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测定了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10种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长度为579 bp的序列片段,结合Genbank的赤拟粉甲(Tribolium castaneum)的同源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种拟步甲昆虫该片段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0%,22.5%,32.8%和10.7%, A T平均含量明显高于G C平均含量.密码子第3位点A T含量高达75.3%,而该位点G的平均含量仅为3.2%.碱基替换多发生于第3位点,转换略多于颠换,转换主要以C←→T为主,颠换以A←→T为主.以步甲科Blackburnia fossipennis为外群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土甲族、拟粉甲族和琵甲族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三者聚为一支,漠王族和漠甲族聚为一支;而鳖甲族这一分支的系统关系与传统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分歧,表现出与拟步甲亚科、漠甲亚科有着平行的进化关系,对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31属拟步甲的防御腺特征与系统发育关系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4族31属50种拟步甲科昆虫的腹部防御腺体,其中13族20属32种是世界首次报道.根据每种贮液囊着生位置、形状、长度、宽度、囊袋间距和腺体的表面花纹等特征,逐级归纳出属级、族级和科级阶元特征,据此编制出较为系统的中国拟步甲科防御腺分属检索表;使用系统学分类研究软件初步确定了拟步甲科14族的系统发育关系,得出其族级进化趋势为栉甲族Omophlini>伪叶甲族Lagriini> 隐甲族Crypticini> 扁足甲族Pedinini>刺甲族Platyscilidini>拟粉甲族Triboliini>树甲族Strongyliini>轴甲族Cnodalonini>垫甲族Heterotarsini>烁甲族Amerygmiini>粉菌甲族Alphitophagini>谷甲族Ulomini>土甲族Opatrini> 琵甲族Blaptini.附图74个.  相似文献   

3.
使用日立83-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鞘翅目拟步甲科琵甲族2属9种昆虫成虫(弯齿琵甲Blaps femoralis,异形琵甲Blaps variolosa,皱纹琵甲Blaps rugosa,边粒琵甲Blaps miliaria,异距琵甲Blaps kimtshenkoi,条纹琵甲Blaps potanini,缢胫琵甲Blaps dentitibia,克氏侧琵甲Prosodes kreitneri.步行琵甲Blaps gressoria)的氨基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共测定出17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总含量范围为470.87~587.73 μg/m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3604~30121 μg/mg,其占氨基酸总量的50.13%~51.25%.以蛋氨酸(MET)的含量最为丰富,为59.27~83.57 μg/mg.此外,甘氨酸(GLY)、亮氨酸(LEU)、谷氨酸(GLU)和丙氨酸(ALA)的含量也较高,分别为42.75~59.44 μg/mg,41.30~51.85 μg/mg,49.35~61.71 μg/mg和37.03~46.77 μg/mg.将9种琵甲的氨基酸指标与几种营养源相比较,其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测定分析了缘蝽科18种昆虫COII基因部分片段,结果显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6%、16.4%、36.3%和13.7%.A+T平均含量达到69.9%,表现出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碱基替换中转换频率是颠换的1.1倍;转换的发生以T与C之间为主,颠换以T与A之间为主.从GenBank下载长蝽总科的Oncopeltus fasciatus和猎蝽总科的Triatoma dimidiata作为外群,建立缘蝽科17属18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证明狭义巨缘蝽族为一个单系群,竹缘蝽族的两个属为一单系群,鼻缘蝽属与同缘蝽属亲缘关系非常近,环胫黑缘蝽(沟缘蝽亚科)和竹缘蝽族亲缘关系比较近,叶足特缘蝽和怪缘蝽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位于蒙古高原东南部,区域位置比较特殊,蕴藏比较丰富的拟步甲物种.经实地考察,先后获得1 244件拟步甲标本,经鉴定隶属4亚科8族14属35种(亚种).本文提供了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详细的拟步甲名录,列出标本检视信息和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编制了已知种检索表;比较分析了该沙漠拟步甲种类与内蒙古7大沙漠的差异,简要分析了该地区拟步甲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线粒体ND4基因探讨水龟组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龟组由旧大陆潮龟科的拟水龟属、眼斑龟属和新大陆龟科的水龟属组成,这三个属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同属的,但没有得到形态学和染色体等方面的认同.本文测定了四眼斑水龟和黄喉拟水龟线粒体基因组的ND4基因,用部分ND4基因及相邻tRNA基因共985bp的序列(包含简约信息位点235bp)讨论了它们的系统进化关系.MP树和ML树显示:在水龟属中,牟氏水龟和木雕水龟亲缘关系最近,与星点水龟亲缘关系次之,石纹水龟位于水龟属的基部,与水龟属其它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远.拟水龟属与眼斑龟属在潮龟科是姐妹群关系,但与龟科水电属亲缘关系较远.本文结果支持潮龟科和龟科的单系起源,二者为非姐妹群.  相似文献   

7.
