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雕画迹的拓扑结构及其形态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一鸣  黄定华 《科学通报》1996,41(19):1768-1770
一个树网电路结构,经过两种不同的部分拓扑等价变化,其电流或电压效应也随之发生变化,对应于拓扑同构部分的电流、电压效应则无变化(图1)。在对我国华南、新疆泥盆纪雕画迹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雕画迹是一类具有装饰特征和复杂图案由高度组织行为形成的生物遗迹,通常发育于复理石相、深水或缺氧环境中。Seilacher等曾对雕画迹的分类、形态功能、行为习性和环境意义等方面进行过研究。这些研究均是以欧氏几何学为基础的,难以认清不同雕画迹之间的形态谱系、行为习性关系和生态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内核偏移到板块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质量分布为前提,可推出固态核不能稳定平衡于球心位置的结构,以内核对球内位置的偏移为前提,可推出液态外核中热对流不均的结论,以这两点为基础,可以建立一个简约然而自洽的全球运动模型,即:内核偏移引起外核中热对流结构不均→特定部位的地幔柱因差异活化而上升→-幔柱上升引起岩石圈新生和撕裂→裂解的板块漂移并会聚于新的位置,其质量导致的内核重新向这一方向偏移→引起新的对流不均,由此循环往复,形成一种确定和周期性的运动,它所具有的非线性特征,使地球运动的机制简单而行为复杂,地外因素可以暂时干扰或打断这一运动,但却不能改变它的永久规律。  相似文献   
3.
 近10年国外对太空探索中人身健康与安全的研究多集中在失重生理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上,有关在微重力条件下人体发生的心血管功能障碍、肌肉萎缩、骨质流失、空间运动病等生理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虽然较晚,但随着中国空间探索和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相关研究逐渐加速,在航天重力生理学、航天员医监医保、物理化学再生式环境控制医保和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涉及空间人类安全与发展的相关课题上,中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别是在针对失重性骨丢失开展的分子医学研究中,针对microRNA-214小核酸分子开发了治疗药物,成功减缓了模拟失重和增龄导致的成骨能力下降以及骨丢失速率,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为人类太空探索提供了重要医学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针对广东唐内部分高速公路在建成营运后曾不同程度地出现边坡滑坡的病害类型进行专项论述,分别从勘察、设计及施工等不同建设时期分析了各个阶段的影响成因,从而为边坡滑坡防治措施的准确制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绿色荧光蛋白可在活组织或细胞中直接检出 ,因而近年已在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用作报告基因 ,这样可在植物生长的任何阶段进行活体筛选和鉴定。本研究利用线粒体定位序列对改良 gfp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将GFP直接在细胞质中大量表达会对植物细胞产生毒性 ,从而影响植物细胞的分化 ,而将其定位在线粒体中 ,则从转化细胞产生植株的频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凝固平界面的非线性不稳定性与动力学分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对凝固平界面正弦式干扰被凸缘的曲率、温度及其梯度、溶质浓度及其梯度进行平均的方法,导出了正弦式干扰波振幅随时间演化的非线性力学方程。对该方程定态解的非线性不稳定性和动力学分岔分析结果表明:(1)平=胞转变的动力学分岔方式因界面温度梯度大小的不同而不同;在小的界面温度梯度范围内为准亚临界-滞后分岔;中等温度梯度条件下为超界-滞后分岔;大的界面温度梯度条件下则为超临界分岔;(2)在快速凝固区,胞状界面向平界面的转变总是以超临界倒分岔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双向对象化过程,体现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两个不同的向度。“自然的人化”是实践美学的重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重要观点,新实践美学强调长期被忽视的“人的自然化”,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意义,恢复了实践作为双向对象化过程的完整性,体现了新实践美学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又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相契合。  相似文献   
8.
实践美学从人的社会实践出发观照美和美感,形成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创造等命题。新实践美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实践本身具有超越性,美和美感是在自由的实践中生成的。同时,实践美学也是在论争中发展完善的,对实践美学的误解和随意歪曲有必要澄清和纠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