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壮药痛风康颗粒对实验性痛风的治疗作用,为其在临床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次黄嘌呤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尿酸钠(MSU)诱导大鼠足跖肿胀模型,分别观察痛风康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对MSU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采用小鼠热板法、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观察痛风康颗粒的镇痛作用;观察灌胃给药的LD50,评价其药物安全性。【结果】痛风康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具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P0.01);对MSU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程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灌胃给予痛风康颗粒60min后,痛风康颗粒可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经灌胃给药的LD50为116.30g药材/kg。【结论】痛风康颗粒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抑制大鼠足跖肿胀,且具有镇痛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痛风作用,口服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痛风性关节炎(GA)MRI表现特点,比较GA的MRI与DE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痛风临床诊断标准的GA患者MRI及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DECT检查.结果:50例患者中膝关节发病23例,足19例,踝关节7例,腰椎1例.50例患者均表现为受累关节邻近软组织肿胀.27例骨质破坏,3例小面积骨髓水肿,37例关节腔积液及滑膜增厚.痛风结节在T1WI呈均匀低至中等信号;T2WI和PDWI压脂呈不均匀中到高信号.DECT和MRI检出痛风结节数量有统计学差异(t=4.000,P0.05).结论:GA的MR表现有一定特征,虽然MRI显示尿酸盐结晶及痛风石的能力不及DECT,但MRI显示GA软组织病变及软骨损害有明显优势.DECT检查痛风石阴性时,MRI是较好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传芳 《甘肃科技》1999,15(2):24-24
清热泄浊通络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8例临床观察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张传芳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小球和小管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近年来发病有增多...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自1975年7月至1984年6月间的21例原发痛风性关节炎病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由18至65岁。患病位置:蹠趾关节16例(76%),跗间关节5例,掌指关节3例,鹰嘴后滑囊3例,跟骨(或跟腱)3例,髌前滑囊1例。可触及痛风石者5例(23%)。高尿酸血症21例(100%)。x线检查现有骨质破坏者8例(37%)。本组病例中5例采用手术治疗(痛风石刮除术4例,肾盂切开取石术1例),其余病例采用药物治疗。 1981年7月至1982年2月间。我们对海南成人血清尿酸含量作了初步的调查,受检者为635名没有痛风症状的成年人。调查发现血清尿酸含量>6mg%的有98人(即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15.4%)。本文对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以及内科疗法作了简要的叙述,而着重于讨论与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痛风(简称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为进一步探讨本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现将我院近几年来发现误诊的34例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面沉积等症状。痛风为我国少见的疾病,容易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所以容易误诊,现将原发性痛风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任某某。男性37岁。病案号:6241。因右足母趾急剧疼痛、红肿、突发于夜间。曾于市内大医院多次求医,诊断:右足母趾感染、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风湿性肌膜炎等,于我院多次住院。 查体:体型发胖,BP18/12kpa,p75次/分,R18次/分,T36.4℃。全身无皮下结节,右足母趾关节红肿,呈暗红色,局部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尿酸生成过多或/和尿酸排泄减少,致血中尿酸浓度增高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聚集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人体跖趾关节弯曲对行走步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就正常情况和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时的自然步态特征从实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这对于康复训练、假肢设计以及拟人机器人的控制规划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 :在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后 ,人体其它关节角位移峰 -峰值和角速度峰 -峰值均有明显变化。为实现由于跖趾关节受到约束后的协调行走 ,人体其它关节会有相应的补偿运动。由实验可知 ,运动补偿主要发生在踝关节和膝关节 ,同时上躯干也加入到补偿之中。由于多关节协调运动补偿 ,人体在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后 ,其自然行走步态的平均步速和步长可达到正常情况的 94 .8%和 95 .5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银川地区居民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3(SLC30A3)基因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高尿酸血症患者614例,同期年龄和性别构成相当的尿酸正常健康体检者600例为对照组.使用Haploview软件筛选SLC30A3基因tagSNP,共得到2个SNP位点(rs13267319,rs24628779),分析SLC30A3基因多态性与银川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结果 银川地区居民中男性受试者尿酸水平与BMI值、腰围、收缩压、GLU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女性受试者尿酸水平与腰围、GLU、TC、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值、收缩压、舒张压、TG、LDL-C、Cre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SLC30A3基因rs13267319位点在高尿酸血症组AG型和AA型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型相比,AG型和AA型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均明显降低;等位基因A相对于G对高尿酸血症有保护作用.SLC30A3基因rs24628779位点在高尿酸血症组CT型和TT型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型相比,CT型和TT型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均明显增高.等位基因C相对于T对高尿酸血症有促进作用.结论 SLC30A3基因rs13267319,rs24628779位点与银川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了解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状况,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超重肥胖及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16年在民族高校体检的20-90岁1029例(男442例,女587例)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男性血尿酸420umol/L,女性360umol/L为高尿酸血症(HUA),统计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超重肥胖相关性以及高尿酸血症与血脂、血糖、血压等不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该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5.45%,男22.85%,女9.88%,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2)随着体重指数(BMI)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升高.(3)高尿酸血症组比正常尿酸组BMI、血脂、血糖及血压紊乱均高.BMI及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结论:高校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年龄性别差异影响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人群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正>外翻是中、老年女性足部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多达百余种,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优点。除了Keller和Mcbride手术外,第一跖趾关节硅橡胶假体置换术,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及各种形式的截骨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常用的Keller关节成形术虽适用于第一跖趾关节有退行性改变或(足母)趾僵硬者,但术后数月内无力,并留下永久的(足母)趾短缩。