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工频绝缘测试中电极间隙表面电阻变化及间隙宽度对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测量值的影响,发现用凡士林——间隙表面电阻T网络模型[1]说明绝缘测试中负损耗效应来源方面还存在些问题。在此基础上用间隙T网络得出了因间隙表面电阻变化而产生负损耗的条件,最后指出工频绝缘试中电极间隙应当尽可能小而不应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用高温超导薄膜YBa2Cu3O7(YBCO)/LaAlO3(LAO)和Tl2Ba2CaCu2O10(TBCCO)/LAO制作共面微带谐振器的方法及进行微波表面阻抗测量的原理和相关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较低时(对YBCO/LAO,T<70K;对TBCCO/LAO,T<80K),薄膜表面电阻随温度没有显著的变化.7GHz频率下TBCCO/LAO薄膜在77K和94K时的微波表面电阻值分别为120μΩ和250μΩ;同频率下YBCO/LAO薄膜在49K和77K时的微波表面电阻值分别为309μΩ和520μ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矿用塑料涂覆布试样热、冷空气老化前、后表面电阻变化的试验分析,初步得出了表面电阻变化的规律,对今后的生产、储存和系统试验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型防静电剂,考察了Li/O、防静电剂浓度、涂层厚度、涂层液pH值、温度、湿度等与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表面电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聚乙二醇-马来酸酐-丙二胺与Li盐构成的该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型防静电剂具有较低的表面电阻,可满足感光胶片PET片基防静电的要求.配制该防静电剂时Li/O应控制在7.5,浓度控制在4%~6%为宜,涂布时防静电涂层厚度宜控制在1.0μm左右,防静电剂表面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湿度对抗静电剂表面电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氨纶导电织物,并对其在静态以反应力作用下的信号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列出在动静态情况下导电织物表面电阻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探讨了导电织物在定速伸长时,经纬向表面电阻稳定性以及表面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在定长收缩与定长伸长时表面电阻的曲线关系以及在反复拉伸了导电织物表面电阻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在应力作用下,导电织物经纬向的变化趋势各异。它受聚苯胺分子问的排列以厦织物松弛时间的彰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化学聚合和电化学聚合法在棉织物表面沉积聚吡咯,分别制备了两组聚吡咯/棉导电织物.测试了导电织物的表面电阻、厚度方向上的电阻、交流信号下的交流阻抗,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两种聚合方法制备的试样在表面电阻、厚度方向上的电阻及交流阻抗等电性能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试样的电化学阻抗谱之间存在不同的性能特征,电化学聚合制备的导电织物和人造汗液之间所形成的双电层电容大于化学聚合制备的试样,且前者在人造汗液中的转移电阻明显小于后者.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电化学聚合的聚吡咯不仅覆盖了棉纤维的表面,而且有向空间生长聚集的现象,导致聚吡咯比表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7.
等离子微弧氧化膜的抗静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离子体微弧氧化技术可以在铝合金表面原位生长20~200μm的陶瓷氧化膜,该膜具有很高的硬度,大大改善铝合金表面的耐磨、耐蚀特性.对于某些抗静电要求较高的电子元件,除需有较高的耐磨、耐蚀特性外,还要求表面电阻控制在106~1010 Ω之间.通过对氧化膜厚度的调整,可有效地控制表面电阻的大小,从而满足抗静电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的无机工艺路线,在普通陶瓷管上制备Sb、F共掺的SnO2薄膜,研究了薄膜表面电阻与掺杂量、浸涂次数以及薄膜的发热温度的关系,其表面电阻最低为8Ω/□,薄膜的发热温度可达600℃以上,将其作为ClO2反应管的面源加热介质,通过改变电热膜面积,形成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的双梯度反应方式,大大提高了反应物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MgB2超导膜:几种制备方法和样品性质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利用化学气相沉积、脉冲激光沉积和电泳技术在氧化物单晶基片MgO(111)和c-Al2O3上制备了MgB2超导薄膜和厚膜.所制备的样品均为c轴取向生长或c轴织构生长.三种方法制备的样品的零电阻转变温度分别为38,38.4和39 K.薄膜的临界电流密度在15 K,0 T时高达107A/cm2,达到了目前国际报道的最好水平.薄膜的微波表面电阻Rs在10 K,18 GHz下约为100μΩ,可以和高质量的YBCO薄膜的Rs值相比拟.  相似文献   

