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广西防城港市企沙镇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m)和日本对虾(Peraeus japonicus)轮换养殖试验。虾池为砂质土池,圆形或椭圆形,虾池深2.45m,每口池面积0.40~0.82hm^2,每池中心有一个排水和排污系统,池堤内斜坡用水泥预制板衬砌。斑节对虾于1998年和1999年的4~5月放苗,平均放苗密度分别为73.97尾/米^2和60.14尾/米^2。平均养殖天数分别为128d和124d;日本对虾于1998年和1999年的8~9月放苗,平均放苗密度分别为31.00尾/米^2和34.13尾/米^2,平均养殖天数为112d和110d,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成活率为55.02%和56.00%,单位产量624.30g/m^2和601.55g/m^2,日本对虾的成活率为44.56%和44.93%,单位产量113.07g/m^2和127.09g/m^2。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西池塘底质偏酸、水浅等特殊养殖条件,进行一次性进水消毒、肥塘放苗,利用添加淡水进行养殖水体的排换,避免从外海直接进排水,有效利用沸石粉、生石灰、CIO2等进行水质的改善及消毒,使养殖水体的交换与外海相对隔绝,养殖过程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切断由外海带来的病害水平感染途径,减少病害的危害.在1999年4月15日~10月16日进行的低产池塘、旧塘改造健康养殖生产实验中,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的面积7hm2共3口池,第1茬收虾6683kg,平均每1/15hm2产虾61.3kg,第2茬收虾7469kg,平均每1/15hm2产虾68.5kg.  相似文献   

3.
池塘循环海水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池塘封闭式循环海水养殖新模式进行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试验。新模式有集约化程度高,人工调控能力强,饵料转化率高,单位面积产量高,能有效预防虾病,对海洋环境可实现无污染零排放的高环保要求等特点。宁海县越溪点0.933hm^2试验塘,平均产量11401.5kg/hm^2,创我省对虾养殖历史上单位面积产量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4.
梁志辉  王志成  陈竟敏  杨家林 《广西科学》2009,16(2):203-205,214
为寻找出一条适合广西北海地区高产、稳产、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大规格对虾养殖模式,通过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mamei)无公害健康养殖试验,获得了显著效果。养殖池1口,面积0.2hm^2,放养虾苗的体长0.8~1.0cm,共8万尾。经136d养殖,获对虾1403.7kg,平均7018.5kg/hm^2,规格37.4尾/kg,成活率65.6%。产值44918元,扣除生产成本25854元,获利19064元,平均每公顷获利95322元。  相似文献   

5.
1994年-1996年在榆中县和平乡示范区进行温室蔬菜生产高效益栽培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秋延后番茄和冬春茬黄瓜高效益栽培模式及相应的栽培技术。该模式使番茄平均产量达到5723kg/km^2,产值137354.6元/hm^2;冬春茬黄瓜平均产量达到130689kg/hm^2,产值245143.5元/hm^2,两茬实现产量187920kg/hm^2,产值达到382498.1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经110d养殖,收获305.6kg,平均每只增重率87.8%,投入产出比1:2.22,并对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索长毛对虾高产养殖技术,1990年在12口虾塘、40.lhm~2的养殖面积中,对影响长毛对虾养殖产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试验,经过四个月的生产养殖,获得最高公顷产1443kg。平均公顷产993kg。本文着重总结了该次生产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高位池对虾精养技术及病害防治Ⅰ.高位池种类、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陆对虾高位池对虾养殖自1994年在广东徐闻县首次试验成功以来已有10a历史,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获得了成功并得到快速发展,平均单产凡纳滨对虾9000 kg/hm2,最高单产达30000 kg/hm2以上.地膜养虾模式自1998年在我国大陆创立以来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传统池改造中愈加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将10年来从事高位精养虾池(简称高位池)及地膜精养虾池养虾经验及研究予以总结.详细介绍了高位虾池及地膜虾池结构包括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增氧系统等,并对高位精养虾池及地膜精养虾池的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作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9.
