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提出用NNN配体代替Ru(Ⅱ)PNN配合物中的PNN配体,设计得到Ru(Ⅱ)NNN配合物,并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该配合物催化分解水产氢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Ru(Ⅱ)NNN配合物上分解水产氢的机制与在Ru(Ⅱ)PNN配合物上的机制相似,但决定速度步骤的活化能垒降为147.7 kJ/mol,在Ru(Ⅱ)PNN配合物上相应步骤的能垒为157.3 kJ/mol。此外,在Ru(Ⅱ)PNN配合物上该反应为弱吸热反应;但在Ru(Ⅱ)NNN配合物上为弱放热反应,热力学上更有利。因此,可以预测Ru(Ⅱ)NNN配合物具有与Ru(Ⅱ)PNN配合物相同的分解水产氢的催化性能,且催化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具有丰富的光物理与电化学性质,在光化学、光物理、光催化,电化学、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分子识别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合物分子识别方面的研究是当今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评述了Ru(bpy)32+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主要从pH发光传感器、阳离子识别、阴离子识别、DNA分子识别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用一种双偶极Ru(Ⅱ)配合物和普鲁士蓝分别代替一个本科生化学综合设计实验中的半菁和杂多阴离子,成功地制备了双偶极Ru(Ⅱ)配合物和普鲁士蓝的静电自组装多层膜,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层膜可被均匀沉积厚达至少12层,膜中普鲁士蓝与Ru(Ⅱ)配合物之间发生较强的电荷转移作用,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荧光光谱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Co(phen)3]3+(phen=1,10-邻菲咯啉)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促进[Ru(bpy)2(tatp)]2+(bpy=2,2'-联吡啶,tatp=1,4,8,9-四氮三联苯)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对牛血清蛋白(BSA)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Ru(bpy)2(tatp)]2+、BSA、[Co(phen)3]3+和SWCNTs间相互作用明显,BSA-SWCNTs的加入促进了[Ru(bpy)2(tatp)]2+在ITO上的电化学组装,[Co(phen)3]3+的加入则促进了组装到ITO电极上的[Ru(bpy)2(tatp)]2+对BSA的电催化氧化,在连续微分脉冲伏安图上呈现一个类似于色氨酸电催化氧化的特征氧化峰.通过改变离子强度、Ru(Ⅱ)或Co(Ⅲ)配合物配体结构和BSA浓度的研究发现,增强BSA与双金属键合剂间作用的因素有利于Co(Ⅲ)配合物诱导Ru(Ⅱ)配合物对BSA的电催化氧化.此外,BSA的电催化氧化响应在0.3~1.5μmol/L BSA浓度区呈线性增加变化,Co(Ⅲ)配合物的伏安响应呈线性减小.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双金属键合剂对蛋白质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为蛋白质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合成、表征了2个类似的含有4,5-二氮杂芴的二足配体L1和L2.配体L1和L2分别含有9-(2-羟基)苯亚氨基-4,5-二氮杂芴和9-(4-羟基)苯亚氨基-4,5-二氮杂芴.配体和Ru(bpy)_2Cl_2·2H_2O在2-甲氧基乙醇中回流反应得到相应的钌(Ⅱ)配合物[{Ru(bpy)2}_2(μ2-L1)](PF6)4和[{Ru(bpy)_2}_2(μ2-L2)](PF6)_4.对这2个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这2个配合物的金属-配体核移跃迁(MLCT)吸收峰在443 nm,发射峰在580 nm.这2个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图显示在1.34 V有1个RuⅢ/Ⅱ的可逆氧化峰和3个基于配体的还原峰.  相似文献   

6.
<正>智能传感作为当今的前沿热点~([1]),在医疗保健、反恐怖主义~([2])、食品安全~([3])、环境监测~([4])、物联网(IoT)~([5])等领域有着令人瞩目的应用。开发一体化、多功能的智能传感系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它能够保证同时感知和鉴别多类物理和化学刺激~([6-7])。由于来自环境的复杂刺激通常以集成式的形式呈现~([8]),因此科研人员主要关注的重点在于,当  相似文献   

7.
乙醇-盐-水-5-Br-PADAP体系中萃取分离测定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硫酸铵存在下,5-Br-PADAP乙醇体系中Ru(Ⅲ)、Pd(Ⅱ)的萃取行为以及乙醇溶液的分相条件,讨论了影响萃取率的各种因素,实验表明:85℃水浴中,pH5.5~6.5内,该体系中Ru(Ⅲ)可完全被乙醇相萃取,但室温下,pH1.0~7.0内,Pd(Ⅱ)萃取率可达100%,而Ru(Ⅲ)不能被萃取,因此可实现Ru(Ⅲ)、Pd(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同时建立了钌的测定方法.pH5.80时,乙醇相中Ru(Ⅲ)-5-Br-PADAP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约为1.081×105L.mol-1.cm-1,Ru(Ⅲ)含量在0~8.00μg/10 mL内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012μg/mL.该法用于混合样中钌的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胡椒醛缩氨基硫脲(HBTS)与钴(Ⅱ)、镍(Ⅱ),铜(Ⅱ)和镉(Ⅱ)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合成了五个新配合物M(BTS)_2·nH_2O[M=Co(Ⅱ)、Ni(Ⅱ)、Cu(Ⅱ)和Cd(Ⅱ);n=0~3]和Cu(BTS)Ac·3H_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磁矩、~1H核磁共振谱、x一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等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6,(6):861-865
以氮杂环化合物2-(1H-咪唑-1-甲基)-1H-苯并咪唑(imb)和芳香多羧酸均苯四甲酸(H_4btec)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方法制备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Cu(btec)_(0.5)(imb)]_n(1).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由左螺旋链和右螺旋链彼此连接而成的三维结构,可以简化为4,4,4-连接的三维拓扑结构,其拓扑符号为(3~2?10~3·11)(3~2·104)(3~2?103·11).另外还对配合物1的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热稳定性以及固态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验证了Cu(Ⅱ)离子的存在能淬灭配合物的荧光.  相似文献   

