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介绍了HD型全自动显微镜光度计中主要的硬件技术与实施效果:采用16位A/D转换高速数据采集,强化抗干扰措施,应用新型光电转换器等技术提高了煤岩反射率测定精度。引入电子目镜与视频窗口,替代了观察显微镜操作。通过自动调焦解决了自动测定过程中显微镜焦距变化影响测值准确问题。通过重新定义新型多键鼠标功能,实现了用鼠标按键完成全部测定过程操作。通过温度自动校正,使不同温度下的测定结果全部校正到标准状态。对HD型全自动显微镜光度计有针对性地设计与实施了严格考核。  相似文献   

2.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中加入4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的聚合物,利用流延拉伸法制备了PET反射膜;利用扫描电镜、光学偏光显微镜对拉伸后的薄膜表面及内部形态进行观察,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拉伸前后的薄膜进行反射率测定,研究了溶解度参数、折射率对薄膜拉伸前后反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与PET溶解度参数差值的增大,拉伸后薄膜内部孔隙结构逐渐增加;在一定范围内,经相同拉伸工艺制备的聚合物/PET薄膜的反射率随聚合物与PET溶解度参数差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X射线掠入射显微镜的反射率除了与掠入射角有关之外,还与反射表面的粗糙度密切相关.以设计的非共轴掠入射KBAX射线显微镜系统为例,讨论了掠入射下X射线从金属表面和单层膜表面反射的两种情况.分析了波长为0.83nm时,表面均方粗糙度(RMS)对反射率的影响,并计算了该系统的X射线反射率.分析结果表明RMS增大,反射率会降低;无氧铜的反射率为0.021,单层膜的反射率为0.049,因此KBAX射线显微镜可采用镀单层膜的方法加工.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炼焦单种煤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以及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的可加和性.选取开滦矿区不同矿井、不同煤层、不同变质程度的5种炼焦单种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光显微镜Leica DM4500P和光度计Deta V4000对5种单种煤和不同单种煤在不同配比下的配合煤的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种煤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服从正态分布.对比了不同配合煤的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均值及标准差的实测值和拟合值,显著性假设检验结果表明,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具有分段、分区间可加和性,其分布直方图可由加和性原则拟合计算,且区间越小,拟合结果越准确.  相似文献   

