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研究独塔斜拉桥的动态特性。用来回跳车、风、锤击等方法测试了系统的自振频率。并进行了综合分析;用锤击法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用动态分析仪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系统的各阶阻尼比和模型。并对整桥 特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针对打桩过程中桩体容易损坏的现象,提出一种在锤体内腔填充质量块的组合锤头打桩的新型锤击模型。运用键合图理论对锤击系统建模,为模拟打桩反弹时各质量块与垫层接触、分离的非线性特性,引入开关类量的键合图元件功率结型结构(SPJ),采用集中参数搭建锤击系统的键合图模型,据此建立可统一表达系统所有运动状态的数学模型。利用量纲一分析法推导锤击力的数值解,并基于Matlab软件仿真分析填充质量块和垫层参数对锤击力的影响。通过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合锤头时,锤击力波形出现2个峰值,且峰值减小,这不仅可以保护桩体,而且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各参数中,填充质量块和锤垫对锤击性能的影响最大,砧坐垫的影响次之,桩垫的影响最小。该模型可用于锤击系统的参数优化研究及动态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行车车架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思远 《河南科学》1994,12(4):327-330
利用锤击法对自行车车架作结构动态特性分析,得到了车架的前七阶固有频率、阻尼,证实了自行车车架主管与上弯梁交点处振动疲劳断裂的原因。并根据所得数据做结构设计修改。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五吨叉车模态试验中的几个技术问题.提出了用减压轮胎作支承来进行现场测试的方法,取得较好的边界模拟的效果.还讨论了锤击参数的选择、激励点和响应点的选择等问题.指出了对大型结构件的动态特性试验,锤击法具有特殊的优点,只要掌握试验和数据处理技术,同样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某厂生产的某型农用三轮车用户反映车架易断裂,作者对该车车架进行了动态特性测试。 在车架上设40个测点,用锤击法(输入为力,输出为加速度)。经SD-375动态数据分析仪求得频响函数并经HP9816用SMS公司的SAS3.0软件识别出模态参数(见表1)。 为检验测试的可靠性,作者同时用正弦法进行测试(“1172”频响函数分析仪),其结果与锤击法基本吻合(见表2),说明测试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用阶跃响应法研究热工水力学实验系统的动态特性。给出了热工水力学实验系统不同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参数。在诸如系统辨识、核反馈实验等含有动态过程的模拟实验中,这些参数是必须考虑的。该实验是在HRTL热工水力学实验系统上进行的,系统的动态响应是用阶跃信号响应描述的。实验结果为其他动态过程实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用有限元法对单桩的锤击贯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沉桩引起的土体动应力反应峰值,并以此作为土的前期固结应力,进行使用期桩土共同作用分析,得到桩基的承载特性.初步实现了在桩土共同作用分析中对沉桩影响的真正考虑.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较好吻合验证了本文锤击沉桩数值模拟及考虑沉桩影响的桩土共同作用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锤击法测量,经数字信号分析仪处理得到JR2机械手频响函数数据;再根据复模态理论应用计算机识别出全部结构系统模态参数;并进行了动态性能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相关性在结构模态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充液管道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以及相应的振型,并通过锤击试验得到试验模态频率及振型,对计算模态和试验模态进行振型相关性分析,验证了管道有限元模型,为充液管道动态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车辆动态负载高度时变性和随机性对电动汽车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影响特性并实现电机驱动系统性能评价分析,基于车辆行驶工况动态负载特性,在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数学模型及车辆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电动汽车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及电动汽车动态载荷仿真模型.并根据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2个典型工况对建立模型进行了实时仿真,得到了开关磁阻电机主要性能参数随车辆动态载荷变化的响应曲线.分析并评价了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在各工况下的动态驱动特性,仿真结果对电动汽车车型设计及改进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压大电流母线桥的降噪难题,建立了某型号母线桥的全三维数值模型,应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综合分析法,对其进行了振动声学数值计算.计算过程中,以电磁场分析结果作为振动分析外激励载荷,进行振动响应分析,再以振动响应计算结果作为声学边界条件,采用间接边界元法,对母线桥声学特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仿真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仿真结果改进结构,实验验证其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克服传统桥梁监测技术施工难、成本高和观测点少等不足,利用视觉技术实现了非接触式桥梁振动状态监测。该方法包含视频数据采集、视频数据分析与结果可视化等3个环节。其中,视频数据分析环节又包含3个步骤:首先,对视频中的稳定像素点进行定位;然后,根据视频中稳定像素点的数值变化,由视频数据挖掘方法建立视频热噪声模型;最后,由视频热噪声模型计算出视频中桥梁各局部位置上的振动频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侦测到桥梁可见结构部件上出现的人眼不易察觉的微弱振动,并对桥梁不同局部位置上出现的振动频率进行同步定量测算,从而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成本合理、通用性好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斜拉桥进行试验模态分析,对验证设计、建立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以及桥梁安全运行状态进行评估。