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Servlet的Web数据库接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多种技术方案的分析和比较,选择了Servlet+JDBC作为系统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大量Web应用的分析和归类,设计了相应访问接口,实现一个访问Web数据库的通用接口系统WDIS。  相似文献   

2.
化工设备ACAD二次开发中ASI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ASI(AutoCAD结构查询语言接口)在AutoCAD R14二次开发中的应用,论述了ASI使用方法和参数捆绑、查询结果与程序变量绑等技术要点,并给出在化工设备绘图AutoCAD二次开发中应用ASI技术的一个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3.
介绍RS-485接口的主要性能,以及它在集散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主要解决RS-485与IBM-PC机和MCS-51单片机的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4.
面向CIMS的CAx信息管理与集成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制造业实施CIMS的整体设计要求,提出了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与STEP集成技术设计新型CAx信息管理与集成系统(CAx-IMIS)的基本构架,全面分析了这一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Client/Server结构与信息模型,并根据不同建模方法与技术分别给出了面向对象的产品数据管理信息模型与基于EXPRESS的零件特征信息模型。探讨了在系统实现中应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如分布式对象管理框架、基于零件的STEP信息集成以及与信息管理系统(MIS)、车间管理与控制系统的集成接口等。  相似文献   

5.
介绍利用绘图软件AutoCAD的C语言开发系统ADS(AutoCADDevelopmentSys-tem)和数据库接口ASI(AutoCADSQLInterface)开发出的弹簧绘图和管理模块,该模块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发方法体现了现代CAD的技术思想,具有直观、方便和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CIMS集框架是90年代初才提出的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从对CIMS集成框架给出定义出发,探讨了CIMS集成框架技术的背景和现状,介绍了我国CIMS集成框架的体系结构以及网络支撑环境的体系结构的理论模型和实现模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外接少量电路,完成了MCS-51单片机与MC68488的接口,再经简单编程,实现了GP-IB功能.实验证明该方案正确,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由数据库系统向专用BASIC程序提供数据是CUP软件的特点之一。本文介绍了*.WKS文件向*.DIF文件转换的方法和*.DIF文件的结构,阐明了接口程序的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基于OpenGL的用户界面管理系统UIMS,UIMS提供了直接操作图形对象的语义反馈机制.阐述了UIMS中由对象操作集建立和编辑图形对象集的运作过程,以及图形对象集的组织形式——数据有向无环图的特点.以UIMS为基础,采用继承的构造方式建立了高级图形对象集和专业图形对象集及其相应的操作集,提供了高级用户交互的界面及高级I/O 接口.设计和实现了面向对象的有限元方法(OOFEM),介绍了在FEM 领域中实施面向对象思想的策略.OOFEM 计算结果的可视化由系统的UIMS和高级图形对象主题实现.集成了UIMS和OOFEM 等五个主题,开发出应用于注塑模CAD/CAE的商品化软件包HSC.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采用MSM6255、由IBM-PC控制的液晶显示器接口硬件和电路的设计,以及液晶显示控制器LCDC硬件逻辑电路和接口程序的应用,经过设计,该液晶显示器不仅能完成文本显示,还可实现图形显示。  相似文献   

11.
高速大容量存储通道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总线的可实现数据高速、持续传输的数据通道设计方案.该方案以SCSI协议控制器FAS660为基础,用大容量的SCSI硬盘作为记录介质,由局部CPU来执行存储通道的实时控制等功能.为了便于数据的管理和组织,进一步提高数据的记录效率,以FAT32文件系统为基础,给出了适合高速数据采集的文件格式,该文件格式兼顾了自定义记录格式和直接采用通用文件格式的特点,可满足数据高速采集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2.
虚拟iSCSI存储通道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利用现有SCSI存储系统、实现虚拟iSCSI存储通道的构想,并且给出其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列举此系统和物理SCSI通道系统的文件传输速率测试对比数据,并做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虚拟iSCSI存储通道的构想是可行的,对于中小企业实现廉价的高性能网络存储系统具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盘阵列的性能,在分析单个光盘驱动器数据传输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盘阵列数据传输的理论模型。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分析了传输的数据长度、SCSI总线速度与光驱速度之比、数据分块大小对光盘阵列数据传输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法。实验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应用背景、减少总线冲突等优化设计方法,可使光盘阵列数据传输的实测并行度提高到4.236, 接近理想值。  相似文献   

1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SI Target Emulato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roduction With the explosion in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e performance and scal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have become critical issues along with the system cost-effectiveness. Storage area network (SAN)[1] is a new storage system model with excelle…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二次车速差的量化分析方法.选取深圳市54条道路,总长208.4 km,其中公交专用道长度143.8km.使用公交车和出租车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站点数据和路段数据,分析了深圳市主要道路公交专用道的车速特征.在消除公交车与出租车2类车辆行驶特性差异和公交停站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公交车与出租车之间车速差的差值关系获得了公交专用道对于公交运行所起作用的量化值,并验证了该作用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公交专用道对二次车速差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路段站点密度、站点形式以及站点位置因素对二次车速差的影响均不显著;公交专用道总体上起到了作用,使用公交专用道能显著减小高峰期公交车速与其他车辆车速的差值,提高公交运行效率,但仍有部分专用道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SCSI及SCSI设备的连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SCSI及其优秀的特性、SCSI的应用,给出了SCSI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的连通技术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公交运营成本、乘客舒适度等众多约束下提高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对公交可达性给出了新的度量方法,该方法分别以公交运营速度和公交客流量衡量空间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利用公交站点覆盖面影响系数和潜在公交客流量,研究公交站距对公交客流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公交运营速度与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公交车加减速次数等因素的内在关系,研究公交站距对公交运营速度的影响.以秦皇岛公交线路为实例,结果显示提高公交可达性的有效途径是使用不大于5 min的低发车间隔,无论公交客流量大小,最优公交站距都可以保持在600 m以下;而对高发车间隔,公交站距在900~1 400 m才能获得较高的可达性,而相比低发车间隔,公交可达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考虑无公交站台、有非港湾式公交站台和有港湾式公交站台这三种类型的城市公交道路,构建基于安全距离跟车行为的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根据南京市区道路上各类车辆的实际比例,仿真分析机动车速度与道路空间占有率之间的关系,并以非出租小汽车限行比例为20%和40%为例,研究机动车限行对公交路段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道路空间占有率在0.2以下时,小汽车限行对机动车行驶速度的影响较小;当道路空间占有率高于0.2时,小汽车限行后无公交站台道路和港湾式公交站台道路上的机动车速度提升幅度较大,而非港湾式公交站台道路上车速提升幅度远不如前两者显著,因此城市公交路段应尽量采用港湾式公交站台。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发挥"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模式的优越性,在车站与路口协同设计与控制的基础上,在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约束下,提出一种公交车行车速度优化和诱导、公交车调度的集成方法.该方法根据公交线路各个站点之间的距离、公交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各个站点的平均上下客时间,优化公交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发车时间.通过该方法可确保公交车到达有站点的信号交叉口时,利用红灯等候时间上下客;到达无站点信号交叉口时,无需停车,顺利通行,从而避免信号交叉口信号控制对公交车辆通行造成的负面影响,减少公交车在信号交叉口的停车次数和延误.基于概率论分析了该方法的效益,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一种模块化多DSP实时图像处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 VXI的双总线多 DSP实时图像处理系统 ,通过采用 VXI总线协议保证系统的模块化及模件间的可靠通信 ;同时采用专用高速双工视频总线簇解决 VXI总线带宽限制及总线争用问题 ,从而实现 DSP模件间高速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