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实践美学从人的社会实践出发观照美和美感,形成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创造等命题。新实践美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实践本身具有超越性,美和美感是在自由的实践中生成的。同时,实践美学也是在论争中发展完善的,对实践美学的误解和随意歪曲有必要澄清和纠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手稿》中没有直接做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论,主体实践美学认为一切美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学理上极为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主客体实践美学的新本原论认为,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的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象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也就是自然化和人化;美的本质就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自在的客体实践自由和人类社会的自觉自为的主体实践自由而形成的无限永恒创化的自由。人与自然本质上的双向互动的物质变换关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在掌握主客体辩证互动规律的基础上而向无限永恒的宇宙自然的自由渐趋靠近的终极关怀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自由和平等的问题,是大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但在许多学生中却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弄清楚社会主义的自由和平等的问题,对于加强高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由就一般意义讲是对必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必然又分自然必然和社会必然。当人们还没有认识必然的时候,人们受盲目必然性的支配,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奴隶。因此,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人们都没有自由。在生产实践中,人类不断改造自然,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本质和规律,然后又以对自然必然性的认识为指导去改造自然、控制自然,使自然为人…  相似文献   

4.
在斯宾诺莎看来,自然是万物本质及存在的唯一原因,自然是人生存无法摆脱的必然性,人与自然和谐有其必然性;在自然的必然性背景下,人的自由在于和整个自然的必然法则和谐一致;爱自然是人一切行为的目的,人生的至善理想、幸福生活实现于对自然的爱中.  相似文献   

5.
在斯宾诺莎看来,自然是万物本质及存在的唯一原因,自然是人生存无法摆脱的必然性,人与自然和谐有其必然性;在自然的必然性背景下,人的自由在于和整个自然的必然法则和谐一致;爱自然是人一切行为的目的,人生的至善理想、幸福生活实现于对自然的爱中。  相似文献   