为此我们改进了Keller的第一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足母)外翻,临床应用11例(17足),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体站立受扰平衡策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人体受到扰动后的平衡模式。利用Kane方法建立了人体5刚体4自由度站立受扰平衡的动力学模型。4个年轻受试者进行了不同强度的20次扰动实验。结果表明,人体受扰后肢体绕跖趾关节的翻转动量矩可用来表示扰动强度。不同扰动强度,平衡模式不同,如身体摆动、单跨步和双跨步。而且平衡过程是多关节协调运动,各关节均参与平衡恢复,其中跖趾关节和髋关节对于平衡恢复起主要作用,膝关节的贡献较小。上述研究对于平衡机能的康复训练和拟人机器人的平衡控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作者测定了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者和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结果,方差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心衰和左室重构的发生率.结果表明,两组在心脏结构和功能及心律失常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合并退行性瓣膜病组的左室重量指数较大,心功能较差,心衰发生率高.从而得到退行性心瓣膜病变能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重构的发生,促进心衰的发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CT扫描对膀胱癌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及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且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的膀胱癌患者45例,将患者分为2组,即T1-T3a期组和T3b—T4期组,比较超声及CT与各组临床分期的符合率,并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其结果。结果:45例患者中,T1-T3a期31例,T3b—T4期14例;超声对T1-T3a期病变分期的符合率(77.4%)较CT(66.7%)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05),CT对T3a-T4期病变分期的符合率(92.9%)较超声(50.0%)高,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3〈0.05)。结论:二维超声和CT检查对膀胱癌的检出及分期是互补的方法,超声对浸润较浅的病变分期较敏感,而CT检查对T3b期及其以上膀胱癌分期较敏感。综合利用二者对膀胱癌分期可以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跟痛症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分析4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46例患者接受骨赘切除、跖腱膜止点部分切断、滑囊切除手术,观察跖腱膜与足纵弓及跖趾关节的关系,术后以跟痛症状缓解及患足行走功能情况为评价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行走困难,多具有起步痛的特点,以晨起负重时特别明显。主要是足跟底部疼痛,常于劳累后出现。疼痛呈持续性,足跟着地时加重疼痛。20例患者表现有夜间痛、休息痛,足跟部有明显压痛点;跟骨底面有局限性压痛。严重者足跟软组织可发红及肿胀,压痛范围扩大。9例有骨刺者无症状,11例有症状者无骨刺,26例患者既有症状也有骨刺。骨刺大小与临床表现不成比例。32例患者有跟骨骨质疏松。本组46例患者随访6月-42月,平均随访(13.2±2.1)月,40例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无影响。46例患者中优30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6.96%。结论跖腱膜长期受到牵拉刺激,形成滑囊炎,久之骨赘形成是导致跟痛症的重要原因,手术切除滑囊及骨赘治疗对跟痛症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内轴型(MP)假体与后稳定型(PS)假体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以期更深入了解MP假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122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使用的假体类型分为MP组(58例)和PS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HSS评分、FJS-12评分、关节活动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并调查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HSS评分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VAS疼痛评分和HSS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周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90°,早期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而后关节活动度进一步增大.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膝关节活动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FJS-12评分中"上下楼梯"及"从坐着站起来"两项得分,MP组得分明显高于P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FJS-12总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率均较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P假体和PS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均可实现快速康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相当,但MP组患者术后上下楼梯及从坐着站起来的感受更为自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病房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对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ICU的脓毒症患者35例作回顾性分析。分为重度脓毒症组11例和脓毒症组24例。计算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及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钙离子浓度,并研究血清钙离子浓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范围的35例脓毒症患者的钙离子浓度为(1.964 3±0.271 17)mmol/L,其中重度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钙离子浓度为(1.763 6±0.382 16)mmol/L,脓毒症组患者的为(2.056 3±0.130 84 mmol)/L。总体低钙血症发生率为45.7%,重度脓毒症组的低钙血症发生率为72.7%,脓毒症组的低钙血症发生率为33.3%。重度脓毒症组的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脓毒症组患者的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脓毒症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组与好转出院组的血清钙离子浓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钙离子浓度在ICU对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是一种机体中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导致血清中尿酸水平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痛风。HUA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酶活失调、尿酸转运体表达失衡、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肠道稳态失衡等。许多研究报道了天然多酚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本文对HUA的发病机制和多酚类成分的降尿酸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以期为降尿酸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高低频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价值。选取2013年1月-2017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低频超声、高频超声及MRI进行检查,以MRI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检查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阳性率及病变检出率。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早产儿阳性率显著高于足月儿(P0.05);低频超声在脑白质病变、颅内出血、室管膜下出血或囊肿及脑水肿检出率低于高频超声,与高低频联合超声及MRI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频联合超声检出率与MRI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低频联合超声诊断率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同时无辐射,重复操作,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脑梗死组162 例324 条下肢动脉与对照组107 例214 条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下肢动脉IMT:脑梗死组股总动脉(1.10 ±0.26)mm,股浅动脉(0.98 ±0.19)mm,腘动脉(0.92 ±0.24)mm;对照组股总动脉(0.82 ±0.22)mm,股浅动脉(0.74 ±0.24)mm,腘动脉(0.62 ±0.25)mm ;两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率:脑梗死组股总动脉233 条(71.9%),股浅动脉224 条(69.1%),腘动脉209 条(64.5%);对照组股总动脉89 条(41.6%),股浅动脉81 条(37.9%),腘动脉69 条(32.2%) ;两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正常中老年人中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早期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