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假设交易者可以分为流动性交易者、知情交易者和不知情交易者三类,则可以针对指令驱动市场建立模型:流动性交易者的最优指令决定于他对股票价值的估计、股票的即时价格和流动性;在私有信息传播过程中,知情交易者因为竞争要提交指令尽快成交;不知情交易者可以通过分析指令簿和指令成交记录来猜测私有信息的价值.最后,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2.
在不对称信息的金融市场模型里,价格反映了交易者持有的私有信息,知情交易者为了获取高额收益会操纵市场价格信息。本文通过连续交易制度下的竞价模型证明了只要在私人信息披露之前交易的周期数足够大,则均衡一定存在,且只存在全部知情交易者都执行操纵策略的均衡,即在有知情交易者执行非操纵策略时不存在均衡。  相似文献   

3.
非对称信息下私人信息的揭示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私人信息的存在,知情交易者利用信息优势将荻取超额收益,而且可以决定是否在下一期才利用私人信息以期获取更高的超额收益,但也面临着丧失信息优势的可能性.在策略性市场博弈的框架内,得到了不同的交易策略下知情交易者利用私人信息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及利用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类信息不对称结构下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投资策略问题,并假设金融市场只存在3类投资者:知情交易者、反应不足交易者和反应过度交易者,对每类投资者运用贝叶斯法则修正先验概率.文中得到风险资产的短期均衡价格,同时提出了合理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50ETF期权市场高频数据,运用非参方法估计期权市场知情交易概率,分析期权市场知情交易与现货波动性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期权市场知情交易者的概率能预测现货市场未来的波动,它与现货市场未来的波动呈正相关性,对现货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并不是现代金融学理论所假定的交易"理性人",而是具有明显的"过度自信"、"羊群效应"、"处置效应"、"政策依赖"等非理性特征的非理性交易者.由于非理性交易者具有强化效应和风险分散效应的双重效应,在一定市场条件下,当非理性交易者对股票收益的预测偏差在一定范围内时,非理性交易者的增加可能引起股票溢价,也可能导致股票折价,而当其预测偏差超出一定范围后,非理性交易者的增加才会大大推动股价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主要分析在股市存在泡沫的情况下,证券交易税税率提高对采取正反馈投资策略的噪音交易者和理性投资的被动交易者及套利者的影响,在理论不支持征收交易税降低市场波动的宏观调节政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股市交易群体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金融学的实践价值在于,可以识别其他投资者重复出现的心理偏差,从而利用投资者群体情绪和心理方面的误导形成证券价值错误定价,赢得投资机会。因为,在一个理性和非理性的交易者相互影响的证券市场中,非理性交易者会对股票定价产生实质性和长期性的影响,理性的交易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个金融市场演化博弈模型,其参与者可采用顺势、反转或中性交易策略.市场中各策略所占比例的差异会使得各种策略的预期收益有所区别,有限理性的交易者会学习并选择最有效的策略,从而改变市场中原有的策略组合.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得到描述该策略演化过程的微分动力系统,系统的两类稳定状态分别解释了金融市场的周期波动和价格泡沫现象.  相似文献   

10.
网络交易模式下交易诚信风险的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不完全信息动态条件下交易者诚信行为选择策略,提出提高交易方交易几率及交易信息透明度来避减网络交易诚信风险的对策,为政府在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与管理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考虑内幕交易者往往承担着信息披露义务这一因素,分析了在信息披露义务约束下内幕交易者的内幕交易行为及信息披露行为,认为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是否严格有效是内幕交易能否促进信息效率的决定因素.还提出了加强内幕交易法律监管的同时要加强信息披露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卞玉君  宣国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7):1114-1117,1122
应用多单位拍卖理论,考虑到报价者和交易者最优策略行为的互动,分析了风险回避报价者的报价策略以及市场的截止价格和交易量.结果表明:均衡时市场的截止价格和交易量与报价者和交易者双方的私人类型、报价者关于交易者的类型分布估计以及报价者的报价数量对价格的斜率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票市场信息传递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交易时间在交易时间效应及周日效应的分析,对中国股票市场信息传递效率的问题展开实证研究,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自1990年底开市至1998年底以来综合指数的分析表明:上海股票市场非交易时间的收益率显著高于交易时间的收益率,上海股市与深圳股市存在显著的周日效益,周五开盘到收盘的收益率Roc明显高于一周中的其他交易日。  相似文献   

14.
在IS算法交易策略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股票市场实时变化的改进动态IS算法交易策略.同时,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模拟市场交易平台,将改进动态IS算法交易策略、传统IS算法交易策略及随机交易策略分别引入到模拟平台当中进行比较.模拟结果显示,改进动态IS算法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并明显优于传统IS算法和随机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DHS模型进行适度改进。然后解释改进后的DHS模型中投资者的市场行为特征,得出基于噪声私人信息的交易行为对股市有助涨助跌效应。最后尝试给出噪声交易行为下投资者的损失风险函数,对噪声交易者起到风险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非对称GARCH模型和正反馈交易模型,对中国A股市场的正反馈交易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股指期货推出后,股票现货市场的正反馈交易减弱,但正反馈交易减弱的原因并不在于市场信息效率的提升,而是由于正反馈交易由股票现货市场转移至股指期货市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正反馈交易主要起到的是分流而非抑制作用,这一结论不同于以往对股指期货作用的乐观评价.计量检验同时发现: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与正反馈交易强度负相关.正反馈交易具有显著的风险寻求偏好,因此,对股指期货的交易限制,虽然可以短期降低正反馈交易的风险联动,但无法改变正反馈交易的风险偏好.所以,相关的制度安排应重点关注市场效率的提升而非波动抑制.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文本挖掘和文本分类技术分析新浪财经股票论坛上投资者发布的信息,并据此构建投资者乐观情绪、意见分歧指数;通过SPSS分析反映投资者情绪的这些指标与IPO抑价和IPO上市首日交易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股票论坛并不仅仅是"噪音",基于论坛信息的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及交易量有显著影响,即投资者情绪乐观指数与IPO抑价、交易量成正比,意见分歧指数与交易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0—2012年A股市场的面板数据,从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趋同的视角,分析了机构投资者趋同交易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其间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趋同交易行为与股价同步性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且2者之间的正向关系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减弱。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既有降低股价同步性的一面,同时又有提高股价同步性的另一面,这一发现对客观认识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同步性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交易量与股价变化的关系是金融市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VGARCH模型是在传统的GARCH模型中加入交易量得到的衍生模型.通过对上证指数波动性预测的实证分析得出:VGARCH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股票指数的波动性.进一步指出,相比于交易量,其波动率能更好地度量每日信息到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