6.
自由观再探     
自由,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理论界对此议论颇多,分歧较大。本文拟就自由的定义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自由是人所特有的类本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在动物界有的只是占支配地位的本能活动,只有人类才有标志着自由的意识活动,才能成为自由的主体。人总是在自然社会中活动,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是产生自由问题的基础。谋求从自然的、社会的盲目必然性的束缚、限制状态中解脱出来,是自由的本质内容,争取自由的根本目的,是人们为了在认识必然、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在斯宾诺莎看来,自然是万物本质及存在的唯一原因,自然是人生存无法摆脱的必然性,人与自然和谐有其必然性;在自然的必然性背景下,人的自由在于和整个自然的必然法则和谐一致;爱自然是人一切行为的目的,人生的至善理想、幸福生活实现于对自然的爱中。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坚持的是全面的、发展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共时性角度看,人的本质包含类本质和社会本质即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在历史维度上,人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追求自由的过程.而实践使人获得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9.
美与“自由”关系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段时间以来,“自由”成了比较通行的关于美的似是而非的本质规定,成了一个言美必谈的概念,听起来很动人,用起来很顺手,但细考起来却有许多问题。1.“自由”作为美本质是权威定论“自由”于美学有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主张这概念作为美本质的人都是中国当代受人尊敬的美学巨腕。而且“自由”这个概念,极大地满足了80年代以来中国人走出文化专制渴望自由的强烈愿望。李泽厚在1962年说:“如果说,现实对实践的肯定是美的内容,那么自由的形式就是美的形式。就内容言,美是现实以自由形式对实践的肯定;就形式言,美是现实肯定实践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人本质是在具体的现实中生成的,自然和社会是人本质生成的维度,实践是人本质生成的根本方式,交往是完善人本质生成的主要方式,自由全面地发展是人本质生成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有机和无机的身体.人的本质力量是吸入自然力量和能源外化于自然对象而显现的自然力与人力的重组优化复合力,形成了实践自由与审美自由的辩证互动性提升,构成了"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互动规律;共产主义作为彻底的自然主义和彻底的人道主义的统一体是人的本质力量和客体自然的本质力量辩证融合的创造性的完美统一.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不是极端自私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消极无为地顺应自然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主体实践本体与客体实践本体辩证互动的螺旋上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唯物辨证法的一对范畴——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辨证关系,指出事物在总的方面,在方向上表现为必然性,在具体实现上表现为偶然性;必然性是本质级范畴,偶然性是现象级范畴;科学的任务就是要透过偶然现象掌握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从而达到规律性的认识,使人们从自然里得到自由;由于一个必然的事物表现出许多偶然的现象,从而使对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是不可穷尽的,而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相互转化,使必然性表现出级的差别,从而使对事物的认识在深度上也是不可穷尽的,且使科学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这种发展往往是“扬”和“弃”的结合,具有“扩展”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社会和谐观,以"现实的人"为思考的中心,以对"人"的关怀为动力,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社会和谐的中心思想,就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指明了未来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说明和谐社会具有自由、公正的本质向度。而自由和公正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人文精神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14.
人类大宇宙哲学观念与美的根源和本质新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宇宙哲学观念是以思考未来人类的终极存在和发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以客体实践本体论和主体实践本体论辩证互动规律的掌握和运用,由地球人转变为大宇宙人而形成的哲学思想.人类目前主要还局限于地球表面的人化方面,人化的范围和程度对苍茫的宇宙来说,还是十分微不足道的.直接或间接把自然力演变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把人类体力和智力的有限性转交为体力和智力的无限无穷性,把人的本质力量对泉化逐步扩展到宇宙其他星系,实现人类与宇宙同在的终极性使命.实践派或后实践派美学主要解说了马克思主体实践本体论思想,对美的根源和本质的思考具有不完备性.美的根源和本质就是客体自然力量和人的本质力量相互契合的自由超越性创造本原.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美学研究中主观派认为美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主观意识的“外化”和“物化”;客观派认为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界无须“人化”,自然美在人类社会以前早已客观存在;主客观统一派主张美是“自然的人化”,但认为美是主观意识与客观自然的统一;客观性与杜会性统一派虽然强调美是“自然的人化”,但认为美是社会实践在对象上打上人的印记,体现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新闻摄影的美与艺术性已有不少争论,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为这个问题已经与艺术的美和艺术性纠缠在一起。本文试从美学的高度探讨新闻摄影美与艺术性的真谛。 一、新闻摄影与艺术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实践活动和结果,人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实践劳动中,把自己的意识和目的变为现实,使自然界打上本质力量的印记,自然被人化,劳动对象成为人的对象,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得到肯定和确证,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这样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从生产实践角度而言 ,人的本质是建立在自由自觉劳动基础上的创造性活动。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 ,人力资源开发应重视人的本质 ,激发人的创造力潜能 ,既关注人的自然属性 ,更应关注人的社会属性 ,适应“创新管理”理念 ,培养知识社会所需的大批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社会确定为每个人证明白己的存在而联系起来的整体,它是人们展示实践的本质力量的必需形式,因而具有“自然的”性质。批判了人的社会本质的异化,社会就成为实现了实践本质的人和实现了属人性质的自然界的统一;人类历史也就是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自然界向社会的人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美和美感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这是新实践美学所坚持的根本观点。从实践的整体来看,美和美感是在人通过实践的自我生成过程之中逐渐同步生成的,它们同步生成于实践-创造的自由所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中。从实践的具体类型来看,物质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最原初的基础,它使人脱离动物界成为人,并且开始了“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话语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中介基础,它使人成为“符号的人”和“文化的人”,从而构筑了“审美的家园”;精神生产是美和美感的最终基础,它使人成为“意识形态的人”,创造了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交互作用使得美和美感同步生成,相伴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普遍性原则是国际人道法的重要原则,本文主要从历史的实践、武装冲突的本质和目的,国际人道法的性质等方面,对普遍性原则的确立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