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对药物从玻璃态高分子材料中扩散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将药物在高分子材料中扩散过程和溶剂在高分子材料中扩散过程中结合起来,同时考虑到溶剂的扩散引起材料粘弹性的改变,以及状态的改变对扩散的影响,最终得到一个刻画药物从不同状态高分子材料中扩散的模型,并且奇异摄动法进行了求解,所得结果与现有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在复合膜的制备过程中,膜材料中高分子聚合物很难混合,本实验在聚合-溶剂-聚合物体系中加入一种增溶剂,改变了聚合物在溶液的聚积状态,由于是部分混溶,在膜的形成过程中各部分聚合物凝胶机理不一样,在表面功能层与下部支撑层之间一一层由两种聚合物交互互相贯穿贯穿的网络结构,本  相似文献   

3.
在复合膜的制备过程中, 膜材料中高分子聚合物很难混合, 本实验在聚合物- 溶剂- 聚合物体系中加入一种增溶剂, 改变了聚合物在溶液的聚积状态, 由于是部分混溶, 在膜的形成过程中各部分聚合物凝胶机理不一样, 在表面功能层与下部支撑层之间是一层由两种聚合物交叉互相贯穿的网络结构( 即IPN 结构) , 本实验研究了形成此膜的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316L不锈钢支架表面药物涂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分子材料是影响316L不锈钢支架表面药物涂层性能的-个重要因素。以紫杉醇作为药物模型、以常用的3种医用高分子材料聚乙烯-乙烯醇(EVAL)、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和聚乳酸-乙交酯(PLGA)为涂层聚合物。对316L不锈钢支架表面EVAL、EVA和PLGA涂层的综合性能(包括涂层在基体表面的结合强度、药物在涂层中的溶解扩散性能、涂层的力学性能以及表面自由能和亲水性等)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选择EVA作为底层和药物层的材料比较合适,而PLGA是制备最外层涂层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分子极稀溶液体系得到的高分子交联网络进行理论计算,分析了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对高分子交联网在溶剂或增塑剂中的溶胀及体系相分离影响.并对非极性高分子交联网的相分离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网状交联体系中溶剂的平衡浓度比线性高分子溶液的高;随着链的柔顺性提高,交联网的溶胀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前两篇中为探讨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松弛活化能谱,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大量的实验事实,本文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不同高分子材料在不同的力学状态下的松弛活化能和活化能谱。并从不同力学状态下的活化能大小出发,对活化能谱作了解释,文献上尚未有这方面的报导。  相似文献   

7.
利用聚酰胺—胺树枝状高分子与喜树碱的静电复合作用进行复合,以水为溶剂,第四、五代聚酰胺—胺树枝状高分子为载体采用搅拌法进行复合,探讨其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可能性.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复合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在PBS中的释放特性.喜树碱在聚酰胺—胺树枝状高分子水溶液中内酯环开环,溶解度增大,在PBS中并无明显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聚酰胺—胺树枝状高分子不宜作为具内酯环,遇碱不稳定药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针对染料在染浴中的扩散过程,建立了染料在染液中的对流扩散动力学模型,并采用相关数值方法分别对染液静止和流动时的扩散方程进行求解,通过对两个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得到了在静止和流动状态下染料在染浴中的扩散速度.从两种情况下扩散速度的比较中可以得到染液流动对染料扩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在流动染液中扩散速度比在静止染液中要快得多.因此,在实际染色过程中染料在染液中的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流速.  相似文献   

9.
在复合膜的制备中,膜材料中高分子聚合物很难混合,本实验在聚合物-溶剂-聚合物体系中加入增溶剂,改变聚合物在溶液中聚集态,由于部分混溶,在膜的形成过程中各部分聚合物凝胶机理不同,在表面功能层与下部支撑层之间形成一层超分子结构,研究了形成此膜的多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DMTA(Ⅳ) 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DMTA(Ⅳ)的主要功能和基本原理,根据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征和理化特性,针对当今高分子材料性能研究中运用DMTA(Ⅳ)进行测试的主要方面,包括力学状态、低温性能、次级转变、热转变温度和凝胶过程等,结合相应的谱图,探析了DMtA(Ⅳ)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Ionic liquid 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 (EMIMBr) and N-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HMIMBF4) have been used as solvent and electrolyte for the electropolymerization of o-phenylenediamine at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by cyclic voltammetry. It was found that monomer was more easily oxidized in ionic liquid than acidic aqueous solution,and oxidative potential was reduced by 0.725 and 0.455 V,respectively.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poly(o-phenylenediamine) (PPD) has obvi-ous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in acid solution (pH 1-4).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Dapp) of PPD film is measured by chronocoulometry and chronoamperometry. The polymer structure is measured by UV and IR. IR spectrometry reveals that poly(o-phenylenediamine) has phenazine ring structure. The heat stability of polymer is observed from thermogravimetry.  相似文献   