采用环境脉动法对仙桃汉江公路大桥进行模态试验分析,取得了该斜拉桥振动的较为正确的模态频率、阻尼及较理想振型,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模态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也为大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使得大桥长期安全运行的健康监测评估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公路桥梁的车桥耦合振动响应问题,提出基于ANSYS单一环境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响应数值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桥梁与车辆模型均独立建立于ANSYS环境下,其耦合作用关系通过APDL编程语言计算并将其在任意时刻施加于车辆及桥梁结构,最终得到振动的时程响应。通过与相关文献的对比验证,发现该方法正确可行,适用于复杂行驶工况的计算,易于工程人员操作。利用该算法研究了当车辆上桥速度、出桥速度变化时,车辆匀变速行驶通过简支梁桥时的车桥耦合振动响应,以及当桥面出现局部凹陷时,凹陷位置、车辆行驶速度变化时的车桥耦合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加速度传感器的高速动态车辆超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动态车辆超载检测,基于微加速度传感器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高速动态超载检测方法.桥梁采用简支梁模型,车/桥相互作用模型化为两个具有固定间距点力匀速通过桥面,系统分析了两点力情况的桥梁振动,建立了两点力情况下桥梁振动与力的函数方程,从而奠定了基于微加速度传感器的实际车辆超载检测的理论基础.同时利用先进微传感器搭建了高速超载车检测试验平台,进行了传感器安装位置选择的研究.理论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进行高速动态超载车辆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大跨度斜拉索输油管桥模型实验的相似条件,并以某大跨度管桥为例,采用两种不同的边界条件,对某大跨度斜拉索输油管桥固有振动进行了模型实验,通过实验,测得到了管桥的前几阶自振频率并与有关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验证了文中的实验方法的可靠性,提出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预报类似柔性结构体系的固有振动频率。  相似文献   

17.
桥梁固有模态的识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所编制的实桥环境随机振动测试数据处理及固有模态识别程序EDPFDM,该程序以频域法为基础,可对经实桥分组环境随机振动测试面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快速自谱、互谱及相位差和凝聚性分析,从而识别出桥梁的固有模态有对应的结构阻尼比的估计范围,以香港汲水门大桥固有模态环境随机振动测试为实例,结合用MSC-NATRAN通用程序的模态分析结果,证明了程序EDPFDM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桥梁横向抗风设计和抗震设计的重要基础,提出了一种计算上承式钢板梁桥水平横向振动固有频率的计算方法.根据贝努利-欧拉梁振动理论,建立了上承式钢板梁桥水平横向振动的振动方程.考虑桥梁连接系的作用,给出了水平横向弯曲刚度的表达式,从而求出了上承式钢板梁桥水平横向振动的固有频率.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且有良好的近似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结构振动理论和系统识别技术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桥梁损伤的五种诊断方法,即振动模态参数识别法、动力响应及动力系数法、超声波法、冲击回波诊断法和自然电位法,并对这些方法的特点和应用作了比较。同时提出了混凝土损伤识别的四种方法,即模型修正法、动力指纹分析法、神经网络法和专家系统法,并系统介绍了这四种方法的特点。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损伤诊断和损伤识别,正确客观的评估桥梁的承载力和安全状况。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评估桥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ridge structures, such as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mode shapes and model damping ratio, are the basis of structural dynamic computation, seismic analysis, vibration control and structural health condition monitoring. In this paper,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a highway bridge over a railway on No.312 National Highway and the ambient test is carried out in si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are studied using the finite-element analysis and ambient vibration measurement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s that the frequency differences of the modes range between 0.44% and 8.77%. If the measurement is more reliable,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updating is necessary. Thus, a set of design variables is selected based on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bridge is updated based 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he results of model updating show that the proposed updating method in this paper is more simple and effective, the updated finite element model can reflec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better, the analytical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amage identification and health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the bri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