对鞘翅目拟步甲科琵甲族2属9种昆虫(弯齿琵甲Blaps femoralis、异形琵甲Blaps variolosa、皱纹琵甲Blaps rugosa、边粒琵甲Blaps miliaria、步行琵甲Blaps gressoria、条纹琵甲Blaps potanini、缢胫琵甲Blaps dentitibia、克氏侧琵甲Prosodes kreitneri、异距琵甲Blaps kiritshenkoi)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9种琵甲的含水量均小于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粗灰分含量范围为3.270%~5.100%,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均大于最佳比值1:1.弯齿琵甲粗蛋白含量最高,异距琵甲粗脂肪、钙、铁含量最高,皱纹琵甲磷、维生素A(VA)含量最高,条纹琵甲锰、铜、锌含量最高,异形琵甲维生素E(VE)含量最高,边粒琵甲维生素B2(VB2)含量最高,而除步行琵甲外其他8种琵甲族昆虫的维生素B1(VB1)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变异与东亚鲿科鱼类系统发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鱼尝)科鱼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1138bp全序列.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分布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鱼尝)科2属9种鱼类同一基因序列排序,并选用鲇形目鲇科的大口鲇、钝头(鱼危)科的鳗尾(鱼央)和伦氏(鱼央)以及脂鲤目的断线脂鲤作外类群.分析了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计算了Kimura双因子遗传距离和(鱼尝)科鱼类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了(鱼尝)科鱼类分子系统树,得出如下结论:(1)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显示所测定的鲇形目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中,存在3bp的缺失;(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鱼尝)科构成一单系类群;(鱼艹)属为较为特化的属,拟(鱼尝)属为一明显的类群,而黄颡鱼属与(鱼危)属关系较为混乱;(3)东亚(鱼尝)科鱼类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约为每百万年0.18%~0.30%.本文是中国鲇形目(鱼尝)科鱼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菊科为双子叶植物纲的第一大科,其科内等级划分和系统学研究存在巨大挑战。叶绿体基因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较慢的进化速率,其在植物系统发育和物种进化研究中应用广泛。对菊科20个属50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 CDS)、rbcL基因序列、rbcL+matK基因序列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其中8个物种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和IR(Inverted Repeat)边界分析。比较3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利用单个基因序列或两个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CD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在属间结果不一致,且CDS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自展支持率高于其余两种,表明基于单基因序列或基因串联序列适用于属内物种的研究,而CDS序列适用于属间物种的研究。密码子偏好性研究显示选取的8个物种都对A/U结尾的密码子有偏好性。边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个物种菊科植物的IR边界序列ycfI基因有缺失。研究结果为菊科植物的遗传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对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岩鹭(E.sacra)、大白鹭(E.alba)、中白鹭(E.intermedia)、白鹭(E.garzetta)和牛背鹭(Bubulcus ibis)6种白色羽鹭科鸟类和其它8种鹭科鸟类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分析比对及建立系统树.结果显示:黄嘴白鹭和岩鹭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们与白鹭聚为一支,三者间遗传距离小于1.05%,应归于同一属,即白鹭属;大白鹭、中白鹭与白鹭属种类遗传距离大于9.52%,而与鹭属种类的遗传距离在4.89%~5.46%之间,可见它们与鹭属的亲缘关系更近,应从白鹭属分离出来;大白鹭、中白鹭和牛背鹭三者与鹭属种类的遗传距离都小于5.46%,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综合(开鸟)亚科外群的遗传距离分类标准(6.74%~7.70%),支持将大白鹭、中白鹭和牛背鹭归入鹭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朽木甲是一个经济意义较为重要的昆虫类群,曾被作为一个独立科使用了近200年,于20世纪90年代被作为拟步甲科的亚科单位.本文对世界朽木甲分类研究的基本历史与现状、分类文献、分类系统和种类情况做了较详细介绍,并依据已知种类进行了区系分析,首次列出中国2族、16属、146种的系统目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云南和贵州省进行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资源调查时从不同地区采集到4个品系的具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以16S rDNA部分序列为分子标记对从这4个品系线虫中分离到的4株共生菌进行了初步的鉴定.测序结果显示,4株菌的16S rDNA部分序列完全一样.