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红树处理海水养殖尾水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不同红树品种对舟山地区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选取秋茄、桐花、白骨壤三种耐寒性较强的红树植物,对比分析三种红树人工湿地处理对虾大棚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同时也将红树植物人工湿地与无植物人工湿地尾水净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树人工湿地处理海水养殖尾水效果明显好于无植物人工湿地。对比三个红树品种,总体而言,白骨壤人工湿地处理海水养殖尾水效果相对优于秋茄、桐花两个红树品种的人工湿地,而秋茄人工湿地在海水养殖尾水前期处理阶段的净化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动物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水产养殖动物补偿生长的初步研究进展,包括水产养殖动物补偿生长的理论假说、类型、影响因素、实验方法和生理机制.初步探讨了补偿生长的研究价值及应用情况,提出了当前补偿生长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舟山海域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抱卵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和比较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人工繁殖亲本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生殖力和单个卵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人工育苗用野生三疣梭子蟹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蟹(P<0.05);2.野生三疣梭子蟹的平均生殖力(Fecundity,粒/g)和单个卵重也大于池塘养殖梭子蟹,但是由于变异系数较大,并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3.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的抱卵量与体重、甲壳长和甲壳宽相关系数高于野生梭子蟹,无论野生还是池塘养殖梭子蟹的抱卵量与体重、甲壳长和甲壳宽呈正相关,且抱卵量与甲壳长的相关系数最高。从而,总结出了利用三疣梭子蟹的甲壳长和甲壳宽来预测其抱卵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健康精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点,结合舟山实际,在4口各为0.3hm^2的池塘中采用高密度健康精养试验,经过96-110d后收获7083kg,平均产量5902.5kg/hm^2,成活率71%,饵料系数1.37,利润9.8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95。试验表明,南美白对虾适合在舟山地区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5.
舟山近海鮸鱼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生及与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2005年10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舟山大沙基地,对舟山近海鮸鱼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生及盐度对其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连续观察,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舟山近海鮸鱼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位于卵中央,卵径1 000μm左右,油球直径330μm左右。在水温22~23℃、盐度26.6时,孵化时间约22.5 h;初孵仔鱼,肌节约32对,全长2 075μm,心跳116次/min;孵出后第3天开始开口,第5天卵黄囊完全消失,第7天油球完全消失。在盐度10.0~50.0范围内,鮸鱼胚胎发育的快慢无显著差异,均在22.5~23 h之间。胚胎在此盐度范围内都能孵出仔鱼,但盐度对孵化后仔鱼成活及畸形率影响较大,孵化率与盐度变化呈正抛物线形分布,畸形率呈反抛物线形分布。  相似文献   
6.
舟山沿海条石鲷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6年5月20日从嵊山海域采捕的22尾野生条石鲷为亲鱼,通过采取室内营养强化、人工催产等措施,于当年5月30日和6月8日共获受精卵6.05×105粒,孵出仔鱼4.8×105尾,在水温22~25℃、pH 7.8~8.2,海水盐度29~30,光照强度2 000~5 000 lx条件下,使用海水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饲喂,至7月7日共培育获得平均全长3.3 cm和2.0 cm的2批条石鲷鱼苗2.18×105尾,育苗成活率达45.4%。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四种常用药物对南美白对虾幼体各关键发育阶段生存和变态毒性影响,通过对试验药物作用机理的探讨以及药物间对南美白对虾幼体各阶段毒性差异的分析,提出了南美白对虾幼体各发育阶段对虾的存活安全浓度和变态安全浓度。  相似文献   
8.
梭子蟹"乳化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0~2002年,舟山市养殖梭子蟹连续发生被称为“乳化病”的暴发性疾病,并导致大量死亡。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至翌年2月的低水温期,病蟹蟹体消瘦,肌肉萎缩,横切步足,在断口处有乳白色的液体流出,打开蟹盖,盖内可见大量乳白色液体。同时,从乳白色液体中镜检出满视野单一形态的微生物,肌肉、心脏、肝胰脏等部位也分离到同类微生物。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其对健康梭子蟹具有致病性,出现与自然病蟹相同的症状,并在人工感染病蟹中分离出同样性状的菌株,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通过菌体的形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为假丝酵母菌属酵母菌(Candlda oleophila)。  相似文献   
9.
鮸鱼鳃丝Na+-K+-ATPase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全长9.8~10.4cm,体重11.0~11.7g的鮸鱼幼鱼鳃丝Na -K -ATPase的性质。结果表明,鮸鱼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pH<6.0时酶活力被抑制,pH>8.0则活力急剧下降,其最适宜pH为7~8;酶活力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上升的趋势变慢;底物浓度小于9mmol/L时酶活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在高浓度下出现酶活力被抑制的现象;应介质中Na 、K 和Mg2 浓度的增加均出现峰值的变化,Na 、K 和Mg2 的最适宜的浓度分别为140~170,25~35和5~7mmol/L,K 和Mg2 在低浓度下酶活力抑制现象显著;乌本苷浓度为2.5mmol/L时酶活力完全被抑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