12.
以组分的连续性方程为基础,建立了药物从多孔骨架聚合物系统中释放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相对渗透速度来刻画药物释放过程中不同机理的影响.对药物从多孔骨架聚合物系统中non-Fickian扩散现象进行了研究,特别对药物溶出机制控制的恒速释药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316L不锈钢表面聚乙烯-乙烯醇药物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16L不锈钢冠脉支架为模型,在经过表面处理的316L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药物涂层,采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对涂层表面进行交联改性,并对交联前后涂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研究了交联前后涂层药物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真空条件下制备的涂层表面平滑致密,交联后涂层力学强度增加,溶胀度及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释放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口服药物控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质,以格列吡嗪为模型药物,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具有恒速释药性质的微球.通过考察微球的收率、包封率以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了载体材料、材料与药物比例以及药物释放环境对格列吡嗪控释微球释药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醋酸纤维素为载体材料,选用合适的配方,可制得具有零级释药动力学的格列吡嗪控释微球制剂,并且该制剂可以根据需要的条件在12 h或24 h内释放完毕.不同条件下微球的药物释放曲线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在0.981~0.999之间.  相似文献   

15.
小分子在高分子膜中的传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小分子在玻璃态高分子膜中吸收和解吸的传递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具有S形的吸收曲线及对主尖的解吸曲线,并可推广应用于费克扩散和Ⅱ类扩散情形;用不同相对压力下的两条实验吸收曲线可获得小分子在高分子膜中扩散系数随浓度变化的关系,并可预测其它相对压力下的吸收和解吸曲线。与Crank模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应用自制瑞格列奈-精氨酸复合物制备瑞格列奈水凝胶.采用Franz立式扩散池和小鼠离体皮肤,考察瑞格列奈水凝胶体外释放,其释放符合零级方程.利用HPLC法测定兔体内血药浓度,药物动力学数据表明,电致孔组兔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缩短2 h,而药物经皮渗透量为正常组的1.8倍.相比兔皮肤直接涂敷药物水凝胶,兔皮电致孔处理后给予等剂量药物水凝胶,可促进水凝胶中药物经皮渗透.此外,瑞格列奈水凝胶的药物释放具备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贮库式微孔结构缓控释给药系统,为量化PLGA溶胀特性对释药效果的影响,在模拟体液环境下,以具有不同单体质量比的PL-GA膜片上的微孔为研究对象,对PLGA在降解过程中的溶胀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单体质量比为50∶50的PLGA的微孔径向溶胀速率约为2.7×10-10 m/s,质量比为65∶35的PLGA的微孔径向溶胀速率约为6.6×10-11 m/s.以单体质量比为50∶50的PLGA为例,将实验得到的微孔溶胀速率作为边界条件,对考虑PLGA溶胀作用前、后的微孔给药系统释药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聚合物溶胀使给药系统释药时间从无溶胀时的16d延长到33d;不考虑溶胀时,PL-GA基体仅起承载药物的作用,而考虑溶胀后,微孔和PLGA基体共同承担药物释放功能,其中近40%的药物通过微孔释放,近60%的药物通过聚合物载体释放;给药系统在整个释药过程中累积释药比率线性度较好.  相似文献   

18.
Embedding particle drugs in beaded nanofibers by electrospinning has been shown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control drug release in tissue engineering. The bead size is one of the critical parameters in controlling the drug release rate. In this stud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mer concentration and beads size was investigated. Aqueous polyethylene oxide( PEO)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were prepared to obtain various beaded nanofibers by electrospnning. Optical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bead siz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polymer concentration,the diameter of fibers between beads became bigger,while the fiber uniformity improved. In addition, the polymer concentration influenced the distribution of bead diameter. Higher polymer concentration would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small-sized beads 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bead diameter. The study provides a possible way to control the size of beads,which is helpful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control of particle drug release.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化学工程学原理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这一交叉学科,针对膜相控制释放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建立、推导了“准稳态、环境浓度不断提高的释放动力学模型”,解决了现有模型“环境介质为无限渗阱”假设产生的偏差,使模型更接近于实际释放过程.利用药物装填量这一容易调节的参数对循环系统药物释放进行控制.设计了聚乙烯醇/维生素B2混合药膜的圆筒壁循环释放体系.利用该体系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聚乳酸纳米粒(PLA-NPs),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比较了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PLA-NPs的稳定性;以5-氨基荧光素(5-AF)为模型药物,研究了4种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PLA-NPs在pH值为7.4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PLA-NPs的稳定性与表面活性剂性质密切相关;SDS,Poloxamer 188和BSA修饰的PLA-NPs具有相似的体外药物释放规律,其药物释放曲线呈现明显突释效应;CTAB修饰的PLA-NPs则呈缓慢持续释放,且药物释放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表面活性剂性质对PLA-NPs稳定性和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