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 urpura,HSP)患儿血清中IL-6和TGF-β1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择HSP患儿48例和健康儿童28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IL-6和TGF-β1的水平,并对两组之间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SP患儿急性期血清中IL-6、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6.090,p<0.05;t=7.162.p<0.05).结论:HSP患儿血清中IL-6水平显著升高,体现出Th2呈优势活化状态,Th1/Th2失衡;TGF-β1水平显著升高,提示体内出现保护性或调节性Th3功能增强.即HSP患儿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两者在该病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述宫腔镜在诊断及治疗宫腔粘连的作用。方法 :采用德国产 Karl Storz全景式宫腔镜及相关手术器械 ,对 30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结果 :30例宫腔粘连患者在宫腔镜直视下得到确诊 ,治疗后其月经恢复率为 90 % ,妊娠率为 2 1%。结论 :应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确诊及治疗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HA、LN、PⅢNP、Ⅳ-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235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46例健康人血清HA、LN、PCⅢ、Ⅳ-C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临床初步评价这四种199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的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超声造影(SHG)对因宫腔因素致不孕症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不孕症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疑有宫腔病变,随后行SHG检查,结果与宫腔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相对照,评估SHG对宫腔因素致不孕症诊断的价值。结果:通过与宫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为40.48%,SHG对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为83.33%,二者疾病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腔超声造影术方便、经济、无创,准确性高,对疑有宫腔因素致不孕的患者可常规进行检查,在不孕症的病人诊治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辉  谢秀英  朱天垣  李艳琴 《甘肃科技》2010,26(12):168-168,122
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不孕症患者宫内因素诊断方面的重要性;对295例不孕症患者行常规宫腔镜检查,了解不孕症的宫腔病变率;不孕症宫腔病变率占49.83%,病变发生率以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常见;不孕症患者宫内病变率高,宫腔镜检查宫内疾病直观准确,应作为不孕症患者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当今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健康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重症肝病。虽然许多科学研究都表明,肝纤维化早期具有可逆性,但这个逆转过程非常缓慢,甚至在并发症影响下,其逆转显得极为渺茫。因此,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并积极寻找有效药物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具有深刻意义。肝纤维化的病因主要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寄生虫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关键环节表现为肝星状细胞活化,并进一步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特征表现为大量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破坏和假小叶生成。同时肝纤维化伴随着多种细胞因子的紊乱与氧化应激反应等,这一过程涉及机体内多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找到确切有效的西药。而传统中医药,因其具有多靶点、辨证论治的优势,在肝脏疾病包括肝纤维化的研究与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不错的进展。部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以及中药单体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抗肝纤维化具体的药理作用机制仍有待...  相似文献   

7.
采用沉积物生物毒性测试,分别研究了不同含量Cd和BDE-47污染沉积物对铜锈环棱螺(Bellam ya aeruginosa)肝胰脏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揭示Cd和BDE-47胁迫与HSP70表达响应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探讨HSP70作为持久性有毒物质对铜锈环棱螺早期伤害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受到不同含量Cd和BDE-47加标沉积物胁迫后,铜锈环棱螺肝胰脏HSP70表达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在Cd短期(0~10d)暴露下,HSP70应激水平随Cd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在Cd长期(10~21d)暴露下,HSP70应激水平随Cd含量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低Cd含量(5μg·g-1)暴露下HSP70应激水平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p<0.05);中、高Cd含量(25、100μg·g-1)暴露下HSP70应激水平随时间的延长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含量BDE-47暴露下HSP70应激水平时间的延长大体上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低、中含量BDE-47(160、640ng·g-1)短期暴露对HSP70应激水平没有影响,而长期(10~21d)暴露后,HSP70应激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比较而言,HSP70对Cd低含量(5μg·g-1)短期(低于10d)暴露显示出较好的敏感性,而对BDE-47低含量(160ng·g-1)短期暴露表现不敏感;低含量Cd和BDE-47长时间(10~21d)暴露下,HSP70均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铜锈环棱螺HSP70对Cd和BDE-47胁迫的响应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沉积物生物毒性测试,分别研究了不同含量Cd和BDE-47污染沉积物对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肝胰脏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揭示Cd和BDE-47胁迫与HSP70表达响应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探讨HSP70作为持久性有毒物质对铜锈环棱螺早期伤害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受到不同含量Cd和BDE-47加标沉积物胁迫后,铜锈环棱螺肝胰脏HSP70表达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在Cd短期(0~10 d)暴露下,HSP70应激水平随Cd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在Cd长期(10~21 d)暴露下,HSP70应激水平随Cd含量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低Cd含量(5μg·g-1)暴露下HSP70应激水平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p0.05);中、高Cd含量(25、100μg·g-1)暴露下HSP70应激水平随时间的延长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含量BDE-47暴露下HSP70应激水平时间的延长大体上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低、中含量BDE-47(160、640 ng·g-1)短期暴露对HSP70应激水平没有影响,而长期(10~21 d)暴露后,HSP70应激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比较而言,HSP70对Cd低含量(5μg·g-1)短期(低于10 d)暴露显示出较好的敏感性,而对BDE-47低含量(160 ng·g-1)短期暴露表现不敏感;低含量Cd和BDE-47长时间(10~21 d)暴露下,HSP70均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杂交技术观察了实验性脑梗塞大鼠缺血区皮质、纹状体、海马的HSP70mRNA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 ,从基因水平探讨了急性脑缺血发生发展的病理规律及机制。