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闽南近海条纹斑竹鲨为研究对象,研究肝体指数和肝脏含油率的周年变化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的肝体指数(LSI)的变化主要是由肝脏含油率的波动引起的,而肝脏含油率的变化与生殖活动有关;1龄鱼个体LSI和肝脏含油率变化不大,而2龄鱼以后的个体之间差异显着,我们推断,有些2龄鱼的肝脏开始储存大量脂肪为初次性成熟储存能量,条纹斑竹鲨的初次性成熟年龄应为3龄.而且成熟个体的肝体指数与肝脏含油率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3月至6月存在一个高峰;而未成熟个体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推测条纹斑竹鲨的生殖季节在3月至6月之间.  相似文献   

2.
昆虫的雄性附腺是其内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雄性附腺的分泌物在交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对精子进行保护,贮存和活化,增强精子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雄性附腺分泌物对雌虫的生殖活性有很大的影响,几乎包括了雌虫生殖行为的所有方面.如改变雌虫的行为(显著诱导性不敏感性,降低性吸引力),增强产卵力,促进排卵,对产出卵的进行化学上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双斑蟋求偶交配产卵的行为学特征,揭示这种生理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将成对的双斑蟋成虫放入实验箱内,连续观察它们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并记录。将经过交配的雌性双斑蟋单独放入实验箱内,对产卵过程中的特定行为进行详细观察。结果:双斑蟋的求偶以雄性召唤鸣叫开始,相互探求,转而发出求偶鸣声;双斑蟋以雄下雌上的体位进行交配,雄性蟋蟀尾端上翘对准雌性生殖孔,排出精胞完成交配;双斑蟋的产卵行为包括:探索、决定位置、产卵器刺入、产卵器微提、休止期、排卵、产卵器收回等。结论:双斑蟋交配主要以雄性蟋蟀鸣叫探索为主导行为,雌性蟋蟀性选择为交配成功关键,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育苗传统亲本选择投放关键参数(亲本"公3母2",选择投放雌雄性比2~3:1)的科学性,通过设置不同性比的交配实验,对中华绒螯蟹交配前后的生殖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该体系下(本文代表雌雄性比为3:1组),交配后与性比1:1组一样,纳精囊内始终存乳白色精液精荚等雄性产物,抱卵个体并没有出现诸如性比5:1组中纳精囊中因缺乏精液精荚而流产现象。随着性比的提高,各组无论雄性输送还是雌性纳精囊中储存雄性产物的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震荡,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前期观察发现:这些差异可能主要与中华绒螯蟹随机交配及雌蟹未产卵之前可以多次与同一或不同雄蟹交配的生殖策略有关。因此,该参数充分兼顾了中华绒螯蟹生殖的生物学特性,保障了雌蟹交配个体均能成功抱卵,具有相当的精准性,同时这也解释了多年以来中华绒螯蟹育苗单位始终采用该参数而没有出现精子限制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进行桑天牛成虫饲养,并对其取食、交配、产卵、刻槽等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桑天牛成虫在同一构树枝上取食时有部位选择行为,其先试探选择2~5个部位,选定后连续取食;雌虫的日取食量明显大于雄虫;成虫求偶交配行为分为求偶、抱对、交配、拆对等阶段;雌成虫刻槽产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可明显区分为位置选择、咬槽、产卵、封槽4个阶段。