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上游单一制造商,下游寡头竞争的纵向关系结构下,构建上游生产商差异化生产策略和下游双寡头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买方抗衡势力存在与否情况下上游厂商不同的策略选择对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效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上游厂商可以通过生产互补程度较高的产品提高企业利润;当其中一方零售商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产品互补性越强,上游企业利润越大.当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考察了不同策略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上游单一制造商,下游寡头竞争的纵向关系结构下,构建上游生产商差异化生产策略和下游双寡头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买方抗衡势力存在与否情况下上游厂商不同的策略选择对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效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上游厂商可以通过生产互补程度较高的产品提高企业利润;当其中一方零售商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产品互补性越强,上游企业利润越大.当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考察了不同策略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技术溢出与上下游厂商合作创新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下游厂商采取产品创新条件下,利用Cournot数量竞争模型,比较研究了产业结构、技术溢出效应对上下游厂商合作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垄断性的上游市场结构更有利于下游厂商从事创新活动,竞争性的上游市场结构更有利于上游厂商从事创新活动.在垄断性产业结构下,上游产业利润和社会福利随着技术溢出效应的增大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在竞争性产业结构下,上游产业利润和社会福利随着技术溢出效应的增大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而下游产业利润不变.  相似文献   

4.
纵向一体化与R&D投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由一个上游和一个下游企业组成的体系中,每个企业通过R&D可降低产品成本,研究了企业R&D投资和下游产品产量随纵向一体化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纵向一体化之后,每个企业的R&D投资和下游产品产量,行业利润,消费者和社会总福利均增加,在纵向一体化之前,R&D投资和下游产品产量较少的原因是每个企业作出决策时没有考虑另一个企业的利润,以一个物例对研究结果作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对策论的方法,讨论某种商品市场只有一个本国企业和一个外资企业参与竞争的情况下,政府对外资企业在本国市场销售份额的策略,结论是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净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情况下,政府的策略要视外资企业边际成本和本国企业的边际成本而定.当外资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本国企业边际成本时,政府应规定外商企业的产品全部外销,否则,应规定外商企业的产品全部在本国市场销售.  相似文献   

6.
以供应链纵向关系为研究背景,构建了一个上游制造商垄断且下游零售商竞争的纵向市场结构,并运用两阶段博弈模型考察由于下游零售商规模差异化而产生的买方势力对上游制造商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下游大规模零售商的买方势力的增强能够有效促进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投入,与此同时,产品的零售价格和上游制造商的利润收益随买方势力的增强而降低,但对批发价格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主要取决于买方势力的大小.当买方势力较弱时,制造商会随着下游大规模零售商买方势力的增强而不断提高小规模零售商的批发价格;当买方势力较强时,上游制造商会随着大规模零售商买方势力的增强而降低小规模零售商的批发价格.  相似文献   

7.
从产品纵向差异的角度出发,考虑市场完全覆盖和市场部分覆盖两种情形,对单个厂商单产品、多产品质量歧视和两厂商两阶段、三阶段质量定价选择均衡策略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得出了两种情形下单个厂商的最优质量价格选择、两厂商两阶段子博弈精炼均衡以及三阶段Stackelberg均衡策略,同时对质量边际效用、消费者离散情况下的质量价格确定进行了分析.最后以简单的算例对单个厂商产品策略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纵向差异化模型,研究了寡头竞争市场中,当消费者对产品环境质量具有不同偏好,差异化厂商进行产量竞争和价格竞争时,产品排放标准对产品环境质量、产业总污染排放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厂商进行产量竞争时,产品排放标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产业污染排放,提高社会福利;厂商进行价格竞争时,产品排被标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业污染排放,减少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9.
对网络效应条件下纵向结构专利联盟的决策和构建动因进行研究,建立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在第一阶段,在上游专利市场专利联盟设定单位联盟许可费率;在第二阶段,在下游最终产品市场纵向一体化企业进行产量竞争.计算网络效应条件下的专利联盟许可费率、消费者需求以及专利联盟成员利润,结果表明:网络效应能够降低单位专利联盟许可费率;消费者需求随着网络效应的增强逐渐提高;获取网络效应所带来的好处是厂商组建专利联盟的重要动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下游对上游持股情况下的上游占优三级供应链模型.采用外包理论中买卖结构的土耳其模型为基本框架,并在下游分为两条支链,运用博弈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比较了在无持股与有持股情况下铁矿石的均衡价格以及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利润分配.最后模型分析结果揭示了下游持股对供应链整体及其他支链的影响.当某一支链的下游对上游垄断的供应商持股时,会增加自身和上游供应商的利润,但同时也会对另一条支链的下游利润和产量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垂直性R&D合作的成本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D的垂直溢出提高了厂商的R&D水平,垂直的R&D合作促进了整个产业的研发投资。以各厂商从R&D投资中所获得的利润增量占总利润增量的比例作为各厂商成本分担比例,考察了上下游厂商成本分担比例和R&D合作后上下游厂商净收益与垂直R&D合作体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上游厂商R&D成本分担比例随着参与合作的下游厂商数目k的增大而增大,下游成员厂商R&D成本分担比例随k的增大而减小,但是上游厂商净收益随着k的增大而增大,下游成员厂商净收益随着k的增大而减少,因此,上游厂商所确定的R&D最佳合作规模大于下游成员厂商的R&D最佳规模。  相似文献   

