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香花槐组织培养及快速无性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香花槐幼叶、幼茎为材料,材料经表面消毒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上,15-20天,形成愈伤组织,30-40天形成芽,50天左右,形成苗,截取无根苗到生根培养基上,15-20天后,形成根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木槿,栀子、倒挂金钟外植体经组织培养形成了再生植株的过程,在以1/2MS+6-BA_(?)+IAA_(0.1)(或IBA_(0.1)或2.4-D_(0.1~0.5))+GA_(0.5)+LH_(100)为培养基时,培养木槿叶外植体,经3个月左右,可获得再生植株,在以1/2MS+6-BA_3+NAA_(0.1~0.2)+LH_(100)为培养基培养栀子、倒挂金钟茎段外植体时,经2~3个月培养,均可获得茎段外植体的再生苗。当小苗长至1.5~2厘米高时,截取幼苗转移到1/2MS+6-BA_(0.5)(或KT_(0.5))+NAA_(0.5)+IBA_(0.5)+LH_(100)或1/2MS+NAA_5+LH_(100)的生根培养基上,经20天左右的培养,均能分化出根来,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3.
以银中杨幼茎为材料,材料经表面消毒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上,20天左右形成愈伤组织,30-40天形成芽,60天左右形成苗,截取无根苗到生根培养基上,20天左右后形成根系。  相似文献   

4.
杜仲组培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仲茎尖接种在上约20天,基部膨大,产生白色絮状愈伤组织,出愈率高达100%,转至中,10—20天后愈伤组织渐渐变成浅黄色或翠绿色,再转至中,在愈伤组织上发生3—7个不定芽,其分化频率高达47.1%。同时杜仲茎尖接种在上,20天左右茎尖生长1.5—3cm,叶片伸展,腋芽萌发伸长成为侧枝,最长侧枝可达2cm,切取腋芽继代培养可以增殖,同主苗一起转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对以上两条途径所得无根苗进行不同的生根处理,结果表明:以培养基诱导效果最好,同时健壮且木质化程度稍高的无根苗有利于发根,发根率高达84.1%。另外,分步诱导有利于壮苗。  相似文献   

5.
银杏茎段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自银杏(Ginkgo biloba Linn)雌雄株上当年抽出的幼嫩茎梢,剪去叶子,把嫩茎切成约0.5—0.8cm的具节小段,分别接种在十种培养基上。3天后切口处膨大;7—10天后,出现愈伤组织,节上的腋芽开始生长;30天左右培养于N_6+MS微量+kH_2PO_(4100)+2.4-D_3+BA_1+NAA_1PPm的培养基上的部分腋芽基部长出根,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南蛇藤茎段培养中芽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对南蛇藤离体茎段培养中不定芽的形态发生所进行的研究。以MS基本培养基附加萘乙酸(NAA)0.01毫克/升和6-苄基嘌呤(6BA)2毫克/升进行培养,结果大量地促进了芽的发生。单独加入细胞分裂素6BA2毫克/升,也能促进芽的分化,如果同时加入低浓度生长素NAA,更有利于芽的形成。由茎段表面得到的肿胀状愈伤组织,较专一地起源于远离茎段切口的表皮或下皮层细胞。不定芽一般来自于愈伤组织表层的分生细胞团,有时芽原基的诱导还与维管组织结节有联系。芽原基可以起源于表皮细胞或下皮细胞,然从下皮细胞诱导来的芽,其芽的生长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7.
以黄槐(Cassia surattensis Burm.f)幼嫩叶片为材料,分别接种于附加NAA1ppm.2,4-D 1ppm、6-BA 2ppm的不同基本培养基MS、B_5、Nitsch、Blaydes、SS-B-8、PC-L_2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MS+NAA1ppm+2,4-D1ppm+6-BA2ppm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将愈伤组织转移到MS+NAA1ppm+6-BA2ppm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30天后,即可形成大量的芽苗丛。蔗糖浓度的高低影响芽的分化和苗的正常生长,以2%的蔗糖浓度较适宜,切取幼苗转移到MS(无机盐减半)+IBA2ppm的生根培养基上,培养10天后,在幼苗茎基部长根而形成完整植株。愈伤组织经过多次继代培养仍保留增殖和器官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将月季Rosa odorata Var erubescens Rehd.et Wils的单芽茎段接种在MS或改良MS培养基上培养,在附加BA(或KT)0.1—0.5ppm,IAA0.05ppm的培养基上,5—7天腋芽萌发,15天节间伸长成枝条40,天左右每芽位形成枝条2—3个。将萌发后长出3—5片叶的单芽代部分茎段组织转到附加BA2—3ppmN,AA0.005—0.01ppm的培养基上,56天左右可分化出12个左右的丛生芽。将丛生芽切割后转到附加BA0.25—0.5ppm,IAA0.01—0.05ppm的培养基上,形成的枝条木质化程度好,剪下转入含NAA0.05—0.5PPM的培养基上诱出根后移出试管成活率高。在20—30℃范围内诱根时,NAA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否则出现愈伤组织过多,影响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以前曾有番茄真叶培养成植株的报导,但还没有番茄子叶、下胚轴离体培养成植株并移植成活的报导。本试验以番茄子叶、下胚轴作外植体,培养在MS培养基上,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KT,BA)和生长素(IAA、NAA),诱导出愈伤组织和丛生芽,进而分化形成植株,移栽盆内,生长良好,并结了果实。一、无菌苗的加速培养:1、划破种皮加速种子萌发:种子消毒后划破种皮再行接种,3—8天即可萌动。而不划破种皮的种子接种后需经8—10天才开始萌动。  相似文献   