成虫取食高峰期为6:00—8:00,次高峰期为12:00—14:00,上午取食量占日取食量的一半以上;求偶时间可达78~148 s,平均约119.56 s;每次交配的持续时间为312~605 s,平均约445.62 s;雌成虫咬刻槽的时间为15~25 min,每产1粒卵的时间为3~5 min;桑天牛成虫在1 d内产卵最多的时间段是20:00—22:00,约占日产卵量的1/3;产卵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雌成虫交配后可持续产卵1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光暗周期14L/10D、恒温28℃、相对湿度75%的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樟巢螟成虫的交配行为和雌蛾的产卵行为.结果显示:樟巢螟成虫在光周期不发生交配行为,进入暗周期后少数雌雄蛾开始发生交配行为.从暗周期5h开始雌雄蛾交配率明显上升,并且在暗周期6.5~7 h达到交配高峰期;不同日龄成虫的交配率不同,以2~3日龄的成虫交配率较高,高峰期交配率达到43%;樟巢螟雌雄蛾的交配行为依时间顺序可以分为预交配期和成功交配期2个过程.雌雄蛾间的交配主要发生在暗周期5~9h.雌蛾产卵全程都在暗周期内,交配后第1天有少许雌蛾开始产卵,第2天产卵雌蛾开始大量增加,第3天时达产卵高峰,而第4天产卵量急剧下降,其中在第2天和第3天达到产卵总数的84%;室内条件下卵块为2~3层的层堆,每卵块平均47.6粒.雌雄蛾的交配率及雌虫产卵量和虫龄有着显著的曲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在岷江汶川、茂县江段,进行了石爬鮡属鱼类繁殖生物学野外调查研究。石爬鮡常生活在水流湍急的山涧溪流中,属急流产卵鱼类。繁殖季节为6-7月,繁殖水温15-18℃。雄鱼具有特殊的生殖器官,表现为发达的、延伸于体内并可伸缩的生殖乳突,行体内授精方式。雌鱼生殖腺为封闭卵巢1个。成熟卵的受精和产出是非同步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狼蛛科豹蛛属的星豹蛛和拟环纹豹蛛雄蛛分别在两种雌蛛释放的拖丝上的求偶行为差异,验证两种豹蛛雌蛛拖丝上化学信息物质在物种识别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两种雄性豹蛛在同种雌蛛拖丝上的求偶潜伏时间都显著短于在异种雌蛛拖丝上的求偶潜伏时间,两种雄性豹蛛在同种雌蛛拖丝上的求偶强度都显著强于异种雌蛛拖丝上的求偶强度.可见雄性豹蛛能通过雌蛛拖丝上的化学信息物质进行种内识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光周期亚急性暴露对雄性斑马鱼繁殖行为的损害及对正常配对雌鱼繁殖行为的干扰效应.[方法]设置12 h光照:12 h黑暗(对照)、6 h光照:18 h黑暗(短光周期)和18 h光照:6 h黑暗(长光周期)共3种不同的光周期,连续暴露处理雄性斑马鱼成鱼7 d,在处理结束后将雄鱼与未进行上述暴露处理的雌鱼配对繁殖,统计雌雄斑马鱼的各种繁殖行为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长、短光周期组雌雄斑马鱼相遇频次、追逐频次均无明显变化;2)长、短光周期组雌雄斑马鱼同时进入产卵区的频次和时间均明显减少;3)长、短光周期组雄鱼单独进入产卵区的频次和时间均明显减少,与长光周期组雄性配对的未暴露雌鱼单独进入产卵区的频次和时间也明显减少.[结论]不同光周期亚急性暴露严重干扰雄性斑马鱼的繁殖行为,这一行为的变化对与之配对的未进行相同暴露处理的雌鱼产生明显的协同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桑天牛成虫性比、扩散、补充营养、交尾、产卵等习性,初步研究了60Cor射线对雄虫寿命、卵孵化及幼虫死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雄虫占60%,1次飞行60米,至少活37天,雌雄虫交尾均不止1次,雌虫能产47粒卵;随着照射剂量增加,处理雄虫死亡率、孵化幼虫死亡率和卵孵化率降低.雄虫径10O0—7000拉德照射,卵孵化率70.2%,而对照试验卵化率84.4%,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校图书馆行为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图书馆行为文化的科学内涵,结合工作实践,从领导行为文化建设、队伍行为文化建设、读者行为文化建设3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行为文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2.
