合并肝、肾脓肿3例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3例均为1994年3月至lop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的糖尿病11型病人。年龄为54岁一62岁,平均年龄为58.7岁。糖尿病病史为8-12年,近一周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波动在38℃-41℃之间,为弛张热型。其中2例为糖尿病合并肝脏肿,l例为糖尿病合并肾脓肿。均合并有糖尿病因症酸中毒及泌尿系感染。血液培养1例为大肠埃希…  相似文献   

16.
缩窄性十二指肠乳头炎病因复杂,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合并症多,容易漏诊及误诊.我科自2002年到2007年经胆总管探查及经鼻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检查及术中胆道造影等方法确诊缩窄性十二指肠乳头炎100例,对其诊断和治疗作初步探索,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式肝穿刺临床使用观察雷成多(甘肃省定西肝病防治所743000)1994年7月~1995年9月,我院与沈阳医科大学合作,采用改进的新式肝穿刺检查,对23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进行疏肝酶治疗前后肝穿病理光、电镜观察,现将临床肝穿刺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胆道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减黄,促进肝功能恢复,延长生存期.方法:对无法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术前准备后行PTCD减黄,术前查生化,术后查生化,并列表比较肝功能,统计数据.结论:对不能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减黄,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明显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胸膜腔穿刺 (简称胸穿术 )是用于检查胸膜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轻压迫症状、或通过穿刺给药的重要手段 ,患者在术中发生胸膜反应往往影响穿刺的顺利进行。我科从 1991年至今 ,共进行胸穿术 2 0 0例次 ,发生胸膜反应 4 2例次 ,本文就胸膜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本科 1991年 12月~ 2 0 0 1年 8月住院的渗出性胸膜炎患者 6 6例 ,其中男 34例 ,女 32例 ,年龄 17~ 72岁 ,共进行胸穿术 2 0 0例次。1.2 操作方法胸膜穿刺的具体方法是 :病人面向椅背坐于椅上 ,两前臂置于椅背上 ,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者可取…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其症状、体征、常规肝功能检查缺之特异性,病原检查又因受报告时间的影响,故常易误诊,本文就我院近10年来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误诊的153例作一简要分析。1临床资料1.1其他疾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52例,其中胆囊炎、胆石症15例,伤寒14例,药物性肝炎8例,肺炎5例,胆道蛔虫症3例,血液病3例,肝癌2例,心衰2例。1.2病毒性肝炎误诊为其他疾病101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2例,消化不良、肠炎14例,伤寒12例,胃炎、胃溃疡8例,药物性肝炎8例,胆囊炎胆石症6例,胆道蛔虫症6例,不明原因发热5例。2诊断标准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