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科研机构、高校、政府和企业间科研创新合作机制的研究发现,科研联合协同中存在利益攸关方关系松散、科技进步与研究成果转化间正相关性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等影响创新及成果转化的突出问题。因此,通过构建完善的科研协同创新体系,建立政府与市场互利合作新机制,提升政府宏观管理能力,发挥市场规范的导向作用,转变企业技术在创新中的角色与地位,将进一步深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创新,促进科技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科研机构、高校、政府和企业间科研创新合作机制的研究发现,科研联合协同中存在利益攸关方关系松散、科技进步与研究成果转化间正相关性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等影响创新及成果转化的突出问题。因此,通过构建完善的科研协同创新体系,建立政府与市场互利合作新机制,提升政府宏观管理能力,发挥市场规范的导向作用,转变企业技术在创新中的角色与地位,将进一步深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创新,促进科技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日前,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3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年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充分肯定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推进科技与教育的结合;要以实施“2011计划”为抓手,促进高校创新体系建设;要以科技评价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要以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为切入点,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要推进产学研融合和成果转化,服务国家需求和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观博弈的高校“2011协同创新”共生稳定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对推动我国科技、教育、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引导高校加强协同创新的力度。然而高校与企业并非自发进行资源互动,现有成果对协同创新动态共生的变化机理等深层次问题研究不足。对此,运用主观博弈理论分析了高校协同创新的制度生成机制和内生演化机理,研究了引入“第三方指导”模式对博弈参与者的内生变化影响,探讨了博弈稳定状态和期望收益最大化的条件,进而提出对高校协同创新实现路径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5.
刘垠 《今日科技》2023,(9):48-49
<正>科研人员对科研评价改革政策的知晓度超过90%,对科技评价导向的认可度达到95.6%,对破“四唯”等举措的认可度也达到80%……9月10日,在2023浦江创新论坛“创新体系与科技评价”主题论坛上,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用一组数据说明了我国科技评价改革取得的成效,“我们连续5年对科技评价改革进行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对于创新联合体在组建及运行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机制研究不足,尤其缺乏将其置于“双循坏”背景下作为搭建完整创新生态体系中重要一环的建设路径研究。组建创新联合体,有助于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破传统科研组织范式,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案例,分析其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的实施机制与运行模式,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创新联合体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市场牵引的企业技术需求凝炼机制、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研发供给体系、强化成果产业化中端服务保障机制和打造基于国内国际双循坏的全球协同创新生态,为新时代更好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模式借鉴和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7.
创新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路径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是提升高校创新力的前提和保证.当前,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需要在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科研组织结构、人才培养机制和分配导向机制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
结合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价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创新绩效的指标体系模型。分析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下文称“环同济”)的创新发展情况和演化特征,结合“环同济”的特点构建了创新绩效投入产出框架。以“环同济”的历史数据为实证对象,对其创新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发现“环同济”整体资源配置较为合理,规模效益逐年扩大;政策支持和高校创新要素得到有效的利用,对创新系统规模的扩张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环同济”的创新成果转化效益有待提高。据此提出了提升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创新绩效和推动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何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科研评价体系,从而促进教师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质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应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价值导向偏颇、评价主体缺乏规范性、评价标准不合理等问题,构建一个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科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积极践行胡锦涛同志“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重要思想,围绕以创新能力为中心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需求,探讨如何紧紧抓住科学研究与高校教学紧密融合这个高校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坚持思想引领、理论创新驱动,广泛集聚高校优势资源,探索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拓展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体系,真正体现“科研·学科·人才”三位一体全面协同发展,促进知识、科技、文化育人要素的紧密融合,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本社将于2012年11月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科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把握“2011计划”的本质,确立协同创新中心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马海泉:2012年5月,我国高等教育启动了一项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突出强调“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计划(简称“2011计划”)。这是近20多年来,继“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后,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这些举措的一个根本性导向,就是更加突出了科学研究对高等教育的支撑和引领。  相似文献   

12.
董毓民 《今日科技》2023,(11):12-13
<正>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新起点上,杭州市西湖区抢抓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机遇,突出创新制胜工作导向,发挥高校高新高人高能级平台“四高协同”,从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建设创新策源首选地、成果转化首选地。连续2年成功捧回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科技进步创新指数达266.8,  相似文献   

13.
以“海西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在充分总结建设前期存在的协同度低、利益分配不均、人才管理机制不灵活、考核体系不合理等问题的基础上,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通过大力推进组织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人才培养、考评体系、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革,打破封闭、分散、低效的格局,充分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建立起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去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上发表讲话以来,“协同创新”备受各方关注。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教育部一直在认真谋划、积极部署协同创新工作。前不久,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标志着“推进协同创新,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支撑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已经从理念宣传转入贯彻实施阶段。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维东教授认为,抓好协同创新工作首先要正确把握协同创新的内涵和特点,突出抓好队伍建设和需求引领,既要协调好校内教学、科研等各种资源,围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主线,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又要找准自身在国家、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因校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科技在创新过程中存在“重科学研究、轻成果转化,重独立研究、轻协同合作”的问题,导致高校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对经济支撑能力不强。运用高校科技创新协同度模型进行测算,分析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差异性,并通过优化科研环境、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等方式,可有效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要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共享形成整体的中和效应,为实现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为客观评价协同创新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各要素配合间的不满意度分析,将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价要素在满意度一制约度进行空间上的划分,进一步找出协同创新能力的薄弱要素,为科研团队协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校创新能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规范科研管理,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国家创新体系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政府、高校等相关部门应更加注重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制,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政策,逐步培养和提高国内高校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科学研究进入强调多方合作、橼同创新的“大科学”时代,高校是科技文化创新的主要力量,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协同合作,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开展问题驱动式的原创研究,开拓学科新方向,打遣跨学科研究团队,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推动高校科研的综合改革,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发展水平。随着国家"2011计划"的实施,将引导大学科研加强协同创新的力度。科研管理在"2011计划"中应做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导向机制,注重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过程管理。在利用协同创新方式改变科研管理模式的时候要从战略层面上推动知识产权的实施,加强高校与外部之间的协同管理,完善高校内部学科间的科研协同管理,注重机构组织建设和科研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欧洲国家基本都建立了全国性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并不断改革与完善,形成了一些共同特点和主要趋势。结合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任务和高校科研评价的现状与主要问题,建议尽快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独立性的外部评价机构,逐步向第三方评价制度转变;加快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构建合理的成果质量与影响力评价标准形成同行评价与计量指标相互补充的评价方法,逐步引入利益相关者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