蚜虫行为包括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群行为等,本文简要介绍了蚜虫的迁飞行为、报警行为、蚜蚁共栖行为、蚜菌共生行为等相关知识,指出通过对蚜虫行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为发生机制和方式等,为蚜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羊群行为,提出了一个包含所有投资者的羊群交易模型.通过一定的假设和计算,模型表明,羊群行为增加了价格波动,并且跟风者必定招致资本损失.同时通过对机构间跟风行为与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之间跟风行为的比较研究,指出机构间有必要存在一定的跟风行为,而且投资的机构化有助于减少由于跟风而带来的资本损失.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安全生产领域中人的行为的认识不清晰等问题,认真分析了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以及人为差错和人的不安行为的区别,从行为的主动性和被动性,行为所处的阶段以及行为意识的深浅对人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安全生产中不同种类的行为,采取的控制措施应有所不同,对于情境行为要通过行为和需要之间的联系进行激励和抑制,对于知识缺乏型不安全行为应通过教育培训方式来预防,对于信息不完整型不安全决策行为,则通过科学技术和有效的信息收集手段来控制。该理论研究对企业安全行为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危险行为概念的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危险行为的研究在西方已进行了十几年,但我国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从危险行为概念的提出入手,对危险的概念和有危险的涵义进行了心理学的诠释,在介绍危险行为的种种表述的同时也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并对与危险行为相关的两个概念加以区分,指出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主导产业是地区产业结构的核心.我国地区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主导产业不明确的现象,又存在着主导产业严重趋同的弊端,不合理的经济行为是造成这种弊端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经济行为主体的角度,对我国地区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市场行为、企业行为进行分析,提出对这三种经济行为进行必要规范的思路,旨在促进地区主导产业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依据健康信念模型理论对大学生健康行为知识知晓率、健康动机和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健康信念模型的有效性。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健康行为知识均得分为5.83分,且存在性别差异、地域差异,男生高于女生(P=0.0070.01),城镇学生高于乡村(P=0.0160.05);健康动机均得分为87.19分,乡村学生强于城镇(P=0.0120.05);健康行为知识与动机具有低相关(r=0.284),健康动机与运动强度具有低相关(r=0.124)。健康行为知识是激发健康动机的必要条件,但健康行为知识与动机并不一定能够预测或干预锻炼行为,表明健康信念模型还存有不足。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行为建模方法难以描述行为语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次的用户行为元模型以及一种基于页面元数据的Web用户行为建模方法.该方法从URL的访问、活动、事务3个层次建立Web用户的行为模型,并对页面元数据获取以及在URL的访问、行为、事务之间转化等问题进行了说明.方法及模型不仅描述了用户访问序列信息,还增加了访问内容的局部主题和关键词等信息,为进一步获取Web用户的行为语义特征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通过西安交通大学的Web教学系统验证表明,利用所提方法获得的序列划分准确率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春季对池内饲养的成体微尾鼩的发情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微尾鼩交配期可持续3-5d,交配行为多发生在21∶00-01∶00时,每晚可交配10±2次.发情期雄体活跃雌体少动,发情行为主要分为绕嗅、咬颈、爬跨、交配等过程,其中咬颈行为存在于交配的全过程,对交配活动能否成功地完成起着重要作用.交配过程中雌体有逃避、攻击等反交配行为,但雄体却表现出强烈的交配欲望,二者对外来雄体表现出强烈的敌对性而对外来雌体的反应却十分冷淡,交配的持续时间与该次交配前的间隔休息时间无必然联系,而与雌体的反交配行为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为人服务,因此,探究产品设计的本质说到底应当是以探究人类情感体验为目标。产品的交互设计正是通过将人与产品的认识理解深化,寻求情感体验的共鸣,使产品实现功能体验和精神享受的同一化。意识和行为是人类思维和情感的内隐表现和外在表达。将意识与行为相互渗透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是将人类最本质的核心内容传达到产品中,追求思维心理和情感需要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