10.
以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为配体,分别与铜(Ⅱ)、钴(Ⅱ)、镍(Ⅱ)合成了三种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CP发射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与与铜(Ⅱ)、钴(Ⅱ)、镍(Ⅱ)形成摩尔比为1∶1型配合物,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配合物热稳定性为:镍(Ⅱ)和钴(Ⅱ)高于铜(Ⅱ).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种新奇的Ru(Ⅱ)配合物[Ru(bpy)3](dca)I0.5(OH)0.5·3H2O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六方晶系,P6/mcc晶胞群,晶格参数为a=1.3505(3)nm,b=1.3505(3)nm,c=2.1263(6)nm,α=90°,β=90°,γ=120°.在该化合物中,配体bpy和OH-离子之间以及dca和结晶水之间都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65年加拿大化学家Allen A D第一次合成了钌的氮分子配合物[Ru(NH_3)_5N_2]X_2(X=卤离子、BF_4~-、PF_6~-等)以来,氮分子配合物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人们希望,通过氮分子配合物的研究,弄清生物固氮过程中固氮酶体系的催化机制,寻找合成氮的新型催化剂,逐步实现化学模拟生物固氮,最终有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合成氮。20多年来,合成氮分子配合物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发现许多过渡金属都能生成氮分子配合物。在这些配合物中,其它配体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卤离子、水、氨、负氢离子、取代膦、羰基、环戊二烯基等但含有卟啉环配体的氮分子配合物尚较少见。  相似文献   

13.
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氨基脲(HL)与Cu(Ⅱ) 、Zn(Ⅱ)、Fe(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新奇的Ru(Ⅱ)配合物[Ru(bpy)3](dca)I 05(OH)0.5·3H2O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六方晶系,P6/mcc晶胞群.晶格参数为a=1.3505(3)nm,b=1.3505(3)nm,c=2.1263(6)nm,α=90°,β=90°,γ=120°.在该化合物中,配体bpy和OH-离子之间以及dca和结晶水之间都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合成、表征了一个多吡啶配体(L)和相应的Ru(Ⅱ)配合物[(bpy)2RuL](PF6)2.在室温乙腈溶液中,该配合物在452nm显示特征的金属-配体核移跃迁吸收峰,在641nm显示特征发射峰.电化学测试显示配合物有一个基于钌(Ⅱ)的氧化过程和三个基于配体的还原过程.配合物与钠离子的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电化学滴定进行研究.把钠离子加入到配合物的乙腈溶液中,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加、紫外可见吸收蓝移、基于钌(Ⅱ)的氧化峰向阴极移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1种新的N-取代异羟肟酸钴(Ⅱ)配合物CoL2^1和3种异羟肟酸钴(Ⅱ)氧加合物,并以元素分析、IR、^1HNMR和MS进行了表征,考查了异羟肟酸钴(Ⅱ)配合物及其二氧加合物对邻二甲苯的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环庚酮缩氨基硫脲Sn(Ⅱ)、Pb(Ⅱ)配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在非水溶水剂中合成了环庚酮缩氨基硫脲(HL)与Sn(Ⅱ)、Pb(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量子点通常是指尺寸小于100 nm的纳米粒子,并由IIB-ⅥA(如:CdSe)或IIIA-VA(如:InAs)元素组成,可吸收某波段的光并被激发放射出其它波段的光~([1-2])。量子点由于其特有的量子效应特性,被广泛用于生物检测荧光标记~([3])、太阳能电池研究~([4])、半导体器件研究~([5])等。  相似文献   

19.
自1961年 M.Blau 等人提出用~(75)Se-硒蛋氨酸进行胰腺显影以来,虽然它的物理半衰期(120 d)和生物半衰期(140 d)都较长,并对胰腺的摄取也不大,但至今仍是主要的胰腺显影剂。从六十年代末开始,人们试图用各种其他放射性核素如~(11)C~([3-5])、~(13)N~[6]、~(18)F~([7-8]),各种放射性碘~([9-10])和~(99m)Tc~([11-15])标记氨基酸及肽类来代替~(75)Se-硒蛋氨酸,但多数还是处于研制和动物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钴(Ⅱ)、镍(Ⅱ)、铜(Ⅱ)和锌(Ⅱ)与水杨醛缩异烟肼Schiff碱的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磁矩以及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组成可表示为M(HL)_2·xH_2O(M=Co(Ⅱ)、Ni(Ⅱ)、Cu(Ⅱ)和Zu(Ⅱ),x=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