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河南省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损伤率较高.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和专项训练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腰部;急性损伤多于慢性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负荷过大和犯规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问卷,对28名有多年训练史的铅球运动员及其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铅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率高达89.2%,中度以上损伤占35.7%,重伤占17.8%,受伤的主要部位是腰、膝、手腕.致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不正确、自我保护意识差和局部负荷过重等.为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优秀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预防损伤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体育学开设武术散打课中学生的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和分析,表明了运动员的膝关节以下部位及拳指关节为较易损伤部位.受伤的主要原因是实战训练、准备活动不足及技术动作错误等.在实战训练中,应尽量避免发生损伤.  相似文献   

4.
2015年11月—12月期间,对在西安参加冬季集训的47名高水平投掷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47名运动员中有45名运动员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患伤率高达94%,人均受伤2.87次,而运动损伤发生的时期主要集中在专项训练和过渡时期;各项目急性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膝关节、肩部、腕部,慢性损伤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腰部和肩部;运动员损伤原因影响程度居首位的主要是技术动作不合理和肌肉力量不足等。为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我国优秀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笔者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普通高校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知识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训练因素,如疲劳过渡、局部负荷过大、缺乏保护和运动损伤知识等。因此提高训练水平,提高运动损伤意识,重视对急性损伤的及时处理是减少损伤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南省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损伤率较高;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和专项训练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腰部;急性损伤多于慢性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负荷过大和犯规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普通大学生在篮球专项课教学中发生的损伤的原因、部位、性质及时间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现实状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跳高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状况,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效提高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本文通过对全国田径大奖赛第2站暨世锦赛选拔赛的38名跳高运动员的损伤部位及损伤次数调查分析,发现在跳高运动中易于发生损伤的部位是膝关节和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体能不足、局部负荷过大和训练方案制定不合理。分析认为,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需通过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加强相应关节力量和柔韧素质的训练等手段为降低跳高运动员膝、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对体操运动员易受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体操运动员在早期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128名冰上项目运动员为对象,对其运动损伤流行病特点及病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冰上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具有重复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冰球、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运动损伤发生率均较高,冰壶项目相对较低;腰背部、膝关节和踝关节是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是肌肉伤、关节伤和韧带伤;损伤程度以中、轻度较多,重度损伤较少;急性损伤较多,慢性损伤较少.技术因素是造成冰上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和分析陕西省高校50名田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易发生损伤的机率、部位、性质、原因等,探讨了田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提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运动伤病的预防是避免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运动员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发生,增强损伤防范能力,为运动训练和运动医学研究提供依据.对10支职业运动队和4所高校运动队、具有三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称号的现役413名运动员展开运动损伤调查.运动员易发生膝、腰、踝、大腿、肩等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软骨等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发生与运动员的陈旧损伤、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训练方法、营养条件、赛场条件、环境气候、道德品质等诸多因素相关.运动员对自身运动安全及保护意识不强.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掌握流行病学能避免或减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少锋 《科技信息》2012,(2):307-308
本文对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田径队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田径队运动员的损伤率为95.2%;损伤性质以慢性损伤和急性损伤为主;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踝关节和大腿;劳损、肌肉肌腱拉伤和关节韧带扭伤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三种主要类型;损伤时间主要集中在训练期间、下午和6-8月份;身体过度疲劳、身体素质差、技术掌握不熟练是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参加乒乓球运动训练的高校专修学生和体校运动员进行乒乓球运动损伤的调查,找出乒乓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并从生物力学、解剖学方面,对在乒乓球运动中引起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应措施,希望能对乒乓球的教学和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体育学院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进一步廓清篮球运动损伤的规律及原因,结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合人体解剖学与力学规律,分析引起损伤的原因,以期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促进技术的提高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京、鄂、粤3省市竞技武术套路专业队队员为例,分别对主攻长拳、太极拳和南拳运动的运动员损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运动员的损伤部位没有显著的差异性,男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也没有显著差异性,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是伤后继续训练和比赛、肌肉力量不足、局部负荷过重等。  相似文献   

16.
李强 《科技信息》2012,(28):323-323
本文对南京市跳高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运动员易受损伤的部位为踝关节、膝关节和腰部;运动水平低的运动员受伤率较高;损伤在起跳与助跑阶段发生居多。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技术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参加篮球运动产生损伤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向阳 《科技信息》2006,(1):140-141
本文对河南省10所高等院校405名篮球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损伤率较高,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中和专项训练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腰部,急性损伤多于慢性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负荷过大、违犯比赛规则的犯规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法和文献资料的方法,对皮划艇运动员的损伤问题,调查了宁波市水上运动基地的皮划艇运动员共40人。本文对在皮划艇比赛训练中出现的运动损伤,从损伤部位,引起原因,性别差异,和季节等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而得出:皮划艇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损伤发生率较高,女性损伤发生率高于男性,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并没有完全达到皮划艇项目的标准,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技术动作与人体解剖结构的冲突与不适应,及身体素质达不到皮划艇项目的基本要求,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难以进入训练比赛状态,训练比赛专注度差注意力分散和因疲劳而引起身体机能下降而导致运动损伤的现象也占有很大比例,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和合理的运动选材。场地器材及天气影响着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与运动员气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几乎达到84.0 %,造成损伤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无论在损伤人数,还是在损伤程度,胆汁质的运动员都高于多血质的运动员且远远高于粘液质的运动员.因此,了解每一个运动员的气质类型,有助于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管理和预防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了问卷调查、实践考察法、咨询调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广东、辽宁、吉林、山东、江苏、内蒙古六省市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运动员损伤多数在足跟、踝、胫骨、膝、大腿后群肌、腰等部位,其表现为扭伤、挫伤、劳伤、肌肉拉伤等类型,这与三级跳远的项目特点和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密切相关.运动负荷量过大、技术动作不合理是引发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运动不同程度的损伤,促进青少年三级跳远训练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