10.
瓜叶菊(Cincraria Cruenta Masson)叶培养在Ms添加NAA和BA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开分化出小叶,降低NAA含量同时提高BA含量,愈伤组织中分化出绿色芽。将芽转移利1/2Ms加0—5mg/2NAA的生根培养基上,10天可诱导出根,45天后可移栽成活。 不同的NAA含量影响不定根的发生类型。微量的BA抑制根的形成。滤纸桥有利于愈伤组织、芽及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BA或TDZ与生长素NAA或IBA组合对二球悬铃木种子苗所繁殖植株的叶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二球悬铃木种子苗所繁殖植株的叶片形成不定芽的最佳激素组合为3 mg/L BA和0.5 mg/L IBA;不定芽的诱导效果与植株的繁殖代数有关,在60 d的培养过程中,繁殖6代、10代、15代和20代的不定芽形成率分别为47%、44%、40%和38%.所有长达1 cm的不定芽在含2 mg/LIBA和1 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上培养20 d均生根良好.经过炼苗后,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12.
以款冬根状茎为外植体,将其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0d后形成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后分割,在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茎、叶、根的分化形成试管苗;带节根状茎段在分化培养基上培养,由茎节处萌发新枝,20-30d后形成丛生苗,分割后培养可长成具有不定根的试管苗。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和丛生苗两条途径均可快速繁殖款冬的试管苗,试管苗经过“炼苗”后移栽,生长良好,这为人工栽培解决款冬“种苗”及其开发利用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北冬虫夏草液体深层发酵最适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摇瓶单因子和正交设计试验结果。液体培养的最佳营养条件为:葡萄糖2%,食用糖1%,酵母膏1%,蛋白胨1%,NH4Cl0.2%,MgSO4.7H2O0.05%,KCl10.1%,100立升发酵罐结果,碳,氮源分别为食用糖3%,蛋白胨1.5%。  相似文献   

14.
两面针为芸香科藤本植物,是我国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市场需求量大,对其进行组培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本文报道了对两面针芽的诱导,试管苗的增殖以及生根的研究.目的:通过对两面针组织培养研究,诱导出无菌苗并建立两面针的无菌试管苗体系,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植株不同的部位作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中进行对比实验,并从中筛选出较好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用带有腋芽的嫩茎作为外植体接种于MS附加5.0mg/LBA和0.5mg/LNAA的培养基中能较好地诱导出芽分化,并成功地进行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5.
水稻细胞的固定化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菊花组织培养植株再生及其后代的变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微波处理后的菊花花蕾、叶片和茎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如下结果:1.菊花花蕾、叶片和茎3种外植体均能通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多以丛生苗的形式再生.其中,花蕾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苗的再生频率最高,花蕾可以作为菊花组织培养的良好起始材料;2.比较不同的培养基激素成分显示,在MS 6-BA3 mg/L NAA 0.5 mg/L的培养基上菊花花蕾再生频率最高;3.从诱变育种的角度考虑,微波处理20 s对菊花花蕾的离体培养是较理想的剂量;4.在获得的再生植株中出现了明显可见的形态变异.形态变异主要有4种类型:1)花序由头状花序转变为唇形花,花、茎、叶等形态特征与唇形科的植物(如:紫苏)非常相似;2)节间比亲本长约0.5 cm左右,叶片变大,枝条分蘖能力降低;3)在同一植株上开出的花朵出现了3种不同深浅的红色,即粉红、玫瑰红、深红色;4)株形出现丛生状.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组织培养实现菊花育种和利用获得的突变体研究栽培菊花的起源和菊花花发育提供了极好的前提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白花丹参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以白花丹参不育变异品种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KT/NAA比例、活性炭添加及琼脂浓度对防治白花丹参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作用。结果表明,当KT浓度为1.5 mg·L-1、NAA浓度为0.5 mg·L-1、培养基中添加0.3%活性炭、琼脂浓度为0.8%时,白花丹参组培苗增殖系数较高,玻璃化率低,炼苗成功率最高。因此, MS+KT 1.5 mg·L-1 +NAA 0. 5 mg·L-1+琼脂0.8%+活性炭0.3%的培养基可以有效防治白花丹参组织培养中的玻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叶用莴苣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叶用莴苣(LactucasativaL)栽培品种的幼嫩叶片为实验材料,对叶用莴苣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探讨愈伤组织的形成、愈伤组织分化成芽和生根的条件.结果如下6BA和NAA的浓度影响叶用莴苣愈伤组织的形成、分化和生根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1.0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mg/L).  相似文献   

19.
肖军  袁林 《泰山学院学报》2010,32(6):117-120
以泰山学院4种常见阔叶树五角枫、皂荚、黄栌、木槿等为研究对象,对各种类叶片的主要解剖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和测定,并综合分析它们在控制水分上的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控制水分的主要解剖特征各异;应用模糊数学分析,选择角质层厚度、栅/海比值、上、下表皮厚度、气孔的长度等5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4种阔叶树叶片解剖构造在耐旱性上的能力大小排序为:五角枫〉木槿〉皂荚〉黄栌.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敏核不育水稻(HPGMR)成熟胚为外植体,在不同植物激素浓度和配比下诱导愈伤组织,并观察再生植株的发生特点和过程,同时分析愈伤组织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变化特征,初步表明诱导和分化频率较高的植物生长素与细胞激动素的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