结果提示 :皮质、纹状体HSP70mRNA在大脑中动脉梗塞后 1h、3h、6h、2 4h和 4 8h显著表达 ,海马仅 2 4h和 4 8h显著表达 ,表明HSP70mRNA表达与脑梗塞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能针对性改变这些基因的表达 ,以提高机体对损伤的耐受能力 ,那么对脑缺血损伤的修复及预后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实验分别用NSEE(N-Nitrososarcosineethylester)和MNNG(N-Methyl-N-nitro-ni-trosoguanidine)作为诱变剂建立NIH小鼠前胃癌动物模型和Wistar大鼠胃癌早期动物模型,探讨HSP70和酸性磷酸酶在小鼠前胃癌及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在癌变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处死实验动物,分别取小鼠前胃及大鼠的胃,并将两种材料各分为2部分,一部分作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一部分作电泳和免疫印迹.对小鼠前胃癌及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形态的改变,HSP70和ACP的表达进行跟踪研究.结果:(1)在小鼠前胃癌癌变过程中,HSP70的表达在给药后14 d,28 d增强,42 d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此后HSP70表达依次增强,且总变化趋势为增强;ACP活性随癌变进程也呈递增趋势.(2)在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HSP70在21 d表达较高,然后恢复至正常,在105 d以后逐渐增高;ACP的表达与HSP70一致.细胞形态的变化与HSP70、ACP的表达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结论:在诱发NIH小鼠前胃癌及Wistar大鼠胃癌的过程中,HSP70、ACP的表达均呈升高趋势,同时与组织细胞形态的改变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自由基医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本文对自由基在吸烟、职业烟尘微粒、金属离子、石英、石棉等理化因素致肺癌过程中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眼组织具有鲜明的生物力学特性,运用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研究手段从多尺度探索眼组织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揭示眼组织生理及病理过程以及各种眼疾的发病机理,将有助于眼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眼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属于生物力学领域,基于学科交叉研究思路,生物力学工作者对常见、疑难疾病的发病机理、量化诊断及个性化医疗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建立眼组织生物力学计算仿真模型,探讨眼科疾病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将为现代眼科向“精准医学”方向发展打下坚实的精准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预后及随访等方面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已有的研究充分表明,HSP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免疫及遗传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HSP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手段,主要依靠患儿症状及体征来诊断;当患儿出现罕见或不常见的临床表现时,组织病理学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性及特异性的治疗方案,病情轻者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病情严重者多采用激素进行个体化治疗,但相关的治疗方案还需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以及循证医学验证.HSP短期预后较好,长期预后主要与肾脏受累相关,而减少肾脏受累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HA、LN、PⅢNP、IV-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235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46例健康人血清HA、LN、PCⅢ、Ⅳ-C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临床初步评价这四种199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的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在全球老龄化的大环境下,慢性创面在老年群体中的患病率不断升高,为了更好地探索常见老年慢性创面的发病机制及更有效地诊疗手段,需要建立适宜的动物模型。 本文对压迫性溃疡创面、静脉性溃疡创面及糖尿病足创面三大占比较高的慢性创面疾病的动物模型建立方式、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综述透明质酸水凝胶(HA水凝胶)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以hyaluronic acid hydrogel、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为检索词。HA水凝胶对细胞增殖与蛋白表达、骨关节及纤维化瘢痕组织有明显的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组织填充剂、术后肠粘连及宫腔粘连、关节炎及牙科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预后及随访等方面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已有的研究充分表明,HSP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免疫及遗传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HSP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手段,主要依靠患儿症状及体征来诊断;当患儿出现罕见或不常见的临床表现时,组织病理学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性及特异性的治疗方案,病情轻者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病情严重者多采用激素进行个体化治疗,但相关的治疗方案还需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以及循证医学验证.HSP短期预后较好,长期预后主要与肾脏受累相关,而减少肾脏受累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探讨宫腔粘连(IUA)患者应用超声联合宫腔镜的诊断方法和效果。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诊断疑似宫腔粘连患者12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各6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二维经阴道超声检查及三维成像处理,实验组患者同时给予宫腔镜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观察与对比。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及灵敏度分别为98.41%、92.65%、97.69%,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及灵敏度分别为76.19%、71.36%、75.82%,实验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宫腔黏连患者在临床护理方案上应用超声联合宫腔镜能够提升临床效果,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为后续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医学研究中,用转基因动物的方法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建立各种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已经为许多疑难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十分有用的资料。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人类对疾病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特别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脏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肝损伤主要有病毒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和药物性肝损伤等类型,其临床表现为肝坏死、脂肪肝、胆汁郁积、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癌等^[1]。目前,对肝损伤的治疗仍是一个全球性的严峻课题,而各种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与治疗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