5.
利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的研究系统的玻璃在4000-250cm^-1范围的红外反射率R,通过计算发现该系统的玻璃在1100-800cm^-1间存在着反常色散现象,且在CO2激光波长处的折射率小于1,并制备出了用于传输CO2激光的空芯光纤。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槽电化学阳极蚀刻法制备了n型多孔硅,并用带积分球的光度分光计测试了多孔硅的光反射率.研究了蚀刻电流密度、蚀刻时间和HF浓度等对多孔硅孔隙率和反射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和蚀刻时间的增加,多孔硅表观孔隙率增加;多孔层的存在能显著降低反射率,且较小的电流密度和蚀刻时间,更有利于反射率降低;电流密度10 m A·cm-2制备的多孔硅平均反射率降低到9%,蚀刻时间10 min下制备的多孔硅平均反射率降至5%;HF浓度对反射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烟草叶片光谱特征及其光谱反射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外置积分球的ASD Fieldspec FR2500光谱仪对烟草叶片的光谱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发现烟草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烟叶的光谱反射率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中部位间的差异大于品种间.结果证明,叶片质量差异越大,反射率光谱变化越大.利用叶片的反射率光谱可以预测和诊断烟草生长状况和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8.
用分析电子显微镜的TEM和SEM模式观测了高分子合金材料ABS/PVC/Rubber的微观结构,并使用电子测色配色仪测定其表面对不同光波波长的反射率,试图说明其微结构形态与表面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土家织锦的纺线在纺织前后,易产生颜色感知差异,使得纺织者难于从织锦中的颜色准确判断原纺线的真实颜色。从辐射亮度定义出发,分析了土家织锦表面光谱反射率测量的光路形成,探索了纺线纺织前后的光谱反射率相关性。选择土家织锦纺织过程中常用的22种典型颜色的纺线织成色块样本,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纺线纺织前与织成锦后的光谱反射率,建立了二者颜色感知差异关系的半经验式光谱信息混合模型;并采用光谱角和拟合优度系数来评价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半经验模型拟合光谱曲线与仪器测量的光谱曲线之间的光谱角度差的最大值为θ_(ij)=3.966 4°,平均值为θ_(ij)=1.477 9°,拟合优度系数CGF≥0.995。这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描述织锦与纺线之间颜色感知差异关系,为土家织锦纺织选线过程中颜色准确匹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获得颜色高保真的织锦产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浪模型的海洋反射率计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实验证明海洋反射率比较小,但用卫星遥感海洋特性时,一个重要参量就是海洋反射率,因而对它的精确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海洋反射率的模型--海浪模型,实验已经证明在一类水情况下,海浪模型是完全正确的.本文在理论上研究了影响海洋反射率的因素,得到了海洋反射率与其相关的曲线,这些结论对计算海洋--大气系统的辐射传输方程有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液法原位制备了氧化亚铜内嵌碳纳米管(Cu2O/MWNTs)复合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光度分析仪对复合球进行了形貌分析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均匀嵌镶在Cu2O球内部;比较了Cu2O和氧化亚铜内嵌碳纳米管(Cu2O/MWNTs)复合球对对硝基苯酚的光催化效果,Cu2O...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形理论的煤层微观裂隙复杂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定量描述煤层和上覆岩层微观断裂网络的复杂程度,以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地区为例。借助显微镜和显微光度计分析其微观裂隙的发育规律;根据分形几何原理,采用改进的网格覆盖法.计算其微观裂隙分形维数。结果表明:该区煤层上覆岩石裂隙发育不大,连通性不强,有利于煤层气的储存;煤层裂隙较为发育,但闭合及充填的较多,不利于煤层气的运移;8#煤层的微观裂隙发育程度及均匀性总体上比5#煤层略高;岩层微观裂隙主要发育在午城、瑶曲和管头附近;同一位置的煤层与岩层的微观裂隙复杂程度呈负相关。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煤层气地质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郑  孙中党 《河南科学》1999,17(4):396-399
AFS-2201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化器氢焰易受外界环境空气流动的影响产生波动,造成仪器样品测试的精密度不稳定而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增强黑硅的广谱吸收性能,在氢氧化钠/异丙醇(NaOH/IPA)体系下对单晶硅进行金字塔表面织构的基础上,采用金纳米粒子辅助湿法化学方法做了进一步刻蚀.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表面形貌和反射光谱进行了表征与测量.结果表明:增强广谱吸收硅表面具有纳米/微米双尺寸陷光结构,在350~2 500nm波段平均反射率低于5.5%.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利用太阳辐射计-CE318近红外940nm水汽吸收通道反演水汽含量的两种方法-改进的Langley法和比值法.用改进的Langley法反演了2003年10月中旬合肥地区的水汽含量,并与气象预报的数值进行对比,其误差在10%以内.研究表明太阳辐射计是一种便携有效的水汽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16.
双向照度数字测光仪是一种数字测光表,它采用光敏元件(SPD等),CMOS数字集 路、语音集成电路、A/D转换器以及LCD液晶显示顺等组成,对光照度进行声光及数字处理,能在一个大照度范围指示光照度正常,当光照度低于该照度范围的下限(低照度)或高于该照度范围的上限(强照度)时,电路能自动发出光照度过弱或过强的声光提示以及LCD数字照度显示,且电路能自动作出相应的指令指令控制信号,解决了上前照度计(或测  相似文献   

17.
 利用COSMIC小型电离层光度计测量的135.6 nm夜气辉辐射强度数据,反演得到峰值电子密度,并与地基垂测仪的观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受到来自130.4 nm波段和长波(近紫外至可见)波段杂散光的影响,电离层光度计测得的135.6 nm夜气辉辐射强度数据须进行带外杂散光修正,修正后的数据反演得到的峰值电子与垂测仪观测结果有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由高温固相法制备K3Ti5NbO14,并通过离子交换获得Ni1.5Ti5NbO14.采用XRD、UV-vis-DRS、SEM等技术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通过红外光谱技术考察样品对甲烷气中甲硫醇的吸附性能与光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Ni2+交换K+后,钛铌酸盐仍保持很好的层状结构,其对光谱的吸收由紫外光区域向可见光区域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在流动体系中对甲烷气中的甲硫醇具有吸附活性,静态条件下经紫外光辐射对甲硫醇具有光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A new method of preparing silk fibroin (SF) solution used in the decterospinning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SF was dissolved in the LiBr/CH2O2 solution directly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method wa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F was dissolved in CaCl2 ternary solution. The structure of SF films and the morphology of SF nanofibers were examined by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trared (ATR- FTIR) spect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optical polarizing microscope.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new method is a faster, more convenient and high cfficieat way to get the SF solu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F fiber made by the new metbod is much be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