10.
将飞机油箱专用抗静电涂层与不同质量分数二乙二醇甲醚溶液进行浸泡,分析检验涂层在浸泡后的颜色、铅笔硬度、附着力、冲击强度、柔韧性和表面电阻等关键指标的变化情况,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别检测涂层分子结构、表面形态和元素组成的变化.实验表明:随着二乙二醇甲醚质量分数的不断增加,涂层的力学性能和导静电性能都有不同程度下...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松藻矿区地质采矿条件,从弹性力学和随机介质理论出发,导出了采动地表溶洞顶板拉裂及稳定性计算模型;建立了溶洞跨距、埋藏深度及开采移动变形之间的数学关系;分析了在松藻矿区基岩裸露条件下,浅地表溶洞受采动影响的变形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12.
鳜消化道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对鳜消化道粘膜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描述了消化道各部分表面结构的特征并对鳜消化道上味蕾的类型和分布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鳜的味蕾广泛分布于口咽腔中,主要有3种类型.食道粘膜的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微脊结构.鳃弓上有成排的小齿,排列整齐,可见杯状细胞.胃粘膜上皮细胞界限清楚,胞体圆型突起.中、后肠表面分泌物逐渐增多. 该文还讨论了硬骨鱼类消化道表面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具有部分开口的方形空腔内的非稳态及稳态的二维层流自然对流传热的数值分析结果。方形空腔由两个水平绝热壁、一个竖直加热壁而另一个竖直壁为冷壁但具有变化的开口度组成。数值结果覆盖了雷利数Rα=10~3~10~6及开口度Y_0=0.0~1.0。结果表明开口度对空腔内的自然对流流动与传热有显著的影响,且影响的程度随雷利数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齿轮挤压成形型腔流曲线曲面造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曲线曲面外型能极大地减小运动物体前进过程中的阻力,是曲面造型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文章基于这种理论把流曲线曲面造型引入到齿轮挤压成形型腔曲面设计中,系统地讨论了齿轮挤压成形型腔流曲线曲面参数方程的构造原理和建立方法,并应用Pro/ENGINEER建立了型腔的几何模型,初步实现了流曲线曲面型腔造型基本理论、数学建模和相关算法。  相似文献   

15.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原理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工作原理及器件的设计方案,并设计出激射波长为980nm,InGaAs/GaAs多量子阱作为发光材料,氧化物限制电流,衬底面出光的基横模低阈值的器件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对介质谐振器法测量高温超导薄膜微波表面电阻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测试系统的损耗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由四个不同直径、相同高度的蓝宝石构成四个谐振器,对同一组铜膜进行测量,根据金属表面电阻与频率的关系,分析测试装置的损耗,从而更精确地测出薄膜的表面电阻.经实验证明,此方法能得到比传统测量更为精确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MB2/SiC复合材料高应变速率超塑性及空洞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MB2/10%SiC复合材料的超塑性,并对不同应变量拉伸试样轴剖面上的空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呈现出高温高应变速率超塑性。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空洞,空洞在颗粒/基体界面上形核,其生长服从指数定律。  相似文献   

18.
弹体对岩石的侵彻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一强度理论作为岩石的破坏准则,基于动态空腔膨胀理论研究了弹体侵彻岩石靶时所受的阻力,以及刚性弹体对岩石的侵彻深度,并分析了破坏准则、弹头形状、摩擦系数等因素对侵彻深度的影响,与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弹体初始速度低于1200m·s-1时,采用双剪强度理论的计算结果与试验资料符合较好,该模型是合理的,可作为相关问题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细应  王永康 《江西科学》1992,10(4):206-209
运用空心阴极离子镀设备在高速钢表面以不同的工艺沉积了(Ti,Al)N涂层,并对该涂层的硬度、结合力、耐磨性、抗氧化性以及切削寿命进行了试验,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A three-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a 150-t top-blown converter.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ance heights on the cavity shap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volume of fluid (VOF)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can reflect the actual molten bath surface waves impinged by the supersonic oxygen jets. With increasing lance height, the cavity depth decreases, and the cavity area, varying like a parabola,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The cavity area maximizes at the lance height of 1.3 m. Under the three different lance heights simulated in this study, all of the largest impact velocities at the molten bath surface are between 50 m/s and 100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