基于该段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具角斯氏线虫共生菌属异杆菌属Xenorhabdus,很可能是该属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沙湾地区博尔通古牧场畜牧体表寄生硬蜱的分布情况及物种多样性,对该地区12个调查点的寄生蜱类进行考察,采用形态学分类及16S rDNA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的方法对采集的323只羊和228只牛寄生硬蜱进行研究,从中选取26只硬蜱进行线粒体16S rDNA序列扩增、测序,并与34种GenBank参考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共鉴定出2科3属7个种的硬蜱。其中2种硬蜱与边缘革蜱(Z97879)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和96.8%,遗传距离为0.021和0.026;1种硬蜱与森林革蜱(JF979379)、草原革蜱(JF979375)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5%和96.3%,遗传距离为0.039和0.042;3种硬蜱基因序列与亚洲璃眼蜱(JF979380)16S rDNA的同源性为98.3%~99.8%,遗传距离为0.003~0.017;且获得的1种硬蜱,与刻点血蜱(Z97880)同源性完全相同。结论:首次应用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报道了新疆石河子-沙湾地区博尔通古牧场牛、羊体表寄生的硬蜱种类,16S rDNA测序分析表明该地区硬蜱与GenBank报道的国际硬蜱有一定差异性,与国内其它省份分离的硬蜱16S rDNA序列亦不完全相同,具有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油藏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方法繁多,为得到准确全面的群落分析结果,必须选取合适的方法。群落分析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选取从新疆陆梁油田注水井筛出的11株单菌,测定其16srDNA序列,制成包含7个菌属、9个菌种的混合菌液。应用基于PCR扩增的三种分子生态技术DGGE、T-RFLP、建立16SrDNA文库比较和分析了混合菌液细菌多样性。使用PCR-DGGE方法时发现,DGGE方法可灵敏地检测到序列1 bp的变化,能将不同菌株分开,但该方法经过切胶测序后的的目标序列较短,信息量不大且有时有一定误差,较适合用于定性对比;而用于菌群结构的分析时应结合其他方法。T-RFLP法可区分大部分菌属,但数据库不够完整,不能确定细菌群落组成;因此也不适合单独用在细菌群落检测中,可用作多个样品种群多样性的对比或结合其他方法对样品进行系统透彻解析。建立16srDNA克隆文库法成功鉴定到7个菌属8个菌种16SrDNA序列,更适用于油藏细菌群落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5种新分离细菌的分子鉴定及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和比较了5种新分离细菌的16SrDNA序列,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F5771和A5608为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的2个新种;LCDC89055是1种放线菌,与Actinomycespyogenes遗传距离较近;而LCDC87080和CDCgroupANF1like则分别为Aneui和Turicelaotitidis菌的不同菌株.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主要红树科植物的分子系统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和分析了红树科(Rhizophoraceae)5属6种植物的rDNAITS区序列,所构建的ITS区分子系统树图表明:红树科植物可形成1个单系的类群.但在部分属种ITS序列分析的结果与红树科传统的分类系统有所不同,陆生红树科植物竹节树属(Caralia)的竹节树(Cbrachiata)和旁杞木(Cpectinifolia)之间的分子差异很大,呈复系演化的特征.旁杞木与红树林主要植物秋茄属(Kandelia)的秋茄(Kcandel)和红树属(Rhizophora)的红海榄(Rstylosa)的关系较近,竹节树则与另一红树林的主要种类角果木属(Ceriops)的角果木(Ctagal)呈姐妹群关系.  相似文献   

17.
星型高乙烯基聚丁二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阴离子溶液聚合法,以多官能团有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二乙二醇二甲醚、2-(β-二甲基氨基-乙基)醚等为微观结构调节剂,合成了星型高乙烯基聚丁二烯(S-HVBR)。研究表明,用此种多官能团有机锂引发剂合成的S-HVBR,其1,2-结构含量在70%~80%(质量分数),具有可控、分子量分布较宽的特点。微观结构调节剂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聚合反应温度是影响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海洋细菌的分子鉴定分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南海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到一批细菌,克隆了其中产抗菌活性物且培养形态多变的细菌ZS110的16SrDNA,通过和比较16SrDNA的部分序列,对ZS110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它是一株适应了海洋环境的芽孢杆菌属的枯草芽孢杆菌种。  相似文献   

19.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是重要的传疟媒介之一,广泛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它的形态特征和赫坎按蚊种团(Anopheles hyrcanus Group)其他蚊种十分近似,建立中华按蚊的分子鉴定标准十分重要。本研究从实验室中华按蚊品系的一个个体测序了线粒体DNA COI和COII基因,以及核糖体DNA D2、D3和ITS2位点,测序片段长度分别为658、663、551、365、556 bp。这些序列和近缘蚊种对应序列分别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中华按蚊的序列均聚合为同一支。将测序的中华按蚊COII序列和已知蚊种的对应序列比对发现其中的保守位点分别是第133位点C,321位点C,382位点C,435位点T,516位点A和651位点C,线粒体DNA COI和COII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具有AT偏向性,分别占69.15%和74.96%。提交了5条序列到NCBI数据库,其中核糖体DNA D2位点序列是首次在中华按蚊中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