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碳还原法制高纯度碳酸锶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碳还原法加工天青石矿制取高纯度碳酸锶的实验及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提出了用结晶分离法提纯氢氧化锶而制得高纯度碳酸锶;克服了传统的以工业碳酸锶为原料制高纯度碳酸锶的诸多缺点;解决了从大量锶中分离钡、钙这一问题,同时使工艺流程简化。实验样品经分析测试:碳酸锶含量大于99%。  相似文献   

2.
使用工业上新型的除钙剂,由工业级原锶液,可直接制得化学纯碳酸锶。介绍了除钙工艺条件和沉淀碳酸锶的工艺条件。如果将除钙剂回收利用,则本工艺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以碳酸锶为代表的锶矿产品,在电子、磁性材料工业等生产领域中新的应用前景;美、日等国近年对碳酸锶的需求动向,以及世界锶资源贮藏和开发等有关情况。第二、三部分,作者根据化学热力学和化工反应原理,就天青石经复分解法、碳还原法制造碳酸锶的可行性分别进行论述。针对碳还原法生产过程中,由于中间产品硫化锶水解,产生大量硫化氢污染环境的弊端,作者经过论证提出:将硫化锶在转炉中用空气氧化为氧化锶后再进入流程,则可控制硫化氢污染。对制订和改进锶盐生产工艺,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种SOL-GEL制备钛酸锶钡(BST)薄膜新路线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钡、锶的碳酸盐代替醋酸盐,采用sol-gel技术制备Ba1-xSrxTi O3(BST)铁电薄膜的工艺过程.以碳酸钡、碳酸锶和钛酸四丁酯作原料,采用sol-gel工艺制备BST薄膜,对比研究了用两种混合溶剂制胶和制膜的工艺.通过XRD分析了薄膜的结构,用AFM测定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采用碳酸盐作为钡、锶的原料,用冰醋酸和乙二醇甲醚混合液作溶剂,可配制出澄清透明、能长时间放置的溶胶,并制备出膜厚均匀、表面光洁致密、没有裂纹的全钙钛矿相的BST薄膜.  相似文献   

5.
以氯化锶、尿素、氢氧化纳、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淀粉为原料,通过络合与均相沉淀法成功合成了稻草柬状和花状碳酸锶晶体,并应用XRD、SEM和IR技术对样品进行了检测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EDTA和淀粉,对碳酸锶晶形有显著影响,可得到纯度高、分散性好的束状的亚微米级碳酸锶晶体。  相似文献   

6.
以氯化锶、尿素、氢氧化纳、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淀粉为原料,通过络合与均相沉淀法成功合成了稻草束状和花状碳酸锶晶体,并应用XRD、SEM和IR技术对样品进行了检测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EDTA和淀粉,对碳酸锶晶形有显著影响,可得到纯度高、分散性好的束状的亚微米级碳酸锶晶体。  相似文献   

7.
"一步法"高纯碳酸锶制备工艺主要包括还原、浸取、纯化、沉淀4个关键环节.通过对高纯碳酸锶制备过程的中间工艺环节--SrS浸取过程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该过程中S2-的行为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浸取过程中,随着浸取温度的升高和pH值的降低,锶的收得率升高,但是却导致SrS的水解和H2S气体的溢出;SrS的最佳浸取温度范围为80~85℃.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合成L-天门冬氨酸螫合锶的反应工艺.采用正交设计实验获得最佳反应条件:n(L-天门冬氨酸)n(碳酸锶)=2: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3h,产率90%以上.并对产品进行了分析确认,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陈玉锋 《实验室科学》2010,13(5):169-171
该文探讨了用氧弹量热计测定碳酸锶的分解焓的方法,采用雷诺校正曲线处理实验数据,计算机处理实验结果,从而得到碳酸锶的分解焓数据,碳酸锶分解焓的相对误差为0.60%,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以碳酸钾、碳酸锶、磷酸氢二铵、氧化铕为原料,制备了铕掺杂的磷酸锶钾荧光粉。用综合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等测试表征了实验样品。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在950℃可以获得单相的磷酸锶钾粉体,粉体的显微形貌为不规则形状,粒径分布在700 nm~4μm之间。粉体的光谱分析确定空气气氛热处理得到3价的Eu~(3+)离子,其作为发光中心产生620 nm的红色发光,Eu~(3+)离子发光强度在范围0.015 mol%和0.020mol%时具有较高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1.
川东地区下-中三叠统的锶同位素曲线及年代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川东邻水和渠县采集的73个下-中三叠统锶同位素样品获得了对应于地层累计厚度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与C.Korte等利用特提斯和中欧地区219个锶同位素数据及古生物学研究所得出的对应于地质年龄值的上二叠统-三叠系锶同位素曲线对比,将川东下-中三叠统剖面进行了年代地层的划分对比。根据剖面中获得的牙形石化石,讨论了对四川地区三叠系底界的确定,认为应尽可能采用综合的地层学方法对沉积地层进行年代地层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NaCI—Na_2CO_3—H_2O和NaCl—NaHCO_3—H_2O三组分相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含盐天然碱矿采出液的加工分离方案.当Na_2CO_3,含量超过盐碱总量的44.5%时,采用蒸发—碳化—分离—蒸发—分离的加工方案。当Na_2CO_3含量低于盐碱总量的44.5%时.采用蒸发—分离—碳化—分离的加工方案.运用这两种方案.Na_2CO_3的理论收率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3.
电石渣制备纳米晶碳酸钙的液相法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研究了以氯化铵为提取液,利用液相法从电石渣中提取钙的工艺条件,并利用提取的钙与碳酸铵反应,成功制备出了纳米碳酸钙;从降低生产成本与提高产品质量出发,设计了一个二级循环浸取工艺,从而成功实现了氯化铵在整个制备过程中的循环利用,并达到环保的目的;该工艺中钙的提取率可达91.43%,产品碳酸钙的纯度与白度分别为99.93%与98,符合国家标准;X射线粉末衍射(XRD)结果表明,产物为纯净的方解石型碳酸钙;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产物的粒径为3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4.
含铀硼精矿在CO中还原焙烧得到熟矿粉,硼的活性为90.83%,用通CO2的碳酸钠水溶液碳解,B2O3溶出率在86%以上,铀溶出率4.88%,碳酸体系中加适量FeS,铀溶出率降至0.62%以下,较好地实现了铀硼分离。  相似文献   