将在12口6 000 m2土池适应性淡化2 d的314 kg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按1 000 g/m3、750 g/m3、500 g/m3的密度,转入3口1 500m2土池(内置46只3 m×3 m×1.5 m的专用网箱)集中淡化至蟹苗出售。各池蟹苗的淡化存活率分别为88.89%、91.96%和90.43%,平均90.43%,淡化结果表明,蟹苗优质高产。据此,笔者结合往年的蟹苗生产,就淡化的密度、模式、时机、进程及管理等影响蟹苗淡化存活率的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土池淡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地膜池与水泥边坡沙底池封闭式养殖斑节对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口地膜改造土池与2口水泥边坡铺沙改造土池进行封闭式养殖斑节对虾试验,经过11O~120d的养殖,结果显示,2口地膜池共1.3hm2,收虾10928kg(8406kg/hm2),收获规格72尾/kg,成活率77.1%,成功率100%;2口水泥边坡沙底池共1.34hm2,收虾12835kg(9579kg/hm2),收获规格68尾/kg,最高单产为2号池,每hm2收虾10704kg,成活率82.7%,成功率为100%.从试验结果来看,2种方法改造土池都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投饵网围养殖鱼类对乌梁素海水生态的影响,于2016年4月-2018年10月对占水面积为55.33 km~2(8.3万亩)的乌梁素海网围养殖区的放养模式、养殖产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在网围养殖区设置了3个采样点研究放养鱼类对沉水植物(水草)过度生长的控制效果并对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表明:(1) 2016年-2018年,网围区共放养规格为0.75~1.25 kg/尾的2龄草鱼种75万尾,重量60万kg,放养密度108.4 kg/hm~2;放养规格为0.6~1 kg/尾的2龄鲢、鳙鱼种150万尾,重量96万kg,放养密度173.5 kg/hm~2;鲢、鳙放养比例为40∶60。放养平均规格为0.05 kg/尾的中科3号鲫鱼10万尾,重量5 000 kg;放养平均规格为0.5 kg/尾的黄河鲤1万尾,重量5 000 kg;放养平均规格为10 000只/kg的河蟹1.5亿只,重量1.5万kg,放养密度18072只/hm~2;(2) 2017年-2018年,共捕捞出水各种水生动物达266.5万kg;其中草鱼70万kg,占比26.3%;鲢、鳙140万kg,占比52.5%;鲤、鲫20万kg(含野生),占比7.5%;兰州鲇4万kg(野生),占比1.5%;河蟹22.5万kg,占比8.4%;秀丽白虾10万kg(野生)占比3.8%;综合鱼产量481.6 kg/hm~2;(3)网围养殖区外现存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6.8 kg/m~2,网围养殖区内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仅有0.74 kg/m~2,放养鱼类有效的控制了水草生物量,大幅降低了围养区的沼泽化进程;(4)对2016年-2018年网围区水体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COD、BOD_5等水化学指标浓度进行了监测,网围区水体溶解氧含量在各个时期均达到Ⅰ类水质,氨氮含量在各个时期均达到Ⅱ类水质,总氮含量在夏、秋季达到了Ⅴ类水质,春季为劣Ⅴ类,总磷含量在各个时期均达到Ⅲ类水质,BOD_5含量在各个时期均达到Ⅵ类水质,COD含量在各个时期均为劣Ⅴ类水质。说明乌梁素海通过网围生态养殖,湖区水质整体得到改善,但存在COD含量超标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南美白对虾健康精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点,结合舟山实际,在4口各为0.3hm^2的池塘中采用高密度健康精养试验,经过96-110d后收获7083kg,平均产量5902.5kg/hm^2,成活率71%,饵料系数1.37,利润9.8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95。试验表明,南美白对虾适合在舟山地区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3.
采用 8 0 :2 0池塘养殖鲫鱼模式 ,利用三个鱼塘 ,由鱼苗养到鱼种喂养 1 0 6天 ,主养鱼已从当初的 0 .9g长到平均尾重 64g ,饵料系数为 1 .5 ,成活率是 95 %,平均每公顷产量 1 1 490kg。其中 ,鲫鱼 90 30kg ;白鲢 2 4 60kg。平均每公顷纯收入 1 0 635元。  相似文献   

14.