12.
在Dixit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般竞争市场条件下Aoki合作对策企业进出市场的行业模型,并讨论了企业进出市场沉没资本、产品市场价格、变动成本、企业内部利润分配参数、价格波动因素参数对企业进出市场最佳时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由两个零售商和一个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基于存在Bertrand竞争的两零售商的成本信息共享模型,研究了供应链中的零售商与供应商最优期望收益的影响因素及其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信息共享组合下,各零售商的收益与零售商成本方差成正比例关系,与零售商所售产品的替代系数成反比例关系,与零售商间成本的相关系数成反比例关系;供应商的收益与零售商所售产品的替代系数成反比例关系。当信息共享存在时,供应商的收益与零售商成本方差、零售商间成本的相关系数成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成本信息共享下供应链成员收益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由2个零售商和1个供应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基于存在Bertrand竞争的2零售商的成本信息共享模型,研究了供应链中的零售商与供应商最优期望收益的影响因素及其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信息共享组合下,各零售商的收益与零售商成本方差成正比例关系,与零售商所售产品的替代系数成反比例关系,与零售商间成本的相关系数成反比例关系;供应商的收益与零售商所售产品的替代系数成反比例关系。当信息共享存在时,供应商的收益与零售商成本方差、零售商间成本的相关系数成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加盟店组成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考虑制造商成本信息不对称时,政府差异化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影响问题。方法 运用博弈理论建立制造商和加盟店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设计加盟店销售契约,采用运筹学非线性优化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不对称信息和政府补贴对供应链参与者的影响、政府补贴对信息价值的叠加影响,并给出了数值算例。结果 差异化补贴总能激励制造商提高产品绿色度水平与绿色生产效率,实现加盟店利润增长;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加盟店的利润损失,只有当生产效率较高时,制造商才能从不对称信息中获得信息租金;低成本类型制造商始终只能获得保留利润。无论效率高与低,补贴总会进一步加剧加盟店的信息劣势;制造商生产效率较高时,供应链内部利润实现转移而整体效益不会受损,进而规避不对称信息带来的不利影响。补贴会进一步加大不对称信息对供应链的影响,而且会随着制造商绿色生产效率的高低发生变化。结论 差异化补贴能激励加盟店与绿色生产效率高的汽车制造商合作,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不对称信息对制造商及加盟店的收益会产生影响,补贴不仅能扩大高效率制造商的信息优势,而且对信息价值具有叠加...  相似文献   

16.
信号传递下的企业债务期限结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的债务结构是企业资本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从信号传递博弈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完全信息如何影响企业选择其债务期限结构及分离均衡存在的条件.通过分析银行及企业目标取向及行为机制,并建立二者之间的不完全信息信号传递动态博弈模型.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信贷配给所带来的交易费用足够大时,高质量企业将选择更多的短期债务来传递企业高质量的信号,而差企业则无法进行模仿.  相似文献   

17.
构造了上游双头垄断,下游多厂商的产业结构模型,研究了上游在位企业面临进入威胁时的兼并模式选择.发现兼并战略选择取决于下游企业的数量及上游市场进入成本;即使不考虑规模经济,一定条件下,横向兼并仍是企业的均衡战略.揭示了政府和企业兼并方式中的利益冲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