15.
磁性4A沸石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微细粉末状沸石产品应用中与所处理溶液难以分离的问题,采用传统水热法,在合成4A沸石的原料液晶化过程中加入磁性微粒Fe3O4,通过95℃下静态晶化6h,合成了含有Fe3O4的磁性4A沸石,并对其进行了XRD、SEM、IR、TG、XPS、磁化率及吸附性能等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磁性4A沸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磁稳定性,其磁化率随所包含Fe3O4量的增加而增大;与纯4A沸石相比,磁性4A沸石对钙、镁、铅金属离子及有机物氯乙酸交换吸附性能虽有小幅下降,但是仍有较高的吸附值;由于磁性4A沸石可以方便地用磁铁吸附分离,所以其粉末状产品不用成型就可以直接在溶剂或溶液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奥陶系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及受成岩流体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合了已有的全球奥陶系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及演化趋势,测试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4种类型共计51个非沉积碳酸盐矿物的锶同位素组成,通过对照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奥陶纪全球海水87Sr/86Sr比值具有随时间单调下降的总体趋势,其原因与晚寒武世-奥陶纪的全球淹没事件,以及广阔陆表海和有关的沉积物对放射性成因锶的封存作用有关;(2)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趋势总体上与全球一致,说明全球海平面变化仍然是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与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部分海相碳酸盐87Sr/86Sr比值的降低可能与深部流体的影响有关;(4)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部分海相碳酸盐样品87Sr/86Sr比值的升高与晚奥陶世盆地抬升过程造成的表生成岩环境中近地表大气淡水作用带来的富放射性成因锶的影响有关;(5)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风化壳中非沉积碳酸盐具有很高的87Sr/86Sr比值,最低值也显著高于0.7079左右的晚奥陶世末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说明大气淡水及壳源组分在奥陶系水岩反应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奥陶系风化壳中的4种非沉积成因方解石中,与不整合面附近古喀斯特作用有关的方解石的87Sr/86Sr比值最高,显著高于各种成因的裂隙(构造或非构造成因裂隙)中的方解石,说明在非海相流体的影响中,不整合面附近的大气淡水作用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成岩蚀变性及其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有关海相碳酸盐对海水信息保存性的评估研究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已成为古海洋学研究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其发展对古海洋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通过对重庆市秀山剖面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阴极发光性和Mn,Sr,Fe,Mg等元素分析,评估了早古生代层中各种碳酸盐结构组分对海水信息的保存信息的保存性及主要控制因素。除细结构的微晶方解石和腕足类壳对海水信息保存较好以外,白云石,尤其是微-粉晶白云石对海水信息的可保存性也得到肯定,在控制碳酸盐矿物成岩蚀变性的因素中,除要注意其原始矿物是否具有较高的抗成岩蚀变能力外,同时要注意岩石原生孔隙度和岩石中陆源碎屑含量对碳酸盐岩蚀变的影响,作者还强调了成岩过程中由长石等铝硅酸溶解提供壳源Sr所造成的碳酸盐矿物成岩蚀变可能表现为较高的Sr含量,这是将Sr含量作为评估方法时需要注意的,在不进行^87Sr/^86Sr测定的前提下,Mn/Sr比值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