斑节对虾高位池高密度高产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1月至1998年9月,在海南省三亚市林旺镇开发高位池5.56hm2,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进行高密度高产养殖,总投苗830万尾,总产量56813kg,最高单产602.5kg,总产值322万元.并对放养密度、高盐度海区养殖、饲养管理、虾病防治等养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玉米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河南省21个县市的玉米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进行农户抽样调查表明:河南省玉米产量以6000-7500kg/hm^2所占比例最大,占到调查农户的50%;4500—6000kg/hm^2产量范围的农户所占比例次之,为31.84%;而小于3500kg/hm^2和大于7500kg/hm^2所占比例分别为1.05%和8.16%.玉米氮肥用量变化为3.1~667.4kg/hm^2,平均为293.3kg/hm^2;磷肥用量变化为0~760.5kg/hm^2,平均97.9kg/hm^2;钾肥用量变化为3.4-50.9kg/hm^2,平均25.9kg/hm^2.玉米生产中氮肥施用量为90—270kg/hm^2占到调查样本的57.04%,其中基肥用量以小于45kg/hm^2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90—135kg/hm^2;追肥用量以135~180kg/hm^2最大,为20.10%.磷肥用量以45—90kg/hm^2所占比例最大,为28.27%;钾肥以不施钾所占比例最高,为39.73%.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养分总量和氮肥、磷肥和钾肥用量之间关系不显著,氮肥偏生产力以10—20kg/kg所占比例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8.50%,其次为20—30kg/kg,占到调查样本的27.27%;磷肥、钾肥偏生产力均以45—75kg/kg最大,分别占到调查样本的35.46%和26.87%.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克新l号)块茎产量在38718kg/hm^2水平下,平均每生产1000kg块茎。植株需吸收Ca 1.739 kg,Mg1.195kg,S 0.504kg.比例为1.00:0.69:0.29。5月2日~5月16日(孕蕾~开花),是植株吸收Ca,Mg,S最多的时期.占各自总吸收量的36.31%.38.30%.33.62%。收获时.植株吸收的Ca,Mg主要贮存在叶中.S主要贮存在块茎中。  相似文献   

17.
海水池塘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浙江沿海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养殖的适温期只有5个月(5月底-10月中旬),为提高池塘的使用效率,采用池塘工厂化养殖方式,使海水池塘可以从3月至12月进行1a2茬的对虾养殖,单茬平均产量可达27.6t/hm2,年平均效益75万元/hm2;同时,采用池塘工厂化养殖系统,能够有效地预防对虾病毒性疾病,养殖成功率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典型高产区小麦玉米产量、肥料施用及土壤肥力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浚县、温县、兰考3个高产区7个样点的小麦、玉米产量和施肥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氮肥用量变化为210.9-376.5kg/hm^2,平均用量254.8kg/hm^2;磷肥用量变化为84-273.8kg/hm^2,平均用量183.1kg/hm^2;钾肥用量变化为0-355.4kg/hm^2,平均用量232.9kg/hm^2.玉米氮肥用量变化为433.5-556.9kg/hm^2,平均用量457.9kg/hm^2;磷肥用量变化为135-234kg/hm^2,平均用量211.3kg/hm^2;钾肥用量变化为90-253kg/hm^2,平均用量157kg/hm^.小麦用氮肥偏生产力为27.33-49.49kg/kg,平均40.03kg/kg;磷肥偏生产力为36.43-109.29kg/kg,平均50.68kg/kg;钾肥偏生产力为25.96-74.31kg/kg,平均44.09kg/kg.玉米上氮肥偏生产力为22.15-28.93kg/kg,平均25.94kg/kg;肥偏生产力为41.03-96.96kg/kg,平均60.07kg/kg;钾肥偏生产力为63.38-145.44kg/kg,平均83.07kg/kg.7个调查样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普遍较高,但速效磷、钾差别较大.超高产攻关田与农民生产田比较,前者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明显高于后者,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也比后者高,但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19.
春棚黄瓜施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11-A”二次回归最优设计,以氮、磷、钾为主要探讨因子,以产量为目标系数,对黄瓜高产施肥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模型得出最高产量施肥量为:尿素371.8kg/hm^2,过磷酸钙466.95kg/hm^2,硫酸钾394.02kg/hm^2,此时的产量为58710kg/hm^2。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马尾松人工中龄林生物归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物归还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过程中的一环,对于快速育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马尾松I类主产区枯枝落叶量1年可达约5000kg/hm^2,枯落物中以落叶所占比例最大,达75%-89%,枯枝最少。不同时期枯落物多少差异较大,但枯枝差别较小;落叶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间占总落叶量的60%多,花杂在4-6月最多,均极显差别于其它各个时期。施肥具有显增加或减少枯落物量的作用,其中施N2P2K可显减少落叶量,施P3、N1P1、N2可显增加花杂量。然而施肥并未显改变归还的营养元素量。1年内归还的养分中(平均值)N为35.07kg/hm^2、P为1.77kg/hm^2、K为6.36kg/hm^2,Ca为18.30kg/hm^2,Mg为6.99kg/hm^2各类枯落物中枯枝归还的营养元素量最少,落叶最多,占归还元素总量的80.8%-8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